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环评总纲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470484830 上传时间:2023-12-0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规划环评总纲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规划环评总纲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规划环评总纲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规划环评总纲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规划环评总纲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规划环评总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规划环评总纲(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规划环评 总纲1 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开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一般性原则、内容、工作程序、方法和要求。 各综合性规划、专项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和技术规范应根据本标准制(修)定。国务院有关部门、设区的市 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组织编制的其它类型的规划、县级人民政府编制的规划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时,可 参照执行。2 总纲2.1 目的:提供规划决策所需的资源与环境信息,识别制约规划实施的主要资源(如土地资源、水资源、能源、矿 产资源、旅游资源、生物资源、景观资源和海洋资源等)和环境要素(如水环境、大气环境、土壤环境、海洋环境、 声环境和生态环境),确定环境目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分析、预测与

2、评价规划实施可能对区域、流域、海域生 态系统产生的整体影响、对环境和人群健康产生的长远影响,论证规划方案的环境合理性和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论证规划实施后环境目标和指标的可达性,形成规划优化调整建议,提出环境保护对策、措施和跟踪评价方案,协 调规划实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之间以及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之间的关系,为规划和环境管理提供决 策依据。4.2 评价原则4.2.1 全程互动 评价应在规划纲要编制阶段(或规划启动阶段)介入,并与规划方案的研究和规划的编制、修改、 完善全过程互动。4.2.2 一致性 评价的重点内容和专题设置应与规划对环境影响的性质、程度和范围相一致,应与规划涉及领域和

3、区 域的环境管理要求相适应。4.2.3 整体性 评价应统筹考虑各种资源与环境要素及其相互关系,重点分析规划实施对生态系统产生的整体影响 和综合效应。4.2.4 层次性 评价的内容与深度应充分考虑规划的属性和层级,并依据不同属性、不同层级规划的决策需求,提 出相应的宏观决策建议以及具体的环境管理要求。4.2.5 科学性 评价选择的基础资料和数据应真实、有代表性,选择的评价方法应简单、适用,评价的结论应科学、 可信。4.3 评价范围4.3.1 按照规划实施的时间跨度和可能影响的空间尺度确定评价范围。4.3.2 评价范围在时间跨度上,一般应包括整个规划周期。对于中、长期规划,可以规划的近期 为评价的

4、重点时段;必要时,也可根据规划方案的建设时序选择评价的重点时段。4.3.3 评价范围在空间跨度上,一般应包括规划区域、规划实施影响的周边地域,特别应将规划实施可能影响的环境 敏感区、重点生态功能区等重要区域整体纳入评价范围。4.3.4 确定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空间范围一般应同时考虑三个方面的因素,一是规划的环境影响可能达到的地域范 围;二是自然地理单元、气候单元、水文单元、生态单元等的完整性;三是行政边界或已有的管理区界(如自然保 护区界、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界等)。4.4 评价工作流程4.4.1 在规划纲要编制阶段,分析提出规划实施的资源和环境制约因素,反馈给规划编制机关。同时确定规划环境影 响评

5、价方案。4.4.2 在规划的研究阶段,分析、预测和评估,综合论证不同规划方案的合理性,提出优化调整建议,反馈给规划编 制机关,供其在不同规划方案的比选中参考与利用。4.4.3 在规划的编制阶段:a)从战略和政策层面提出环境影响减缓措施。如果规划未采纳环境影响评价推荐的方案,还应重点对规划方案提出 必要的优化调整建议。编制环境影响跟踪评价方案,提出环境管理要求,反馈给规划编制机关。b)如果规划选择的方案资源环境无法承载、可能造成重大不良环境影响且无法提出切实可行的预防或减轻对策和措 施,以及对可能产生的不良环境影响的程度或范围尚无法做出科学判断时,应提出放弃规划方案的建议,反馈给规 划编制机关。

