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评估重点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70357735 上传时间:2022-09-04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114.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健康评估重点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健康评估重点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健康评估重点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健康评估重点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健康评估重点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健康评估重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健康评估重点(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健康评估重点1、症状:指个体患病后对机体功能异常的主观感觉或自身体验。属主观资料,是健康评估的重要内 容。2、体征:经评估者体格检查发现的,评估对象患病后机体解剖结构或生理功能发生的可观 察的改 变。3、 健康评估病历采集的基本方法 :问诊,体格检查(视触即听嗅),查阅病历等。4、主观资料:经问诊所得有关病人健康状况的资料,是健康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客观资料:评估者通过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或器械检查获取的资料。5、病历采集中的注意事项:(1)问诊:a、评估者与评估对象之间的关系b、问诊技巧:从主诉开始c、环境:安静、舒适、具有私密性d、年龄:与老年患者沟通时应降低语速提高音量e、健康状况:尽可能

2、以评估对象本人为直接问诊对象。(2) 体格检查:a环境安静,私密b、注意检查者检查位置,患者卧位,检查者在右侧c、 按顺序进行,自上而下d、手脑并用,边检查边思考e、动态性:根据病情变化,随时复查,发现新问题及时补充。f、动作轻,准确,规范,内容完整而有重点。h、态度和蔼6、护理诊断:是护士针对个体、家庭、社区对现存的或潜在的健康问题或生命过程的反应所作的临床判断。7、护理诊断概念的提出:最早于20世纪50年代由美国的夏克马纳斯(McManuS提出。1973 年,美国护士协会(ANA出版的护理实践标准一书将护理诊断纳入护理程序中,并授权在护理实践中使用。&各症状定义、主要病因、代表性护理诊断(

3、临床表现一一选择题)(一)发热一、定义机体在致热源的作用下, 或各种原因引起体温调节中枢功能紊乱,使得产热增多、散热减少、体温升高超出正常范围(36 37C)二、病因(1)感染性发热:主要原因,各种病原体引起的发热(2)非感染性发热:1、无菌坏死物质吸收:内出血、手术2、免疫性疾病:风湿热、药物热3、内分泌与代谢性疾病:甲亢4、皮肤散热障碍:广泛性皮炎5、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中暑、脑出血6、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功能性低热,包括夏季低热、女性月经前或妊娠期、感染后发热等三、发热的临床分级1、低热:37.3 C 38C2、中等度热:38.1 C 39C3、高热:39.1 C 41 C4、超高热:4

4、1 C以上四、临床表现(1)发热的临床过程与特点1、体温上升期:产热 散热,皮肤血管收缩,皮肤苍白、畏寒2、高热期:产热、散热,皮肤血管扩张,皮肤潮红、灼热3、体温下降期:产热V散热,皮肤血管扩张,出汗、皮肤潮红(2) 发热对机体的影响(3) 热型及其临床意义热型:发热时绘制于体温单上的体温曲线类型。各种热型:1、稽留热:(1) 特点:39C 40C以上,持续数日或数周,24h波动V1C。(2) 临床意义:伤寒、大叶性肺炎。2、弛张热:(1) 特点:39C以上,24h波动2C,但在正常水平以上。(2) 临床意义:败血症、化脓性感染。3、间歇热:(1) 特点:体温骤然升高,持续数小时,又迅速降到

5、正常水平。高热与无热交替反复发生。(2) 临床意义:疟疾、急性肾盂肾炎。4、回归热:(1) 特点:骤升达39 C以上,持续数日,骤降至正常水平。(2) 临床意义:回归热、霍奇金病。5、波状热:(1) 特点:渐升达39 C以上,持续数日,渐降至正常水平,数日后又渐升,反复发生。(2) 临床意义:布鲁杆菌病。6、不规则热(irregular fever):(1) 特点:无规律(2) 临床意义:结核病、风湿热、支气管肺炎图示见书P16, 17四、相关护理诊断1、体温过高2、体液不足3、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4、口腔粘膜改变5、潜在并发症:惊厥6、潜在并发症:意识障碍(二) 疼痛一、定义由于机体受到

