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八年级语文试卷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70466151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7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八年级语文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八年级语文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八年级语文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八年级语文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八年级语文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八年级语文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八年级语文试卷(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南京市鼓楼区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八年级语文试卷.(分值0分 时间12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28分).用古诗文原句填空。(0分)(1) ,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行路难(其一)(2)春蚕到死丝方尽, 。 (李商隐无题)(3)不畏浮云遮望眼, 。 (王安石登飞来峰)(4)但愿人长期, 。 (苏轼水调歌头)(5)人生自古谁无死? 。 (文天祥过零丁洋)(6)山水之乐, 。 (欧阳修醉翁亭记)() ,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岳阳楼记)(8)雨,大自然的精灵。韩愈为“ ,草色遥看近却无”的春雨所醉(早春呈张十八员外(其一),杜甫为“床头屋漏无干处, ”的秋雨所恼(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王昌龄为“ ,平明送

2、客楚山孤”的寒雨所苦(芙蓉楼送辛渐)。2.下列加点字读音所有相似的一项是( )(分)A.岁月 污秽 龙吟凤哕B.稽首 滑稽 遍稽群籍 C庇护 媲美 避疫免灾 D炫目 铁铉 头晕目眩.下列词语书写所有对的的一项是( )(分).竹蒿蒌篙 彷徨诚惶诚恐籍贯狼藉 质问不容置疑C.仓皇沧桑 闲遐冥思暇想D崎岖畸形 叱咄相形见拙4下列句子标点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2分).变化不一的叉形虫,孤单生活的角形虫,纯洁的眼球虫,被人叫做洁白珊瑚的耸起作蘑菇形的菌生虫布置成一片花地。B.你难道没有听到石头里也有生命的呐喊吗?你难道没有用心灵听到从那遥远的星系里传来的和谐问候吗?C.听过相声“卖布头”或“改行”的,

3、都不免会佩服当年那些叫卖者的本领。D.可天津卫的小吃太粗太土:熬小鱼刺多,容易卡嗓子;炸麻花梆硬,弄不好硌牙。班级开展了“家住六朝烟水间”的语文实践活动,请你参与。【山水南京】5A组同窗抄录了有关金陵美景的一组楹联,对仗有错误的一项是( )(2分)A鼓震三吴地 楼迎四海宾 (鼓 楼)B大江拖白练 钟阜起苍烟 (扫叶楼).荷花夏送一湖水 柳雾春笼十里堤 (玄武湖)虎踞龙蟠中山王气 飞鸢跃鱼少女莫愁(莫愁湖)【民俗南京】 B组同窗收集了有关“南京白局”的一组材料。材料一:南京白局是扎根南京本土的民间曲艺。明清时期,织云锦的工人在劳作之余,常用小调自娱自乐。她们“受请不受物”,白唱不卖钱,因此谓之“

4、白局”。白局曲牌以明清俗曲、民歌小调为基本素材,采用简朴的乐器,使用地道的南京方言,运用简朴的道具,流行甚广。白局的老式曲目中保存了大量的方言俚语、风俗民情,对研究南京的民风民俗,有着重要的参照价值。 摘自江苏非物质文化遗产网材料二:南京的美景,那真是,草帽么得(没有)边儿顶好;上鞋不用锥子针好(真好)。夫子庙不仅风景美,秦淮风味小吃哦那才是,名扬天下哦! 选自南京白局金陵美.(1)材料一从 、白局的特点、 等三个方面简介了南京白局的有关知识。(2分)()阅读材料二,具体说说南京白局金陵美的唱词有哪些特点。(2分) 【地名南京】 组同窗研读了薛冰家住六朝烟水间一书,她们对书里一段文字很感爱好,

5、并对南京的地名展开讨论交流。南京旧时的地名,重要有三条源流:与六朝有关,如石头城、乌衣巷、桃叶渡;与明代建均有关,如五龙桥、御道街、后宰门;其三则系民国年间所修,最有代表性的当是中山路了。固然,其她的朝代也会留下某些痕迹。如唐代杜牧两句诗“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便在凤凰台畔留下了一种杏花村 节选自薛冰家住六朝烟水间阅读上则材料,请根据语境将对话补充完整。(2分)甲:我从这段文字中发现, (1) 。乙:是啊,就像朱自清所说:“逛南京就像逛古董铺子,到处均有旧时代的遗痕。”丙: (2) 。丁:其实不尽然,南京诸多新地名也很有价值。如奥体大街、青奥路等,具有时代感,也有纪念意义。8请用规

6、范的正楷字或行楷字抄写下面诗句。(3分)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二、阅读 (2分)(一)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分)客中作 (唐)杜俨 书剑催人不暂闲,洛阳羁旅复秦关。 容颜岁岁愁边改,乡国时时梦里还。【注】书剑:书和剑,指读书做官、仗剑参军。秦关:指秦地关塞。9.(1)从诗中“”一词可以看出此诗是诗人客居她乡所作。(1分)(2)请从加点词的角度,赏析诗歌的三四句。(2分)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12分)宜都山川记(节选) (晋) 袁山松 银山县有温泉,注大溪,夏才暖,冬则大热,上常有雾气,百病久疾,入此多愈。县东六十里有山,名下鱼城,四周绝