6、5 规划分析5.1 基本要求规划分析 应包括规划概述、规划的协调性分析和不确定性分析等。5.2 规划概述5.2.1 简要介绍规划编制的背景和定位,目标、发展规模、结构(如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资源利用结构等)、建设 时序,配套设施安排等可能对环境造成影响的规划内容,其中,规划的范围、布局等应给出相应的图、表。5.2.2 分析给出规划实施所依托的资源与环境条件。5.3 规划协调性分析5.3.1 分析规划在所属规划体系,规划的功能属性、规划的时间属性5.3.2 相关的法律法规、环境经济与技术政策、资源利用和产业政策,并分析本规划与其相关要求的符合性。5.3.3 分析规划目标、规模、布局等各规划要素与

7、 上层位 规划的符合性,重点分析规划之间在资源保护与利用、环境 保护、生态保护要求等方面的冲突和矛盾。5.3.4 分析规划与国家级、省级主体功能区规划在功能定位、开发原则和环境政策要求等方面的符合性。5.3.5 筛选出在评价范围内与本规划所依托的资源和环境条件相同的 同层位 规划,在环境目标、资源利用、环境容量 与承载力等方面的一致性和协调性,冲突和矛盾。5.3.6 分析规划方案的规模、布局、结构、建设时序等与规划发展目标、定位的协调性。5.3.7 通过上述协调性分析,从多个规划方案中筛选出与各项要求较为协调的规划方案作为备选方案,或综合规划协 调性分析结果,提出与环保法规、各项要求相符合的规

8、划调整方案作为备选方案。5.4 规划的不确定性分析5.4.1 规划的不确定性分析 主要包括 规划基础条件的不确定性分析、 规划具体方案的不确定性分析及规划不确定性的 应对分析三个方面。6 现状调查与评价6.2 现状调查内容6.2.1 自然地理状况调查内容。 6.2.2 社会经济概况调查内容。 6.2.3 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及运行情况调查。6.2.4 资源赋存与利用状况调查 6.2.5 环境质量与生态状况调查6.3 现状分析与评价6.3.1 资源利用现状评价 6.3.2 环境与生态现状评价 6.3.3 主要行业经济和污染贡献率分析6.4 制约因素分析 基于上述现状评价和规划分析结果,结合环境影响回

9、顾与环境变化趋势分析结论,重点分析评价区域环境现状和环 境质量、生态功能与环境保护目标间的差距,明确提出规划实施的资源与环境制约因素。7 环境影响识别与评价指标体系构建7.1 基本要求按照 一致性、整体性和层次性 原则,初步判断影响的性质、范围和程度,确定评价重点。建立评价的指标体系。7.2 环境影响识别 7.2.1造成影响的途径与方式,以及影响的性质、范围和程度。如果规划分为近期、中期、远期或其他时段,还应识 别不同时段的影响。7.2.2 识别规划实施的有利影响或不良影响,重点识别可能造成的重大不良环境影响,包括直接影响、间接影响,短 期影响、长期影响,各种可能发生的区域性、综合性、累积性的

10、环境影响或环境风险。7.2.3 对于某些有可能产生具有难降解、易生物蓄积、长期接触对人体和生物产生危害作用的重金属污染物、无机和 有机污染物、放射性污染物、微生物等的规划,还应识别规划实施产生的污染物与人体接触的途径、方式(如经皮 肤、口或鼻腔等 )以及可能造成的人群健康影响。7.2.4 对资源、环境要素的 重大不良影响 ,可从规划实施是否导致 区域环境功能 变化、资源与环境 利用 严重冲突、人 群 健康状况 发生显著变化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与判断。7.2.5 通过环境影响识别,以图、表等形式,建立规划要素与资源、环境要素之间的动态响应关系,给出影响途径, 筛选出受规划影响大、范围广的资源、环境要

11、素,作为分析、预测与评价的重点内容。7.3 环境目标与评价指标确定7.3.1 环境目标是开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依据。7.3.2 评价指标是量化了的环境目标。7.3.3 评价指标的选取应能体现国家发展战略和环境保护战略、政策、法规的要求,体现规划的行业特点及其主要环 境影响特征并易于统计、比较和量化。7.3.4 评价指标值的确定应符合相关产业政策、环境保护政策、法规和标准中规定的限值要求,如国内政策、法规和标准中没有的指标值也可参考国际标准确定;对于不易量化的指标可经过专家论证,给出半定量的指标值或定性说明。8 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8.1 基本要求8.1.1 系统分析,按照规划不确定性分析给出的不

