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生命科学总复习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70346573 上传时间:2023-11-30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30.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生命科学总复习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12生命科学总复习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12生命科学总复习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2012生命科学总复习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2012生命科学总复习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2生命科学总复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生命科学总复习(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我国科学家成功地合成了结晶牛胰岛素和酵母丙氨酸转移核糖核酸,在分子生物 学领域内作出了举世瞩目的贡献。2. 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和施旺两人提出了 “细胞学说”。3. 1997年,英国科学家成功地培育出克隆羊“多利”,这是人类采用高度分化的体细 胞克隆动物的重大突破。4. 被誉为生命科学“阿波罗登月计划”的人类基因组计划5. 在生命科学发展的早期,主要是采用描述法和比较法进行生物体形态结构特征的观察 和记录。随着生命科学、物理学、化学和数学的发展和相互渗透,实验法逐渐成为生 命科学主要研究手段。6. 17世纪显微镜的发明,使生命科学的研究进入到细胞水平。7. 美国生物学家沃森和英国生物物理学

2、家克里克提出了。双螺旋结构分子模型,将 生命科学研究引入到分子水平的新阶段8. 生物体中的水有两种存在形式:自由水、结合水9. 在组成生物体的化合物中,水的含量是最多的10. 生物体内的无机盐大多数以离子状态存在11. 葡萄糖是细胞中的主要能源物质。核糖是含5个碳原子的单糖,也称戊糖,是构成核 酸的重要成分。12. 双糖是指由两个单糖经脱水缩合连在一起的糖类。常见的双糖有蔗糖、乳糖和麦芽 糖,它们的分子式都是c12H22Q11O13. 麦芽糖由两分子葡萄糖脱水缩合而成。14. 淀粉是缩合成不溶于水的颗粒状淀粉储存在叶绿体、块根、块茎、种子中。15. 糖原(hepatin)存在于动物体内,不溶于

3、水。人体中肝糖原和血糖(血液中的葡萄 糖)的合成和分解是动态平衡的。16. 甘油和脂肪酸是构成脂肪的基本成分17. 磷脂是组成细胞膜或其它生物膜的结构大分子18. 大约有四分之一的胆固醇分布在脑及神经组织中,胆固醇是组成细胞膜结构的重要成 分,也是机体合成某些激素(如雄激素、雌激素和肾上腺皮质激素)及维生素D等 物质的原料19. 20种氨基酸以不同的数目、不同的种类、不同的排列顺序组合成不同的肽链。自然状 态下的肽链不是直线结构,而是发生折叠或螺旋,构成一定的空间结构。这种空间结 构决定了蛋白质的功能。蛋白质的空间结构是其功能多样性的基础。20. 凡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肽键的化合物,都可在碱性溶

4、液中与Cu2+形成紫红色络合 物,即双缩脲反应。此络合物颜色的深浅与该化合物的浓度成正比。21. 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内;RNA主要存在于细胞质中。都是由核苷酸分子组成。每一个 核昔酸又是由一个磷酸、一个五碳糖、一个含氮碱基组成。组成DNA的五碳糖是脱 氧核糖; 组成RNA 的五碳糖是核糖。22. 维生素按溶解特性,可以分为脂溶性和水溶性两大类。23. 脂溶性维生素溶解于脂肪,不溶解于水,其吸收与脂肪的存在有关,被吸收后可在体 内储存。水溶性维生素溶解于水而不溶解于脂肪,吸收后在人体内储存很少,过量的 水溶性维生素多由尿排出体外。24. 细胞膜又称质膜,它使每个细胞与周围环境隔离开来,维持着

5、相对稳定的细胞内 部环境,并且具有保护细胞的作用。同时依靠细胞膜,完成细胞与周围环境的物质 交换和信息交流。25. 细胞膜主要由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构成,膜的外侧有少量多糖26. 由于细胞膜含有大量的脂质,所以脂溶性的物质比较容易通过细胞膜。O2、CO2等小分子 也可以自由穿过细胞膜,这种运输方式叫做自由扩散。27. 由于细胞膜上载体蛋白的数量是有限的,所以协助扩散的运输速度有一个饱和值。28. 逆浓度梯度需要载体蛋白帮助并且消耗能量输送特定分子和离子的运输方式称为主 动运输。主动运输是物质进出活细胞的主要方式,它普遍存在于各类生物的细胞中, 能够保证细胞按照生命活动的需要,主动地选择性吸收所

