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研究生入学-学硕教育学考试全真模拟卷24(附答案带详解)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70354523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8.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研究生入学-学硕教育学考试全真模拟卷24(附答案带详解)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22研究生入学-学硕教育学考试全真模拟卷24(附答案带详解)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22研究生入学-学硕教育学考试全真模拟卷24(附答案带详解)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22研究生入学-学硕教育学考试全真模拟卷24(附答案带详解)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22研究生入学-学硕教育学考试全真模拟卷24(附答案带详解)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研究生入学-学硕教育学考试全真模拟卷24(附答案带详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研究生入学-学硕教育学考试全真模拟卷24(附答案带详解)(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2研究生入学-学硕教育学考试全真模拟卷(附答案带详解)1. 问答题:简述陈鹤琴的“活教育”思想答案: 本题解析:陈鹤琴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他提出了“活教育”思想,由“活教育”的目的论、课程论和教学论构成。 (1)“活教育”的目的论。 “活教育”的目的是:“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做一个人要热爱人类,热爱真理;做一个中国人要爱自己的国家与同胞,团结国民,为国家兴旺而努力。对于“做现代中国人”,陈鹤琴则赋予它五个方面的要求:第一,“要有健全的身体”;第二,“要有建设的能力”:第三,“要有创造的能力”;第四,“要能够合作”;第五,“要服务”。“活教育”的目的论从抽象的人到具体的现代中国

2、人,表达了陈鹤琴对人的发展、教育与社会变革的追求。 (2)“活教育”的课程论。 陈鹤琴反对传统的将书本看作唯一教育资料的做法,明确提出“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所谓“活教材”就是指取自大自然、大社会的“直接的书”,即让儿童在与自然、社会的直接接触中,在亲身观察中获取经验和知识。但他并非绝对强调经验,决然否定书本。“活教育”课程追求完整的儿童生活,教学组织形式打破惯常的学科中心体系,采取符合儿童身心发展和生活特点的活动中心和活动单元体系“五指活动”即儿童健康活动、儿童社会活动、儿童自然活动、儿童文学活动、儿童艺术活动。 (3)“活教育”的教学论。 “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是“活教育”教

3、学方法的基本原则。“做”是学生学习的基础,也是“活教育”的出发点,它强调的是儿童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和在活动中直接经验的获取。其鲜明的特点是:第一,强调以“做”为基础,确立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性:第二,儿童的“做”带有盲目性,需要教师积极正确的引导。 陈鹤琴还归纳出“活教育”教学的四个步骤:实验观察、阅读思考、创作发表、批评研讨。 “活教育”思想是一种有吸收、有改造、有创新的教育思想,在吸取杜威的实用主义思想时,也考虑到中国的时代背景和国情,对中国的现代教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2. 判断题:课程评价就是对学生的学业评价。答案:错误 本题解析:两者还是有一定的区别的,学业评价主要是对学生学业的

4、评价,教师通过评价学生的学业, 可以了解学生学业的进步或退步状况,掌握教学和学习效果;课程评价比学业评价外延更大, 课程评价不仅包含学业评价,而且包括课程本身的评价。联系:学业评价是课程评价的重要组 成部分,是课程评价的基础3. 问答题:智育就是教学。答案: 本题解析:智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通 过教学这条途径来实施,但智育也需要通过课外 活动等途径才能全面实现。教学不仅是智育的 实施途径,也是德育、美育、体育、劳动技术教育 的实施途径。4. 问答题:学习过程中许多方式可以应用,其中一种被称为精细加工策略,即人在学习某一新的知识时,会想起一些与其有关的旧知识,或想起属于这一观念范畴

5、的某个例证,或再现与其有关的表象,甚至由此会引起对这些知识做出某种新的推断。学习过程中也可以对新知识做出逻辑上的组织,即按照学习材料的特征或类别进行整理归类等。心理学家加涅称:“组织是将信息分为若干子集,并标明各子集关系的过程。”心理学家约翰安德森则进一步补充道:“这种有层级的组织能够使人在搜寻自己记忆时表现出结构化,使人能更有效地提取信息。”请回答:(1)“精细加工策略”何以会有助于个体日后对所学知识的回忆?(2)“精细加工策略”与“组织策略”有何区别?(3)根据你对以上两种认知策略的理解,对当下流行的碎片化学习现象做出评析。答案: 本题解析:答案:(1)精细加工策略是指通过把所学的新信息和

