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下册 只拣儿童多处行 2教案 浙教版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70347883 上传时间:2023-12-1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语文下册 只拣儿童多处行 2教案 浙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六年级语文下册 只拣儿童多处行 2教案 浙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六年级语文下册 只拣儿童多处行 2教案 浙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六年级语文下册 只拣儿童多处行 2教案 浙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六年级语文下册 只拣儿童多处行 2教案 浙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六年级语文下册 只拣儿童多处行 2教案 浙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语文下册 只拣儿童多处行 2教案 浙教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六年级语文下册 只拣儿童多处行 2教案 浙教版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联系课文内容,理解“儿童不解春何在”这句诗的意思。 4.通过朗读训练,感受到春天的花儿和儿童是那么生机勃勃,令人快乐。教学重点: 理解“儿童不解春何在”的意思,理解诗句内容。教学难点: 感受春天的花儿和儿童是那么生机勃勃,那么令人快乐。教具准备: 光盘、挂图教学时间:三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揭示课题,简介作者 1.出示春景图:谈话:每年春天,我们都要去春游。谁能给大家描绘一下春游时的情景?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关于春天的文章。 2.板书课题:只拣儿童多处行

2、3.简介作者:冰心,原名谢婉莹,现代著名作家、儿童文学作家,她的作品大多书写童心的纯真和母爱的深挚,情真意切。 4.读题质疑:题目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只拣儿童多处行”呢?请同学们带着问题读课文。二、自学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1.明确要求:借助汉语拼音读准生字字音,读顺句子,圈出不理解的词语。 2.学习生字。 指名读词语 3.学生质疑。 联系上下文理解:座无隙地忸怩烂漫 查字典理解:成千盈百儿童不解春何在使出浑身解数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指名分段读文,思考:作者的游览路线是怎样的?画出表述作者行踪的词语。 2.交流画出的词语。 颐和园门知春亭畔湖边玉澜堂 3.安作者游览路线,给课文分段,概

3、括段意。 第一段(1-2):我们迎着儿童的涌流,挤进颐和园去赏春。 第二段(3-4):我们在知春亭畔和湖边看到许多儿童在热热闹闹地赶春。 第三段(5-8):我们在玉澜堂的院子里,与孩子们共赏开得正旺的海棠花。 第四段(9-):我的感想,告诉人们春游时,“只拣儿童多处行”,是永远不会找不到春天的。 4.练习有感情朗读。四、课堂练习 1.写字指导。 2.学生描红,临写。 3.抄写词语。第二课时一、过渡导入 1.提问:“儿童不解春何在,只拣游人多处行”是什么意思?“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呢? 2.指名回答。 3.抓住“只拣儿童多处行”提问:课文中写了哪些地方儿童多? 根据回答板书:颐和园门

4、知春亭畔湖边玉澜堂院里 4.过渡:现在我们就随着冰心奶奶一道去儿童多的地方“找春天”!二、学习第一段 1.自由读第一段,画出表述儿童多的句子。 2.交流出示句子。 “从香山归来,路过颐和园,看见成千盈百的孩子,闹嚷嚷地从颐和园门内即出来,就像从一只魔术匣子里,飞涌出一群接着一群的小天使。” 3.说一说这句话应该扣住哪些关键词语来读,在下面画上记号。 成千盈百闹嚷嚷挤飞涌出小天使 4.指名读然后齐读。 5.完成课后练习5第一小题:这句话用“魔术匣子”比喻什么?“小天使”比喻谁?这样写你觉得怎样? 学生回答。 6.教师引读第二自然段。三、学习第二段 1.这一段与第二段一样,也是些许多儿童在热热闹闹

5、地赶春。我们应该怎样来学习呢? 2.学生按照上述步骤自学课文。 (1)自由读,画出表现“儿童多”的句子。 (2)交流画出的句子,并说说应该扣住哪些关键词语来读。 出示句子: 我们本想在知春亭畔喝茶,哪知道知春亭畔已是座无隙地! 东一堆,西一堆,叽叽喳喳,也不知说些什么,笑些什么,个个鼻尖上闪着汗珠,小小的身躯上散发着太阳的香气息。 湖面无数坐满儿童的小船,在波浪上荡漾,一面一面鲜红的队旗,在东风里哗哗地响着。在转弯的地方,总和一群一群的孩子撞个满怀,他们匆匆地说了声“对不起”,又匆匆地往前跑。 (3)反复朗读这些句子,读中感悟。 (4)学生畅谈体会。四、小结 刚才,我们随着冰心奶奶一道去颐和园