6、需要的营养物质,排出对细胞 有害的物质。29. 胞吞胞吐体现了细胞膜具有半流动性的结构特点30. 细胞膜、液泡膜和两者之间的细胞质合称为原生质层,可看作是一层选择透过性 膜。31. 细胞液内含有很多溶解于水的物质,具有一定的浓度。32. 细胞膜上有各种各样的受体,可接受不同的信息,体现了细胞膜具有信息交流的功能33. 细胞核具有双层膜34. 核仁:与核糖体形成有关35. 核孔:是细胞核和细胞质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孔道36. 用苏木精、洋红等碱性染料对细胞进行染色时,细胞核内的细丝状物质可被染上较 深的颜色,称为染色质,它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37. 溶酶体:由膜围成的小球体,含有多种水解酶,

7、可消化进入细胞内的异物及衰老无用 的细胞器碎片38. 内质网:由彼此相通的网状膜系统组成,将细胞分成许多小空间,并与蛋白质 加工、 运输以及脂质代谢有关39. 中心体:由两个中心粒互相垂直排列而成,与细胞有丝分裂和染色体分离密切相关40. 高尔基体:由数层扁平囊和泡状结构组成,常与内质网密切联系,起储存、加工和转运 物质的作用41. 线粒体:由双层膜包被,外膜光滑,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嵴,是细胞有氧呼吸的主要 场所42. 细胞壁:植物细胞所特有的结构,由纤维素、果胶等物质组成,对维持细胞的形状、 保护细胞内部结构有重要作用43. 叶绿体:由双层膜包被,内有基粒,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44. 核糖体:

8、由RNA和蛋白质构成的微小颗粒,是合成蛋白质的场所45. 植物细胞特有的结构:细胞壁、液泡及叶绿体等结构46. 原核细胞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即没有由膜包被的细胞核,遗传物质DNA集中在细胞 的中央,我们将这个区域称为拟核。原核细胞除了有核糖体外,没有其他细胞器。主 要有细菌、蓝藻、颤藻等47. 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主要成分是核酸和蛋白质。一种病毒只含有一种核酸,即DNA 或RNA48. 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具有慢性携带状态的传染病,主要通过血液 传播,也可通过母婴传播。49. 病毒只能寄生在某种特定的活细胞内才能生活50. HIV主要感染免疫系统中的T淋巴细胞并在其中繁殖5

9、1. 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能力的生物大分子,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52. 酶的特点是高效性和专一性53. 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一一ATP (腺苷三磷酸),含有两个高能磷酸键54. ADP形成ATP所需要的能量来自于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55. 与光合作用有关的各种色素就分布在类囊体的膜上,类囊体结构使受光面积大大增加56. 叶绿体中含有多种色素,可用纸层析方法将它们分离显示57. 一类是叶绿素,包括叶绿素a(呈蓝绿色)和叶绿素b(呈黄绿色);另一类是类胡萝 卜素,包括胡萝卜素(呈橙黄色)和叶黄素(呈黄色)。这些色素具有选择吸收光谱的特性。叶绿素主要吸收红橙光和蓝紫光,类胡萝卜素主要

10、吸收蓝紫光。58. 光合作用形成的糖,大部分从叶绿体运输到叶肉细胞中,转变成蔗糖,并运输到植物 体的各个部分;也有一部分在叶绿体中转变成淀粉,因此我们在叶片中能检测出淀粉 的存在;还有一部分参与氨基酸、蛋白质、脂质等的合成。59.61. 光合作用的总反应式为:光能CO2+2H2O*(CH2O)+H2O+O2* t叶绿体62. 有氧呼吸反应式:酶C6HQ6+ 6Q_ 6CO2+ 6H2O + 能量59.IC6H12O6 鱼* 203 + 能量(乳酸)61.在受涝时,根部细胞可行短时间的无氧呼吸,产生乙醇和CO2。马铃薯块茎在缺 氧条件下行无氧呼吸,其产物是乳酸。62.63. 光感受器是视网膜上的

