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九年级物理教案13-16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70344739 上传时间:2022-11-06 格式:DOC 页数:58 大小:1.5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九年级物理教案13-16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新九年级物理教案13-16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新九年级物理教案13-16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新九年级物理教案13-16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新九年级物理教案13-16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九年级物理教案13-16》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九年级物理教案13-16(5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 题: 第十三章 热和能 第一节 分子热运动 总第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2、能识别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进行解释; 3、知道分子热运动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 4、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知道扩散现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利用探究性学习活动培养学生自己动脑筋想办法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扩散现象和分子热运动 难点:理解分子热运动解释有关现象教学过程:一、了解分子运动论自然界存在着各种热现象:物体温度的变化,物质状态的变化,物体热胀冷缩的现象等。这些热现象的解释,都涉及到热现象的本质是什

2、么?这也是人类长期探索的问题,直到17世纪和18世纪期间,人们才开始认识到热现象是由物质内部大量微粒的运动引起的,这种认识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科学理论:分子运动论。到19世纪建立了能量的概念,人们又逐渐认识到与热现象相联系的能量内能,用分子运动论和内能的观点,可以解释很多热现象。 分子运动论主要内容为:1、物质有分子组成;2、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二、探究学习:扩散现象猜想:打开香皂盒闻到香味,说明香气的分子发生了 。下面我们再来通过讨论实验来体会分子是运动的。往盛有水的烧杯中,滴入红墨水,过一会儿,观察到 现象。上面的实验是一种扩散现象。即不同的物质在接触

3、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扩散现象很常见。请举出几个例子,看谁观察得细致。通过所举例子我们可以看出扩散能发生在 体和 体之间、 体和 体之间。科学家们把磨得很光的铅片和金片紧压在一起,在室温下放置5年后再将它们切开,可以看到它们互相渗入约1 mm深。这说明扩散也可以在 体和 体之间发生。在一个烧杯中装半杯热水,另一个同样的烧杯中装等量的凉水。用滴管分别在两个杯底注入一滴墨水,比较两杯中墨水的扩散现象有什么不同。想想议议:1)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2)分子的运动跟温度有关。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由于分子的运动跟温度有关,所以这种无规则的

4、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2、分子间的作用力这是一个铅块,我们知道它是由 组成的,组成它的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着,那么为什么铅块没有飞散开?是什么原因使它们聚合在一起呢?(学生讨论)是分子间的引力作用使铅分子聚合在一起的。38将两个铅柱的底面削平、削干净,然后紧紧地压在一起,如图(a)两块铅就会结合起来,下面吊一个重物都不能把它们分开。这个实验表明 。 分子间的引力使得固体和液体能保持一定的体积,那么,我想把粉笔压缩得短一些,容易做到吗?为什么? (学生讨论)因为分子之间还存在另一种作用力斥力。正是由于斥力的存在,使得分子已经离得很近的固体和液体很难进一步被压缩。请看课本图131-6分子之间既有引力又

5、有斥力,这就好像被弹簧连着的小球。当分子间的距离很小时,作用力表现为斥力;当分子间的距离稍大时,作用力表现为引力。如果分子相距很远,作用力就变得十分微弱,可以忽略。三、课堂小结:四、自我检测: 1、下列现象中不能说明一切物体里的分子都在做无规则运动的是:A、SARS病毒可以通过飞沫传播B、像一杯水中滴入红墨水,过一会儿整杯水都红了C、把磨得很光的铅片和金板长久紧压在一起,金板中渗有铅,铅板中渗有金D、配制过氧乙酸消毒液时,能闻到刺鼻的气味2、下列现象能用分子动理论解释的是:A、沙尘暴来临时,漫天沙尘B、“八月桂花遍地香”时,到处都能闻到桂花的芳香C、扫地时,室内尘土飞扬D、把两块表面平滑干净的

6、铅块压紧,一段时间后不容易把它们拉开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运动的越快,它的分子的无规则运动也越快B、液体凝固成固体后,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就停止了C、固体被压缩到分子之间无间隙才不能被压缩D、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4、劣质的装修材料含有超标的甲醛等有毒有机物。用它们装修房屋,会造成室内环境污染,这表明 。用胶粘剂可以把装修板粘在一起,这说明 。5、分子看不见、摸不着,不好研究,但我们可以通过墨水的扩散现象来认识它(从宏观现象揭示微观本质)。将墨水分别滴入冷水和热水中,通过观察现象可知:温度越高, 过程越快,这说明温度越高, 。五、板书设计分子热运动分子之间的引力分子之间的斥力

