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度时间及其测量说课稿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70481759 上传时间:2023-02-1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9.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长度时间及其测量说课稿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长度时间及其测量说课稿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长度时间及其测量说课稿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长度时间及其测量说课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长度时间及其测量说课稿(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长度、时间及其测量说课稿蔡生林长度、时间及其测量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二章第三节内容,教学时间为一课时。一、教材分析科学探究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观察和测量是科学探究的基本技能,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科学测量。刻度尺的使用和读数方法,是学习中重要的测量工具,所以,学会正确使用刻度尺、学会刻度尺的读数方法十分重要。同时长度测量时需要的认真、细致等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按实际测量进行事实记录的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也是以后从事任何工作必须具备的基本科学素养。教材中还渗透了一些特殊的测量方法,让人豁然开朗,可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二、学情分析弄清学生学习本节内容已具备的知识、技能基础,具有的心理、思维特点

2、和可能出现的思维障碍,便于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设计探究活动,“对症下药”地展开教学,激发学生思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1、技能基础:学生以前学习过简单的长度测量,实际生活中也可能尝试过对一些物体长度的测量。但细致和严密的长度测量可能不会有很多人经历过。在此以前学生的观察也基本都是定性观察。2、思维特点:以形象思维为主,简单的抽象思维也往往需要具体事例的支撑且容易产生片面性。3、可能出现的思维障碍及易犯错误:学生先认识刻度尺,反过来去认识测量的实质有一定难度;由于日常生活的粗略性和简略性,使学生虽有一定的使用刻度尺经验,但在实际使用中往往觉察不到的自己测量错误,漏写单位和丢失估读数值也是学生初学

3、测量常犯的错误。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测量的意义,知道长度的主单位和其他常用单位及换算关系;(2)熟悉刻度尺的刻度和测量范围,学会正确使用刻度尺,学会记录长度测量结果;(3)学会选择不同的测量仪器或方法去测量各种物体的长度;(4)能通过日常经验或物品粗略估测物体的长度。2、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生参与式的体验学习,初步了解探究的过程;(2)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和交流、收集信息的能力。四、教学过程1、学生自主学习长度单位的换算长度单位换算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习惯于满堂灌,强行给学生方法、规律、技巧。本以为学生会因此学的轻松、记得牢,却又不自觉的地加重了部分学生的负担

4、,学生因此产生了潜在的畏惧心理。新的没学会,原来会的又给搅混了。鉴于上述情况,我在教学前,布置学生进行了专项预习:单位换算,明确要求学生必须能快速地进行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以及微米、纳米等单位之间的换算,并能找出其中的规律。结果,在第二天以小组竞赛形式进行的预习检查中,学生对单位换算的掌握程度以及他们总结出来的各具特色的运算规律,远远超出了我的预料。例如,有一个学生总结出这样一个爬楼梯的规律,学生用“拾级而上”做了概括,它的解释是每上一级台阶就“乘以10”,反之,每下一级台阶就“除以10”,简洁、形象、生动。2、学生在动手实验中化解长度单位概念具体化的难点长度测量是初中物理的一个重要实验

5、,学生对实验的目的和物理学习之间没有充分的认识,这是很正常的。这就要求我们能进行恰当而又必要的引导。我首先要求学生用手比划1米的长度:4个学生闭着眼站在讲台前面,我说一声开始,4个学生同时比划出1米的长度。然后睁开眼再互相比较。结果有一个学生比划出来的1米的长度,竟然不足20厘米,而另一个学生比划出来的1米竟是平展的两手之间的距离,足有160厘米。下面的学生哄堂大笑,我及时地进行了调控,用一根米尺向学生展示了1米的标准长度。接着用同样的方法进行了1厘米、1分米的闭眼比划比赛和标准长度展示。在学生对1米、1分米、1厘米、1毫米这4个非常熟悉的长度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后,要求学生估测:(1)一拃的长

6、度;(2)一庹(两臂左右平伸时两手中指尖之间的距离)的长度;(3)教室的长、宽、高(在密度一节中,要以此估算教室内空气的质量);(4)课桌的长、宽、高;(5)课本的长、宽、厚;(6)一元硬币的直径、厚度、周长。3、精心讲解巧类比,突破读数的难点不少学生对分度值(也称最小分度值、最小刻度值)与测量结果的关系,即怎样在分度值已知的测量中确定测量结果,或由已知的测量结果判断用的是什么样的刻度尺,存在着认识上的困难。为此,我把它与数学上数的分位思想进行类比,根据测量中的读数规则,测量结果应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测量结果的最后一位是估读出来的,这样学生就能比较容易地判断出测量该同学身高的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7、1cm,学生也就能很容易理解分度值与测量结果的关系了。4、关于如何正确使用刻度尺的教学尝试刻度尺学生比较熟悉,也经常使用,如果直接告诉学生应该怎样使用刻度尺,难以引起重视,甚至引起学生反感而减弱学习兴趣。笔者在教学中,尝试着利用错误尝试的方式,让学生在轻松自得之时暴露出使用刻度尺的错误,并有针对性地指出错误的原因和正确的操作方法。使学生认识到如此简单的测量,也有严格的操作规则,只有严谨认真,才能做好实验,学好物理。5、关于误差和有效数字误差和有效数字的理论比较深,不宜多讲。仅让学生知道由于估读出分度值的下一位数,就必然存在误差,知道估读的数字是有意义的,它能告诉我们真实值在哪个范围,它跟前面的数字都是有效的,应该告诉学生,在计算平均值时,有效数字的位数要跟测量值的位数相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