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光脉动传感器的影响因素研究工学论文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70350273 上传时间:2023-02-10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6.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透光脉动传感器的影响因素研究工学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透光脉动传感器的影响因素研究工学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透光脉动传感器的影响因素研究工学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透光脉动传感器的影响因素研究工学论文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透光脉动传感器的影响因素研究工学论文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透光脉动传感器的影响因素研究工学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透光脉动传感器的影响因素研究工学论文(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透光脉动传感器的影响因素研究工学论文透光脉动传感器的影响因素研究工学论文摘要:通过试验研究和总结生产应用经验,对透光脉动传感器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其最优工作参数。光源宜选择波长为860nm的激光二极管;传感器的管径根据使用目的确定,试验研究一般选用13mm生产应用一般选用58mm对于管径为3mm勺传感器,取样流速宜控制在0.060.094m/s;传感器信号处理部分的放大倍数应根据所检测水样的性质现场调节。关键词:透光脉动传感器光源取样流速管径放大倍数0前言透光脉动传感器是一种非接触式光电检测装置,通过对混凝过程中形成的絮体颗粒的检测,可以得到反映颗粒聚集状态的检测参数R。具检测不受混

2、凝剂种类以及原水水质等条件的限制,其输出值不受取样管管壁的粘污以及电子元件老化、漂移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广泛适用于饮用水处理以及工业废水处理中混凝过程的在线连续检测1。以该传感器为核心的透光脉动混凝投药控制系统在高浊度水的混凝剂自动投加控制方面得到了良好的应用2,近年来开始在常规浊度水的混凝剂自动投加控制方面得到应用3。在实际使用中,透光脉动传感器的检测性能受诸多因素的限制。作者在综合实践应用经验和试验结果的基础上对透光脉动传感器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并确定了其最优工作参数。1 透光脉动传感器透光脉动传感器由水样检测部分和信号处理部分构成,分别完成信号的检测和处理,其工作原理如图1所示。由光

3、源发射一束狭窄的光照射到传感器取样管中流动的悬浮液,透过光由光检测器接收并转换成电信号,然后通过后续的信号处理电路完成对电信号的处理,输出透光脉动检测值。检测值可以通过数码显示器(LED显示,也可以通过输出端子输出,通过接口与计算机等连接,以实现检测值的在线采集和分析处理。通过理论分析,可得到透光脉动检测值的表达式:。式中:L取样管管径;A一光柱有效照射面积;Ni第i种颗粒的数量浓度;Ci第i种颗粒的散射截面积。从表达式可以看出,在被检测对象即悬浮液中颗粒的性质一定的情况下,检测值受光源的有效照射面积及取样管管径等因素的影响。在实际应用中,取样流速和传感器信号处理部分的放大倍数等因素也对检测值

4、有明显影响,下面将对这些影响因素进行具体分析。2 影响因素分析2.1 光源的影响对于透光脉动传感器来说,光源的选择无疑是至关重要的。受透光脉动检测技术的限制,只有当被测水样体积足够小时,颗粒的脉动现象才能被传感器检测到。在实际应用中为保证检测效果,必须尽量减小光柱的有效照射面积,因此应选择发射角小的光源,如激光二极管。2.2 取样流速的影响由透光脉动检测技术特性可知5,颗粒的脉动频率与取样流速有关,只有在保证最低取样流速,使得被检测水样能及时得到一定程度的更新的前提下,经过处理后的检测信号才能真实地反映出颗粒的脉动情况,且此时检测值应与取样流速无关。为了验证取样流速对检测值的影响,用内径为3m

5、m勺取样管分别对未混凝和混凝的悬浮液进行了连续检测,结果如图2和图3所示。从图2可以看出,对于未混凝的悬浮液,当取样流量小于20mL/min时,此时水样流速太小,脉动信号的频率过低,其在信号处理过程中被滤波电路滤掉一部分,从而导致检测值偏小。取样流量在20mL/min左右时检测值波动较大,而当取样流量大于25mL/min时检测值比较稳定,仅当取样流量达到100mL/min时,检测值才略有下降。从试验结果可得,当取样流量在25mL/min以上即取样流速在0.06m/s以上时,检测值与取样流速无关。从图3可以看出,对于混凝的悬浮液,当取样流量为2540mL/min即取样流速为0.060.094m/

6、s时,流量变化对检测值的影响很小,而当取样流量大于50mL/min后,取样管中层流剪切力造成絮体明显破碎,导致检测值随流量的增大有明显的下降趋势,当取样流量降低后,絮体破碎程度降低,检测值则重新升高。试验结果表明,当取样管管径为3mm寸,对于未混凝的悬浮液,取样流速在0.06m/s以上时检测值与取样流速无关;而对于混凝的悬浮液,为了保证检测值能反映絮体颗粒真实的聚集情况,应尽量避免絮体在取样过程中的破碎,将取样流速合理的控制在0.060.094m/s。2.3 取样管管径的影响絮体在取样管中层流剪切力的作用下会有一定程度的破碎,检测值将受到影响。研究表明,层流的平均剪切率和管径的立方成反比,和流

