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九年级下教案全册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70445866 上传时间:2023-02-11 格式:DOC 页数:93 大小:4.4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九年级下教案全册_第1页
第1页 / 共93页
北师大九年级下教案全册_第2页
第2页 / 共93页
北师大九年级下教案全册_第3页
第3页 / 共93页
北师大九年级下教案全册_第4页
第4页 / 共93页
北师大九年级下教案全册_第5页
第5页 / 共9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师大九年级下教案全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九年级下教案全册(9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 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1.锐角三角函数(一)知识与能力目标:1.经历探索直角三角形中边角关系的过程.理解正切的意义和与现实生活的联系.2.能够用tanA表示直角三角形中两直角边的比,表示生活中物体的倾斜程度、坡度等,能够用正切进行简单的计算.情感态度目标:1.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对数学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2.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独立思考的习惯.教学重点:理解正切、倾斜程度、坡度的数学意义,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难点:理解正切的意义,并用它来表示两边的比三、教学过程本节课设计了七个教学环节:课前准备社会调查、情境引入、统计图的选择、合作学习、练习提高、课堂小结、布置作业。第一环节 生

2、活情景(获取信息,体会特点)活动内容:从生活实践开始,让学生思考如何测量一座古塔的高度,并回答以下问题:在直角三角形中,知道一边和一个锐角,你能求出其它的边和角吗?猜一猜,这座古塔有多高?想一想,你能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测出这座古塔的高吗小明在A处仰望塔顶,测得1的大小,再往塔的方向前进50m到B处,又测得2的大小,根据这些他就求出了塔的高度.你知道他是怎么做的吗?A第二环节 同类问题的多种分析,课题引入活动内容:1、分析位同学的四个相同的问题,让学生学习探索梯子的倾斜程度。问题:下列个图中,梯子AB和EF哪个更陡?你是怎样判断的?1.53.51.3图25.图156图4463图3、引出思考:AB

3、1C2C1B2w直角三角形的边与角的关系1).RtAB1C1和RtAB2C2有什么关系? 如果改变B2在梯子上的位置(如B3C3 )呢?由此你得出什么结论?活动目的:让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对数学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独立思考的习惯。并让他们从实例中发现不同情况中对比梯子的倾斜程度需要除了观察还需要更多其他方法。实际教学效果:学生经过前一环节对测量古塔的高度一例已经有了对梯子倾斜度的初步认识,对与上面4个图,学生可以很快分辨出图1和图4中梯子的倾斜程度,但是对于两条直角边长度都不一致的图2图3感到难度,并且发现需要利用其他新的知识来认识梯子的倾斜程度,这也就很自然地引入了本

4、节课的知识点:正切值。 第四环节 课题重点活动内容:正切的定义(1)明确各边的名称。(2)。(3)明确要求:1)必须是直角三角形;2)是A的对边与A的邻边的比值。(4)tanA的值越大,梯子AB越陡;A越大,梯子AB越陡。活动目的:经历探索直角三角形中边角关系的过程,理解正切的意义和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实际教学效果: 学生经历了观察、探索等数学活动过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能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通过上面的例子体验了数形之间的联系,逐步学习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理解正切、倾斜程度、坡度的数学意义,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第五环节 练习与提高活动内容:

5、 例1 下图表示两个自动扶梯,哪一个自动扶梯比较陡?甲6m8m5m13m乙 如图,在ACB中,C = 90,AC = 6,求BC、AB的长。、如图,在等腰ABC中,AB=AC=13,BC=10,求tanB.第六环节 布置作业作业:书本 P 6 随堂练习: 1、2 ; 习题1.1 1、2四、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运用新知识解决与直角三角形有关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感受数形结合的思想,体会数形结合的方法。但是课堂上学生的参与还不足,学生的积极回答还有待进一步提高。1.锐角三角函数(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经历探索直角三角形中边角关系的过程.理解正弦、余弦的意义和与现实生活的联系.2.能够

6、用sinA,cosA表示直角三角形中斜边与直角边的比,表示生活中物体的倾斜程度,能够用正弦、余弦进行简单的计算.能力目标:1.体验数形之间的联系,逐步学习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体会解决问题的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情感目标:1.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对数学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2.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独立思考的习惯.教学重点:理解正弦、余弦的数学意义,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难点:理解正弦、余弦的数学意义,并用它来表示两边的比.教学过程第一环节 创设情境(1)我们在上一节课学习了直角三角形中的一种边与角的关系:锐角的三角函数-正切函数。

7、即:在直角三角形中,若一个锐角的对边与邻边的比值是一个定值,那么这个角的值也随之确定.在RtABC中,锐角A的对边与邻边的比叫做A的正切,记作tanA, 当RtABC中的一个锐角A确定时,其它边之间的比值也确定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九册(下)第一章: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正弦与余弦。(2)上节课,我们研究了“陡”这个字,明确了梯子摆放的“陡”与“缓”,是与梯顶、 梯脚到墙角的距离比有关的。下面请同学们模拟实验,是否还与梯长与梯顶或梯脚到墙角的距离比有关呢?第二环节 探求新知1、摆一摆请大家拿出我们课前准备的模拟墙体和两架模拟梯子:(1)首先,把两架梯子摆在同一面墙上,使其中一架梯子比较

