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期末考试(上下全册)》精练题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70345852 上传时间:2023-03-2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594.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物理期末考试(上下全册)》精练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八年级物理期末考试(上下全册)》精练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八年级物理期末考试(上下全册)》精练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八年级物理期末考试(上下全册)》精练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八年级物理期末考试(上下全册)》精练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年级物理期末考试(上下全册)》精练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物理期末考试(上下全册)》精练题(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辅导日期:学生姓名:教学部(签字)就读年级:任课教师:行政部(签字)讲解情况评价:满意 一般 不满意得分得分率八年级物理期末考试(上下全册)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一、 选择题(17题,共17分)1祖国山河一年四季美景如画图中关于山河美景的描述,属于凝华现象的是( )B夏天,雨笼山峦A春天,雾绕群峰C秋天,霜打枝头D冬天,檐上冰凌(第3题)2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 )A“响鼓也要重锤敲”,说明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且振幅越大响度越大B在马路边设置自动噪声监测仪来阻断噪声的传播C“闻其声知其人”,说明可以根据音调来判断说话者D工厂用的防声耳罩是为了防止噪声的产生3在研究光的折

2、射规律时,小明让一束激光沿白纸板照射,把手指头放于S点时刚好接收到红色的亮点 然后将玻璃砖放于白纸板上,激光经玻璃砖向右侧照射,如图所示他将手指头放于哪一点才可能接受到红色的亮点 ( )A放于S点 B放于A点 C放于B点 D无论哪一点都可以 4五千年的华夏文明,创造了无数的诗歌辞赋,我们在欣赏这些诗 歌辞赋时,不仅要挖掘其思想内涵,还可以探究其中所描述的自然现象与物理规律,下面是某位同学对部分诗句中蕴涵的物理知识的理解其中正确的是:( )A“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高”是指声音的特征“音调”B“露似珍珠月似弓”露实际是小水珠,是由冰熔化形成C“人画桃花相映红”桃花是光源,发出的红光映红了人的

3、脸D“孤帆一片日边来”“孤帆”的运动,是以江岸为参照物的5. 甲、乙两人同时从同一起跑线出发,同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某时刻他们的位置如图甲所示,图乙中能正确反映两人运动距离与时间关系的是( )6下列有关光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镜面反射与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B光线垂直照射在平面镜上,入射角是90C太阳光中的红外线有很好的杀菌作用 D光在同一种介质中一定沿直线传播7我国古代诗词中有许多描述光现象的精彩诗句,如辛弃疾的“溪边照影行,天在清溪底,天上有行云,人在行云里”其中“天在清溪底”的现象与图中现象相似的是( )8. 某同学用托盘天平测一物体的质量,测量完毕后才发现错误地将物体放在了右盘

4、,而将砝码放在了左盘因无法重测,只能根 据测量数据来定值他记得当时用了50g、20g和10g三个砝码,游码位置如图所示,则该物体的质量为 ( )(第10题)A81.4g B78.6g C.78.2g D81.8g9甲、乙两列火车在两条平行的铁轨上匀速行驶,两车交汇时,甲车座位上的乘客从车窗看到地面上的树木向东运动,看到乙车向西运动由此可判断( )A甲车向西运动,乙车向东运动 B甲车向东运动,乙车向西运动C甲、乙两车都向西运动 D甲、乙两车都向东运动10一个质量为0.25 kg的玻璃瓶,盛满水时称得质量是1.5kg,若盛满某液体时称得质量是1.75kg,则液体的密度是( ) A1.0103 kg

5、/m3 B1.16103 kg/m3 C1.75103 kg/m3 D1.2103 kg/m3 11、下列数据最符合实际的是 ( ) A在昭通用普通茶壶烧开水,沸水的温度可达100 B两个鸡蛋的重约为1N C中学生双脚站立时对水平地面的压力约为6103N D一张课桌的高度约1.2m12、你在上体育课时,遇到了下列一些场景,并由此联想到学过的物理知识,下列联想错误的是( )A“跳远助跑”时利用了惯性的原理 B“引体向上”时手搓镁粉利用了增大摩擦的道理 C“踢足球”时利用了力使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道理 D“仰卧起坐”时利用了大气压的原理13、如图所示,从斜面底端被弹簧弹出的木块在沿光滑斜面上滑的

6、过程中受到(不计空气阻力) ( )A、重力、支持力 B、重力、支持力、推力 C、重力、摩擦力、冲力 D、重力、摩擦力、推力14、汽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汽车对地面的压力和地面对汽车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B汽车的重力和它所受到的阻力是一对平衡力 C汽车对地面的压力和汽车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D汽车的牵引力和它所受的阻力是一对平衡力15、在日常生活中,用100N的拉力不能提起重150N的物体的简单机械是 ( ) A杠杆 B斜面 C一个定滑轮 D一个动滑轮16、如图是胖子和瘦子两人用滑轮组锻炼身体的简易装置(不考虑轮重和摩擦)使用时:(1)瘦子固定不动,胖子用力FA拉绳使货物G

