老北京城四大名医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70494211 上传时间:2024-02-1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0.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老北京城四大名医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老北京城四大名医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老北京城四大名医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老北京城四大名医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老北京城四大名医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老北京城四大名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老北京城四大名医(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引用】老北京城四大名医【引用】老北京城四大名医2012-01-29 20:15:26|分类:它山之石|字号订阅本文引用自jlfxs老北京城四大名医20世纪30年代 北京城曾有四大名医闻名全国妇孺皆知, 声名显赫。他们就是萧龙友、孔伯华、施今墨、汪逢春。一 提起这四大名医,即便对于现在的中医界,也是影响深远。 他们的声望是来源于当时百姓的心口相传,无论是达官显贵 还是寻常人家,都对他们的医德和医术十分信服。1935年 时,国民政府颁布中医条例,规定对所有从事中医行业的人 员进行考核,医术精湛、颇负盛名的这四位中医便作为主考 官,负责命题与阅卷,从此便有“京城四大名医”之称。 四大名医之萧龙友萧

2、龙友(1870-1960),四川三台县人,他在四大名医中年龄 最大,辈份最高,为四大名医之首。萧龙友是家中的长子, 自幼便受到父亲的严格受教,每天诵习诗书,熟读四书五经, 对中国的历史、文学等等,从小就耳熏目染,为日后行医打 下了坚固的基础,同时也练就了一笔好书法。每当家中来客, 萧龙友都会在客人面前背诵诗书作为待客之礼。满腹经纶、 才华横溢的萧龙友,从小深受祖辈的喜爱。萧龙友成年之后奔赴成都,此时博览群书的萧龙友也曾翻阅 过许多中医书籍,对中国文化了解深厚的他对中医典籍的理 解也十分深入。那时,萧龙友家族里开了一家中药店,由于 他的母亲长年有病,久治不愈,因此他经常翻阅古医书籍, 并且亲自到

3、药店识别草药,还经常向人请教。日积月累,他 对中草药逐渐熟知,也对各种病症的治疗有了心得。也正是 在这一时期,萧龙友的古文水平不断提高,中医知识也更加 丰富。实际上,学好中医经典著作,深厚的古文知识是基础, 这点是四大名医的共同之处。诊治瘟疫开始行医1892年,川中霍乱流行,成都日死八千人,街头一片凄凉, 百姓惶惶不安,很多医生因惧怕传染,不敢医治病人。而此 时的萧龙友年仅22岁,挺身而出,跟随一位大夫到病人那 里巡诊,了解当地病情,用中草药对症下药,挽救了很多人 的性命,控制了疫情的蔓延,从此,萧龙友便与中医结下了 不解之缘。萧龙友27岁时考中丁酉科拔贡,遂即入京,担任八旗教习, 此时正值八

4、国联军攻破北京,萧龙友也饱经沧桑,曾被迫给 洋人背粮,又曾在琉璃厂卖字聊以度日。后调离京城,直至 1914年才又奉调入京。多年的仕途生活,让萧龙友颇感无奈,人虽虽在官场,心却志在医学,他利用闲暇之余经常给 人看病行医,颇有疗效,后来取得了医师资格。1928年, 国民政府南迁后,萧龙友毅然弃官,正式开始行医生活。他 曾为袁世凯、孙中山、梁启超、段祺瑞、吴佩孚等名人诊过 病,被广为流传。名人看诊准确无误1916年5月的一天,袁世凯病情严重,邀请萧龙友先生入 总统府为其诊断。萧大夫切脉后,知道袁世凯的尿毒症已经 非常严重,病入膏肓,无法医治,于是让大家准备后事。众 人顿时傻眼,袁世凯也非常绝望,他的

5、妻妾等人也六神无主。 果然没过多久,6月6日,这个仅称帝两个多月的短命皇帝 袁世凯便一命呜呼!事后,萧龙友对人说,袁世凯内外交困, 走投无路,举国上下一片声讨,而尿毒症又必须静养,以袁 世凯当时的心情又怎能静得下来?他的死也是命中注定,气 数已尽了!1924年,孙中山带病北上,病情日趋严重,请了众多医生 均不能诊断出病因,病情一再加重。经友人介绍,请萧龙友 前去为孙中山诊病。萧龙友视后,判断病之根在于肝,而且 已无可挽回,非汤药所能奏效,故未处方。萧龙友如实向孙 夫人宋庆龄告知了病情。孙中山病逝后,经病理解剖,发现其 “肝部坚硬如木,生有恶瘤”,证实了所患确系肝癌,萧龙友诊断 准确,一时社会为

