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教案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70478444 上传时间:2023-10-2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6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教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任课老师教学案例学科高中数学教师姓名 李一亮时间等差数列的前项和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等差数列前项和的定义以及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推导的过程,并理解推导此公式的方法倒序相加法,记忆公式的两种形式;(2)用方程思想认识等差数列前项和的公式,利用公式求;等差数列前项和的两个公式涉及五个量,已知其中三个量求另两个量;(3)会用等差数列的前项和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与前项和有关的问题.2、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历史上有名的高斯求和的介绍,引导学生发现等差数列的第k项与倒数第k项的和等于首项与末项的和这个规律,然后体验从特殊到一般的研究方法。通过公式的探索、发现,在知识发生、发展以及形成过

2、程中培养学生观察、联想、归纳、分析、综合和逻辑推理的能力.(2)通过公式的推导过程,展现数学中的对称美。通过有关内容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再一次感受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实用性,引导学生要善于观察生活,从生活中发现问题,并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科学地解决问题.3、情感与价值观(1)通过对数列知识的进一步学习,不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善于反思、勤于总结的科学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提高参与意识和合作精神.(2)通过生动具体的现实问题,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和欲望,树立学生求真的勇气和自信心,产生热爱数学的情感,形成学数学、用数学的思维和意识,培养学好数学的信心,体验在学习中获得成功的

3、成就感,为远大的志向而不懈奋斗.二、重点、难点重点:等差数列前项和公式的推导、理解及应用.难点:等差数列前项和公式推导思路的获得.三、教学方法采用自主观察,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 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观察与思考,总结与发现,培养学生发现规律的能力.四、教学媒体(1)常规媒体(黑板)(2)多媒体展示五、计划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六、教学过程分为六个阶段:情景导入;新知探究;应用探究;课堂练习、反思小结.具体过程如下:一、情景导入实例引入,学习数列前n项和的概念问题1: 观看视频泰姬陵成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陵寝以宝石镶饰,图案之细致令人叫绝.传说陵寝中有一个三角形图案,以相同大小的圆宝石镶饰而成,

4、共有100层(多媒体展示),奢靡之程度,可见一斑.你知道这个图案一共花了多少宝石吗?各层的宝石数得到一个数列:1,2,3,100我们现在求的和就是这个数列前100项的和即1 2 3 99 100=?一般地,我们称为数列的前n项和,用表示,即.口头解释、.今天这节课的学习内容就是: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设计意图:使学生明确本课学习的内容.二、新知探究合作展示【合作探究】等差数列前项和公式2.1 高斯解决的思想方法问题1. 如何求和关于这个问题有个故事, 同学们知道吗?小高斯怎么求的?下面让我们来仔细分析一下高斯算法的思想方法(首尾配对相加法)(从特殊到一般-将

5、不同数的求和问题转化为相同数的求和问题) 2.2正整数数列前n项和问题2. 求怎么求和?请大家自主探究,也可以相互讨论(学生探究,交流讨论,教师巡视,收集不同解法,切换实物投影仪,展示,学生讲解,教师总结评价)(配对未讨论)有的同学可能直接:(1+)+( 2+-1) +(3+-2)+ 但不知道数的个数是偶数还是奇数,不一定能恰好都配成对。(配对讨论)有的同学可能按照高斯的算法,并对n 进行分类讨论: 为偶数: 为奇数: (倒序相加)最后交流出最佳方法:(学生想不到时,借助几何图形启发)由 1 + 2 + + -1 + + -1 + + 2 + 1 (+1) + (+1) + +(+1) +(+

6、1)初步总结出推导求和的方法:倒序相加法.2.3 等差数列前n项和让我们再看更一般的问题!问题3. 求等差数列前项和.大家可以继续讨论,把讨论结果写在课堂练习本上(让学生分组讨论,然后多样化的成果展示,教师最后点评、总结)共同分享探究成果(推导方法):(展示学生的推导方法) 学生1:把上式的次序反过来(倒序) 两式子相加得=学生2: 把上式的次序反过来又可 由+,得=由此得到等差数列的前项和的公式 (公式一)学生3:同学们也可以尝试把代入中,看能得到什么: (公式二)公式说明:(1) 含 、和 含 、和 (知三求一)(2)结合梯形面积公式记忆(多媒体展示)设计意图:高斯算法的思想方法设计意图:

7、提高学生参与意识和合作精神.设计意图:展示探究成果,让学生体会收获的喜悦. 设计意图:借助几何图形的直观性,引导学生使用熟悉的几何方法:把“全等三角形”倒置,与原图补成平行四边形,获得算法,通过公式的推导过程,展现数学中的对称美.设计意图:学生类比联想前面方法,水到渠成的推导出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学生经历公式的推导过程,获得了发现的成就感,优化了思维品质,体会了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体验了从特殊到一般的研究方法设计意图:通过公式的探索、发现,培养学生观察、联想、归纳、分析、综合和逻辑推理的能力.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思考前项和能否用基本量来表示呢?这样就顺其自然的得到了另一个公式.设计意图:数形

8、结合思想.三、应用探究应用探究: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简单应用例1.根据各题的条件,求相应的等差数列的前项和.(1) (2)解:(1)(2)强调:两个公式适用条件:已知 、和 ,用公式已知 、和 ,用公式变式一:已知是等差数列,根据下列条件求相应的值:(1)(2)2,11,35,求和.解: (1)由得52=7+3(-1)解得=16=(2)由得 解方程组, 得 或 强调:类 型:在等差数列中,已知,五个中的三个,可以求其余两个.( 即知三求二)方法:由通项公式和前项和公式联立方程组求解.变式二:在一个等差数列中,已知,求.解:强调:整体思想设计意图:训练学生运用公式的能力和计算能力.设计意图:培

9、养学生善于反思、勤于总结的科学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设计意图:(1)知三求二(2)方程思想设计意图:整体思想四、课堂练习课堂练习1.设Sn是等差数列an的前n项和,已知a23,a611,则S7等于 ()A13 B35 C49 D632.已知等差数列an中,aa2a3a89,且an0,则S10为 ()A9 B11 C13 D153.为了参加冬季运动会的5000长跑比赛,某同学给自己制定了7天的训练计划:第1天跑5000,以后每天比前一天多跑500.这个同学7天一共将跑 .课后作业必做题: 课本习题2.3 A组 第1,2,4题.选作题: (1) 课本习题2.3 B组 第3题. (2) 若等差数

10、列的前项和为,对一定有吗?请说明你的理由.设计意图:巩固练习.设计意图:根据学生的特点,为了促进数学成绩优秀学生的发展,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将课后作业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达到分层教学的目的.五、反思小结反思小结基础知识:(1)数列前n项和定义:即.(2)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 思想方法:(1)一般与特殊的思想; (2)倒序相加法;(3)方程思想; (4)整体思想.基本题目:(1)利用等差数列的前项和公式求;(2)利用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前项和公式解决“知三求二”问题;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来总结,提高学生的归纳、综合的能力.六板书设计2.3 等差数列的前项和一、情景导入: 二、等差数列前项和公式: 前n 项和概念 问题1: 三、应用探究: 问题2: 例1:问题3: 四、课堂练习:(第6页,共6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