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兔同笼》教学反思二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70375172 上传时间:2024-01-02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9.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鸡兔同笼》教学反思二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鸡兔同笼》教学反思二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鸡兔同笼》教学反思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鸡兔同笼》教学反思二(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鸡兔同笼?教学反思二要练说 ,先练胆。说话胆小是幼儿语言开展的障碍。不少幼儿当众说话时显得害怕:有的结巴重复 ,面红耳赤;有的声音极低 ,自讲自听;有的低头不语 ,扯衣服 ,扭身子。总之 ,说话时外部表现不自然。我抓住练胆这个关键 ,面向全体 ,偏向差生。一是和幼儿建立和谐的语言交流关系。每当和幼儿讲话时 ,我总是笑脸相迎 ,声音亲切 ,动作亲昵 ,消除幼儿畏惧心理 ,让他能主动的、无拘无束地和我交谈。二是注重培养幼儿敢于当众说话的习惯。或在课堂教学中 ,改变过去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的教学模式 ,取消了先举手后发言的约束 ,多采取自由讨论和谈话的形式 ,给每个幼儿较多的当众说话的时机 ,培养幼

2、儿爱说话敢说话的兴趣 ,对一些说话有困难的幼儿 ,我总是认真地耐心地听 ,热情地帮助和鼓励他把话说完、说好 ,增强其说话的勇气和把话说好的信心。三是要提明确的说话要求 ,在说话训练中不断提高 ,我要求每个幼儿在说话时要仪态大方 ,口齿清楚 ,声音响亮 ,学会用眼神。对说得好的幼儿 ,即使是某一方面 ,我都抓住教育 ,提出表扬 ,并要其他幼儿模仿。长期坚持 ,不断训练 ,幼儿说话胆量也在不断提高。其实,任何一门学科都离不开死记硬背,关键是记忆有技巧,“死记之后会“活用。不记住那些根底知识,怎么会向高层次进军?尤其是语文学科涉猎的范围很广,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单靠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是远远不够

3、的,必须从根底知识抓起,每天挤一点时间让学生“死记名篇佳句、名言警句,以及丰富的词语、新颖的材料等。这样,就会在有限的时间、空间里给学生的脑海里注入无限的内容。日积月累,积少成多,从而收到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的成效。您现在正在阅读的?鸡兔同笼?教学反思二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鸡兔同笼?教学反思二鸡兔同笼问题是我国民间广为流传的数学趣题 ,原先是小学奥数学习的内容之一。现作为数学教材内容?数学广角? ,对于我班大多数学生来说有比拟大的难度 ,原因一,它原先是奥数内容 ,奥数学习学生感觉很难 ,思想上存在一个怕字。二是班级学生整体根底不扎实 ,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较弱。

4、三是学生学习习惯不良 ,缺乏一种积极进取勇于探索的意志。针对上述学生现状 ,我在教材的处理和目标的制定上 ,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学习 ,了解鸡兔同笼问题 ,感受古代数学问题的趣味性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同时通过多角度地思考 ,让学生尝试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鸡兔同笼问题 ,体会代数方法的一般性 ,并且在解决问题中 ,让学生经历猜想列表假设或方程解的过程 ,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 ,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 ,“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 ,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

5、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 ,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 ,何至于此?等等 ,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 ,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 ,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 ,“先生之根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 ,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 ,首见于?礼记?曲礼? ,有“从于先生 ,不越礼而与人言 ,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 ,与教师、老师之意根本一致。反思本节课 ,最突出的一个亮点是在解决问题中引导学生思考更具逻辑性和一般性的解法 ,即假设法和列方程的解法

6、。教学中 ,当学生经过猜想 ,并列表进行验证后 ,提出:你还有不同的解法吗?在给学生约五分钟思考或同学互助后 ,再请学生汇报。用假设法解答 ,采用结合多媒体演示 ,让学生理解鸡兔同笼问题的解题思路 ,特别指出的是让学生弄清假设全部是鸡或兔时 ,实际总脚数与假设情况下的总脚数之差表示什么 ,进而推导出鸡、兔的只数。列方程解鸡兔同笼问题 ,由于数量关系非常明确 ,思路更清晰 ,便于学生理解 ,这种方法更具有一般性 ,教学中重点让学生明确设一个量为X ,另一个量是总头数减X ,然后根据只数与脚数之间的关系式列出方程并求出方程的解。但本节课还存在较多缺乏。首先是教学时间调控欠合理。由于教学内容的限制

7、,课堂上让学生经历猜想、列表、假设或方程解的过程 ,尝试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 ,最后找到合理解决问题的策略 ,这样一节课的时间就显得不够用了 ,导致最后没有时间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所以就只好把这个问题作为一个课后延伸 ,让学生收集生活中的类似鸡兔同笼问题 ,待到下一节课再研究。其次课堂预设对学生估计缺乏。用假设法解决问题时 ,实际脚数与假设情况下总脚数之差的交流讨论 ,用时过多 ,影响后面的进程 ,导致与生活中类似的鸡兔同笼问题草草过场。第三 ,多媒体课件的使用 ,虽然帮助了学生非常直观地理解了假设法的这种思维过程 ,让复杂问题简单化了 ,但我发现学生的思维过程只是停留在直观、表象这一层面 ,只有少数同学将这一思考过程内化成了自己的一种解决这类知识的模型 ,多数学生并没有完全理解或理解得比拟模糊。 / /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