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大学毕业论文官山跨河大桥施工设计方案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70353251 上传时间:2023-07-16 格式:DOC 页数:57 大小:11.1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南大学毕业论文官山跨河大桥施工设计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中南大学毕业论文官山跨河大桥施工设计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中南大学毕业论文官山跨河大桥施工设计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中南大学毕业论文官山跨河大桥施工设计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7页
中南大学毕业论文官山跨河大桥施工设计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南大学毕业论文官山跨河大桥施工设计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南大学毕业论文官山跨河大桥施工设计方案(5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 南 大 学CENTRAL SOUTH UNIVERSITY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论文题目: 官山跨河大桥施工设计方案 学生姓名: 刘训超 指导老师: 葛缘泽 学 院: 中南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武汉分院 专业班级: 2011级土木工程(高升本) 完成时间: 2014年5月10日 中 南 大 学毕 业 设 计(论文)任 务 书 函授站:武汉分院 专业:土木工程(高升本) 年级:2011级 姓名:刘训超毕业设计(论文)题目:官山跨河大桥施工设计方案起止日期: 2013年8月29日2014年5月10日指导教师: 葛缘泽毕业设计(论文)要求(包括日程安排和进度):一、日程安排和进度阶段阶 段 内 容起止时

2、间论文指导老师亲自辅导论文设计内容及注意事项13.8.29-13.8.29论文选题通过现场调研、文献查阅、网上搜集资料13.8.31-13.9.20初稿撰写根据总体设计和有关要求撰写并完成设计初稿13.10.20-14.3.1修改补充根据导师意见对初稿进行修改补充14.3.1-14.3.31文档整理按毕业设计格式要求整理文档,准备答辩14.3.31-14.4.20答辩通过现场答辩完成论文考核及老师评价14.5.10-14.5.10二、论文要求 毕业论文由题目(标题)、摘要、引言(前言)、正文、结论、参考文献和附录等几部分构成。整篇论文字数不少于8000字左右,书写方式必须为计算机打印。要求数据

3、正确、思路清晰、观点正确,逻辑合理,语句通顺,文本格式符合规范要求。注:本任务书由指导教师填写并经审查后,复印一份交学生装订在毕业设计(论文)的封面之后,原件存函授站中 南 大 学毕 业 设 计(论文)成 绩 单专业 :土木工程(高升本) 姓名 :刘训超 成绩:毕业设计(论文)题目:官山跨河大桥施工设计方案指导老师评语:指导老师建议成绩: 指导老师签名:年 月 日评审意见:评审人签名: 年 月 日毕业设计(论文)答辩评语及成绩成绩:专业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委员会主任签名: 年 月 日审查意见:院(系)负责人签名:年 月 日注;此成绩单一式三份,一份装入学生学籍档案,一份成教学院备存,另一份由各

4、函授站备存。摘 要本毕业规定设计的对象为一座500米以下50米以上的简支梁桥,且桥下有河段与本桥梁正交。本桥梁平面位于缓和曲线上,本桥全长356米,桥面宽度8.5米,路面宽度7米;设计荷载为公路级;主梁横向由5片T梁组成,梁高为:1米;两片梁之间设置5cm宽现浇湿接缝;本桥采用桩柱式桥墩,墩柱直径为1.8米圆形截面墩柱,桥桩基础直径为1.5米、1.8米和2米三种的圆形截面钻孔灌注桩,桩基础嵌入完整中风化砂岩层不小于2.5倍桩基直径;采用柱式桥台桥头,桥台均是桩接盖梁其直径均为1.5米圆形截面桩基的钻孔灌注桩基础,桥台桩基础基本完全嵌入完整中风化砂岩层。桥梁上部结构手算进行主梁内力分析。横向分布

5、系数通过桥梁博士3.0计算完成。内力计算结果包括基本组合、长期组合及短期组合作用下的弯矩图、剪力图、最大应力图。根据内力计算结果,对主梁进行了承载能力及正常使用性能的验算。盖梁承载能力验算及裂缝宽度验算与抗剪验算、墩柱承载力验算及裂缝宽度验算、桩基承载力验算及裂缝宽度验算均由自编计算机程序计算完成,墩柱与桩基的水平位移及其它效应由桥梁博士3.0计算完成。根据验算结果得出结论:设计的桥梁结构是安全、经济、合理的,并满足现行规范的要求。关键词:缓和曲线;T梁;桩柱式桥墩;因素分析;对策研究。目 录 总则11 工程设计21.1桥梁名称21.2 工程地质条件21.3 桥梁工程概况21.4 技术标准51

6、.5 桥梁设计原则51.6 设计规范62 总体设计72.1 混凝土72.2 钢材72.3 桥梁支座132.4 伸缩缝132.5 机械接头142.6 桥面防水层142.7 其他要求143 桥型选择设计153.1 方案初选153.2 方案选择194 结构布置194.1 主梁高194.2 主梁间距194.3主梁梁肋宽194.4翼缘板尺寸194.5横隔梁204.6桥面铺装205 主梁计算205.1跨中横向分布系数计算205.1.1主梁抗弯惯矩275.1.2横隔梁抗弯惯矩275.1.3主梁和横隔梁的抗扭惯矩285.1.4计算参数285.1.5计算各主梁横向影响线坐标295.1.6计算各梁的荷载横向分布系

