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事故的责任划定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70359101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梯事故的责任划定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电梯事故的责任划定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电梯事故的责任划定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电梯事故的责任划定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电梯事故的责任划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梯事故的责任划定(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电梯事故的责任划定、电梯事故的法律责任分析(一)电梯事故责任依据什么确定?电梯属于机械设备,在运行过程中难免会产生事故。因事故产生人身或财 产损害后,应依法确定责任主体及相关责任主体各自应承担的法律责任。目前确定上述法律责任的相关依据如下:民法通则第126条规定了物件致人损害的民事责任,“建筑物或者其 他设施以及建筑物上的搁置物、悬挂物发生倒塌、脱落、坠落造成他人损害的, 他的所有人或者管理人应当承担民事责任, 但能够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除外。” 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六条第一款规定“从事住宿、餐饮、娱乐等经营活动或其他社会活动的自然人、法 人、其他组织

2、,未尽合理限度范围内的安全保障义务致使他人遭受人身损害,赔偿权利人请求其承担相应赔偿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消费者权益保护 法第十七条规定了消费者有保障人身财产安全的权利,第十八条规定了经营者 有保障消费者安全的义务。本文来自中国物业管理领先媒体(二)电梯致人伤害法律责任怎样确定?即责任的构成要包含以下几个要件:1、存在损害事实。必须是已经给受害人造成了严重的损害后果2、电梯存在设置或管理上的瑕疵。 即电梯的所有人或管理人有过错。 法律 上的过错反映到物体上就是该物体存在瑕疵, 瑕疵也被称为故障、欠缺,是指物 体欠缺通常所应有的安全性,具有对他人带来危害的危险性的状态。 电梯设置上 的瑕疵

3、是指在设计、施工、建造、安置、装设上存在瑕疵,如缝隙过大设计不完 备、所用材料有质量问题、施工不良等问题,是电梯本身先天就有的欠缺;管理 上的瑕疵是后天造成的欠缺,是指在保存、维护、使用、改良这类活动中管理不 善,如对电梯保管不周、维修不及时、警告设施不明显等。无论是仅有一种瑕疵, 还是两者同时具备,都具备法律上的构成要件,在受害人无法区分为哪一种瑕疵 时,应允许其任选一种。3、有损害的发生且有电梯在设置或管理上的瑕疵与损害结果之间有直接的 因果关系。(三)电梯致人损害的责任由谁承担?电梯致人损害的责任主体应该是对电梯进行直接控制、管理,并负责妥善 维护义务的人,我国法律之所以规定由所有人、

4、管理人承担责任,是因为他们对该物体拥有最充分的占有、使用的权利和防止损害发生的机会,由他们充当责任 主体,有利于促使他们加强对该物体的维修保养和采取保障他人安全的措施。电梯所有人即对电梯拥有所有权的人,电梯管理人一般指物业公司,特定情况下责 任主体还包括其他占有人。一般而言,电梯的所有人是直接对该物体进行管理支 配的人,是该侵权行为的责任主体。但当电梯的所有人与实际占有、 管理电梯的 人不一致时,就要具体分析责任人。鉴于被告有证明自己无过错而获免责的机会, 所以原告人在选择被告时应慎重考虑,一般来说,属于电梯固有瑕疵引起的伤害, 应以电梯所有人为被告。属于管理、使用中的过失引起的损害,应以管理

5、人作为 被告为妥。(四)电梯致害责任的免责条件:民法通则第126条规定的免责事由是由所有人或管理人证明自己没有 过错,除此之外,以下事由也可能成为免责条件。1、 不可抗力造成的损害。民法通则第107条规定的不可抗力,原则上 是可以作为免责条件适用于此类侵权行为的,但也有例外。2、受害人的过错造成的损害。如果损害是受害人的过错引起的,或损害主 要是受害人引起的,被告可以免除部分或全部责任,只有当受害人的过错或第三 方过错是损害发生的原因时,而电梯的所有人或管理人没有过错,才能免除责任。 事实上,电梯致使未成年人损害发生的案件, 监护人的责任往往占相当大的一部 分,通常监护人的责任要分担到 30%

6、-40%3、第三人的过错造成的损害。如果损害是由于第三人的过错引起的,或者 损害主要是由第三人的原因引起的,被告可以免除部分或全部民事责任。(五)举证责任倒置:举证责任倒置,即指对一方当事人提出的权利主张,由否定其主张成立或 否定其部分事实构成要件的对方当事人承担举证责任的一种证明责任分配方式。 它是“谁主张谁举证”,一般证明责任分配方式的例外。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及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在适用举证责任倒置的几种法 律情形中涉及电梯事故的主要是:建筑物或者其他设施以及建筑物上的搁置物、 悬挂物发生倒塌、脱落、坠落致人损害的侵权诉讼,所有人或者管理人对其无过 错承担举证责任。 中国物业之窗,打造中国物

