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历史《武士领导的社会变革》教学设计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70366369 上传时间:2023-12-2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42.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历史《武士领导的社会变革》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历史《武士领导的社会变革》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历史《武士领导的社会变革》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历史《武士领导的社会变革》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历史《武士领导的社会变革》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历史《武士领导的社会变革》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历史《武士领导的社会变革》教学设计(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 题第16课 武士领导的社会变革设计思路学生分析初三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分析问题的能力,但是这种能力需进一步加强,这已学生主动参与意识少微弱一些,需要教师不断的给予激励。教材分析19世纪中期,美国东印度舰队司令佩里率军队在日本登陆,日本的门户从此被打开。日本国内处于德川幕府统治之下,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社会矛盾尖锐。在内忧外患的情况下,以武士为首的倒幕派发动倒幕运动,推翻幕府统治,支持明治天皇改革。明治维新使日本走上独立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摆脱了民族危机,成为亚洲强国。课程标准简述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探讨明治维新在促进日本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中的作用。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日本明治维新之前的社会状

2、况。通过对19世纪中期中日两国的社会状况比较分析,再现历史事件的时代背景,感知明治维新的时代特征。简单了解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探讨明治维新在促进日本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中所起的作用,提高客观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初步运用比较的方法,探讨日本明治维新和中国维新变法的不同点。过程与方法利用教科书的小字、史料、形势图及人物肖像图等,创设逼真的历史情境,充分展现历史事件及历史人物的活动,使历史知识生动鲜活起来,以利于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感悟明治维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日本是通过改革实现强国之路。明治维新成为日本民族振兴的转折点。日本这个民族通过对外学习一,旁征博采,得以不断发展。这对

3、我们今天改革开放有很大的启示。重点掌握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认识明治维新对日本的重大影响,体会日本不断对外学习的精神。难点探讨明治维新在促进日本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中所起的作用。教 学 策 略1、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 以导为主的教学法,读、讲、议结合。采用多媒体手段,显示日本明治维新相关的图像和视频,以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2、创设情境。教师准备:根据内容制作相关的教学课件;创设情景,使学生在音、形、像等多元信息的刺激下,思想上产生强烈共鸣,使学生产生一种强烈的学习需求与学习动机。3、自主学习:采用“先学后教,教师引导,当堂训练”等教学模式,由学生阅读教材,提起有效信息,在教师引导下分析信息,向学生

4、提供解决该问题的线索,让学生在信息的获取加工中发展学生自主的学习能力。4、合作学习:让学生自己组合,就解决某一问题进行学习合作,他们之间通过相互讨论、交流,发现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第16课武士领导的社会变革教学设计 教 学 过 程学习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导入新课复习提问教师:日本是中国一衣带水的近邻。在历史的长河中,日本也同中国一样,遭受到西方列强的入侵,但和中国不同的是他们摆脱了危机,获得了新生,今天我们就来回顾这一段历史武士领导的社会变革。教师:同学们一起朗读课文引言部分。由此导入新课。学生集体朗读导学新课导学新课第16课 武士领导的社会变革一、根本原因二、导火线三、倒幕运动四、明治

5、维新1、目的2、措施3、影响4、性质课件显示课题、课标、学习重难点、导学提纲、预习检测。教师检查学生完成预习检测情况。多媒体展示:课本P83日本武士图和视频;P84佩里率舰队抵达日本图1学生思考:根据上面两幅图片结合课本内容归纳:19世纪中期日本面临着怎样的状况?四个字概括并阐述观点。(课件显示)2学生讨论:日本明治维新的根本原因和导火线分别是什么?(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归纳,达成共识并课件显示。)3学生分组讨论:比较:19世纪中期,中日两国的社会状况有何异同。教师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总结。(课件显示)在这种背景下,日本的哪个阶层担负起挽救民族危亡的任务?他们是如何做的?教师归纳,导入下一子目

6、。1此阶层的活动是否成功了?与中国维新变法时期的维新派相比有何不同?教师归纳学生分组讨论的结论 (课件显示)2多媒体展示:图片一、日本明治天皇;图二、岩仓组团离开日本赴欧洲考察P86回忆大化改新内容,结合图二思考:日本两次向外学习的目标有何不同?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说明日本民族有什么样的特点?教师归纳,导入下一子目。(课件显示)教师提问:1日本“天皇制”刚开始是一种中央集权制度,那么明治维新内容中,哪一点反 映了加强中央集权的目的?2明治维新后,日本迅速迈入了近代化。在其改革措施中,最能推动日本迈入近代化的哪一点?3我们观看爱国影片时,常听到这样一个词语“皇军“,这支军队建立于哪个时期?

