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人才培养模式之初探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70463433 上传时间:2022-11-03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4.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职人才培养模式之初探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中职人才培养模式之初探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中职人才培养模式之初探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中职人才培养模式之初探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中职人才培养模式之初探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职人才培养模式之初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职人才培养模式之初探(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职人才培养模式之初探 中职人才培养的模式之初探摘要本着提升中高职教育质量和效益,经过多年教育教学实践,提出了“车间课堂营房”即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首先解释了该模式的内涵,然后从三个方面,对培养模式的实践进行说明,最终对于该模式中取得了成效进行了分析。关键词中职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教育部等七部门有关深入加强职业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 教职成202112号 中提出:“职业院校要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办学,深化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努力提升职业教育的质量和效益。”这里明确告诉我们,要提升中职教育的质量和效益,就必需深化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又是

2、办学模式改革的主要内容和主体构件,也是能否实现中职培养目标的关键。经过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我们认真学习我国外职业教育的成功做法,不停总结经验教训,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全方面实施素质教育;坚持就业为本,技能为先,大力推行技能型人才培养机制,探索实施了“车间课堂营房”即“做三年学徒、学三年技术、当三年兵”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切实提升学生的思想素质、技能水平和就业、创业能力,培养含有必须文化知识、良好职业道德、熟练职业技能和较强职业能力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应用型人才。一、“车间课堂营房”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所谓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教育活动中,在特定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和教育方针指导

3、下,学校为实现其培养目标而采取的培养过程的结构样式和运行方法。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包含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培养制度、培养过程和教育评价等五个基础要素。培养目标是根本,是研究其它要素的前提;培养规格是培养模式的主体,是培养目标的详细化;培养制度是人才培养的相关要求及其实施体系;培养过程关键包含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等;评价体系是对教育过程和结果的考评和测评。由此能够看出,优秀的人才培养模式决定着培养方向确实定、培养手段的利用和培养目标的实现。所谓“车间课堂营房”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一言以蔽之,就是采取生本教育下“素质本位,能力关键”人才培养模式,即依据教育的生本功效,紧密

4、结合社会发展对人才的实际需求,以全方面提升受教育者的职业综合素质为根本目标,以职业能力的提升为关键要求,加强受教育者职业道德、责任感、荣誉感、职业个性、人格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融文化学习、个性品质陶冶和职业能力训练等为一体的一个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它含有丰富的内涵:一是含有明确的目标性。“车间课堂营房”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就是经过车间、课堂、营房这三个载体,交叉融合,实施知识、技能、素养养成活动,实现培养和中国社会主义当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全方面发展,含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中职教育目标。这一目标,既表现了社会对中等职业教育的要求,也是

5、中职教育发展的依据。二是含有强烈的实践性。“车间课堂、营房”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所包括的人才培养活动,既包含学校的教育、教学和管理活动,也包含由学校设计并组织的校外教育教学活动,尤其是企业中的实践活动、军事化的行为养成基地的训练活动,从而使培养的中职人才含有生存能力、应变能力、技术应用能力、创新和创业能力。“车间课堂、营房”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特点之一,就是要改变过去职业教育沿袭一般教育那种重视专业理论教学、重视学科知识的完整性和系统性,轻视实践操作的高分低能的教育模式,采取整合的能力观,经过对职业、岗位进行系统分析,确定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以此来设计、开发课程,合理安排理论和实践教学

6、。经过产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充足利用学校、企业、社会培训部门等教育资源,使社会相关部门广泛参加,把以课堂传授间接知识为主的教育环境,和直接获取实际能力、以经验为主的生产现场环境有机结合,使学生在和社会的广泛交流中获取知识和技能,不停提升培养中职人才的社会认可度。三是含有鲜明的创新性。车间课堂、营房”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的鲜明特色,就是树立人文教育理念,确定素质教育目标,培养学生健康的价值观和情感态度,将职业教育和人文教育统一起来,在教人的过程中做到育人。详细就是模拟营房,仿效部队训练,实施军事化封闭管理,阶段性进行体能训练、礼仪演练、生存能力和生活能力、职业能力锻炼。以车间、课堂、营房