7、匀速上升。(2)胖子固定不动,瘦子用力FB拉绳使货物G匀速上升。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FAG BFBG CFA=2G DFB=2G17、如图所示的两个容器放在水平桌面上,它们的质量和底面积均相同,容器中分别装有甲、乙两种液体且液面在同一高度。若容器对桌面的压强相等,则两种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 )A 、一样大 B 、甲最大 C 、乙最大 D 、无法判断二、填空题(每空0.5分,共21分)1如图所示, 小明分别用甲、乙两个不同的音叉来研究音叉发声特点,发现第一次甲音叉旁的乒乓球弹得远,第二次乙音叉旁的乒乓球弹得快,这说明第 次的音调低,第 次敲得重;如果音叉的振动小于 Hz,人耳将听不到这个声

8、音 2如图是某物质的熔化图像,从图像中可以看出它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它的熔点是 ,其中整个熔化过程经历了 min的时间,熔化过程中它处于 状态 3郑西(郑州一西安)高速铁路客运专线全长505km,承担运行任务的“和谐号”动车组,最高车速可达350km/h某次列车下午17:10从郑州发车,l9:10到达西安,则这次列车的平均速度约为 km/h,合 m/s (保留一位小数) 为了确保行车安全,列车上的监控系统,通过对高速运转车轮的热辐射产生的一种不可见光进行检测,实现对车轮温度的实时监控这种不可见光是 4身高为1.7 m的小华站在大穿衣镜前l m处,通过看自己在镜中的像整理自己的服饰

9、,则她与她的像之间的距离是 m;若她以0.5m/s的速度沿着与镜子平行方向行走了3s后,则她与她的像之间的距离是 m.,此时的像高 m5近视眼是因为物体经晶状体成像在视网膜之 (选填“前”或“后”)为了能看清远处物体,可佩戴用 (选填“凸”或“凹”)透镜制成的眼镜,还可 6小明在厨房中发现:(1)壶里的水烧开以后,壶嘴上方冒出一团团“白气”这“白气”实质上是 (2)小明仔细观察又发现:“白气”从喷出到消失要经历三个物理过程 靠近壶嘴的地方,我们什么也看不见这是因为在壶嘴附近由于温度比较 ,壶内水沸腾时产生的大量水蒸气不能 水蒸气离开壶嘴一段距离以后, 形成“白气”。 “白气”再上升分散到干燥的

10、空气中,发生 现象,我们又什么也看不见了 (3)冬天,在炉子上烧菜的时候,火焰熄灭前、后一瞬间会出现如图所示的两种情景,你可以确定 (选填“甲”、“ 乙”)是火焰熄灭后的图片 7下列列出由实验测定的几种物质的密度 ( 单位:kg/m3)铜8.9103水银13.6103氧气1.43铁7.9103纯水1.0103空气1.29铝2.7103煤油0.8103水蒸气0.60冰0.9103酒精0.8103氮气0.09 认真阅读上表,你一定能从中发现物质密度的一些规律,请写出三点(1) ;(2) ;(3) 8、汽车超速行驶时造成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快速行驶的汽车紧急刹车时,让车轮停止转动是通过增大 来增大刹

11、车片与刹车盘之间的摩擦;轮胎在路面留下一道痕迹后汽车停下来,这是利用 的方法增大汽车轮胎与地面之间的摩擦。9、杠杆在我国古代早就有了许多巧妙的应用,有时人们使用动力臂比阻力臂长的杠杆是为了 ;有时却要使用费力杠杆,那又是为了 。下列工具中天平、扳手、镊子、羊角锤、裁衣剪刀、瓶盖起子、筷子、钓鱼杆等都是简单机械,其中属于省力杠杆的是 。(填序号)10、小明将旅行包背在肩上,肩膀受到压力的施力物体是 ,包的背带做得很宽是为了减小对肩膀的 。11、小明用20N的水平推力推着重为50N的木箱,在水平地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则地面对木箱的摩擦力大小为 N若小明将推力增大到30N时,木箱受到的摩擦力大小 。

12、(填“变大”“不变”、或“变小”)12、2012年5月8日晚,正当一群学生准备过马路时,一辆客车突然失控冲了过来,与前方停在路边的另一辆客车追尾相撞,被撞客车的 (“惯性”或“运动状态”)突然发生改变,冲向正要过马路的学生。本可以躲开逃生的女教师张丽莉用力将学生推向一旁,由于力的作用是 的,她自己却倒向另一旁发生不幸,张丽莉被誉为“最美女教师”感动了整个中国。13、中国改装的“瓦良格”号航空母舰出海试航,当航母在平静的水面航行时,它所受的浮力 它的总重力(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当航空母舰上舰载飞机起飞后,它排开水的体积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14、司机开车上坡前,往往加大油门,以提高车速,这是为了增大汽车的 能清洁车能通过吸尘器将路面上的垃圾吸入车内容器中,清洁车沿街道匀速行驶,在清扫垃圾过程中,车的动能将 (选填“变大”、“ 变小”或“不变”)15首次测出大气压值的著名实验是 实验。在图中,A、B是一个连通器的两个上端开口,当用一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