6、之轰动。1926年,梁启超因尿血入住北京协和医院。经X光透视,医 生发现右肾有一黑点,诊断为瘤,认为必须手术割除。梁启 超住院前,请萧龙友为其复诊,萧龙友劝其手术须慎重,告诉 他坚持服所开中药便可痊愈。但梁启超仍赴协和医院手术, 割去了一个肾,却并不见病情好转,仍然时轻时重地尿血, 稍一劳累就会长时间尿储留。此后,梁启超多次入协和医院 治疗,但已无法医治,终于还是于1929年去逝。事后,梁 启超的公子梁思成于治丧时,将治疗的全过程予以披露,痛 斥了庸医。杏林高手书法大家凡医术高明之人必定是医德高尚。萧龙友恩施于人,经常免 费为穷苦百姓医治,而且绝没有丝毫怠慢,妙手仁心。萧龙 友以人命至重,诊病

7、时非常严谨,从不旁及其他。诊病不分 贵贱贫富,问诊颇为详尽,对贫穷患者,常施舍成药。另外, 他招收弟子也很严格,非常重视人品,很憎恶那些想假借其 名号为招牌者,即使是子弟亲戚亦不例外。萧龙友一生淡泊,喜欢书画,80多岁时,仍很敏捷,手不颤 抖,尚能提笔撰写小字。他平日很少用药,饮食很普通,但 从不过量。心胸开阔的他,从不动怒,对待儿孙也十分温和。 他对书画也颇有造诣,很多人求不到他的书画,便把他开的 药方珍藏起来,甚至还表起来欣赏。萧龙友过世6年后,1966年的一天,他在北京居住的四合 院笼罩在一片恐怖的气氛中,文革中的红卫兵冲进了院子进 行了抄家。幸运的是,萧龙友的关门弟子张绍重在此之前将

8、萧龙友的医案及部分诗稿抢运出院子,免于浩劫。但一些名 人书画等被红卫兵抄家时整整烧了半天,全部被毁。如今, 这个四合院早已物是人非,没有了当年的韵味,只有院中的 老树依然青翠,默默记载着一代名医的如烟往事。四大名医之孔伯华孔伯华(1884-1955),山东曲阜人,是孔子后裔。他少年时 随祖父学医,秉承家学,刻苦钻研,对病患十分负责,日积 月累,阅历增多,医术日益精湛,前来诊病者络绎不绝,而 且对一些久治不愈的病患多有奇效,一时间孔伯华声名远扬。 瘟疫肆虐悬壶济世1910年,孔伯华始入京城,开始了在北京城的悬壶济世。 1917-1918年的鼠疫,是民国以来的第一场大鼠疫。它爆发 在绥远、山西地区

9、,波及到华北及长江流域,遍及近半个中 国,疫情十分严重,有一日千里之势。孔伯华和另外几位中 医大夫夜以继日,研究治病,挽救了很多人的性命。后来, 河北廊坊一带又爆发霍乱,孔伯华又投入到防疫治疗当中, 每日深入村庄,治愈了大量病患,控制了疫情。其实,对于 瘟疫,中医早有研究,会采用一些清热解毒的方子治疗,扶 正气祛邪气,主要是依靠提高人体的抵抗力来应对疾病,所 以平时的养生预防就显得尤为重要。医术高超发扬中医 当时的中医,基本都在药店坐堂诊病,孔伯华也不例外,在 医馆悬壶,名镇京城,很多人天不亮就排起了长队等待就诊。 而在用药上,孔伯华自是有其独到之处,就是非常擅用石膏 入药,人称“石膏孔”。石

10、膏属性寒凉,若用量不当会伤身体, 必须因人而异。而孔伯华将这石膏用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很多人的老病根都被医治好了,堪称一绝。那时正值西医开始逐渐传入中国,出现了一些人开始抨击中 医,而就在汪精卫政权时,更是提出了废除中医的提案。顿 时,一时激起千层浪,引发中医界的强烈反对,各地中医界 代表组织“联合赴京请愿团”,而孔伯华作为华北中医代表, 前往汪精卫政府谈判。为了证明中医治病的有效性,当时找 来了 12个病人,其中6个由西医治疗,另外6个由中医治 疗,看看哪一方的效果更好。结果出来后,由中医大夫治疗 的病患效果相当好,标本兼治,令汪精卫也十分折服,于是 决定不能取缔中医。后来,汪精卫还亲自介

11、绍自己的朋友到 孔伯华大夫那里看病,效果也非常令人满意,这下彻底令汪 精卫心悦诚服。于是,当局收回取缔中医的提案,并同意成 立国医馆。药到病除名人推崇孔伯华还是很多名人的指定大夫,寻医看病非他莫属。当时 的一代名伶孟小冬就是孔大夫的忠实患者。孟小东当时住的地方离孔伯华医馆不算远,看病也比较方便。她无论大病小 灾,或是稍有不适,就会请孔伯华诊治,孔大夫也总能要到 病除。后来,孟小冬到了上海,不久就茶饭不思,没精打采, 但她拒绝别人为她看病,仍然只点名让孔伯华诊病。无奈, 杜月笙 专程连下三道帖子,邀孔伯华前去上海出诊,并 且还特意派一艘小火轮专门搭载孔伯华到上海。见到孟小冬 后,一番望闻问切,孔