8、陡。(2)我们在摆的过程中,要仔细观察,认真思考,探索一下,要想把一个梯子摆得陡一些,除了与倾斜角的大小有关之外,还与那些因素有关呢?(3)通过观察,我们可以得到:要想把一个梯子摆得陡一些,与梯子的对边与邻边有关。那么是不是单纯地与倾斜角的对边或邻边有关呢?为了探索这个一般规律,请同学们接着来摆梯子,使其中一架梯子比较陡。这一次,我们要边摆,边度量每个梯子倾斜角的对边与邻边,并计算每个倾斜角的对边与邻边的比值,之后每组填好实验报告。(展示数据及结论)(4)实验结论:梯子越陡,倾斜角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值越大,邻边与斜边的比值越小。2、想一想:上节课,我们研究了:在小明家的墙角处放有一架较长的梯子,

9、墙很高,又没有足够长的尺来测量,我们可以用一种巧妙的方法得到梯子的倾斜程度:在梯子上任选一点B1,、B2,如图1-3,通过测量B1C1及AC1,算出它们的比,来说明梯子的倾斜程度;也可通过测量B2C2及AC2 ,算出它们的比,也能说明梯子的倾斜程度。在这里,我们能否类似的研究呢?(1)RtAB1C1和RtAB2C2有什么关系?(2)和有什么关系?和有什么关系?(3)如果改变梯子的位置呢? 由此你得出什么结论?3、有关的概念在Rt ABC中,如果锐角A确定,那么A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叫做A的正弦。记作sinA.A的邻边与斜边的比也随之确定,这个比叫做A的余弦。记作cosA.注意的问题:(1)sin

10、A,cosA中常省去角的符号“”。(2)sinA,cosA没有单位,它表示一个比值。(3)sinA,cosA是一个完整的符号,不表示“sin”,“cos”乘以“A”。(4)在初中阶段,sinA,cosA中,A是一个锐角。4、议一议:梯子的倾斜程度与sinA,cosA的关系:梯子AB越陡,sinA的值越大 , cosA的值越小 5、例题分析:例1:如图:在RtABC中,B=900,AC=200,sinA=0.6.求:BC的长.(老师期望:请你求出cosA,tanA,sinC,cosC和tanC的值.你敢应战吗?)例2如图:在RtABC中,C=900,AC=10,cosA=,求:AB,sinB(老

11、师期望:注意到这里cosA=sinB,其中有没有什么内有的关系?)第三环节 随堂练习1.如图:在等腰ABC中,AB=AC=5,BC=6.求: sinB,cosB,tanB(老师提示:过点A作AD垂直于BC于D. )2.在RtABC中,C=900,BC=20,sinA=,求:ABC的周长3.在RtABC中,锐角A的对边和邻边同时扩大100倍,sinA的值( )A.扩大100倍 B.缩小100倍 C.不变 D.不能确定4.已知A,B为锐角 (1)若A=B,则sinA sinB; (2)若sinA=sinB,则A B.5.如图, C=90CDAB. SinB=( )=( )=( ) 6.在上图中,若

12、BD=6,CD=12.求cosA的值.(老师提示:模型“双垂直三角形”的有关性质你可曾记得.)7.如图,分别根据下面两图,求出A的三个三角函数值. 8.在RtABC中,C=90, AC=3,AB=6,求sinA和cosB (老师提示:求锐角三角函数时,勾股定理的运用是很重要的.)9在等腰ABC中,AB=AC=13,BC=10,求sinB,cosB.10.在梯形ABCD中,AD/BC,AB=DC=13,AD=8,BC=18求:sinB,cosB,tanB.(老师提示:作梯形的高是梯形的常用辅助,借助它可以转化为直角三角形.) 第四环节 小结1.锐角三角函数定义:sinA,cosA,tanA, 是

13、在直角三角形中定义的,A是锐角(注意数形结合,构造直角三角形).sinA,cosA,tanA, 是一个完整的符号,表示A的正切,习惯省去“”号;sinA,cosA,tanA,是一个比值.注意比的顺序,且sinA,cosA,tanA,均0,无单位.sinA,cosA,tanA, 的大小只与A的大小有关,而与直角三角形的边长无关.角相等,则其三角函数值相等;两锐角的三角函数值相等,则这两个锐角相等.2请思考:在RtABC中, sinA和cosB有什么关系? 第五环节 体会数学中的某些定理具有这样的特性:它们极易从事实中归纳出来,但证明却隐藏极深. 高斯第六环节 作业1.在ABC中,AB=5,BC=13,AD是BC边上的高,AD=4.求:CD,sinC.2.在RtABC中,BCA=90,CD是中线,BC=8,CD=5.求sinACD,cosACD和tanACD.3.在RtABC中,C=90,sinA和cosB有什么关系?4.在RtABC中,C=90,sinA和cosB有什么关系?四、教学反思由于上节课学生学习了三角函数中的正切,所以本节课结合初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运用了类比法教学法,唤起和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体会和了解,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