7、数315.2支点处荷载横向分布系数345.3 主梁抗弯惯矩355.3.1横载内力计算355.3.2横载内力355.3.3活载内力计算365.3.4机械配置41结束和总结44致谢46参考文献47IV总则1 为使公路钢筋混凝土简支梁桥的设计符合安全可靠、耐久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要求,特制定本规范。2 本规范采用以概率理论为基础的极限状态设计。3 本规范适用于公路钢筋凝土简支梁桥,钢管为圆形截面。4 采用本规范进行设计时,应同时遵守相关的国家和行业技术规范。5 公路钢管混凝土拱桥应按以下两类极限状态设计:5.1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对应于公路钢管混凝土拱桥及其构件达到最大承载能力,或出现不适于继

8、续承载的变形或变位的状态。5.2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对应于公路钢管混凝土拱桥及其构件达到正常使用,或耐久性的某项限值的状态。6 根据不同种类的作用(或荷载)及其对桥梁的影响,桥梁所处的环境条件,应考虑以下三种设计状况,并进行相应的极限状态设计:6.1 持久状况:桥梁建成后承受自重、车辆荷载等持续时间很长的状况。应进行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设计。6.2 短暂状况:桥梁施工过程中承受临时性作用(或荷载)的状况。一般仅作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必要时才作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设计。6.3 偶然状况:在桥梁使用过程中偶然出现的如罕遇地震的状况。仅作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7 钢管混凝土结构或构件之间

9、的连接,以及施工安装阶段(混凝土浇注前和混凝土硬结前)的承载力、变形和稳定,应按钢结构进行设计。1 工程设计1.1 桥梁名称:温州绕西南高速Sn标段官山大桥。1.2 工程地质条件:沿线地层出露地层单元较少,主要地层有上侏罗统、下白垩统、火山岩,上侏罗统分为高坞组(J3g)和西山头组(J3x),下白垩统分为管头组(Klg)和朝川组(Klc)。火山岩有喷出岩和潜火山岩;第四系主要为全新统的冲积-海积松散堆积物地层。灰黄、浅灰、灰绿色含砾砂岩、含砾岩屑砂岩夹细砂岩、粉砂岩等。在区域构造上属于华南褶皱系(2),浙东南褶皱带(3)温州-临海拗陷(8)之东南部,界于黄岩-象山(11)和泰顺-温州断拗(12

10、)之间。本项目路线走廊带内温州至镇海区域深大断裂通过,次级构造较发育,主要表现为次级断层和节理,断层的切割破坏了岩体的完整性,形成了地下水的储存运移通道,降低了边坡的稳定性,同时对位于断层带附近的桥梁桩基承载力影响较大。本标段内共发现 2 条次级断层、1 条节理密集带,断层为压性断层,带内岩体破碎,完整性差,风化强烈但不均匀。1.3 桥梁工程概况:本标段不良地质不发育,特殊性岩土有软土。主要分布在 K8+420K9+979.5 段,地处海积平原,地形平坦,路线以桥梁形式通过。表部为填土,厚约 0.01.8m,结构松散,硬壳层一般厚 1-2m,呈软塑-可塑状,其下为流塑状淤泥质粘土、淤泥,性质差

11、,厚 1.024.50m,中下部为可塑粘土、砂土及卵石等硬土。官山大桥为跨河先简支后连续预型制混凝土T梁大桥。起讫里程:K5+924.9K6+278.5,左幅全长:353.6m。本桥工程地处温州市瓯海区郭溪镇梅园村,横跨官庄河。河道与路线正交,河床稳定,基本由粗砂、硬质石块和鹅卵石铺成。河道顺直,平时沟内水量较少,雨季会有稍有较大流量,总体属山间溪河,不会影响施工。沟底常有积水,施工过程中亦可就地取水,造成施工便利。比降较大,泄洪顺畅,设计水位:2m,一般冲刷线:1.6m;本桥线性为直线,与流水方向正交;桥址断面、地质情况及路线纵断面资料见附图。承接着官山隧道和官山路基的重要枢纽环节。桥梁基础

12、采用钻孔桩基础,本桥共有钻孔桩30根,其中1.5m桩径钻孔桩6根,1.8m桩径钻孔桩3根,2.0m桩基钻孔桩21根。桥梁采用桩柱式桥墩,上部结构为预应力混凝土预制T梁,第一联简支,其余联先简支后连续,T梁跨径分为:25m、40m两种;其中25mT梁5片,40mT梁45片。官山大桥位于官山隧道大里程侧方向起讫里程为:K5+924.9K6+278.5。长353.6米。上部结构采用25+8*40m预应力混凝土T梁。桥梁2#、3#墩跨金丽温扩容线,采用40米T梁。桩基距隧道边缘的最小距离为11米大于要求10米桩基深度大于隧道埋深,钻孔桩施工时不允许对隧道产生扰动,因此控制要求高。本处桩基施工为官山大桥难点。 桥梁横断面图 1.4 技术标准:1 公路等级:公路I级;2 设计速度:100km/h。3 桥梁宽度:33.0m。4 桥梁设计基准期:100年。5 设计洪水频率:1/100。6 设计安全等级:一级。 7 抗余震设计: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度区),按0.05g(度区)设防。8 设计洪水频率:大、中、小桥及涵洞按100年一遇设计;对受条件限制区域:如软基及其发育、控制洪水位高程超出现状地面较高,地势平坦路段,桥头受软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