12、伯华开出了一剂药方:焦麦芽、焦神 曲、焦山楂,这其实就是非常普通的“焦三仙”,是专门用来 开胃助消化的。开完药方,孔大夫还开解了孟小冬一番,其 实,他早已知道孟小冬这个病是因为心情不畅,忧思伤脾, 因此导致胃口不好,这时就需要有人跟她说说话,排解烦忧。 治好了情志病,再加上药物助消化,还能健脾,自然是功效 加倍,没用两服药就痊愈了。民国时期的著名政要周自齐,他曾经留过洋,当过驻美参赞 和政府高官,还按照美国标准筹备了最初的清华大学,他对 于中医和西医都有一定的了解,可是当他生病的时候有时就 不知道是看中医还是看西医。有一次,他生病住进了北京当 时的德国医院(即现在的北京医院),原因是他的腿上长

13、了 一个大疖子,而且已经化脓了。周自齐同时请来了中医孔伯 华和德国的西医大夫。按照西医大夫的意见,直接动手术把 腿上的疖子取下来,而孔伯华说吃中医即可痊愈,无需开刀。 中医可以运用草药把体内的毒素逼出来,清热解毒。周自齐 听从了孔伯华的意见,开始服中药。果不其然,没过几天, 他腿上的疖子不仅好了,而且还未留下任何疤痕,令周自齐 大喜。可是这样一来,那位洋大夫可不干了,他怎么也想不 通中医的苦药汤怎么就胜过了他的手术刀呢?失去理智的 他冲出医院就冲孔伯华开了一枪,所幸的是子弹打偏了,孔 大夫安然无恙。此事传遍了大街小巷,再一次发扬了中医文 化。妙手仁心笔墨生辉孔伯华医术高超,他的医德也闻名于世,

14、他每天的头10个 号是免费的,帮助穷苦百姓看病。不仅如此,还为穷人提供 免费的饭食,比如豆浆、米粥、油条之类,不知有多少穷人 对他感恩戴德。孔伯华还跟专门的药店达成了内部协议,穷 苦人家的药钱由孔家买单。其实,那个时候,孔伯华看病所 赚的钱还是很多的,基本来自大宅门和官宦人家,但却未见 他过著豪华生活,因为他的钱主要用于三个用途:一是自己 平日的家用,二是接济众多穷苦百姓,三是用作教育、办学, 将中医文化发扬光大。与萧龙友一样,孔伯华也是饱读诗书,并且写得一笔好字。 他对于书法的颜柳欧赵字体可随意写来,浑然天成。有趣的 是,他对这个病患开方子的字体很可能与另外一个病患的不 同,很难想像这竟是出

15、自一人之手,令人钦佩,被传为美谈。四大名医之施今墨 施今墨(1881-1969 ),祖籍浙江萧山县,原名施毓黔,因其 祖父在云南和贵州做过官,施今墨出生在贵州,故取名“毓黔”。 从医以后,自己改名“今墨”,其意有三:其一,纪念诞生之 地,“今墨”同“黔”;其二,崇习墨子,行兼爱之道,治病不论 贫富贵贱,施爱不分富贫;其三,要在医术上不断精进,成 为当代医林绳墨。年幼聪颖立志从医施今墨年幼时跟随舅父学医,舅父看他勤奋又聪慧,非常喜 欢他,并常常教导他说:“良田千亩,不如薄技在身。”他对施 今墨言传身教,细心教诲。施今墨领悟力极高,20岁左右时 即以通晓中医理论,熟知百草,可以独立行医。但施今墨的

16、 父亲一直坚持让他步入仕途才是正路,于是将他送进了山西 大学堂。在那里,施今墨接触到了进步思潮,萌生了民主革 新的想法。后来,他转入山西法政学堂,因成绩优秀被保送 北平京师法政学堂。这时经人介绍认识了黄兴,并由黄兴介 绍加入了同盟会,从此开始了革命生涯。其间,他追随黄兴 四处奔走革命,并一路行医看病,至1911年辛亥革命成功, 推翻了满清王朝后,施今墨在南京参加了孙中山的大总统就 职典礼,并协助黄兴制定陆军法典。后来时局混乱,袁世凯称帝,孙中山出走,黄兴病故,施今 墨便应湖南督军谭延间之邀,出任湖南教育厅长。但那时军 阀混战,根本无人过问教育,施今墨壮志难酬,后辗转出任 北京香山慈幼院副院长之职。专心医学的施今墨凭借其高超 的医术,很快便名满京城,并研制出了至今都广为使用的同 仁堂“气管炎丸”。宠辱不惊起死回生相传在民国初年,有一广东议员,因在议会上与人争执,大 打出手而致暴怒吐血,回去服药后不但吐血未止,复加便血, 几经诊治,不见效果,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