7、为载体,正确处理好知识学习、能力培养和素质提升三者的关系,促进其协调发展、融为一体。变“教书”为“铸魂”。将中职学生的职业道德和专业思想教育,结合专业特点渗透到到学科教学中,使学生在专业成长的同时,专业素质得到提升,思想品德得到提升,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高尚的品德修养。变“教室”为“工厂”,使课堂教学贴近学生的生活,贴近学生的专业,更要贴近学生的就业岗位,促进学生向准职员的角色转换。变“理论”为“技能”。增加技能训练和实践课的比重,真正转到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为本位的办学轨道上来。二、“车间课堂营房”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一 “车间课堂营房”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的教育框架“车间课堂营房”三

8、位一体工学兵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教育框架,就是“做三年学徒、学三年技术、当三年兵”。做三年学徒:学校根据企业职员标准培养学生。新生入学后,就进行角色转换教育,安排认知性实习,根据企业职员素质训练学生,明确老师即是师傅,学生即是徒弟。在专业学习中,安排学生以学徒的身份在“做中学”,亲身经历;老师以师傅的身份在“做中教”,示范传授。在掌握专业技能的基础上,安排学生到企业进行岗前实习、顶岗实习,使学生感受企业真实生产过程,实现专业技能和岗位要求对接。经过三年 四年 的不停训练、熏陶和重复到企业实践,使学生逐步达成企业合格职员的标准。学三年技术:学校突出学生专业关键技能养成。经过认知、专业、岗前、顶岗

9、实习四阶技能递进法,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处理问题能力。安排新生进行以公共基础技能训练为关键的认知实习,开设手工课、钳工课和木工课,为学习关键技能打基础;在专业实习上,突出企业岗位标准训练,使学生逐步掌握专业关键技能;还安排到企业进行岗前实习和顶岗实习,在企业建立指导老师和师傅双主导培养机制,逐步巩固提升关键技能掌握,为就业奠定基础。学校增加实习实训资金投入,确保学生专业关键技能养成。依据长久探索,核定了生均实习费用标准,焊接专业生均投入实习原料费:中级工1000元,高级工1400元;车工专业生均投入实习原料费:中级工900元,高级工1300元。其它专业也对应核定了生均投入实习原料费标准,确保了人

10、才培养质量。当三年兵:学校打造含有当代企业职员素质的蓝领人才。实施寄宿制准军事化管理,以部队士兵的标准,对照企业职员素质要求,对学生进行分阶段、分模块的行为养成训练。新生一入学就安排在学校能力拓展和行为养成训练基地集中训练,仿照部队新兵训练模式,实施准军事化管理。开设生活指导课、礼仪规范课,开展行为规范教育。实习间和就业前,学校还安排两个阶段的集中训练,进行职员作业习惯形成、职业能力素养提升训练。在日常管理中,发挥教导中心的作用,巩固集中训练的结果,进行全天候、全过程的行为养成教育。经过训练中培养、管理中巩固、习惯中养成、实践中提升,培养了学生精细工作的态度、吃苦耐劳的精神、团结协作的能力和服

11、从服务的企业职员素养。二 “车间课堂营房”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的背景支撑模拟营房,创立行为养成教育园区。学校于2021年4月专门设定一个校区,投入专题资金300万元,在全省率先创立了占地3、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500平方米的能力拓展及行为养成教育基地。设置了全省中职院校唯一的副院级能力拓展及行为养成部,专门负责行为养成教育和训练工作。基地设有“三区九室一厅一园”。“三区九室”,即“企业实景感受区”,包含模拟倒班素质提升训练室、企业招聘模拟室;“企业养成示范区”,包含道德行为养成教育多媒体放映室、就业生活能力自理厨卫室、不良行为训导室;“岗位素养实训区”,包含职员内务规范训练室、企业岗位操作规