7、速成正比,即(如图4所示),因此除通过适当降低取样流速外,还可以通过增大取样管管径的方式来减小剪切率。取样管管径可以根据使用目的以及所检测水样的絮凝情况综合考虑,例如在实验室小试研究中,为了尽量节约试验用水,取样管管径宜选择得小一些,如3mm在适当控制取样流速的情况下,可以保证絮体基本不破碎。从图4可看出,当取样管管径小至1mm寸管中的平均剪切率变得非常大,例如当取样流量仅为2.5mL/min时,剪切率即达到约300s-1,这样高的剪切率很容易造成絮体的破碎。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往往不是用1mnm勺取样管来检测颗粒的聚集过程,而是充分利用层流剪切力对悬浮液中颗粒的破碎作用,将其用于研究絮体颗粒的

8、抗剪性能或者颗粒物质在悬浮液中的分散过程等6。在水处理工艺中,混凝效果良好时形成的絮体颗粒粒径较大,絮体强度相对较小,特别是在原水浊度较高、投药量较大的情况下;另外,为了保证在长时间运行时取样管不易被沉积物堵塞,必须保证较大的取样流速,这样都容易导致絮体的破碎。当取样管管径仅为3mm寸,颗粒破碎程度明显增大,此时需要选择管径较大的取样管。生产实践表明,当取样管管径增加到5mmfc右时,就可以保证水样流过取样管时絮体基本不会破碎,当然,也可以根据原水性质选用直径更大的取样管,如在高浊度水絮凝过程的检测中则建议使用内径为8mmfc右的取样管。2.4 放大倍数的影响透光脉动传感器直接检测到的脉动信号

9、很微弱,必须经信号处理部分放大和滤波等处理后才能参与控制。为了研究信号处理部分的放大倍数对检测值的影响,选取放大倍数分别为K1和K2的两个传感器进行了试验研究,在改变水样的絮凝程度时的检测曲线如图5所示。由图5(a)可看出,1号传感器的放大倍数K1较小,其检测值的变化幅度相当小,仅在1.2%9.5%之间变化,而2号传感器的放大倍数K2较大,检测值在11.7%50.7戏间变化,由此可见放大倍数对于检测值的输出具有相当大的影响。把两条曲线绘于不同的坐标下时发现其变化规律非常接近,说明两个传感器的检测性能基本相同,只是由于信号处理部分的放大倍数不同,导致输出值差异很大。对于投药控制系统来说,传感器信

10、号处理部分的放大倍数过高,检测值波动太大,导致系统稳定性差;放大倍数过低,检测值无法准确反映出絮体颗粒的变化情况,控制系统无法调节投药量,因此在控制系统投入运行之前必须调节好放大倍数。一般来说,放大倍数可以根据所检测水样的性质现场调节,其调节可以分为两步:首先将絮凝充分的水样通过传感器,调节放大倍数使得检测值在40%左右,然后较大幅度地改变取样流速或者水样的絮凝程度,使检测值大约在20%80%之间变化即可。3 结论通过对传感器的工作参数进行优化,可以改善传感器的检测性能,使其在生产中获得更加良好的应用,主要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光源应选择发射光的波长范围窄、发射角小的激光二极管等,波长宜选

11、择860nm;(2)对于混凝的悬浮液,其检测值受取样流速的影响,在生产中应合理控制取样流速;(3)为了减小絮体在取样管中的破碎,应根据悬浮液的絮凝程度合理选用取样管,试验研究中一般选用13mm生产应用中则选用58mm;(4)传感器信号处理部分的放大倍数对检测值的输出有很大影响,为了保证控制系统的控制性能,必须合理确定好放大倍数,其值可根据被检测水样的性质在现场调节确定。参考文献:1Gregory,J.,Nelson,D.W.ANewOpticalMethodforFlocculationMonitoringA.Solid-LiquidSeparationC.Chichester,EllisHo

12、rwood:1984.172-182.2 于水利,李邦宜,曹世杰,李虹,李圭白.新型在线光学絮凝检测仪的原理、设计与制造J.传感器技术,1997,16(1):18-20.3 孙连鹏.透光率脉动混凝投药控制系统的应用研究及系统优化D.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2001.4ISO7027.Waterqulity-DeterminationofturbidityS.5Gregory,J.LaminardispersionandthemonitoringofflocculationprocessesJ.J.ofColloidInterfaceSci.,1987,118(2):397-409.6 李星,张正磊,齐文明.颗粒分散和破碎过程在线检测研究J.哈尔滨建筑大学学报,1999,32(6):31-3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市场营销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