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在通识教育背景下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的研究性人才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70372582 上传时间:2024-02-2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编]在通识教育背景下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的研究性人才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精编]在通识教育背景下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的研究性人才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精编]在通识教育背景下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的研究性人才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精编]在通识教育背景下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的研究性人才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精编]在通识教育背景下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的研究性人才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精编]在通识教育背景下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的研究性人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编]在通识教育背景下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的研究性人才(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在通识教育背景下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的研究性人才摘 要:目前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和学科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也面临着新的挑战。本文着重介绍复旦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如何在学校通识教育的背景下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的研究性环境专业人才的一些举措。具体措施包括:开设全英语课程、国际合作办学、推动学生出境短期访学、建设实习基地、让学生进行课题组轮转、学生参加课题组科创实践等。进一步的工作设想还包括开设研讨型课程以及本硕博一体化培养等。关键词:环境科学;全英语课程;国际合作办学;实习基地建设;科创实践在复旦大学,通识教育课程贯穿整个本科阶段。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服从学校的通识教育体系

2、。大一除了通识教育课程外,还要学习文理基础课。从2021年起,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编入自然科学大类招生,学生进校后暂不分专业,大二才进入院系。大二突出专业基础课,并在大二下学期分专业方向。大三和大四按照环境科学、环境工程和环境管理方向进行专业课学习。同时,实习实践和科创项目贯穿整个大学四年。复旦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为了提高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近年来从制度建设和专业活动角度着手,实施了一系列改革举措:(1)结合老教师和学生的意见建议,梳理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使之能更加适应人才培养和时代发展的需求;(2)明确对老师从事教学的奖惩制度,通过系教学指导委员会,对教学质量进行检查和反馈;(

3、3)加强对新生和低年级学生的专业宣传,采用专业宣讲会、讲座、参观实验室、参观环保企业、暑期社会实践等方式强化学生对专业的认同,激发学生对专业的兴趣;(4)狠抓课堂教学、实验教学、野外实习、生产实习、毕业论文等各个环节,确保毕业生的专业素质;(5)完善导师制度,通过“寝室导师”等指导方式,加强和学生之间的联系和互动,以导师的人格魅力和科学精神感染学生,为学生排忧解难。这些举措在巩固学生的专业意识、加强学习热情和主动性方面已取得显著成效。在此基础之上,我们在如何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突出复旦大学环境专业人才培养特色等方面进行了新的探索。复旦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特色体现在四个方面:通识

4、教育、个性化培养、专业训练和国际化视野。以下着重介绍通识教育背景下的国际化视野(全英语课程、学生出境交流、国际合作办学)和研究性人才培养(野外实习、课题组轮转、科创项目)。一、通识教育背景下的国际化视野复旦大学作为国际知名大学,着力于培养高质量、和国际接轨的人才。有相当比例的学生本科毕业后继续读研和出国深造,需要查资料、从事科学研究、出境交流,全英语课程能满足这些学生的要求。另外,我校和一些国外高校交换学生、互相承认学分,我们开设全英语课程,也能满足国外交流生的需求。目前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开设的本科生全英语课程包括公共选修课“能源与环境”、“气候变化与能源”,以及专业选修课“大气化学”、“全球环

5、境变化”、“环境水文学基础”、“仪器分析”、“水环境化学”、“环境纳米技术”,采用全英语教材和全英语授课。其中全校公选课“能源与环境”获选“2021年上海高校外国留学生英语授课示范性课程”。我们还通过中欧大气化学暑期学校、研究生课程“FIST”项目(Fudan Intensive Summer Teaching,暑期集中式授课)等方式为研究生全英语授课。开设全英语课程对教、学双方都是挑战。对于英语不是母语的教师来说,具有语言方面的挑战性,在备课上需要花去大量时间。学生的当堂领悟能力可能因语言水平不够有所下降,课后需花费更多的学习时间,在课堂上也不善于用英语提问和讨论。但我们认为,随着高校国际化

6、程度的提高,增加全英语课程是大势所趋,必须坚持。我们积极鼓励从海外留学回国的教师开设全英语课程,并在教学工作量的计算上有所倾斜。挑选英文水平高的研究生同学担任助教,辅导学习有困难的同学。经过几年努力,全英语课程在通识类和专业选修类课程的覆盖面逐渐增大,教学效果良好。为了开阔学生的专业视野,促进国内外校际交流,2021年和2021年,我们和英国东英吉利大学、美国亚利桑那大学分别签署了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的”2+2”本科生联合培养项目,即在复旦大学学习两年,在上述国外高校学习2年,修满规定学分毕业时获得两所大学的本科生毕业证书。此外,为了提高本科生留校继续深造的积极性,并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我们积极

7、探索研究生双学位、联合培养项目。目前已经建立的有:与法国CNRS-奥尔良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硕士项目,与法国里昂大学、南锡大学联合培养博士项目,与日本筑波大学联合培养硕士项目。为了开阔本科生的视野,短期出境学习也是一个重要途径。近五年来,我系本科生短期出境交流40余人次。通过短期访学,学生能领略境外的风土人情,学习其他高校的相关课程,并且通过交流,把复旦学生的风范传播出去。短期访学的名额有限,在系内通过激烈的竞争遴选。这有助于学生培养专业兴趣,树立勤奋好学、奋发向上的学风。对于入选的学生,我们进行专业的修读计划指导,认真做好相关课程学分转换工作。全英语授课、学生出境交流、国际合作办学都能提高学生

8、的国际化视野,使他们和国外的学习接轨。目前我系每年本科毕业生有近1/3出国继续深造。我们将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全英语授课、学生出境交流和国际合作办学的力度,更好地为提高教学质量服务。二、研究性人才培养复旦大学是一所研究型大学。我们希望激发学有余力的学生的兴趣和潜力,让他们不仅完成课程学习,而且还能成为研究性人才。为避免专业学习和科研实践脱节、学生专业兴趣不浓等问题,实践教学是必不可少的。我们先后联系了宁波天童山生态实习基地、浙江余杭中泰街道、苏州吴江太湖新城等,连续多年带领本科生开展野外实习,内容包括“浮游生物的定性定量调查和高等水生植物分类”、“地表水环境监测”、“植物群落结构分析”、“生态环境中生态因子的观测与测定”、“3S综合实习”等实习项目。实习过程包括实习前在会议室进行统一讲解、在实习现场进行分组讲解、实地采样和测量、样本分析、数据处理和实验报告整理等。最后还进行实习总结,使学生们反思野外实习的目的和意义,进一步了解实际科研和野外实习的区别。我们对实习基地的选取和建设、后续实习内容的增补和调整、实习时间调整、相关课程的调整和建设等方面及时进行了总结和探讨。除以上野外实习基地,还按照环境科学、环境工程和环境管理等专业方向分别联系了包括多家环境监测中心和污水处理厂在内的生产实习单位。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