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牙绝弦》教学设计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70475556 上传时间:2022-10-3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6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伯牙绝弦》教学设计(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定稿)龙湾区海滨一小 陈晓娟【设计理念】 文言文是一种传承祖国灿烂文化的载体。本设计借助文言文文本的特征,在教学中坚持自学为主,重点指导朗读和背诵,强化感悟、注重积累的策略,采用情景引领,以读为本,相机点拨,拓展积淀的方式,带领学生去读去思考去吸取,力图让学生体验到学习古文的乐趣。【教学目标】1读通读懂文言文,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2理解文章内容,感知文言文的特点,初步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3创设情景,点拨感悟,理解故事对于我们的启示。4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感悟祖国的语言魅力,从而自觉地吸收祖国优秀的传统的的语言文化。【教学过程】一、看图识人解课题。1、出示“伯牙鼓琴图”

2、,这幅画叫“伯牙鼓琴图”,图中有两个人,知道他们是谁吗?(坐在草席上弹琴的是个著名的琴师,两千多年前晋国的上大夫俞伯牙,而旁边站着凝神听琴的,却是楚国的一个樵夫钟子期。)2、这两个人的身份地位相差甚远,在常人眼中,一个高贵,一个低贱,是根本走不到一块儿的。但这在他们之间却发生了一个流芳百世的友情故事伯牙绝弦,齐读课题。题目能读懂吗?(绝:断绝;弦:琴弦。字面上的意思是“割断琴弦”,实际上就是不再弹琴了。绝弦的绝在现代语中也很常用,如绝交。)3、过渡:这是一篇文言文,也称古文。文言文一个字就是一个词,读懂有一定的难度,我们可以借助课文下面的注释先读懂字词的意思,再连起来读懂句子,读通课文,希望通

3、过今天的学习,大家都能喜欢古文特有的味道。二、纵情吟诵识知音。1、请大家把书打开,自由、大声读2遍课文,有生字的地方,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2、反复练读,读出节奏。3、读通顺了吗?读流利了吗?但是古文的朗读和现代文不同,要读出节奏。请自己试着读一下。4、一起再读课文,注意感受节奏。5、交流反馈,了解大意:真是读得越来越有滋味,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我们一读就能明白,课文讲述的是谁? (板书:伯牙和钟子期)讲了他们的什么事? 死形成板书: 伯牙 钟子期 (善鼓琴) 绝弦 (善听)6、抓住了这两个人物,我们也就把握了文章的大意。毕竟是古文啊,你们觉得哪些句子比较难读或者要提醒大家注意的?预设1

4、: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1)你怎么理解这句话?(钟子期去世了,伯牙认为这个世界上再也没有其他的知音了,所以就把琴摔了,把琴弦也剪了,这一生再也不弹琴了。)2)这里的“谓”是什么意思?(想)3)出示: 谓:称为;认为,以为;评论。你觉得“谓”在这里应该是什么意思?(认为、以为)。4)那么“乃”呢?( “乃”是“于是、就”的意思。)5)指导朗读:理解了之后,我相信能读得更好。指名朗读后评价:真有古文的味道。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预设2: 1)注释里说“兮”和“哉”一样都是语气词,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啊”

5、,在这样的词后边一停顿,一延长,古文的味道就出来了。不信我们来找个同学读读。)2)我们一起来读读,注意读好“哉”和“兮”后边的停顿。(生齐读)7、难读的句子都会读了,谁能一口气把这篇古文读下来?(指名读)8、没读几遍就能把一篇古文读成这样,我真想说一句:善哉。老师也想来读一读。(师范读,生再齐读。)三、高山流水明知音。1、读得真不错,很有古文的感觉了,古文学习不止要会读,更重要的是读懂,那么你读懂了哪句话呢?2、预设1:(第1句)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1)我读懂了这句话的意思是伯牙善于弹琴,钟子期善于倾听。2)这里的两个“善”是什么意思?(点击出示:擅长,善于)3)这个“善”字在文中还

