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哲学答题模板(共7页)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70382822 上传时间:2023-06-16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2.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哲学答题模板(共7页)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8哲学答题模板(共7页)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8哲学答题模板(共7页)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8哲学答题模板(共7页)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8哲学答题模板(共7页)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哲学答题模板(共7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哲学答题模板(共7页)(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哲学答题要点一、有关“唯物论的知识”的命题1.运用唯物论的知识,说明人们做某件事情的依据设问模式:运用辩证唯物论知识,说明为什么要做某一件事(侧重世界观)。答题模板:世界物质性原理+规律客观性原理+意识的能动作用+材料答题要素:物质决定意识,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促进作用。规律是客观的普遍的,要求必须遵循规律,按规律办事;认识和利用规律,造福人类。尊重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规律的必要条件,要求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2. 运用意识能动作用说明某种精神的作用答题模板:世

2、界物质性原理+规律客观性原理+意识的能动作用+材料答题要素:意识是对物质的能动反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3、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具体体现设问模式:材料中的是怎样做到从实际出发的?答题模板:尊重客观规律与客观实际+发挥主观能动性+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材料答题要素:尊重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发挥主观能动性,用科学理论作指导。规律是客观的普遍的, 必须遵循规律,按规律办事。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

3、客观规律相结合,反对唯意志主义与消极无为的做法。贯彻唯物辩证法,根据变化发展了的实际做事情。二、有关“认识论的知识”的命题1.马克思主义真理观设问模式:结合材料说明马克思主义的真理观。答题模板:真理的特点+真理的检验+真理的发展+真理的作用+材料答题要素:真理的内容源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是客观的。检验真理的实践是客观的,只有在实践中真理才能得到发展。在一定条件下,真理是唯一的、绝对的,真理与谬误不容混淆。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真理与谬误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真理和谬误往往相伴而行。2. 设问模式:结合材料运用追求真理知识说明某事如何的答题模板: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方法+材料答题要

4、素:(1)认识的反复性:由于受主客观认识条件的限制,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追求真理是一个曲折的过程。(2)认识的无限性: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3)认识的上升性:追求真理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4)要求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3、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体现设问模式:上述材料是怎样体现认识论相关道理的?答题模板:可知论+实践论+认识的基础+认识的发展答题要素: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能动性、社会历史性。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

5、检验认识真理性唯一标准;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科学理论对实践活动有巨大推动作用。 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要求在实践中不断追求真理、发展真理。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 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要求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三、有关“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的命题1.从材料中获取关于联系观的相关信息设问模式:上述材料体现了联系观的哪些知识?答题模板: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原理+方法论+材料答题要素:联系具有普遍性,要求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联系具有客观性, 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去把握事物;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

6、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联系具有多样性, 要善于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要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整体与部分是辩证统一的,要求既要立足整体,统筹全局,又要重视部分,搞好局部。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既要着眼整体,又要统筹全局,优化组合。2.整体与部分辩证关系的生活启示设问模式:运用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说明为什么。答题模板:总的关系+具体关系+方法论+结合材料答题要素:整体与部分是辩证统一的,要求既要立足整体,统筹全局,又要重视部分,搞好局部。材料有整体也有部分,如结构调整、各个环节等。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要求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

7、材料强调整体)部分影响整体,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要求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推动整体发展。(材料强调部分)。当部分以合理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要求注意事物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材料强调结构或优化组合)3、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答题模板:(特征+要求+用综合的思维方法看问题)+结合材料答题要素: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系统具有整体性、有序性、内部结构优化趋向,要求掌握系统优化法,坚持整体性、有序性、内部结构优化原则,用综合思维方式认识事物。四、从材料中获取关于发展观的相关信息1. 如何运用发展的观点分析问题(观点+材料分析

8、相结合)答题模板:(特征+要求+用综合的思维方法看问题)+结合材料答题要素:发展的普遍性和实质,要求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要求坚信前途是光明的,同时要准备走曲折的路。事物的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要求既要做好量的积累,又要促进事物的质变。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是实现新事物产生和促使旧事物灭亡的根本途径。2、如何运用量变和质变的知识分析问题(观点+材料分析相结合)答题模板:(量变和质变的关系+方法)+结合材料答题要素: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要重视量的积累;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当量变达到一定程度,要果断抓

9、住时机,促成质变;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往复,不断前进,要求坚持量变与质变的统一,促进事物的发展。五、有关“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的命题1.对立统一规律的体现设问模式:结合材料,用对立统一的观点(或用矛盾斗争性和同一性的关系)分析和的关系。答题模板:斗争性的表现+同一性的表现(相互依赖、相互转化)+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关系+材料答题要素: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矛盾的同一性是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矛盾的斗争性:指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同一性以斗争性为前提,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2. 矛盾的普遍

10、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答题模板: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方法+材料答题要素: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要求坚持共性与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3、矛盾分析方法的运用设问模式:上述材料是怎样体现矛盾分析方法的?答题模板:坚持一分为二的看问题+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坚持共性与个性结合+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统一+结合具体材料进行分析答题要素:(1)坚持一分为二的看问题矛盾就是对立统一,要求一分为二看问题。矛盾具有普遍性,要求承认和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解决矛盾;或坚持两分法,

11、防止片面性。(2)坚持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坚持共性与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3)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反对均衡论和一点论。既要善于抓住重点,又要学会统筹兼顾。既要把握主流,又不能忽视支流。六、唯物辩证法之辩证否定观1、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是发展、联系的环节,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其实质是“扬弃”。 要树立创新意识;既要尊重书本知识,尊重权威,又要立足于实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实现理论和实践的创新与发展。2、辩证法的本质是批判的革命和创新的要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着的实际,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

12、合的成规陈说,敢于破除落后的思想观念;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3、创新的作用: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七、有关“历史唯物主义”的命题1、唯物史观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对于社会发展起积极作用,要求我们树立和坚持正确的社会意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历史的主体,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强大动力。社会历

13、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 2、价值观具有导向作用。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重大反作用,对人的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要求树立和坚持正确的价值观。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要求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3、人生价值人生价值是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的统一。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4.“关注民生”的理论依据设问模式:结合材料说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答题模板: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价值判

14、断和价值选择的两个标准答题要素:历史地位(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历史的主体,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结合材料)。导向作用(先进的价值观具有促进作用,结合材料)。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两个标准(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结合材料)。八、有关“人生价值观”的命题1.人生价值观的材料分析题设问模式:运用人生价值观的知识对材料进行分析。答题模板:人的价值的内容+人的真正价值+实现人生价值的途径+结合材料答题要素:人的价值的内容(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分析材料)。人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分析材料)。实现人生价值的途径(根本途径、客观条件、主观条件,分析材料)。2.实现人生价值的途径设问模式:青少年应如何实现人生价值?答题模板: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价值标准+实现人生价值的途径+结合材料答题要素:重视价值观的导向作用(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实现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实现人生价值的途径(根本途径、客观条件、主观条件,分析材料)。专心-专注-专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