12、同发展情景,进行同等深度的影响预测与评价,明确给出规划实施 对评价区域资源、环境要素的影响性质、程度和范围,为提出评价推荐的环境可行的规划方案和优化调整建议提供 支撑。8.1.2 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一般包括规划开发强度的分析,水环境(包括地表水、地下水、海水)、大气环境、土壤 环境、声环境的影响,对生态系统完整性及景观生态格局的影响,对环境敏感区和重点生态功能区的影响,资源与 环境承载能力的评估等内容。8.1.3 环境影响预测应充分考虑规划的层级和属性,依据不同层级和属性规划的决策需求, 采用定性、半定量、定量 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对环境质量影响较大、与节能减排关系密切的工业、能源、城市建设、区

13、域建设与开发利用、 自然资源开发等专项规划,应进行 定量或半定量 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对于资源和水环境、大气环境、土壤环境、 海洋环境、声环境指标的预测与评价,一般应采用 定量 的方式进行。8.2 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的内容8.2.1 规划开发强度分析 8.2.2 影响预测与评价 8.2.3 累积环境影响预测与分析 8.2.4 资源与环境承载力评估8.3 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的方式和方法8.3.1 规划开发强度分析的方式和方法主要有:情景分析、负荷分析(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物耗、能耗和污染物排放量 等)、趋势分析、弹性系数法、类比分析、对比分析、投入产出分析、供需平衡分析、专家咨询等。8.3.3 累积

14、影响评价的方式和方法主要有:矩阵分析、网络分析、系统流图、叠图分析、情景分析、数值模拟、生态 学分析法、灰色系统分析法、类比分析等。8.3.4 环境风险评价的方式和方法主要有:灰色系统分析法、模糊数学法、数值模拟、风险概率统计、事件树分析、 生态学分析法、类比分析等。8.3.5 资源与环境承载力评估的方式和方法主要有:情景分析、类比分析、供需平衡分析、系统动力学法、生态学分 析法等。9 规划方案综合论证和优化调整建议9.1 基本要求 详细说明制约的程度、范围、方式等,进而提出规划方案的优化调整建议和评价推荐的规划方案。9.1.2 规划方案的综合论证包括环境合理性论证和可持续发展论证两部分内容。

15、 其中,前者侧重于从规划实施对资源、 环境整体影响的角度,论证各规划要素的合理性;后者则侧重于从规划实施对区域经济、社会与环境效益贡献,以 及协调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之间关系的角度,论证规划方案的合理性。9.2 规划方案综合论证9.2.1 规划方案的环境合理性论证a)基于区域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综合要求,结合规划协调性分析结论,论证规划目标与发展定位的合理性。b)基于资源与环境承载力评估结论,结合区域节能减排和总量控制等要求,论证规划规模的环境合理性。c)基于规划与重点生态功能区、环境功能区划、环境敏感区的空间位置关系,对环境保护目标和环境敏感区的影响 程度,结合环境风险评价的结论,论证规划布局的环

16、境合理性。d) 基于区域环境管理和循环经济发展要求,以及清洁生产水平的评价结果,重点结合规划重点产业的环境准入条件,论证规划能源结构、产业结构的环境合理性。e)基于规划实施环境影响评价结果,重点结合环境保护措施的经济技术可行性,论证环境保护目标与评价指标的可 达性。9.2.2 规划方案的可持续发展论证a)从保障区域、流域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论证规划实施能否使其消耗(或占用)资源的市场供求状况有所改善,能 否解决区域、流域经济发展的资源瓶颈 ;论证规划实施能否使其所依赖的生态系统保持稳定,能否使生态服务功能 逐步提高;论证规划实施能否使其所依赖的环境状况整体改善。b )综合分析规划方案的先进性和科学性,论证规划方案与国家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