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腰肌劳损的康复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70408383 上传时间:2023-10-0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5.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慢性腰肌劳损的康复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慢性腰肌劳损的康复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慢性腰肌劳损的康复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慢性腰肌劳损的康复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慢性腰肌劳损的康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慢性腰肌劳损的康复(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慢性腰肌劳损的康复 【摘要】慢性腰肌劳损主要是指腰骶部肌肉、筋膜、韧带等软组织长期的慢性损伤,导致腰骶部疼痛不适,及腰部活动受限的一类疾病。目的讨论慢性腰肌劳损的康复。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与检查结果结合进行康复治疗。结论慢性腰肌劳损虽然发生原因不同,但都应以加强肌力为主的综合治疗措施为佳。如病人肌力强,组织健康,由于不寻常外力的作用所致者,应在消除外因的同时采用理疗,痛点注射、针灸和药物治疗。若病人肌力差,韧带弹性差者,应在加强锻炼的基础上采用太极拳、理疗、药物等,避免过多负重及弯腰劳动。 【关键词】慢性腰肌劳损康复 下腰背痛(1owbackpain,LBP)是以下腰部疼痛为特征的一组疾病,可

2、伴或不伴下肢放射痛,可分急性下腰痛(ALBP)和慢性下腰痛(CLBP)。下腰痛极其常见,有人估计成人一生中患过LBP的约占7080。也有人认为约占90,其中绝大部分为软组织性下腰痛,经非特异性治疗,有人认为多在6周内消失,但可多次复发,仅少数需手术治疗。有人统计因下腰痛就诊的病人人次仅在上呼吸道感染之后而居第二位,居骨科就诊人次数的首位。 下腰背痛的发病有年轻化倾向。丹麦有报告,30岁时50患过下腰痛,学龄儿童有510患过下腰痛。儿童期有下腰痛病史者成人发病率也较高,值得注意。 慢性腰肌劳损主要是指腰骶部肌肉、筋膜、韧带等软组织长期的慢性损伤,导致腰骶部疼痛不适,及腰部活动受限的一类疾病。本病

3、多见于青壮年,中老年人亦可发病。在慢性腰痛中,本病最常见。 (一)病因和诊断 慢性腰肌劳损产生的原因常见于以下几点:积累性损伤;迁延的急性腰扭伤;腰肌筋膜无菌性炎症;先天性脊柱畸形,下肢功能或结构缺陷,妊娠晚期腰部负重增加也容易产生慢性腰肌劳损。 慢性腰肌劳损的诊断依据是:外伤治疗不彻底,日后反复发作;工作姿势不良,经常弯腰活动,或平日体育锻炼少,病后体弱、过早劳动等;疼痛部位为易劳损的肌腱、韧带附着点,有劳累重、休息轻的特点;化验检查无特征,X线排除骨疾病,或仅有结构缺陷,容易劳损。 (二)治疗 慢性腰肌劳损虽然发生原因不同,但都应以加强肌力为主的综合治疗措施为佳。如病人肌力强,组织健康,由

4、于不寻常外力的作用所致者,应在消除外因的同时采用理疗,痛点注射、针灸和药物治疗。若病人肌力差,韧带弹性差者,应在加强锻炼的基础上采用太极拳、理疗、药物等,避免过多负重及弯腰劳动。常用方法有以下几点: (1)消除致病因素:如劳损原因为工作姿势关系,应针对原因改变条件和改善劳动体位。 (2)加强锻炼:增加有针对性的体育疗法,如太极拳、保健体操等。 (3)休息与固定:腰骶部慢性劳损病人有剧痛时可卧床休息,也可用围腰制动,或用宽腰带加以保护。工作时可配围腰,以减少腰肌牵拉,但每天必须解除腰围,作腰背肌及腰肌锻炼。 (4)改善血液循环:利用按摩、牵引、局部透热、离子导入、超短波、音频等方法,缓解肌肉痉挛

5、,改善血液循环。 (5)手法治疗:慢性腰肌劳损的手法治疗的目的在于舒筋活血,温经通络。取穴为肾俞、大肠俞、秩边。病人俯卧位,医生站于一侧,沿病人腰部两侧膀胱经用较重刺激的攘法上下往返治疗56遍,然后用较重刺激按揉大肠俞、秩边等穴,再直擦腰背部两侧膀胱经,横擦腰骶部,均以透热为度,最后拍击腰背部两侧骶棘肌,以皮肤微红为度。酸痛较重者可再在患部加热敷。 (6)止痛:对有局限性压痛点者,可用醋酸强的松龙或醋酸氢化可的松1ml,加1普鲁卡因510m1作痛点注射,57天一次,34次为一疗程。 (7)自我保健:慢性腰肌劳损病人可按下列方法进行自我保健以防病治病。腰部两侧凹陷处轻轻叩击,力量要均匀,不可用力

6、过猛,每次叩击2分钟。双手叉在腰部,两腿分开与肩同宽,腰部放松,呼吸均匀,做前后左右旋转摇动,开始旋转幅度要小,逐渐加大,一般旋转80100次。弹拨痛点1020次,然后轻轻揉按12分钟。 (8)运动疗法:慢性腰肌劳损病人可进行以下运动疗法,以提高疗效,缓解病痛。转胯运腰;转腰捶背;双手攀足。以上3种方法,可每天早晚各活动一次。 (三)预防和康复 慢性腰肌劳损治疗困难,重在预防。 (1)保持良好的姿势并矫正各种畸形。正确的姿势应是抬头平视、收腹、挺胸、维持脊柱正常的生理弧度,避免颈椎和腰椎过分前凸。在儿童和青年发育期,尤其是学龄儿童保持良好姿势最重要。对于姿势不良者应及时纠正。当下肢或骨盆出现畸

7、形或活动障碍时应纠正。 (2)加强体育锻炼。加强体育锻炼能使肌肉、韧带、关节囊经常处于健康和发育良好的状态。肌力强、韧带弹性大者,发生劳损的机会少。 (3)劳动中注意体位。避免在不良的体位下劳动时间过长,改善体力劳动条件,对单一劳动姿势者应坚持工间锻炼,或采用围腰保护腰部。注意技术革新,改进操作方法。 (4)注意劳逸结合。慢性病、营养不良、肥胖者,要注意休息,加强治疗,病后初愈、妊娠期、分娩后、月经期应注意休息,避免过劳。急性腰扭伤病人应彻底治疗。 慢性腰肌劳损又称“功能性腰痛”,所以功能性锻炼非常关键。要防治慢性腰肌劳损,应保持良好的姿势、矫正各种畸形、加强体育锻炼,并坚持下去。 参考文献 1陈可冀.中国传统康复医学.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