6、寻找春天,我们看到的是什么样的情景呢?(颐和园门口儿童多,知春亭畔儿童多,湖面儿童多,湖边儿童多)可能是儿童欢快活泼的身影把春天遮住了吧,我们暂时还没有找到春天。春天到底在哪里呢?让我们下节课到玉澜堂去看看。五、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有感情朗读课文。第三课时一、过渡 这节课,我们继续寻找春天。二、学习第三第四段 1.自由读第5自然段,提问:你们找到春天了吗?春天在哪里? 2.指名回答:春天在玉澜堂的院落里,在玉澜堂庭院的几棵大海棠树上。 春天是什么样子? 出示句子,学生圈出关键词语,反复朗读。 走进玉澜堂的院落里,眼睛一亮,那几棵大海棠树,开满了密密层层的淡红的花,这繁花从树枝开到树梢

7、,不留一点空隙,阳光下就像几座喷花的飞泉 3.这句话中用“喷花的飞泉”比喻什么?这使你觉得怎么样? 4.学生交流。 5.教师范读第6自然段。 学生圈出关键词语,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6.指名尝试背诵。 7.指名读第7自然段。分角色读。 8.教师范读第8自然段。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9.提问:“朋友,春天在哪里呢?”你有没有新的发现? 指名回答:春天在儿童多的地方!春天在儿童身上! 教师引读课文。 10.齐读第四段。 (1)进行句式变换,理解句意。 (2)出示句子: 当你春游时,记住“只拣儿童多处行”,是永远不会找不到春天的! 你能把句子换个说法,不改变愿意吗? 学生练习,并且读句子. 11.

8、为什么“只拣儿童多处行”,就能找到春天?学生讨论交流。 12.练习背诵第79自然段。三、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第79自然段。2.默写词语。附送:2019年六年级语文下册 小英雄雨来教学实录 浙教版师:同学们,让我们先把目光投向屏幕(大屏幕出示有关画面),当我们的眼前出现那茂盛的芦苇、飘飞的芦花时,你想起了什么?生:看到这熟悉的画面,我想起了位于河北中部的白洋淀、采蒲台。生:我想起了采蒲台那位宁死不屈的中年男子。生:我想起了在采蒲台芦苇荡里为掩护地下党组织而置自己孩子的生命于不顾的那群可歌可泣的无名英雄。生:我的眼前似乎出现了游击队在芦苇荡里神出鬼没打鬼子的镜头。生:我想起了使鬼子闻风丧胆的冀中

9、著名的抗日游击队翎雨队。师:是的,这里的确是人杰地灵,英雄辈出。现代作家管桦爷爷也出生在这里。他和我们熟悉的孙犁爷爷一样,在这里生活、战斗,他把晋察冀抗日根据地人民英勇对敌的事迹写成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文章。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的一篇,认识一位名叫“雨来”的小英雄。请同学们把课题朗读一遍。生(齐读)小英雄雨来师:请大家再读一遍,把对英雄的敬仰之情读出来。生:(再读)小英雄雨来师:昨天,同学们在课外自学了课文,学懂了字词,初步研究了课后的问题,那么你还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呢?生:我想知道人们为什么称雨来为“小英雄”?生:我对刚才这一同学的问题已了解了。但我不了解雨来为什么能成为小英雄?师:你们真会思考