6、出现了几次?意思一样吗?(出示句子)后面的两个“善”可以怎么说?(好啊!)这种一字多义的现象在古文里很常见。这里的“善哉”是子期听了伯牙琴声后一种由衷的称赞。用我们现在的话除了说“好啊”还可以怎么说?(真棒啊!了不起!真厉害!妙极了!)在古代就说成善哉!4)谁来读一读,看能不能把这种由衷赞叹的感觉读出来。(出示第2、3句)3、预设2:(第2、3句)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1)说说你怎么理解这两句话? (伯牙鼓琴,心里想到高山,钟子期就说:好啊,高高的犹如泰山一样。心里想到流水,钟子期就说:好啊,广大的像江河一样。)2)指名读,

7、评:善哉!“哉”字后边一延长,好像琴声都落到心里去了。(若能把“哉”延长,就能更好地表现由衷地赞叹)3)当你读着这个“峨峨兮”的时候,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景象?怎样的画面?4)读得真好,老师的眼前仿佛就出现了高大巍峨的泰山,再看下一句,谁来读?5)仿佛让我们看到了那宽广的“江河”。呼应着上边的泰山,这里的“江河”也不是一处随意的江河。“江河”在古文里是有特指的,你知道是什么吗?(是指长江和黄河)6)这里的“江”是指我们中国最长的江长江,“河”是指我们中国最大的河黄河。想到这长江与黄河,你的脑中跳出了哪些词语或者诗句?(波澜壮阔、波涛汹涌)7)我听你说这两个词语的时候,一点波浪都没有,你再试

8、一次。8)就是这样“波澜壮阔、波涛汹涌”的江河,请你来读!指导朗读第三句。9)正是这样磅礴雄伟的泰山,正是这样汹涌澎湃的江河,一起读。(齐读)4、巧用句式会古文:1)俞伯牙是当时楚国有名的音乐家,那作为一个有名的音乐家,他的琴声一定不只表现了高山流水,除了泰山峨峨,江河洋洋,俞伯牙的琴声还会表现那些动人的景象呢?请你充分发挥想象力!(生畅谈)2)是的,你们很会想象!他的琴声还会表现了很多很多现在让我们也来当一回钟子期(课件6):皎皎明月,萋萋芳草,袅袅炊烟,杨柳依依潇潇春雨,皑皑白雪,蒙蒙云雾,灼灼霞光,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明月,钟子期曰:“善哉, !”志

9、在 ,钟子期曰:“善哉, !”5、好一个善听的子期,好一个善弹的伯牙,伯牙心里所能想到的,钟子期必然也会跟他想到一起去。这就是知音。6、那么,在遇到钟子期前,他会缺少赞美吗?为什么偏偏视钟子期为知音?让我们看一段资料。师补充资料:(课件7)伯牙在楚国做宫廷乐师。一天,楚王君臣饮宴,请伯牙弹琴助兴。伯牙弹了他的成名大作水仙操。他弹得非常投入,把琴曲所描写的红日、云霞、山林、海浪,以及风、雨、雷、电等变幻多端的海上风光表现得淋漓尽致。但他没有想到,就是这样一首优秀的乐曲,却不能引起楚王君臣的丝毫兴趣。楚王听了这首乐曲连连摇头说:“太嘈杂了,换首别的弹弹吧!”伯牙只好改弦更张,换了一首高山流水。这时

10、,楚王君臣已经喝得酩酊大醉,甚至有些人在琴声中已昏昏睡着了。伯牙又气愤又伤心,在这所谓的上流社会里,艺术竟然遭到如此的践踏。他心中产生了疑问天底下究竟有没有知音?是呀,虽然听者无数,但无人真正听懂他的琴声。1)伯牙为什么偏偏视钟子期为知音?(因为其他人听不懂,而钟子期能听懂他的琴声。)2)那么,别人对他的赞美是表面的,肤浅的,是一种空洞的赞美,只有钟子期最能明白伯牙内心深处的表白。3)可以想象,当善鼓琴的伯牙,志在高山,没有人会像子期说峨峨兮若泰山。当伯牙志在流水。没有人会像子期说洋洋兮若江河。4)无论你伯牙弹什么,我钟子期都能知道。用课文中的一句话讲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7、出示:伯牙所念

