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营养学名词解释、问答题、论述题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70350999 上传时间:2023-09-0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动物营养学名词解释、问答题、论述题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动物营养学名词解释、问答题、论述题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动物营养学名词解释、问答题、论述题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动物营养学名词解释、问答题、论述题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动物营养学名词解释、问答题、论述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动物营养学名词解释、问答题、论述题(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名词解释1、生长停滞:动物因某些原因(如疾病、营养不良等)所引起的生长减慢、零生长及负生长的现象称为;1、生长补偿 消除了影响动物生产停滞的因素之后,动物在短期内的生长速度超过正常值的现象称之。2、真实消化率 公式为: 真实消化率=3、非必需氨基酸 动物体内能合成的,一般情况下不需从饲料中供给的氨基酸称之。4、酸价 中和1克油脂中的游离脂肪酸所需氢氧化钾的毫克数。5、白肌病 动物缺乏维生素E、微量元素硒所引起一种以骨骼肌损伤为特征的疾病,表现为肌肉仓白,收缩无力等。1、妊娠合成代谢 妊娠母畜的体增重(或对饲料养分的利用率)高于同等日粮水平的空怀母畜的现象称之。2、表观消化率 食入饲料养分减去粪

2、中排出的总养分(未扣除内源性养分)再与食入饲料养分之比(%)。公式为: 表观消化率=3、必需氨基酸 动物体内不能合成的,或虽然能合成但合成的速度和数量都不能满足动物的需要,必需从饲料中供给的氨基酸。4、碘价 100克的脂肪或脂肪酸吸收碘的克数称之。5、佝偻病 幼年动物因缺钙、磷及维生素D所引起的以骨骼的病变为特征的疾病。1、不饱和脂肪酸:碳链中含有双键的脂肪酸称之。2、代谢体重:以千克为单位的自然体重的0.75次方:W0.75(kg)。3、无氮浸出物:=100 (粗蛋白粗脂肪粗灰分水分粗纤维)4、短期优饲:母畜在配种前的714天增加养分的饲养方法称之。5、瘤胃氢化作用:不饱和脂肪酸经过瘤胃微生

3、物的作用变成饱和脂肪的现象。1、理想蛋白质 各种氨基酸的含量和比例符合动物需要的蛋白质称之。2、热增耗 也称为体增热,是由于动物采食、消化饲料所增加的产热量。等于动物采食前后产热量之差。3、营养需要 动物维持生命、生产产品对各种营养物质的需要称之。4、软脂肉 含有较多不饱和脂肪酸的猪肉称之。5、脂肪的酸败 脂肪在适当的条件下(如氧气、适宜温度、水分 、微生物、金属离子等到)发生氧化,生成醛、酮、酸并有异味的现象称之。七、简答题1、蛋白质的生理功能为: (1) 作为机体组织的主要成分;(2) 作为修复机体损伤的重要物质;(3) 作为能源物质;(4) 作为功能物质的主要成分。2、简述维生素D的主要

4、生理功能及缺乏症(1)维生素D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促进钙、磷的吸收; 促进骨骼的钙化; 减少钙、磷等矿物质的排泄。(2)动物缺乏维生素D的表现为:幼年动物的佝偻病和成年动物软骨症,蛋鸡产软壳蛋、沙壳蛋等。七、简答题1、影响饲料组成成分的主要因素 动植物种类的影响,如玉米和大豆因种类不同、成分差异很大; 品种的影响,如玉米有黄玉米、白玉米、甜玉米、糯玉米等不同品种,各品种成分有差异; 植物部位的影响; 产地的影响; 生长期的影响;气候及加工调制的影响等。2、维生素分类及各类的成员 分类 分成脂溶性和水溶性两大类; 成员 脂溶性维生素有A、D、E、K,水溶性维生素有B族和维生素C。五、简答题1、简述

5、瘤胃氮素循环的过程。 饲料蛋白质在瘤胃降解产生的氨,大部分被子微生物利用合成微生物蛋白,少量被瘤胃壁吸收,随血液循环到达肝脏,在肝合成尿素,生成的尿素大部分在肾脏被滤过随尿液排出体外,少量尿随血液循环到达唾液腺,随唾液的分泌、吞咽回到瘤胃,在瘤胃中又分解成氨,部分氨又被瘤胃壁吸收,如此周而复始循环不止的现象称为瘤胃氮素循环。2、简述生长停滞与生长补偿的现象。生长停滞与生长补偿 动物因某些原因(如疾病、营养不良等)所引起的生长减慢、零生长及负生长的现象称为生长停滞;消除了引起生长停滞的因素之后,动物在短期内的生长速度超过正常值的现象称为生长补偿。3、简述寡糖(MOS、FOS)的营养生理作用。寡糖

6、的营养作用 与胃肠道致病微生物结合将其带出体外; 能作为有益微生物(乳酸杆菌、双歧杆菌等)的底物不能被有害微生物(沙门氏杆菌、大肠杆菌等)利用,起到促进有益微生物的生长和抑制有害微生物生长的作用; 防止有害微生物在动物肠粘膜上粘附。八、论述题1、论述反刍动物对饲料碳水化合物的消化代谢过程。(顺着消化道结构顺序论述)(1) 反刍动物对碳水化合物的消化从口腔开始,口腔的消化以机械性的磨碎(物理性消化)为主,唾液的淀粉酶可以将部分淀粉转变成麦芽糖,粗纤维在口腔内的化学性无改变(2分);(2) 瘤胃是消化碳水化合物的主要场所,碳水化合物在瘤胃内被微生物的作用后降解低级的挥发性脂肪酸,主要为乙酸、丙酸和