12、范训练室、当代化办公设备操作训练室、计算机及动漫网络素材搜集训练室、当代化办公设备操作训练室、计算机及动漫网络素材搜集训练室;“一厅”即坐立行走训练厅;“一园”即农艺认知和吃苦耐劳能力训练园,为行为养成和能力拓展训练提供充足的活动空间和物质保障。模拟车间,建设校内实习实训基地。根据国家中职院校专业设置标准,学校各专业均建有教学必需的校内实训场所,共有和专业规模相适应的校内实训基地9个,建筑面积万平方米,配置了数量、工位和办学规模相适应的生产实训设备,以备学生实习使用。学校建有基础技能实训基地,建筑面积2319m2,拥有10个钳工实习室,还建有木工、剪纸、缝制、编织、手工、模型制作、绘画等基础技

13、能训练室,面积1777,为训练专业关键技能奠定了基础。课堂移位,坚持实景岗位操演。学校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校企合作,前后和59家企业建立了稳定的校企合作关系,形成了有效的合作办学机制,建有49个长久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学校探索并实施订单培养、集团化办学,坚持分阶段、有步骤的专业实习、大生产实习、顶岗实习,让学生在企业的真实生产环境中体验和锻炼,提升职业技能,养成职业习惯。三 “车间课堂营房”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的教育路径创新专业建设机制。围绕区域经济发展,形成专业建设动态调整机制。学校制订了专业建设发展计划,成立了由行业、企业、部门教授、学者、高层管理和学校专业带头人、骨干老师等参与的教授咨询

14、和就业指导委员会,紧密围绕辽阳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升级,主导产业、新兴产业的发展,定时开展市场调研,了解企业用人需求,制订专业建设发展计划,动态调整专业设置。形成了伴随经济发展方法转变而“动”,适应市场需求改变而“变”的专业建设动态调整机制。创新教学模式。遵照技能人才的成长规律,促进学生的技能养成,学校根据企业真实场景、设备组织教学,实施认知实习、专业实习、岗前实习、顶岗实习“四阶递进”技能训练法。学校根据企业生产活动过程、专业岗位要求,设计教学过程。新生一入学,就进行一阶认知实习,即以老师为引领,进行以公共基础技能训练和角色转换为关键的认知实习。安排全部学生进行公共钳工实训、木工实训和手工制作

15、,每人制作一个锤头,配作一个锤柄并安装好,刻上自己的名字,留作纪念。手工制作中安排布艺制作系列、绳结编织系列、纸艺造型系列等课程,进行作品评选、展示、表奖,让学生经过制作挖掘能力、才华和潜能。学生进入专业学习,就进行二阶专业实习,马上校内实习场设备按企业设备进行设置,实训过程和生产过程一致。教学活动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根据岗位标准进行专业关键技能训练;学生在专业学习后,就进行三阶岗前实习,即安排生产工艺简单、生产步骤紧密的企业作为实习基地,采取和职员相同的轮班制,感受企业生产气氛,逐步适应企业生产要求,锻炼吃苦耐劳和团体协作精神;学生就业前进行四阶顶岗实习,即巩固提升关键技能的掌握

16、,使学生熟练掌握岗位技能,为就业奠定基础。创新课程体系。为把养成教育做实,学校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素质养成为基础、以能力培养为关键”的“知识技能素养”合一的课程体系。形成塑造职员素质的德育课程体系。在落实国家颁布的德育纲领,使用国家计划教材基础上,开发当代礼仪实训教程、就业指导、生活指导、体能训练等校本教材及讲义。采取活动、游戏、训练、讲授、体验、分享等独特的教学做合一手段,使学生在寓教于乐中掌握了就业的本事、生活的能力。坚持以诚信敬业为关键,经过日常养成教育和基地集中训练,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良好的心理品质,学会合作和竞争,提升应对挫折、匹配职业、适应社会的能力,创立以职业道德、法律法规、职业指导、心理健康、生活指导和职员素质为关键内容的德育课程体系。形成和职业标准对接的专业课程体系。即遵照学校人才培养模式,以满足企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