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形的全等教学设计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70401784 上传时间:2024-03-0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15.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图形的全等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图形的全等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图形的全等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图形的全等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图形的全等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图形的全等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图形的全等教学设计(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章 三角形2图形的全等运城市芮城县芮城四中 陈柳霞一、 学生起点分析本节的学习让学生通过观察,对图形全等有一个感性的认识。作为本章第二节课,教科书紧紧抓住学习内容与生活的联系,从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国旗等这些实物图片与学生熟悉的几何图片的大小、形状切入课题来研究图形的全等,使学生对图形全等有一个感性的认识,知识容量、思维难度不是很大,同时以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活动为主线,从而促进了知识和思维的发展。解决了一些简单的现实问题,获得了一些数学活动经验的基础;同时在以前的数学学习中学生已经经历观察图形的活动,具有了一定的图形分析能力,具备了一定的合作与交流的能力。二、 教学任务分析教科书通过实例让学

2、生理解图形全等的概念和特征,并能识别图形的全等,及全等三角形的有关性质。日常生活中,学生接触图形全等的例子很多,如数学课本的封面、光盘的表面、名片等,教学中要充分让学生列举生活中的例子,并试着用一个名词概括这些例子,由此体验数学概念由具体现象抽象出来的过程,体验数学术语表达的精练、简洁。为此,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1、知识与技能:借助具体情境和图案,经历观察、发现和重叠图形等过程,了解图形全等的意义和全等三角形的定义,了解图形全等的特征和全等三角形的性质。2、掌握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的性质,并能进行简单的推理和计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3、情感与态度:丰富学生对全等图形的感性认识,树立

3、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其次学生积极参与图形全等的探究过程,从中体味合作与成功的快乐,建立学习好数学的自信心,体会图形全等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三、教学过程设计分析:本节课设计了五个教学环节:第一环节:自学感悟,认识全等图形和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和特征,;第二环节:自我检测,结合课本的习题,检测学生自学的效果;第三环节:合作探究,通过学生具体操作与合作,进一步了解全等图形;第四环节:展示点拨,与第四环节相扣,通过学生合作的结果,教师一边展示学生的答案,一边总结此类题的方法;第五环节:课堂小结;拓展训练,通过题难度的提升,从而培养学而有余同学能力的提升。第一环节:自学感悟预习课本第92页与93页,并完

4、成问题。一、1、把图(1)中的两面国旗和三枚邮票分别叠在一起,它们能够完全 - .2、找出图(2)中能重合的图形,它们的大小- ,形状 - 。3、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称为 - 。二、观察图形,回答下列问题结论:1、全等图形的形状和大小都- 。 2、面积相等的两个图形不一定- 。 3、如果两个图形全等,它们的 - 和 - 一定都相同。 三1、如果使如图所示的两个全等三角形经过怎样的变动后能够重合。互相重合的顶点-;互相重合的边 -;互相重合的角- 。 2、全等三角形的 - 边相等,-角相等。 3、 ABC与DEF全等,表示方法:-。 4、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第二环节 自我检测一、1、找全等

5、图形2、如图:ABCAEC, B=30, ACB=85求出AEC各内角的度数ABCE解:因为AECABC 所以E=B=30 ACE=ABC=85ADCBOEAC=BAC =180- 30-85 =65 3、如图:AODBOC,写出其中相等的角 4、如图,若ABCEFC,且CF=3cm,EFC=64, 则BC=_cm,B=_.5如图,若ABCEFC,且CF=3cm,EFC=64, 则BC=_cm,B=_. 你还能求出哪些边的长度,哪些角的度数?BAEFC第三环节:合作探究第四环节 :展示点拨 总结:根据全等图形的特征分割出图形,应注意把握原图形的特征,从面积、形状两个方面思考分割的方法,一般可借

6、助网络先算出大图形的面积,再算出要分割的小图形的面积,然后设计成形状相同的小图形。第五环节:拓展训练 1、如图,已知ABCCDE,点B、C、D在同一直线上,且ABC=90 ,试说明AC ECABCED2、如图, ABCDEC,且DCCE,试判断线段AB与DE的关系,并说明理由。ABDCE四、教学反思:1本节课采用学生自学教学法,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2本节课的另一特色是充分发挥媒体的作用,利用课件设计,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再一次使课堂气氛推向高潮。还可以让学生大胆想象、探索,使更多的同学有更多的锻炼机会。3通过训练拓展,提高学而有余学生的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