6、伤害性刺激所引起的痛觉反应,常伴有不愉快的情绪反应。二、病因1、头痛:额、顶、颞及枕部的疼痛。(1) 颅内病变:感染:脑膜炎、脑炎,脑血管病变: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颅内占位 性病变:脑肿瘤,颅脑外伤:脑挫伤,脑震荡,其他:偏头痛。(2) 颅外病变:颅骨疾病,颈椎病及其他颈部疾病,神经痛:三叉神经、舌咽神经、枕神 经,眼、耳、齿、鼻等疾病引起牵涉性头痛。3)全身性疾病:感冒、高血压、贫血等(4) 神经官能症2、胸痛:缺血、炎症、肌张力改变等因素T胸部感受神经T痛觉冲动T痛觉中枢T胸痛(1)胸部疾病:带状疱疹、肋骨骨折(2) 呼吸系统疾病波及壁层胸膜:胸膜炎、肺癌3)循环系统疾病:心绞痛、急性

7、心肌梗死(4)食管疾病:食管炎、食管癌(5)纵膈疾病:纵隔炎、纵膈肿瘤3、腹痛(1)急性腹痛(急腹症):胃肠道穿孔,腹腔脏器急性炎症:急性胰腺炎、急性腹膜炎,腹内空腔脏器梗阻或扩张:肠梗阻、胆结石,腹内脏器扭转或破裂:肠扭转、肝或 脾破裂, 腹内血管阻塞:肠系膜动脉血栓形成,腹壁疾病:腹壁挫伤,胸部疾病引起的牵涉痛:心绞 痛、心肌梗死,全身性疾病:尿毒症三、临床表现 部位 性质 程度 经过(2)慢性腹痛:腹腔脏器慢性炎症:慢性胃炎、慢性胆囊炎,消化性溃疡,腹内脏器 包膜张力增加:肝脓肿、肝炎,腹内肿瘤压迫或浸润,胃肠神经功能紊乱,中毒与代谢障碍: 尿毒症 皮肤痛:定位明确,躯体痛、内脏痛:定位

8、模糊,伴牵涉痛刺痛、绞痛、胀痛、搏动性痛隐痛、剧痛、钝痛间歇性、阵发性、周期性、持续性持续时间:急性疼痛,慢性疼痛1、头痛(1)部位:整个头部:全身性或颅内感染性疾病; 局部:高血压性;眼、耳、鼻、齿源性头痛(2) 性质:搏动性痛:高血压性、血管性、发热性疾病;重压感、紧缩感、钳夹样痛: 肌肉收缩性头痛;面部阵发性电击样剧痛:三叉神经痛;剧烈头痛:急性脑膜炎;慢性进行性 加重性头痛:颅内肿瘤;头痛因咳嗽、打喷嚏、转头等加重:血管性或颅内压增高所致2、胸痛(1)胸壁炎症:胸痛伴局部红、肿、热等表现,于呼吸、咳嗽或运动时加重;2)自发性气胸:剧烈咳嗽或过度用力时发生一侧胸部尖锐刺痛,并向同侧肩部放

9、射;肺梗死:突发性胸痛、呼吸困难和发绀,疼痛多位于胸骨后,向颈、肩部放射,呈刺 痛、绞痛、随呼吸运动加重;(4) 急性胸膜炎:单侧胸痛,呼吸或咳嗽时加重;5)心绞痛、心肌梗死:胸痛位于心前区、胸骨后或剑突下;心绞痛呈压榨性并有窒息感, 可因劳累、情绪紧张等诱发,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后缓解;心肌梗死呈剧烈胸痛,向左肩及左臂内侧放射(6)纵隔肿瘤、食管癌:进行性胸痛,吞咽时加重。3、腹痛(1)部位:提示病变所在,鉴别诊断重要因素 上腹部:胃、十二指肠病变; 脐周:空肠、回肠病变; 右下腹:回盲部病变; 下腹部:结肠及盆腔病变(2)性质:胃、十二指肠溃疡:周期性、节律性隐痛 幽门梗阻:胀痛,于呕吐后缓

10、解 胃癌:无规律性腹痛 胆道、胰腺疾病:因进食而诱发或加重,伴有放射痛 小肠及结肠病变:间歇性、痉挛性绞痛结肠病变所致腹痛于排便后减轻四、相关护理诊断1、急性/慢性疼痛2、焦虑:与疼痛迁延不愈有关3、恐惧(三)水肿一、定义液体在组织间隙过多积聚使组织肿胀称为水肿。二、分类1、 隐性水肿:组织间液积聚较少,体重增加在10%八下,指压凹陷不明显2、显性水肿:体重增加在10%八上,指压凹陷明显以手指加压被检查部位皮肤,若加压部位组织发生凹陷,称为凹陷性水肿。指压后无组织凹陷,为黏液性水肿(非凹陷性水肿)。水肿分级:轻度:水肿仅见于眼睑,胫骨前及踝部皮下组织,指压后组织轻度凹陷;中度:全身组织均可见明

