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简答与论述1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70361411 上传时间:2022-09-1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学简答与论述1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教育学简答与论述1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教育学简答与论述1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教育学简答与论述1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教育学简答与论述1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学简答与论述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学简答与论述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现代教育发展的趋势 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与小学教育的衔接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并延长义务教育年限3.普通教育月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5.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二)20世纪以后教育的特征1.教育的终身化 2.全民化 3.民主化 4.多元化 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三)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关系政治经济制度制约教育: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 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目的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有哪些: (1)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人才.(2)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3)教育可以促进民主. (

2、四)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生产力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制约了教育结构的变化;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 (1)教育再生产劳动力(2)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 (五)学校文化的特征特点:(1)学校文化是一种组织文化(2)学校文化是一种整合性较强的文化(3)学校文化以传递文化传统为己任(4)校园文化是学校文化的缩影(六)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及其对教育的启示 1.顺序性,要循序渐进2.阶段性,要针对不同阶段的学生选择不同的内容,采取不同的方法3.不平衡性,要关注个体身心发展的关键期4.互补性,要注重培养学生自信和努力的品种5.个别差异性

3、,要因材施教(七)学校教育的独特功能一、学校教育的特殊性二、学校教育的独特功能1.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张的反响与方面作出社会性规范。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3.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不仅具有即时的价值,而且具有延时的价值4.学校教育具有开发分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八)素质教育的含义基本内涵(1)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2)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4)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九)教师职业专业化条件/ 教师基本素质要求。答:教师专业化的实现依靠客观和主观两方面的条件,从客观上看,需要国

4、家和政府的法律、政策和资金支持(加强教师教育、制定法律法规、提供经济保障),从主观上看,需要教师的个人努力(加强理论学习、加强教育科学研究、不断反思、加强实践锻炼)。一、教师的学科知识素养二、教师广泛的文化素养三、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1.敬业 2.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3.掌握教育理论和具有良好的教育能力 4.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十)学生的本质属性(一) 学生是人(1)学生是能动的主题(2)学生是具有思想感情的个体(3)学生具有独特的创造价值(二)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具有发展的可能性和可塑性1.学生具有与成人不同的身心特点2.学生具有发展的可能性与可塑性(十一)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一)教学上的授受

5、关系1.从教育内容的角度说,教师是传授者,学生是接受者。2.学生主体性的形成,既是教育的目的,也是教育成功的条件。3.对学生指导、引导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二)人格上的平等关系要1.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的社会个体,在人格上与教师是平等的2.严格要求的、民主的师生关系,是一种朋友式的、友好与帮助的关系(三)社会道德上的相互促进关系 1.师生关系从本质上讲是一种“人-人”关系2.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不仅体现在知识的智力上,而且体现在思想和人格上。(十二)课程实施的结构过程 (1)安排课程表 1.整体性原则 2.迁移性 3.生理适宜 (2)分析教学任务(3)研究学生的学习特点(4)选择并确定教学模式

6、(5)规划教学单元(6)组织教学活动(7)评价教学活动的过程与结果(十三)教学的一般任务1.传授系统的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2.发展学生智力、体力和创作才能3.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础4.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十四)教学过程的基本特点/规律一、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1.学生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2.学生学习间接经验要以直接经验为基础二、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1.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2.智力发展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3.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互转化的内在机制三、教学过程中知、情、意的统一四、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能动性结合(十五)教师如何备好课1.钻研教材 2.了解学

7、生 3.制定教学进度计划(十六)教师如何上好课1.目标明确 2.重点突出 3.内容正确 4.方法得当 5.表达清晰 6.组织严密 7.课堂气氛热烈(十七)综合课基本组成部分组织教学,检查复习,教授新教材,巩固新教材,布置课外作用等(十八)德育过程的规律有 (1)学生的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的规律(2)学生在活动形成思想品德规律.(3)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规律(4)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长期性和反复性规律.(十九)我国德育基本方法有哪些?(1)说服法(2)榜样法(3)锻炼法(4)陶冶法(5)表扬激励与批评处分.(二十)班级管理的功能1.有利于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学习效率2.有利于维持班级秩序,形

8、成良好班风3.有利于锻炼学生能力,学会自治自理(二十一)班集体的形成与培养/ 班主任如何去组织培养班级体?一、形成阶段:组建阶段、核心初步形成阶段、集体自主活动阶段二、班集体的培养 (1)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 (2)建立班集体的核心队伍。 (3)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 (4)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 (5)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二十二)教学过程的结构有哪些?(1) 引起学习动机(2)领会知识(3)巩固知识(4)运用知识(5)检查知识(二十三)教师的职业角色1.传道者角色 2.授业、解惑 3.示范者 4.管理者 5.父母与朋友 6.研究者(二十四)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理论要点1.人的全面发展是与人片面发展是相对而言的,全面发展的人是精神和身体、个体性得到普遍、充分、自由发展的人2.人朝什么方向发展,怎样发展,发展到什么程度取决于社会条件3.从历史发展的进程来看,人的发展受到社会分工的制约4.现代大工业生产的高度发展必将对人类提出全面发展的要求5.马克思预言,人类的全面发展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才能得以实现6.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