7、崖,唯两道可上,皆险绝。山上周回可二十里,有林木池水,民田种于山上。昔永嘉乱,土人登此避贼,守之经年,食尽。取池鱼掷下与贼以示不穷。贼遂退散。因此名为下鱼城。峡中猿鸣至清,山沟传其响,泠泠不绝。行者歌之曰:“巴东三峡猿鸣悲,猿为三声泪沾衣。”自西陵溯江西北行三十里入峡,山行周回,隐映如绝,复通。高山重障,非日中夜半,不见日月也。【注】注:流入。周回:环绕,回环。永嘉乱:指西晋永嘉五年,匈奴攻陷洛阳、掳走怀帝的乱事。经年:通过一年。10.解释加点的字。(4分)(1)冬则大热 (2)皆险绝 (3)周回可二十里 (4)因此名为下鱼城 1.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分)取 池 鱼 掷 下与 贼

8、以 示 不 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分)峡中猿鸣至清,山沟传其响,泠泠不绝。 13选文第二段为什么要简介土人避贼的故事?(分) (三)阅读下文,回答问题。(4分)老麦的粽子 赵珩老麦姓麦,没有人懂得她的名字,如果今天她还在世的话,应当有一百多岁了。从我记事时起,就懂得有个老麦。老麦是广东人,但广东人却很少有她那样高的个子,估计会有一米八五左右。而我那时又太小,见到她总有一种“高山仰止”的感觉。老麦那张脸倒是很有广东人的特性,眼窝深深的,嘴凸而大。也许是个子太高的缘故,她显得有些驼背,我记得那时老麦仿佛已有六十岁了。老麦没有自己的店,但在北京却有她为之服务的一百多家主顾。老麦有一部很旧、

9、但看起来很结实的自行车,车后左右分别有两个很大的白洋铁桶,这就是她的“流动商店”。老麦每年是要来两次的,一次是在端午节前,一次是在春节前。从五十年代初到六十年代初的十年,她届时准来,从不间断。老麦是个非常乐观而友善的人,她的食品是自制自卖,只是走门串户,准时把她自己做的东西送到固定主顾的家里。老麦对自己的手艺深信不疑,她做的东西是天下第一的,决不容许任何人对她的质量和价格提出异议,否则是一副要拼命的架式。老麦也为她有一百多家固定主顾而自豪,常常听她说:“我有一百多家主顾呢!”老麦的东西的确是好,春节时来,仿佛卖糯米鸡和八宝饭,尚有什么其她的东西,我就记不得了。端午节前来,只卖粽子同样,没有其她

10、的东西。粽子有四五种,最佳的是豆沙和火腿咸肉的。其她如莲蓉蛋黄的等等,老麦懂得我家的口味,也不往外拿,问到她,她说拿到广东人家去卖。老麦的粽子与北京的粽子区别很大,第一是用真正的粽子叶包的,而北京卖的粽子常常用苇叶。第二是个头大,形状与北京的不同,她的豆沙粽子是方形的,而火腿咸肉的是斧头形,两种粽子的个头是北京粽子的三倍。老麦的粽子很贵,仿佛是卖到一块多钱一只,这在当时是一般粽子价钱的十倍。但是质量也是一般粽子不能比的。她的豆沙粽用的豆沙是去皮过滤后的澄沙,用猪板油炒过,糖多油重,糯米与馅的比例是2。火腿咸肉的是用真正的金华火腿和肥瘦得当的咸肉一同为馅,而火腿决不是点缀。她用的馅在外边店里可以

11、包七八个粽子,难怪价钱要其十倍左右。老麦的东西是一口价,从没有人企图与她讨价还价,真可以说是货真价实。老麦一口浓重的广东话,说起一般话来很吃力,于是声音就更大,像是打架同样,但不时又发出阵阵笑声。老麦是极认真的人,就像她对自己卖的粽子质量那样一丝不苟,她做人也认真,不容许别人批评她的食品质量。老麦也历来不巧言令色地推销,老是摆出一副“皇帝女儿不愁嫁”的姿态。老麦从不多收人家一分钱,零头也要找清晰。三年自然灾害期间,虽然物价飞涨,老麦也没有间断过送货,至于那时的价钱是多少,我就不懂得了。老麦说,她一种上午要跑十几家,因此她老显得那样匆忙。在我的印象中,她永远穿一身深灰色带黑道儿的中式裤褂,十分整洁,由于那辆挎着两个洋铁桶的自行车没有链套,因此无论什么时候,她的裤角上永远别着两个很大的夹子,这一点我永远不会忘。每年送两次货,就算有一百多家主顾,老麦如何维持生活?她尚有无其她的职业?至今都是个谜。大概是1963年的端午节,老麦没有来,到了164年的旧历年前夕,祖母说:“老麦该来了!”可是老麦仍然没有来。从此我再也没有见过老麦。三十近年过去了,每个端午,我总想起老麦。 14.阅读全文,说说老麦是个如何的人?作者写老麦的粽子,为什么要花诸多的笔墨来写老麦?(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