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教育好孩子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70354622 上传时间:2023-06-3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正确教育好孩子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如何正确教育好孩子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如何正确教育好孩子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如何正确教育好孩子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如何正确教育好孩子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如何正确教育好孩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正确教育好孩子(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如何正确教育好孩子儿童读经答疑解惑1问:童蒙养正的重要性应该怎样认识?以及其用意之所在?答:中国儒释道三家,包括世界上许多古圣先贤,都肯定人性本善。在中国,童蒙读诵最普遍的无过于三字经与弟子规。三字经开头第一句话:“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这就把童蒙养正的真谛说出来了。“人性本善”,这个善不是善恶的善,是纯善、纯净。这个善就是圣,就是圣人。所以,圣贤教育没有别的,无非教我们从习性恢复到本性本善而已。这才是真正的教育,超凡入圣的教育。中国自古以来,教育的目标是什么?目标是成圣、成贤。谚云“读书志在圣贤”,这是从前读书的方向跟目标。现代人疏忽了,不知道什么叫圣?不知道什么叫贤?现在唯一的

2、愿望是怎样赚钱,怎样享受,怎样取得权势和地位。搞这些了,目标方向整个错误了。你问童蒙养正的重要性怎样认识?你就想想,古今教育的方向跟目标,完全不相同。所以,今天讲到养正,这个“正”是正知正见,就是要把小朋友养成大圣、大贤。但是,今天家长不希望小朋友作圣人,作贤人。而是希望他做大官发大财,一家人皆获得名闻利养、五欲六尘的享受,目的在此。所以这桩事不是单纯的事,也不是一桩小事,这是大事,一定要大大觉悟。自尧舜以来,一直到清朝末年,一般民间,我们的父母、大人还有教我们要学圣、学贤这些观念,还没有完全被这些名利、五欲六尘享受冲倒。可是到了民国三十几年、四十几年,对于圣贤教诲渐渐淡忘了。到现在也不过是半

3、世纪,几乎听不到再有人讲“圣贤”这个名词了,这使我们感觉到非常悲哀,社会动乱的根源就在此。你要想拯救这个社会,救众生,我们今天深深的体会到,要不能够恢复圣贤的教育,社会的动乱是永无止境,而且是几何级数在上升。这是很值得忧心的一桩大事。古时候教学好教,为什么好教?从三、四岁就开始教,扎根!长大之后纵然受污染,还不致于离谱。小时候没有教,现在已经养成不善的习气,要断习气太难太难了,不是彻底觉悟真正回头的人,做不到!这样的人,一万人当中难得有一、两个,非常非常的艰巨,这是要克服自己的烦恼习气,这是真正的大智大仁大勇。圣贤的智慧、教诲,超时间、超空间。它要不能超越时空(超越时空就是包括了一切),就不能

4、称为圣学了。圣学不太好懂,我们换句话说,它是自然法则,大自然的法则,大自然的运行,永恒不变,则称之为“圣”。夫妇、父子、兄弟、君臣、朋友,你说这五事是谁定的?是谁发明的?是谁制定的?没有人制定。自然原则,不管你有没有文化,野蛮人也有,文明人也有,你始终不能脱离,这五事是自然法则,这是道,天然之道。随顺道就是德,违背道灾难就来了。所以,这在中国叫五伦,五伦是道,五常是德,“仁义礼智信”是德,再细说就是八德。八德在中国有两种说法,两种说法除去其中相同的,有十二个字,“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仁爱和平”。这十二个字是完全与道相应,与自然的法则相应。你说它是旧文化,不要它了;不要它,行,但是世界乱了,世人

5、苦了;如果你把它抓住,依教奉行,你就快乐了。我生活得非常快乐,我觉得我是世间最快乐的人、最幸福的人、最美满的人。我没有别的,我完全遵守大自然的规律,决定不违反大自然的规律,大自然的规律就是至善至美的道德。2问:有的小朋友读了一段时间的经文后,就变得很傲慢,笑话同学,讥讽老师,这是否是教育的失败?答:这当然是失败。可是这个学生他有没有学好?他没有。孔老夫子在论语里面说过一句话,很值得我们省思。他说假设这个人,他的才能就像周公一样,周公是孔老夫子最佩服的一个人,最仰慕的一个人,“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为什么?傲慢、吝啬,那就不必谈了,全是假的,不是真的。所以这种教学,学生起了