7、业管理新媒体旗舰品牌这在电梯事故中就表现为,受害人向所有人或管理人提起侵权之诉,要求 其承担侵权责任时,所有人或管理人只有提出证据证明自己已采取了合理的措 施、履行了法律规定的义务来预防事故的发生, 其自身并无过错,才能免除承担 侵权责任。比如,电梯所有人要提供证据证明事故并非因电梯固有瑕疵所引起: 电梯管理人则要提供证据证明其在管理、维护方面已采取了合理的措施:按照法 律法规的规定履行的维护的义务、在显眼的位置张贴提醒告示等等。、电梯事故的防范建议电梯事故的原因归结起来有两方面,一是电梯本身的质量问题,二是操作 使用上的人为因素。为了保证电梯的质量,我们国家也出台过不少的规定,女特 种设备安

8、全监察条例、起重机械安全监察规定,也建立了电梯准用证 制度,但实际执行起来却并不好。作为利益的直接相关者,这就要求我们加强对 电梯厂家和产品的监督,督促有关部门加强对厂家的管理,对一些事故频率高、 维修能力差的电梯厂家严格审查,对质量不合格的厂家严格查处,以保证我们使 用的电梯设施齐全、安全可靠。1确保使用合格的、质量良好的电梯设备。首先对电梯投入使用前应确保产品合格,目前将电梯列入特种设备,对生 产的监督管理相对比较严格和完善。 安装和使用电梯,应以电梯设备属于合格产 品为前提。2、主管部门加强对电梯准运的管理与监督,以防范安全事故发生。我国对电梯实行准运证制度,每年有强制年检措施。但一年仅

9、一次的年检对 电梯的运行安全保证是远远不够的。 针对电梯的投诉,主管部门应对电梯进行检 测,确认投诉是否属实,以确保电梯的安全性。目前大多数都是在安全事故发生 后,才会进行检测,以检验是否是电梯自身原因导致电梯安全事故的发生。但在这种情况下,往往悲剧已经发生,所造成的损失已经难以挽回。而未发生事故并 造成严重后果时,客户的投诉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也没有一定的法律程序予以 处理,当然也难以消除潜在的风险和隐患。3、加强电梯日常维修保养的监督管理。往往作为电梯管理单位的部分物业管理公司为减少和降低成本, 采用挂靠或 自行维修保养电梯的方式,自己组织人员进行电梯的维修和保养,由于专业人员 及技术的限

10、制等诸多因素,可能导致电梯的维修保养难以获得安全保障。 消灭和 查处挂靠形式,保证电梯设备日常维修保养工作的专业性。目前法律对电梯的日常维修保养没有明确的强制法律规定,亟待完善。电梯的管理单位应与电梯专业维修保养单位签署相对完备的维修保养合同,具体落实电梯维修保养工作,才能确保电梯的安全运行,才能避免可能发生的法律责任。 例如,在合同中应约定:按照电梯详细保养计划表和电梯保养细则对本 合同项下的电梯进行巡检、 维修和日常保养工作;每次保养工作完成后,应填写 电梯保养报告书,并经对万确认后存档。在纟田化电梯维修保养义务的情况下, 将实现对电梯的维修保养工作的具体落实,才能排除安全隐患。本文来自中

11、国物业管理领先媒体4、电梯使用及管理单位应增加强制性的电梯安全防范的措施和设施。扶手电梯边缘增加额外高于表面一定高度的遮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人 的脚部接触扶手电梯两侧挡板;在扶手电梯两侧挡板上安装一定长度的保护毛 刷;在扶手电梯所有边缘处,制作黄色警示线。上述措施应全部实施,而不是目 前可以米取,也可以不米取,也可以米取一种或两种。5、电梯使用及管理单位应完善证据保全措施。基于上述举证责任倒置,作为电梯的所有人和管理人有证明自己对电梯造成 的损害不承担法律责任的义务,因此电梯所有人和管理人,尤其是电梯的管理人, 需要收集和持有其是否有过错或受害人、第三人是否对事故造成的损害承担法律 责任的证据。6事故发生后,第一时间向特种设备检测机构申报,对电梯进行检测,以确定是否由于电梯自身质量存在问题等原因导致了电梯损害事故。经过检测,作出检测报告,才能确定或排除是否电梯存在安全隐患导致了事故的发生。如果排除了电梯自身的原因之后,再确定是否由于电梯管理方面的过错或问题导致了安 全事故的发生。如果不及时进行检测,电梯所有人或管理人难以有证据证明和确 定事故的原因,在日后的索赔案件中,将依法承担举证不能的不利法律后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