11、视细胞64. 内耳由耳蜗和前庭器组成,耳蜗是声音感受器,将声波转化成神经冲动,由听神经传 到脑的听觉中枢,产生听觉。前庭器由3个半规管和前庭组成,是感受身体平衡的器 官。65. 昆虫的味觉毛分布于足的末端和口器,而感受气味的毛多分布于触角66. 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67. 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一一传入神经一一神经中枢一一效应器一一传出神经一一效应器68.69.70.71.在神经细胞质膜的内外两侧之间存在电位差,称为膜电位。静息状态下,膜内为负 膜外为正,这是由膜内的K+和膜外的Na+维持的。受到刺激时,局部区域(兴奋区)Na+ 流入细胞内,电位反转为内正外负,即产生兴奋(神经冲动)。兴奋区域此时

12、与周 邻部位之间有电位差,这就会引起周邻部分产生兴奋,兴奋沿神经纤维推进,此过程 即为神经冲动传导。由此可见,信息在神经元上是以生物电的形式传导的。两个神经元相接触部分的细胞膜合称为突触,突触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 膜组成。信息在神经元之间是通过突触传递的。当神经冲动传导到轴突末端时,轴突 中的一些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融合,内含物被排入突触间隙,这些小泡内含有的 化学物质称为神经递质。它们与突触后膜上的特殊受体结合后,引起突触后膜的膜 电位发生变化,兴奋由此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与受体结合的神经递质很快就被突触 间隙的酶催化降解而失去活性,作用终止。通常情况下,信息在神经元之间是通过化 学物

13、质传递的。72.,兴273. 人体的自主神经可分为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两部分,它们支配共同的内脏器官而作 用的结果却是互相拮抗的。74. 肾上腺皮质激素主要水分和无机盐的代谢以及机体糖代谢。肾上腺素可使人的心跳加 快、心输出量增加、血压升高、呼吸加快、血糖浓度增加等75. 甲状腺素可以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和兴奋中枢神经系统。76. 精巢主要分泌睾丸酮,卵巢分泌雌激素和黄体酮。77. 下丘脑中有一些细胞具有内分泌细胞和神经细胞的双重特性。这些细胞分泌各种 促激素释放激素或抑制激素作用于垂体的有关细胞。78. 激素本身不为机体提供代谢物质或能量,仅仅起着“信使”的作用,将信息传递给靶器 官

14、。79. 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通过血液传递,与靶器官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后起作用。80. 激素的特点是高效性和特异性81.83. 免疫器官主要包括骨髓、胸腺、脾脏和淋巴结84. 免疫细胞种类很多,例如巨噬细胞、粒细胞、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85. 免疫细胞能产生多种免疫分子,参与免疫反应。86. 免疫是建立在细胞识别基础之上的。细胞膜表面的糖蛋白和糖脂在细胞识别中起着 重要作用。87. 抗原多为蛋白质,还有多糖和脂类。88. 抗原也有是内源性的,如机体内衰老或损伤的细胞以及突变后的细胞等。89. 吞噬作用构成了机体抗感染的第二道防线。90. 当病原体穿过表皮进入结缔组织时,结缔组织中的巨噬细胞能伸

15、出伪足将病原体吞噬, 并纳入细胞质内形成吞噬泡。溶酶体随即与吞噬泡融合,溶酶体内含有溶菌酶和蛋 白水解酶,能杀灭细菌等病原体并将其消化。91. 抗体分布于血液、淋巴液或组织液等体液内,能杀死病原体或促使巨噬细胞吞噬病原体, 抗原刺激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产生浆细胞和记忆B细胞的免疫反应,称为初次免 疫反应。记忆B细胞,它能记忆已入侵的抗原。如果有相同的抗原第二次入侵,记忆B 细胞能加快分裂产生新的浆细胞和新的记忆B细胞,这就是二次免疫反应。公Ur92.金液中成阵的沌ft92. 二次免疫反应不但比初次反应快,也比初次反应强,能在抗原侵入而尚未患病前就把它 们消灭95. 致敏T细胞既能分泌淋巴因子杀死抗原细胞,又能与抗原细胞密切接触,导致其细胞 膜通透性增大而裂解死亡。96. 生长素的化学名称为吲哚乙酸,主要是在小麦的胚芽鞘顶端以及其他植物体生长活跃 的部位,如茎尖、嫩叶、根尖和发育中的种子等处合成的,然后转运到植物体的相关部 位调节生长发育。97. 正常情况下,植物要经过开花、传粉、受精,然后胚珠发育成种子。在此过程中,发育 着的种子里合成大量的生长素,这些生长素可促进子房发育成果实。如果用人工合成 的生长素类似物蘸涂没有受粉的雌蕊柱头,就可获得无籽果实,如无籽黄瓜、无 籽番茄等。98.9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