6、傲慢心,是你的教学全盘失败。为什么?圣学,功夫愈深入愈谦虚、愈恭敬。所以,只要你有傲慢,觉得自己了不起,别人不如我,你在圣学上什么都没学到。中国古老的谚语说,“学问深时意气平”,看一个人的学问从哪里看?看他的性情,温和。孔子在世时,学生赞叹夫子之德,有五个字,“温、良、恭、俭、让”。这是什么?这是你真正学到了。学圣贤的人一定是很温和、很善良,对人、对事、对物很恭慎、恭敬,跟人相处一定是礼让,决定没有相争的,没有意气用事的。所以,学生教成功的时候,愈谦虚,愈教愈恭敬,才是教学的圆满成就。3问:现在很流行中英文双语儿童教育,但也有不少不同的看法,怎样看法才正确?答:双语教育在这个社会上是不能缺少的

7、,但是我们觉得在二十世纪前半个世纪时,中国的双语教育是在中学才有英语课程,小学没有,我觉得这是正确的。为什么?教育要扎传统根,小学教育是扎伦理道德教育的根,你若是没有根本,学了外国人的东西,很容易被外国同化。将来学成之后,他虽然是在中国生的,却是地道的外国人,他不是中国人,这个道理要明了。但是近代确有很多做父母的,希望自己儿女变成外国人,很多,崇洋!当然他很赞成。所以,我们看到许多父母,给儿女起名字都起外国名字,中国人开的公司行号也用外国字号。从这个地方就看到,中国人的自卑感非常重,对于民族的自信心丧失掉了。这是我们近一、两百年遭受苦难真正的原因,这话是早年我听胡秋原先生讲的,他非常悲痛感慨说

8、这句话。中国人所受的灾难原因在哪里?就是丧失民族自信心。对于中国古圣先贤这些成就,几乎完全否定了,一切都是西方超过中国,中国自古以来,没有一样能够超过外国人,外国人第一。有了这种思想念头,你就永远低人一等,永无抬头之日。所以我跟方(东美)先生学佛,我曾经问过,为什么古时候从印度传来的梵文经典,在中国翻成中文之后,那些原文全部丧失掉了,没有保存下来,这是什么原因?方先生告诉我,他说,那个时代的中国人,对于自己的文化充满了信心。翻成中文之后,就觉得所翻的意义完全没有错误,而且文字比梵文还要华美,用中文译本足可代替原本。梵文可以淘汰,可以不要了。你说这样的自信心,难怪会成为全世界一等大国。不像现代,

9、现代的中国人已经完全没有自尊自信了。我听了方老师的话,非常受感动。一个人的成就,家庭的成就,国家的成就,根源在哪里?根源在自信心,在自尊心。所以,儿童双语教育,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总以不失自尊自信为根本。4问:鼓励举办读经比赛活动,是好还是不好?有相反的呼声,应该怎样才好?答:凡举办一事,有两面的看法,有不同的意见,这是正常的。最重要的,是要看你举办的用意何在?如果我们的目的、意义,是要表扬我们童蒙养正教学的成绩,我觉得这个没有必要;如果是要提醒社会,童蒙养正教育的重要性,那就有必要。而且学生是真正学到了,学习做人接物的基础教育,而不是作为舞台的表演,他真正学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这个比赛

10、活动才有意义。实在讲,“比赛”这两个字不太好,不如用表演,不要用比赛;比赛里头就有胜负,圣学里面没有胜负,圣学是平等的。所以,我跟许多宗教往来,总是以平等对待、和睦相处互勉。印尼大学里开有“比较宗教学”课程。我听到了,就跟印尼教育部长建议,“比较宗教”,我们能比较宗教吗?若有能力比较,我们就超越宗教之上了,我们的智慧、学识能超过孔子、超过释迦牟尼佛、超过耶稣吗?如果不能超过,就没有资格比较。你看学生的成绩,老师才有资格批评比较。我们是凡夫,他们是圣人,我们怎么敢比较评论圣贤的教诲?我们今天的心态只有老老实实认真学习。释迦牟尼佛是我的老师,耶稣也是我的老师,穆罕默德也是我的老师,摩西也是我的老师

11、,我只有恭恭敬敬、诚诚恳恳的向他们学习,我才能进德开智。我要比较他们的话,我的傲慢心就起来了,失清净心就不能圆解教义,反以为圣教不合时宜。学习的心态是学习成败的关键,今天你看看,学习宗教的,目中没有宗教。为什么?自以为高高在上,谁也不如他,学佛的佛也不如他,学道的道也不如他,他第一大,大就是自尊狂妄。一个人在学生时代就养成自尊狂妄的话,长大成人之后那还得了吗?他心目中没有父母,没有老师,没有尊长,一切人都不如他,这问题就严重了,这会造成负面的、更严重的社会问题。所以,表演的时候,是表演学习,表演教学,教学的示范。老师带着学生上课,学生与学生之交往,把弟子规完全落实到日常生活中、工作中,以及待人