7、4日本国内资源匮乏,生存环境险恶。日本能成为世界强国之一对其发展影响最重要的举措是什么?对我们今天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有何启示?教师归纳总结,课件显示。多媒体展示:维新后的东京街头1假如你是19世纪晚期来日本游玩的游客,请你以“我眼中的东京“为题介绍一下明治维新后的日本社会的变化?(从建筑特点、工业化程度、市民生活、环境等方面)2、综合上述问题,简述明治维新的内容,并探讨明治维新的性质和对日本社会的影响。(课件显示,学生集体朗读) 学生根据导学提纲阅读教材,完成预习检测。学生思考、回答(内忧外患。 内忧:幕府统治出现危机,实行闭关锁国政策,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受到阻碍;外患:美国 扣开日本大门,

8、出现民族危机)学生分组讨论,代表发言。 学生回忆,讨论,畅所欲言。学生分组讨论,自由发言。(倒幕派; 发起倒幕运动,推翻幕府统治,支持明治天皇改革。)学生分组讨论,自由发言。学生分析,找出答案。学生讨论、回答。(“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学生讨论、回答。(引进西方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学生讨论、回答。(明治维新时期,实行征兵制,建立“皇军”)学生讨论、回答。(提倡“文明开化 ”,实行强制性义务教育;启示略)学生讨论、回答。(例如:街道整齐,建筑仿欧洲式样;工业化程度高,工厂林立;人民生活东京,为生活奔波,国民素质提高了,市民生活丰富 多彩;街道绿化面积增加,环境优美等。)学生集体朗读课堂小

9、结教师点拨,提示,幻灯片显示。学生集体小结巩固练习课堂抽测学生课堂完成课后反思第16课 武士领导的社会变革课堂抽测一、单项选择题1、(2011年广东)19世纪末,日本著名思想家福泽谕吉提出“我国不可犹疑,与其坐待邻国之进步而与之共同复兴东亚,不如脱其行伍,而与西洋各文明国家共进退。”在明治维新过程中,日本向“西洋各文明国”学习的内容是天皇制度科学技术 生活方式 学校教育AB C D 2、(2010东营)使日本从一个封建国家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摆脱沦为半殖民地命运的是A大化改新 B明治维新 C天皇专制 D幕府统治3、(2010淄博)1984年日本文部大臣在北京大学演讲时,说:“日本经济发展的

10、原动力是大力开采人的脑力、心中的智慧资源和文化资源。”这反映了日本政府在发展经济中特别重视A推行非军事化政策 B大力发展教育C引进最新的科学技术成就 D制定恰当的经济发展政策二、阅读探究5、(2011 黄冈鄂州随州)19世纪60年代,在世界近代化浪潮的冲击下,中、俄、日三国相继进行了社会改革,但中外改革的结果却大相径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西方的战争和国内革命使这个僵化的帝国终于出现一丝松动的迹象。帝国地方实力派认识认为,西方的优势是建立在军事基础之上的,一旦这种又是消失,则外患可消,内乱可弥。1861年,湘派实力人士曾国藩引进西方技术和设备,在刚从叛乱者手中夺取过来的安庆,创办了

11、第一个近代军事企业。 全球通史材料二 1861年俄历2月19日,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签署法令(又称二一九法令)。法令规定: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地主不能买卖或交换农民,不能随意干涉农民的生活。农奴在获得“解放”时,可以得到一块土地,单必须高价赎买。材料三 1868年4月,日本天皇率领群臣宣读“五条誓文”,决心励精图治,锐意改革。改革的动力是西化。英国模式自然作为铁路、电信、公共建筑和市政工程、纺织工业以及许多商业方面的模范;法国模式用来改革法制、军事;大学归功于美国。 资本的年代明治政府颁发 1872年日本 1876年日本 官办八幡的地契 第一列火车 的新式学校 制铁所(1)上述三段材料分别反映了中、俄、日三国近代化进程中的什么重大历史事件?(2)依据材料一、二,概括中、俄两国社会改革内容的主要特点。(3)依据材料一、三,分析日本社会改革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4)依据材料二、三,结合所学只是,分析俄、日社会改革的共同影响。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