7、护散现象 分子间的作用力六、教后反思 课 题: 第二节 内 能(共2课时)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内能的初步概念及内能跟温度的关系.2.知道做功和热传递都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知道改变内能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与难点内能概念;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教学用具:两个相同的烧杯,纱带,钢锯条,粗铁丝,冷、热水,小球,火柴等.教学方法:教师演示讲授,学生边学边实验,师生共同分析讨论。 第一课时 总第2课时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分子动理论告诉我们,分子永不停息地无规则运动着。那么公司也同一切运动物体具有动能一样,也具有动能。分

8、子动理论还告诉我们:分子之间有相互作用力。这又使分子具有势能。二、新课教学(1)物体的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物体内部的每一个分子都在运动,都受分子作用力,但每单个分子的动能和势能,不是物体的内能。内能是指物体所有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内能也不同于机械能。物体的动能跟物体的速度有关,物体的重力势能跟物体被举起的高度有关。一个钢球是否运动,是否被举高,这只能影响钢球的机械能,并不是能改变钢球内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势能。那么物体的内能跟什么有关呢?(2)内能的变化:物体内能既然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那么当分子

9、运动加剧时,物体的内能也就增大。上节课我们曾进过:物体的温度升高,其内部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加剧。科学的论断,必须要有证据,在物理学中,通常是用实验来证实论断的。今天我们同样用实验来证实上面的论断。实验演示:取三只烧杯,分别倒入冷水、温水和热水,然后分别向三只杯内缓慢地滴入几滴墨汁,观察比较三只杯内墨扩散的快慢。实验结果表明:温度越高,扩散过程越快。扩散得快,说明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度大,即分子无规则运动激烈。因此:物体的内能跟温度有关。温度升高时,物体的内能增加。温度降低时,物体的内能减小。正是由于内能跟温度有关,人们常常把物体的内能叫做热能,把物体内部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叫做热运动。(3)一切物

10、体都有内能。这是因为物体内的分子永不停息地无规则运动着。炽热的铁水,温度很高,分子运动激烈,它具有内能。冰冷的冰块,温度虽低,其内部分子仍在做无规则运动,它也具有内能。(4)内能和机械能通过机械能和内能的对比,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内能概念。分析在水平光滑桌上滑动的木块具有什么能。首先木块有势能,也有动能棗统称为机械能。机械能与整个物体的机械运动情况有关。木块内部的分子做无规则运动,且分子间有作用力,木块有内能。内能与物体内部分子的势运动和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有关。三、课堂小结(1)内能不是单个分子具有的,而是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2)内能所指的动能是所有分子做无规则热运动的动

11、能的总和。这种无规则的热运动,是分子在物体内部自身不停的“分子运动”,而不是随着物体整体一起所做的运动。物体作为整体运动所具有的动能是机械能不是内能。(3)内能所指的分子势能是分子间相互作用使分子具有的势能。作为物体整体跟地球的相互作用而具有的重力势能是机械能,不是内能。所以内能是不同于机械能的另一种形式的能量。四、课堂练习:1 叫做物体的内能;内能的单位: 。2同一物体,温度升高,内能 。3改变内能的途径是: 和 。4冬天搓手会让手暖和,是通过 改变的内能;冬天嘴对手哈气取暖是通过 改变内能的。5.在高空飞行的子弹具有_能、_能,同时还具有_能,子弹落地后,这三种能不为零的是_能.6.当物体

12、对外做功时,它的内能_,温度_;当外界对物体做功时,物体的内能_,温度_.给自行车打气,筒壁会发热,这是压缩筒内的空气_,使空气的_增加,温度升高的缘故.五、板书设计第二节 内能一、物体的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 1内能不同于机械能 2一切物体都有内能 3内能与温度的关系课 题: 第二节 内能 (第二课时) 总第3课时教学过程:一、 前提测评:1、 什么是内能?内能与什么有关?2、 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二、 新课教学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热传递和做功一、热传递方法一:热传递热水袋暖手 手 吸热 温度升高,内能增大。 热水袋 放热 温度降低,内能减小。1.实质:内能在不同

13、的物体间转移。2.条件:两个物体间存在温度差3.方向:由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或由高温部位传给低温单位。 (两个物体) (一个物体) 高温物体放热,内能减小。 低温物体吸热,内能增大。4.热量(Q):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内能的多少叫热量。(注意:热量不是物体本身固有的,只有在热传递过程中获得)热量是过程量,不是物体具有的。方法二:做功单位:焦耳(J) 二、做功(讲:P9 空气压缩仪)1.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会增大。 机械能内能a.压缩空气做功,使空气内能增大。b.摩擦生垫,物体克服摩擦做功,内能增大。2.物体对外界做功,内能会减小,气体膨胀做功。 内能机械能三、两种方法的比较(做功和热传递)1.相同点:(1)都能改变物体的内能。(2)改变物体内能是等效的。2.不同点:(1)做功能量转化 热传递内能转移 (2)做功:内能变化量是通过做功多少来恒量。 热传递:内能变化量是通过吸(放)热的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