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1荒漠化防治学案2013年用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70483805 上传时间:2023-10-2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9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321荒漠化防治学案2013年用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321荒漠化防治学案2013年用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321荒漠化防治学案2013年用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321荒漠化防治学案2013年用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321荒漠化防治学案2013年用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321荒漠化防治学案2013年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21荒漠化防治学案2013年用(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地理 必修3 第二章 班级 姓名 座号 2.1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学案1荒漠化根据你的理解,运用关键词解释荒漠化的含义。土地退化 干旱半干旱地区 气候因素 人类活动 沙漠化荒漠化2最为显著的自然特征干旱(1)干旱成因位置: 干旱的原因 海洋湿润水汽难以到达 地形: (2)干旱带来的影响西部贺兰山东部距海降水 mm干旱程度自然景观(植被)畜种载畜量3、荒漠化形成的自然因素为荒漠化创造 河流欠发育 戈壁、沙漠(基本条件) (1)干旱 土壤发育差 疏松的沙质沉积物(物质基础)生态环境的 性 大风日数多冬春季节干旱 (动力因素) 概括:“两少两多”(2)气候 荒漠化的潜在威胁是 ;导致荒漠

2、化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四、荒漠化形成的人为因素 荒漠化进程(占 %以上)1形成荒漠化的人为原因:来自于_对生态环境的压力由于人类活动不当,对_、_的过度使用和不合理利用。2西北地区荒漠化的人为因素的主要表现 人类活动地区手段危害过度樵采干旱区(缺乏 )(鄂尔多斯沙区、塔里木盆地边缘绿洲) 破坏 草原区过度放牧干旱荒漠和 、绿洲边缘(呼伦贝尔草原、锡林郭勒草原)加速 和 土地 状荒漠化过度开垦 沙质土壤地区(科尔沁沙地)土地沙化 次生盐渍化原因是 五、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措施办法1、1.在农作区主要是 2.在 区,减少水井的数量;3.在干旱的内陆地区要 。2、 1.生物措施:绿洲外围的沙漠边缘地

3、带 绿洲前沿 绿洲内部 2. 措施:在流沙地区利用 等材料,设置 ,作用是 、 、 、3、退耕 ,退耕 4、营造 、兴建 、推广 等5、控制 , 防治荒漠化的有效措施是 随堂练习1形成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的原因是()距海洋远 终年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高大山地尤其是青藏高原隆起对水汽的阻碍作用 纬度位置高A B C D2防治荒漠化的有效措施是()A合理利用水资源B保护和恢复天然植被、植树种草C设置沙障固沙D小流域综合治理3、土地荒漠化包括:土地沙漠化 石质荒漠化 次生盐渍化 土地污染 水土流失 沙尘暴A、 B、 C、 D、4、可能发生荒漠化的地区有:干旱地区 半干旱地区 半湿润

4、地区 热带地区 两极地区 草原牧区 高山地区A、 B、 C、 D、5、与荒漠化形成有关的因素包括: 植被破坏 气候变异 海面上升 酸雨危害风沙侵蚀 水土流失 过度开发 太阳活动A、 B、 C、 D、6、为了保护和恢复西部生态环境,应采取的措施是:尽量减少资源的开发 生态建设以自然恢复为主重点地区实行严格的退耕还草还林措施 以经济发展为中心,从根本上解决粗放型经济发展A、 B、 C、 D、合理利用水资源,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林体系是防治荒漠化的重要对策和措施。据此完成78题7、不同地区的水资源利用方式不同,下列各项中合理的是:A、旱作农业区减少用水数量 B、草原牧区合理分配河流上、中、

5、下游水资源C、干旱地区改革耕作和灌溉技术 D、农作区推广节水农业,防治土壤盐碱化8、绿洲地区防治荒漠化的正确做法是:A、绿洲外围的沙漠边缘封沙育草,保持、恢复、发展天然灌草植被 B、绿洲前沿建立农田防护林网C、绿洲内部营造乔、灌木结合的防沙林带 D、水源丰富区设置沙障工程读我国西北部内陆两地景观示意图回答9题:9甲地以井为中心在草原上形成沙地,其原因可能是( )A由于过度开采地下水导致形成地下水漏斗区 B由于干旱地区地下水含盐量高,使植物不能生存C由于风力侵蚀形成风蚀洼地 D水井周围地区农牧业活动较频繁而导致地表植被破坏10防治荒漠化土地的措施主要有( )大量的人口外迁,以减轻人口对土地的压力

6、开发深层地下水,扩大农田灌溉面积因地制宜开发利用太阳能、风能和水能,解决农村用能问题扩大植被覆盖率,设置沙障与封育固沙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合理放牧,积极营造护田林网合理分配水资源,发展节水农业A B C D12、读我国某地区的干湿状况图,回答下列问题:(1)该地区年降水量分布变化的规律是_ _。(2)A处的天然植被是_ _,B处的天然植被是_ _,C处的天然植被是_ _。(3)该地区植被的分布变化,体现了陆地自然带分布规律中的_ _的地带性规律,主导性差异因素是由_ _决定的。(4)合理开发利用B处土地资源的措施是_ _。13、试在下列选项中选出正确的,用相应的字母填入下列结构框图中。(每空只能填一项)(A)土地盐渍化 (B)下游季节河水位上升 (C)下游季节河径流量减少(D)绿洲沼泽化 (E)流动沙丘向绿洲侵袭参考答案:110 D B A B A C C A D D12(1)自东向西减少(2)森林 草原 荒漠和荒漠草原(3)从沿海到内陆(或经度) 水分(4)退耕还林还草 合理载蓄量 13.从左到右,从上到下 C A E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