6、已有的知识联系起来,寻求字面背后的深层次意义,或者以此增加新信息的意义,从而帮助学习者将信息储存到长时记忆中去的学习策略。相较于复述策略,精细加工策略可以将新信息与已有信息产生联系,从而使信息合理化,达到长期保持的目的。(2)组织策略指整合所学新知识之间、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新的知识结构的策略。“精细加工策略”与“组织策略”的区别如下:侧重点不同精细加工策略是通过把所学的新信息和已有的知识联系起来,寻求字面背后的深层次意义,或者以此增加新信息的意义,从而帮助学习者将信息储存到长时记忆中去的学习策略。组织策略指发现部分之间的层次关系或其他关系,使之形成某种结构以达到有效保持之目的的一种学

7、习策略。方法不同精细加工策略的方法有位置记忆法、谐音连想法、关键词法等。组织策略的方法有列提纲、做图表、运用理论模型等。(3)碎片化学习是指通过对学习内容进行分割,使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碎片化的学习,这样的学习方式称为碎片化学习。对碎片化学习的评析如下:碎片化学习的优点a.碎片化学习简单便捷,灵活性、针对性及吸收率均高于传统的系统化学习,能够快速大量掌握信息。b.碎片化学习是时代的需求和趋势,能够迅速捕捉时事热点。碎片化学习局限a.碎片化学习获得的知识都是零散、没有内在联系的知识,不利于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b.碎片化学习使得学生一字一句地听、一点一滴地记,孤立、离散地接受知识,导致学生的思维

8、变得狭隘、机械,难以进行复杂而独立的思考,难以高效地学习。如何面对碎片化学习对于专业知识的学习,要采取科学、系统、连贯的学习策略,提升学习效率和质量。对于一些零散信息的习得,可以采用碎片化学习。5. 问答题:简述凯洛夫提出的指导教学工作的五条基本 原则。答案: 本题解析:凯洛夫提出的指导教学工作的五条 基本原则是: (1) 直观性原则。 (2) 自觉性与积极性原则。 (3) 巩固性原则。 (4) 系统性与连贯性原则。 (5) 通俗性与可接受性原则。6. 问答题: 简述人口状况对教育发展和制约的作用体现在 哪些方面。答案: 本题解析:人口状况对教育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一定数量

9、的人口是教育得以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它影响着教育事业发展的速度和规模,制约着教育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和战略重点的选择。 (2) 人口质量的高低对教育发展有着重要的 影响和制约作用,因为人口质量体现着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精神文明发达程度。 (3) 人口的年龄结构和就业结构对教育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和制约作用。7. 问答题:简述行动研究的优、缺点。答案: 本题解析:(1)优点: 行动研究是针对教育实际情境而进行的研究,是从实际中来又到实际中去的,因而它适用于那些 教育实际问题的研究,而不是理论问题的研究,适 用于中小规模的而不是宏观的实际研究。 (2)缺点: 行动研究本身常以具体实际情境为限,研究 的样

10、本受到限制,不具代表性,对自变量的控制 成分很少,因而内外部效度都显得有些脆弱,在 某些方面不符合科学的严格要求。此外,行动研 究不能取代其他的研究方法,而只能作为其他研 究方法的一种补充。8. 问答题:请以下述材料为背景,叙述晏阳初和梁漱溟所提出的乡村教育方案,并比较他们乡村教育理论的异同。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兴起了以改造农村和农民现状为宗旨的乡村教育运动,不少学者纷纷提出自己的主张。晏阳初认为:中国乡村存在四大基本问题,即愚、穷、弱、私。“愚”指人民绝大多数是文盲;“穷”指人民生活的极度贫困广弱”指缺乏医疗保障,人民健康水平低下;“私”指人民缺乏合作精神和公民意识。梁