10、!现在张老师请大家一起来思考解决这两个问题,好吗?生:好!师: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自悟自练,注意做到:一、专心致志;二、边读边思考;三、做点记号。(教师边说,大屏幕边出示以上内容)读书时间为7分钟,请大家抓紧时间读吧,老师看一看,谁最投入,谁学得最好。(学生自学课文)师:学习时间到了。刚才同学们学得都十分认真,可见大家很会学习。下面我们交流一下,好吗?生:我认为雨来之所以被人们称为小英雄,是因为他为了掩护交通员李大叔,同鬼子进行了顽强地斗争,不管鬼子如何哄骗、威吓甚至毒打,他始终不动摇,他是一位真正的小英雄。(教师板书:英勇对敌)师:你讲得真好!生:老师,我对他的发言有补充。我认为

11、人们称雨来为小英雄,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雨来是一个热爱祖国的人。师:你读书真仔细!(教师板书:热爱祖国)谁能把这两位同学的发言概括起来说一说呢?生:雨来非常热爱祖国,他把爱国的情怀落实到具体行动上。他为了掩护交通员李大叔,机智勇敢地同鬼子进行了顽强地斗争,所以,人们称他为小英雄。师:说得太好了!生:雨来能成为小英雄,我分析一下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一是雨来在夜校接受爱国主义的教育,这是他同鬼子作斗争的思想基础;二是他生长在一个革命家庭里,爸爸妈妈是他学习的榜样。生:我同意他的观点,不过,我还要补充一点,那就是雨来与生俱来的机智灵活。生:是的,雨来的机智灵活的确是他成为小英雄的一个原因,但我认为

12、这机智与灵活主要也是靠在革命斗争中锻炼出来的。师:同学们分析得真有道理!有几个同学已经有些激动了。是啊,面对着这样一位小英雄,我们心中怎能不感动,怎能不充满崇敬?下面老师请你们把文中最让你感动的地方找出来,有感情地读一读,并说一说被感动的原因。好吗?(学生自由品读后小组讨论交流,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师:谁想为自己争取一次机会呢?生:让我感动的地方很多,我就选其中的一处来说吧。(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起来)“12岁的雨来使尽气力,才把缸搬会原地。”雨来原本可以脱身的,但他为了掩护李大叔,置自己的生死于不顾,最后遇险,落入鬼子的魔爪。生:鬼子一把抓在手里,翻着看了看,问他:“谁给你的?”雨来说:“捡来的!

13、”这一处内容来看,充分说明了雨来是一个非常机灵的人。这个“!”也反映了雨来当时回答得十分果断,毫不犹豫。师:你真会读书!生:反映雨来机智的情节还有好多处。如当鬼子问他有没有看见人跑进来时,他用手背抹了一下鼻子,嘟嘟囔囔地说:“我在屋里,什么也没看见。”生:当敌人拿糖和金戒指利诱雨来时,雨来没有接他的糖,也没有回答他。糖和金戒子对一个12岁的孩子来说,具有多大的诱惑力啊。可是雨来具有坚强的意志,根本不为这些所动。 生:雨来的勇敢、坚强令人敬佩。雨来被鬼子毒打后,课文中有这样一段描写:“雨来半天才喘过气来,脑袋里有一窝蜂,嗡嗡地叫。他两眼直冒金花,鼻子流着血。一滴一滴的血滴下来,溅在课本那几行字上

14、:“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这些描写都反映了雨来有着顽强的意志。生:我有补充,我觉得这一段不仅说明雨来有一般人所没有的顽强的意志,而且还说明了雨来之所以能这样做的思想基础,那就是雨来接受爱国主义的教育。师:你说得真有道理!课文中两次写到了同样的一句话,(大屏幕出现字幕: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这样反复描写,就是为了告诉我们读者雨来是一个热爱祖国的人。正因为爱国,雨来才能做出掩护李大叔的举动;正因为爱国,雨来才能面对鬼子的软硬兼施,宁死不屈,可以说,正是爱国主义给了雨来战胜敌人的勇气和意志。下面让我们像雨来那样充满对祖国的无比热爱,朗读好这句话。生:(齐读)“我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师:这真是一个感人的故事,一个年仅12岁的少年,面对鬼子的哄骗、威吓甚至屠刀,他始终不说出交通员的藏身之处。这需要多么顽强的意志,这需要多么坚定的信念啊!下面让我们怀者无比敬仰的心情一齐读好这段话。生:(齐读)“雨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