12、接物之中。这就有意义,这样能给社会带来一些启发。5问:亲、师、生怎样做才能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答:问得好,非常重要。要知道一个孩童真正能受到良好的养正教育,完全靠父母与老师的搭配。现在的儿童跟从前不一样了,不一样在哪里?从前资讯不发达,没有这些电视电动玩具,小孩看不到这些东西。像我们小时候生长在农村,早晨起来吃了早饭,小朋友一起外出游玩,跟大自然在一起生活,对于社会大人的事真的一无所知。我到十岁还保持着天真,为什么?世间事一无所知,这是一个人一生真实快乐的童年,什么都不懂,保持着天真。现在小孩一生下来,眼睛一张开,就看到电视萤幕,就接受污染,你说这个东西还得了吗?所以,现代儿童可怜,生下来就受

13、污染。我们这一代生长在农村,十岁还没有被污染。我们这一代很幸运,比我年龄小十岁的人就很糟糕了,他们接受污染的时间提前了,所以我还能保持十年,十年从乡下搬进城市里住。说到接受教育,我大概是六、七岁上学,那时叫私塾。这个私塾只有二十多个学生,有一位老先生教导,私塾设在祠堂里。上学的第一天,我的父亲带着我,还有供养老师的礼物(束脩)。进入私塾的礼堂,正当中供的是孔老夫子的神位,供了一个很大的牌位,“大成至圣先师孔子神位”。父亲带着我先向孔子牌位行三跪九叩首的大礼。父亲在前面,我在后面,拜孔老夫子。拜完之后请老师上座,老师坐在孔子牌位的前面,我父亲带着我向老师也是行三跪九叩首的最敬礼。我们看老师坐在上

14、面,我的父亲在那里这么恭恭敬敬的拜他,拜完之后,送上礼物。你想想看,我们还敢不听老师的话吗?这是父母教子女尊师重道的一课!这样大礼对待老师,老师要不好好的教学生,你想想看,他怎么对得起人家父母?!那良心何在?!所以,老师教学生孝顺父母,父母教儿女尊师重道,两方面互相教导,才能把儿童教成人。现在这种教育没有了,三字经中说“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老师与家长密切配合为下一代教养贤哲。做老师不容易,老师是学生的模范,不但是言教,更重要的是身教,一举一动都是学生的榜样,所以,他不能随便,凡事不合礼的,决定不能在学生面前显露,就是说决定不能够让学生看到一个不好的样子。所以,老师不好当。父母在家

15、也不好当,父母是儿女的榜样。你要想叫你儿女成就什么样的人物,你要做出榜样来教他。你有不好的样子,他看到之后,对你的信心丧失掉了,你以后教他就很困难。所以,教育别人最重要的是自己要先做到,你才能要求你的儿女、学生做到。你自己做不到,你就不能要求他们。譬如说饮食这一道,小朋友也好吃,好的多吃几口。我的父亲在旁边看到了,一定会说:喜欢吃吗?喜欢吃一定要自己会做,你要不会做,你就没有资格吃。所以,我们就要到厨房跟母亲学料理饮食。他做榜样,我父亲做得一手好菜。你喜欢吃,喜欢吃你得会做,你不会做,你没有资格挑剔。大小事务没有一样不是以身作则,这样才能够把小朋友教好。这是真正爱护你的子女,真正帮助他、成就他

16、。所以,儿童长大之后,对父母、对老师感恩戴德。他知道父母师长在他面做出好样子,教我从小养成好习惯,长大就是好学生,这个恩德就会终身不忘。这是亲、师、生的关系。现在这个时代难了,就是父母有心来教儿女,你找不到老师,哪个老师敢跟你配合?哪个老师懂这个道理?现在做教师的人,他在年轻时没学过。你问他“童蒙养正”四个字,他都讲不出来,他都不晓得是什么,那怎么教法?现在我们看到中国各地,有这么多小朋都在读圣贤书,感到很欢喜,非常难得。这是一门大事,不是小事,要怎样把它做好?这是当前的关键。6问:经典导读师资的培养,及如何选择有系统的教材,建立健全的教学体系是目前普遍存在的大问题,希望得到老教授具体的指示。答:讲到教材、师资,这两样东西比什么都重要。今天是整个世界动乱,不是局部。整个世界动乱的第一个因素,就是疏忽了古圣先贤的教诲。迷信科学技术,什么都要用科学作为衡量的标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