7、丁酸,三种酸的比例受日粮组成的影响,精料型(淀粉多)的日粮,产的丙酸多乙酸少,粗料型日粮(粗纤维多)是乙酸多丙酸少(5分);(3) 真胃对碳水化合物消化不多,食糜进入小肠后,在瘤胃中非降解的淀粉可在酶作催化下,分解成葡萄糖,粗纤维在小肠内不消化(2分);(4) 食糜到达大肠,未分解的碳水化合物可在微生物作用下进一步分解成低级的挥发性脂肪酸(1分)。2、论述影响动物维持需要的主要因素影响维持需要的因素主要有(1) 动物的影响,动物的因素包括动物的种类、品种、年龄、性别、健康状况、活动特性、被毛的类型及厚度等(2分),就每一个方面详细说明的,如:动物种类方面、奶牛每天的维持需要的绝对量比禽多10倍

8、,但每千克体重的维持需要却少得多。(可考虑多给分35分)(2) 饲料的组成和饲养的因素,包括组成饲料的种类、饲料的成分(粗纤维含量影响大),养分平衡以否,饲料的加工调制(如磨碎、加工成粒料、熟化、膨化、氨化等)饲喂时间和饲喂方式等(3分)。(3) 环境的影响,主要是环境的温度、舒适度、通风换气等(2分)。八、论述题1、论述反刍动物利用非蛋白含氮化物的原理及使用的注意事项。(1)原理(3分):反刍动物瘤胃微生物先将非蛋白氮转化成微生物蛋白质,之后反刍动物才消化吸收这些微生物蛋白。转化式:非蛋白氮微生物蛋白反刍动物的消化利用。(2)注意事项(7分): 日粮中应含有一定量的易消化的碳水化合物; 日粮

9、中应含有一定量的蛋白质,一般以12%左右为宜; 日粮中应含有充足的矿物元素; 用量不能太多,可占日粮总粗蛋白质的1/3; 不能稀喂或溶于水中饮用; 要有一个过渡期; 瘤胃发育尚不全的犊牛不能喂; 日粮中不能含有活性脲的饲料;注意防毒和解毒、发现有中毒征兆及时灌食醋、酸奶等解毒。2、论述饲粮能量与其它养分平衡的重要性 能量是影响动物采食量的主要因素,称之为:动物为能而食。 进食的能量满足需要对动物就停止采食。 高能量的饲料,动物吃得少,低能量的饲料,动物吃得多。 如果其他养分不和能量匹配,不与能量形成一定的平衡比例,就有可能造成过食或进食不足。 举例说明:高能低蛋白质饲料,动物吃得少要造成蛋白质

10、进食不足,低能高蛋白质饲料又因动物吃得较多而使蛋白质进食过量。 影响因素(6分)动物因素(2分)(从动物种类、品种、年龄、性别、生产目的、生理状况。分别论述);饲料因素(2分)(从饲料组合、加工调制、养分平衡等分别论述)饲养管理(2分)(从疾病的防治、饲养管理技术、环境的调控等分别论述)。2、单胃动物对蛋白质的消化过程依消化道的顺序叙述)口腔内的消化主要是机械磨碎,蛋白质和氨化物均无多大变化(1分)胃内的消化(1分)蛋白质在盐酸和胃蛋的酶的共同作用下,分解成多肽和少量的氨基酸,氨化物分解成氨;小肠内的消化内含有丰富的分解蛋白质和多肽的胰酶和肠酶,是消化和吸收蛋白质的主要场所,将蛋白质、多肽分解

11、成氨基酸、氨化物分解成氨(3分);大肠主要是微生物作用为主,未被胃、小肠消化的蛋白质、氨化物在大肠被微生物分解成氨基酸、氨,微生物利用这些物质来合成微生物蛋白,单胃草食动物可部分利用这样微生物蛋白,猪、鸡的利用效果较差,多数是随粪便排出体外(2分)。特点(3分) 胃、小肠是主要的消化吸收场所; 吸收的终产物为氨基酸,吸收的氨基酸的比例受饲料蛋白质质量的影响,当日粮蛋白质的氨基酸不平衡时,吸收的氨基酸也是不平衡的; 氨化物对于单胃动物无营养意义,所分解产生的氨对动物是有毒的吸收后在肝脏解毒生成尿素排出体外。1、新生仔猪缺铁性贫血的原因有: 体内贮铁量少,仅2832毫克; 猪奶含铁少,每100毫升仅含0.2毫克,仔猪吮奶每天仅获铁约1毫克; 仔猪生长快,每天需铁约7毫克; 舍饲仔猪未能从环境中获铁的补充; 通过妊娠或哺乳的母猪补铁,一般很难传给仔猪。(6分)防治方法: 生后3天注射铁剂; 配铁剂舔砖; 及早补料; 向栏舍中撒些新鲜红(黄)泥让仔猪舔食也有效。(4分)2、影响饲料养分消化率的因素: 动物因素(从种类如牛羊能消化粗纤维、猪鸡却难消化,品种、年龄等论述); 饲料因素(从饲料的种类、饲料中的成分、加工调制、抗营养因子等论述); 饲养管理技术(疾病防治、应激因素的消除、饲喂技术等论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