11、,钟子期必得之。1)这里“伯牙所念”的“念”与前面句子当中的哪个字意思一样?(和前面的“志”一样,都是“心里想”的意思。2)没错。无论伯牙所志、所念、所想,钟子期必得之。我想问问,钟子期必得的到底是什么?(伯牙心里的想法。)3)看来善听的子期不仅听懂了琴声,还听懂了伯牙倾注在琴声里的心声。这样想来,钟子期说“峨峨兮若泰山,洋洋兮若江河”,说的也不仅仅是伯牙的琴声吧?(点击出示: 峨峨兮若泰山 洋洋兮若江河)师:也说出了什么?(也说出了伯牙的心声。)师:它不仅说出了伯牙的琴声,还道出了伯牙的志向和胸怀。那是什么样的志向?什么样的胸怀?(像泰山一样屹立在人间的志向,像江河一样心胸宽广、能撑万里船的

12、胸怀。)师:原来钟子期不仅在说琴声,也说出了伯牙倾注在琴声里的(出示)峨峨泰山一般的志向,洋洋江河一样的胸怀。师:这样想来,伯牙的“志在高山,志在流水”,不仅仅是想,那是“志存高远”的志,“胸怀大志”的志啊!(板书:志)师:老师课前去查过资料,我发现好多古书上都说到伯牙琴艺妙绝天下!许多人都以听到他的琴声为荣,但是伯牙寄托在琴声中的高山流水般的志向和胸怀他们能得之吗?不能得。师:唯有谁能得之?钟子期!师:谁能必得之?钟子期!师:这才是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师:(板书:念)9、想象练笔:请你想象一下,假如你就是伯牙,一直以来都没有人能真正听懂你的琴声,你的内心充满了无边的寂寞与孤独。可是在这里

13、,无论你弹什么,无论你寄托着怎样的志向和情怀,钟子期都能“善哉、善哉”地“必得之”时,你是怎样的心情?你又会有怎样的感慨想对子期说呢?拿出课前发下的练习纸,请你顺着“伯牙得遇钟子期,感慨道”接着往下写。(出示) “伯牙得遇钟子期,感慨道:善哉!善哉! ”(练笔,背景音乐知音。)1)生汇报练笔。2)想知道伯牙当时是怎么说的吗?10、出示: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像犹吾心也。1)学生齐读,师:好啊好啊,先生你听我的琴声,听到的志向和情怀简直和我心里所想的一模一样。2)志想像犹吾心,这两个人之间的默契,用我们常用的一个成语讲心有灵犀、心心相印。(板书:心)3)只有这样心有灵犀,心心相印,只有这样知志

14、、知念又知心的人,才可以叫做知音。(板书:知音)四、破琴绝弦祭知音。1、传说这一次高山流水的知音相遇让伯牙和子期都相见恨晚。他们约定了第二年中秋再来相会,终于等到第二年的中秋,当伯牙兴致满满地赶来与子期相会,只可惜天意弄人啊!(背景音乐伯牙悼子期)伯牙面对的不是子期的人,而是子期冰冷的墓碑,此时高山默默,流水无语,天地之间也为伯牙的痛失知音而黯然失色啊!伯牙感慨万千,他写下了这样一首短歌(出示),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但见一杯土,惨然伤我心!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子期子期兮,你我千金义;三尺瑶琴为君死,此曲终兮不复弹!

15、摔碎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言!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2、正因为如此,才有了这伯牙绝弦的行为,让我们来读读这句话,出示: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师:从此还有人能知我之志吗?(擦去板书:志。) 师:还有人能知我之念吗?(擦去板书:念。) 师:还有人能知我之心吗?(擦去板书:心。) 师:子期已逝,知音不再,知音难觅啊!(擦去板书:知音。)一起读!(生齐读此句)师:伯牙绝弦,那是绝了所有的期待、所有的愿望,这真是一曲肝肠断,天涯无处觅知音啊!(生再次齐读)五、千古传唱怀知音。1、同学们,正是这破琴绝弦,正是这高山流水的知音相遇却又痛失知音,才使得这个故事更加荡气回肠。从此,一代又一代的人们在传诵着它!课文后边有个资料袋,就讲述了这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