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果正宏案例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70359121 上传时间:2023-11-1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红果正宏案例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红果正宏案例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红果正宏案例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红果正宏案例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红果正宏案例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红果正宏案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红果正宏案例(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年级数学下册谁的红果多教学案例今年学校开展同课异构,我们先进行了集体备课,共同研究了这一节 课。丽芳是主备人,她给我们说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等。我认真地研究了这一课,借助学生已有的经验进行比较,主要突出 了两种比较的方法:一是利用数数的经验,顺数数的过程中,后面的数 比前面的数大;二是找一个“标准”把要比较的两个数都去和这个“标 准”比较,看够不够.百以内的数对学生并不陌生。我们的学生对数学知 识有一定的积累,而且在前面的学习中也形成了一定的数感,在计数器 的帮助下,这部分知识应当会轻松掌握。教学过程一、预习指导(1)10个十是()(2) 8个十和5个一组成的数是()(3)48里

2、面有()个十和()个一(4)计数器上从右往左数,第一位是()位,第二位是()位,第三位是()位。(5) 21的个位上是(),表示()个一;十位上是(),表示()个十 一、创设情境,探究新知1. 在具体情境中感知两个数的大小。小猴和小熊觉得我们班的小朋友很聪明,想邀请你们去做客,你们愿 意吗?(课件出示主题图)看这幅图,你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生:小熊有21个红果,小猴有18个红果。师:从这两个信息中,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师:我们今天就来解决“谁的红果多”这个问题。(板书课题)【设计意图 从生活中的场景引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选取 直观形象的卡通人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 怎样来比较谁拿

3、的红果多呢?怎样来比较21和18的大小?你有什么好办法?3. 学生独立思考,交流。请把你的比较方法和你们组内的同学说一说。(小组交流)【设计意图 留给学生合作探讨、思考问题的空间,让他们把预 习成果和同组学友交流】谁愿意把你们找到的好办法和全班的同学交流交流?学生组内交流,可能找到的方法有:方法1:用数的顺序比较。(根据100以内数的顺序,从前往后 数。先数18,再往后数三个数是21,所以21比18大,21 18)方法2 :实物模型比较。用方块代替红果摆一摆,比一比,发现21个方块比18个方块多出3个,所以21 18。方法3 :借助中间数比较。(21比20大,18还不到20 ,所以21 比 1

4、8 大,即 21 18)方法4 :借助计数器比较。(先把21和18这两个数在计数器上 拨出来,再在计数器上比较:21的十位上有两个珠子,表示2 个十,18的十位上有一个珠子,表示1个十,2个十比1个十大,所以21比18大,即21 18 )方法5 :用数的组成比较。(21的十位是2,表示2个十,18的十位是1,表示1个十,2个十比1个十大,所以21比18大,即 21 18 )【设计意图“重视学生生活经验”是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 基础上,去比较大小的方法,学生在比较中交流得到了不同的比 较方法,训练了发散思维,也通过比较发现比较简单的方法。】4、探索32和34大小的方法。师:同学们真能干!这么快

5、就探索出了这两个数的比较方法,智慧老人还不服气,所以又出了两个问题。学生独立思考,说出比较方法。教师小结:十位相同时我们比个位。三位数大于两位数等。三、知识巧记区分大于和小于的方法四、巩固练习。1. 比大小。课本第29页第1题。学生先写出计数器上的数,在用学 过的比较大小的方法进行比较。2. 填一填。课本第29页第2题。答案不唯一,引导学生说出尽可能 多的答案,教师及时评价及鼓励。五、拓展训练1、在()里填上“”、“V” 或“=”。48()4562()7559()5957()5680()9098()89(抽两三道让学生说出比较方法)2、把下面的数放在正确的位置。5898603679() ()

6、() () ()六、课堂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七、板书设计:谁的红果多21 1832 V 34 100 99小学生由于受到年龄的限制,具体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抽象逻 辑思维能力比较差,所以对学生来说,能抽象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也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教学中,我联系学生 的生活实际进行了教学,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索,集体交流,发挥学生 的主体性。通过本节课学习,使学生能够比较100以内两个数的大小,同时 也为学生能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大小关系奠定基础,是培养学生数 感方面的重要内容,学生虽然已经会比较 20以内数的大小,对能用 符号表示大小,但对100以内数的初步认识,抽象的比较数的大小较 为困难。因此,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从他们熟悉的生活经验出发,创 设具体、生动、有趣的情景,使学生从中感知两个数的大小。在逐步 过渡到借助计数器的比较,最终能抽象的比较数的大小,培养学生自 主探索的精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