11、漱溟则认为:上述问题只是中国社会的表面病象,其深层原因是文化失调。中国文化的根在乡村,解决中国问题必须从乡村建设入手,从中国旧文化里转变出一个新文化来,以创造新文化来救活旧乡村。答案: 本题解析:(1)二者的乡村教育方案 晏阳初提出“四大教育”:以文艺教育攻愚,培养知识力;以生计教育攻穷,培养生产力;以卫生教育攻弱,培养强健力;以公民教育攻私,培养团结力。“三大方式”:学校式教育,以青少年为对象设置初级、高级平民学校和生计巡回学校;社会式教育,以一般群众和农民团体为对象开展读书、演讲等活动;家庭式教育,以家庭中各成员为对象的生活、生产常识教育。 梁漱溟提出建立行政系统与教育机构合一的乡农学校。

12、学校由学众、教员、学董、学长组成;学校按自然村落和行政级别分村学与乡学两级,实行“政教养卫合一”“以教统政”,将学校式教育与社会式教育合一;学校课程分两类,其一为以知识教育和“精神讲话”为内容的共有课程,其二为各校根据自身生活环境而设的个别课程。 (2)二者的异同 晏阳初与梁漱溟均注重乡村教育在乡村建设中的作用,并将教育与乡村经济、文化、道德等方面结合起来共同建设,在方式上均注意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结合。 对中国问题的认识不同:晏阳初对中国农村问题的分析更多的是对中国“社会病”具体表象的归结;梁漱溟着力从中国文化中寻找中国乡村问题的病因。乡村教育的理论和方案设计的指导思想不同:晏阳初更注重乡村

13、具体问题的解决,并引进现代民主意识和西方社会治理模式;梁漱溟则主要借鉴中国古代乡约制度并加以改造,更注重弘扬传统道德。9. 问答题:根据下列材料,分析清末废除科举制度的原因以 及废除科举的历史影响。 窃惟奉旨兴办学堂,已及两年有余,而至 今各省学堂仍未能多设者,经费难筹累之也。 公款有限,全赖民间筹捐。然经费所以不能捐 集者,由科举未停,天下士林调朝廷之意并未专 重学堂也。然则科举若不变通裁减,则人情不 免观望,绅富孰肯筹捐,经费断不能筹,学堂断 不能多。入学堂者恃有科举一途为退步,既不肯专心向学,且不肯恪守学规。况科举文字,每多 剽窃;学堂功课,务在实修。科举止凭一日之短 长,学堂必尽累年之

14、研究;科举但取词章,其品谊 无从考见,学堂兼重行检,其心术尤可灼知。彼 此相衡,难易迥别,人情莫不避难而就易,此已早 在圣明昭鉴之中。当此时势临危,非人莫济,除 兴学堂外,更无养才济时之术。若长此因循,坐 糜岁月,国事急矣,何以支持。” 奏请递减科举注重学堂折 “近数年来,各国盼我维新,劝我变法,每疑 我拘牵旧习,讥我首鼠两端。群怀不信之心,未 改轻侮之意,转瞬日俄和议一定,中国大局益危, 斯时必有殊常之举动,方足化群疑而消积愤。科 举夙为外人诟病,学堂最为新政大端,一旦毅然 决然,舍其旧而新是谋,则风声所树,观听一倾,群且刮目相看,推诚相与。而中国士子之留学外 洋者,亦知进身之路,归重学堂一

15、送,益将励志潜 修,不为邪说浮言所惑,显收有用之才俊,隐戢不 虞之诡谋,所关甚宏,收效甚巨。且设立学堂者, 并非专为储才,乃以开通民智为主,使人人获有 普及之教育,且有普通之知能,上知效忠于国,下 得自谋其生。其才高者,固足以佐治理,次者亦 不失为合格之国民,兵农工商,各完其义务而分 任其事业。妇人孺子,亦不使逸处而兴教于家 庭。无地无学,无人不学,以此致富奚不富,以此 困强奚不强。” 清帝谕立停科举以广学校答案: 本题解析:(1)清末废除科举的原因主要有以 下两个方面: 第一,科举不能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要。一 是不能满足对新式科技人才的需求。据统计, 1901年中国近代工矿企业已达400家左右,分机 器制造、纺织、碾米、印刷、火柴、水电、卷烟等数 十个种类。同时,铁路、轮船等新式交通事业也 逐渐兴办。这些新式企业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