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人之长补已之短的教案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70419673 上传时间:2023-09-1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取人之长补已之短的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取人之长补已之短的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取人之长补已之短的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取人之长补已之短的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取人之长补已之短的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取人之长补已之短的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取人之长补已之短的教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取人之长补已之短的教案取人之长补已之短的教案教学目标 认识:1.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优点,也有自己的短处和缺点。2.懂得吸取别人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短处,有利于个人进步。3.懂得用自己的长处来比别人的短处,既不利于个人进步,还影响团结。情感:愿意不断地学习别人的优点,来弥补自己的不足。行为:1. 注意发现和虚心学习别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2. 不用自己的长处比别人的短处。教学重点:使学生懂得,为什么善于吸取别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短处,才有利于个人进步。原因有两点:一、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二、善于吸取别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短处,才有利于个人进步;三、用自己的长处比别人的短处,既不利于个

2、人进步,也影响团结。教学难点 :使学生掌握取长补短的具体做法。教育过程:一 、导入 新课1同学们,你们听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吗?2课件演示场景一:内容:三人行,必有我师焉。1 同桌学生相互交流,全班学生互相交流。2 教师小结并提问:每个人身上都有优点、长处,也都存在着短处、不足。应该如何对待别人的长处和自己的不足呢?3学生发言后教师板书。板书:二 取人之长 补己之短二 、学文明理1师:谦虚的人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自满的人往往只看到自己的长处,看不到别人的长处。我国古代文学家欧阳修就是一位谦虚好学的人。下面,咱们就来听听他年轻的时候是怎样取人之长补己之短的。2演示课件场景二:播放录音故事

3、:教材P6-8课文内容的2-10自然段。3提问:(1)欧阳修、谢希深、尹师鲁三人在写作中各自表现出的特点是什么?(2)钱惟演老师是怎样评价他们的文章的?4.钱老师的评价说明了什么?5小结:每个人都有优点、长处,同时每个人也都有短处和不足。6提问:欧阳修是怎样对待老师的评价的?说明什么?小结:欧阳修谦虚好学,能够耐心听取别人的意见,并努力向同窗学习,使他的文章不断完善,弥补了自己的不足,他做到了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因此,他的写作水平迅速提高。7小组讨论:听完欧阳修的故事,请大家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有什么好处?怎样才能做到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板书:不断进步 正确认识自己 善于发现、

4、学习别人的长处 改掉自己的不足8小结: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有利于自己的进步。只有正确认识自己,善于发现并学习别人的优点,改掉自己的不足,才能不断进步。三、深化认识1过渡语:像欧阳修这样取人之长,补己之短的事例还有很多,谁能举个例子。2学生举例。3师补充:在思想品德书上也有这样的事例我们来看一看。4学生自己阅读读一读。5提问:故事中的妈妈是怎样取得进步的?6小结:我们要向故事中的妈妈学习,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找出自己的不足,虚心学习别人的长处,不断完善自己。7提问:(1)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你能经常发现别人的长处吗?(P栏目一说一说中的问题。(2)自己有什么短处?可以向哪些同学学习?(3)自己有什

5、么长处?哪些人在这方面比自己做的更好?怎样向他们学习?8演示课件场景三:内容:以上三个提问。9学生小组讨论。10学生动手制作提示卡制作内容及要求:在提示卡上写出自己的优点、缺点;写出同学的优点、长处。提示卡版面自己设计。11师:有两位同学对于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有自己看法,我们一起讨论一下,看看谁的想法正确,为什么?12演示课件场景四内容:教材P9课文后 议一仪的内容。13学生讨论后,自己选择一位同学的想法发表自己的看法。14.小结:马红的想法不对。每个人身上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张明的想法正确。只有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并虚心向别人学习,才能不断进步。四 总结全课每个人身上都有优点、长处,也有短处、不足,我们要做一个有心人,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长处,敢于面对自己的缺点、不足,并虚心学习,取长补短,不断完善自己,争取做一个全面发展、不断进步的好学生。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1观察周围的人有哪些长处?把他们的长处记录下来。2想一想,自己有哪些长处?请家长评价自己的长处。第 页 共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