11、显水肿,指压后出现较深的组织凹陷,平复缓慢;重度:全身组织严重水肿,身体低垂部位皮肤紧张发亮,甚至有液体渗出,胸腔腹腔可见 积液。三、病因与临床表现1、全身性水肿(1)心源性水肿:病因:右心衰竭特点:首见于下垂部位,重者见全身性水肿合并胸水和腹水(2)肾源性水肿病因特点肾炎时间一辰起部位一眼睑、颜血,全身肾病程度一显著,指压凹陷明显,伴胸水、腹水(3)肝源性水肿病因:肝硬化失代偿期特点:首见于踝部T向上蔓延,多见腹水(4)营养不良性水肿病因:营养不良一进J出f特点:自足部t全身,伴消瘦、体重减轻(5)其他: 粘液性水肿:非凹陷性水肿,下肢胫前明显 经前期紧张综合症:经前7- 14天出现眼睑、踝

12、部及手部轻度水肿,经后消退-特发性水肿:周围性水肿,主见于下垂部位,直立或劳累后出现,休息后减轻或消失,体重昼 夜变化大 药物性水肿:与水钠潴留有关。2、局部性水肿(1)炎症性:局部静脉炎(2)静脉阻塞性:肢体血栓(3)淋巴水肿:丝虫病四、相关护理诊断1、体液过多2、皮肤完整性受损3、活动无耐力4、潜在并发症(四)失水一、定义:体液丢失所致的体液容量不足。二、病因:1、摄水不足2、排水超过机体调节能力3、水钠调节机制失调三、分类1、高渗性失水(1)水摄入不足:危重病人补液不足,各种原因引起的吞咽困难(2)水丢失过多:呼吸道和皮肤失水过多:大量出汗、气管切开;肾失水过多:尿崩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13、、大量渗透性利尿2、低渗性失水(1)肾失水失钠过多:急性肾功能不全多尿期、排钠利尿剂使用过量(2)胃肠道失水失钠过多:反复呕吐、腹泻、胃肠减压(3)其他:高渗或等渗失水治疗过程中补充水份过多3、等渗性失水(1)胃肠道失水过多:急性腹泻、胃肠减压、剧烈呕吐(2)其他:大面积烧伤、反复大量放胸水、腹水三、临床表现分类体重下降表现轻度失水2% 4%疲乏、口渴、尿量减少、体位性低血压中度失水5%- 9%皮肤弹性下降、眼窝凹陷、静脉下陷、心悸、血压下降重度失水 10%循环衰竭:少尿、脉搏细弱、收缩压显著下降中枢神经 系统功能障碍:澹妄、烦躁、嗜睡甚至昏迷(1)高渗性失水:1、口渴明显,尿比重升高;2、重

14、度失水:出现脱水热、嗜睡、抽搐和昏迷(2) 低渗性失水:1、低钠血症:手足麻木、肌肉痉挛、恶心、呕吐2、口渴不明显,尿比重下降,3、血容量不足出现早而明显,4、重度低钠血症可致脑细胞水肿而出现意识障碍(3) 等渗性失水:较早出现血容量不足的表现。(五) 呼吸困难一、定义主观:患者感到空气不足,呼吸费力。客观:表现为呼吸用力,并伴有呼吸频率、深度与节律异常,或很明显感觉到不舒服的不正常呼 吸。二、病因(1) 呼吸系统疾病1、气道阻塞痉挛、水肿渗出2、肺部疾病炎症、脓肿、不张3、胸廓疾病:畸形、积液4、神经肌肉疾病:神经炎、麻痹、重症肌无力,5、膈肌运动障碍:腹水、胃肠胀气(2) 循环系统疾病:心力衰竭(3) 中毒:吗啡、巴比妥、一氧化碳(4) 神经精神因素:夕卜伤、脑出血、脑炎(5) 血液系统疾病:重度贫血三、临床分类及特征(一) 肺源性呼吸困难1、吸气性呼吸困难(1) 发生机制:大气道狭窄、梗阻。(2) 特点:吸气费力、吸气时间延长、三凹征、哮鸣音。(3) 病因:炎症、水肿、肿瘤或异物等。(4) 三凹征:吸气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