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亚夫军细柳案例分析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70344608 上传时间:2022-08-2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周亚夫军细柳案例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周亚夫军细柳案例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周亚夫军细柳案例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周亚夫军细柳案例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周亚夫军细柳案例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周亚夫军细柳案例分析(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周亚夫军细柳案例分析上海市杨园中学黄皓案例主题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文言文占有相当的分量,而且随着二期课改精神的要求文言文比重已逐年增加。因此,怎样提高文言文的教学质量,很值得探讨。语言是一个文化全息体,是储存历史和传统文化的水库。而文言文教学和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可是一直以来,文化气息浓烈的文言文教学却缺乏了“趣”。教师一味地把古文翻译成现代文来教,文言文教学只是简单的字词解释;学生更是把它当成了背默的负担而“谈虎色变”。在这样一个越来越追求人才文化底蕴的时代,怎样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怎样把文言文教学放在课改的前列,是作为语文老师需要思考和实践的一个重大问题。在几年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一直

2、努力追求文言文教学上的创新突破。每个学期都要开一节研讨课,我选择的大都是文言课文;而在平时的上课中,我也注意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前我也上过一节校内公开课周亚夫军细柳,说实话,那时完全是传统的呆板的教学方法。去年学校举行语文研讨活动,我又一次选了这篇课文作为研讨对象。不仅是为了继续探索文言文教学的“趣”,更是对自己的一种挑战和超越。再一次和学生一起学这篇课文时,我找到了一点文言文的“趣”。案例描述(周亚夫军细柳第一课时带领同学预习,学生借助注释和字词典,正确清楚流畅地朗读。本教例为第二课时)教师: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文言课文周亚夫军细柳,在课前同学们已经进行了预习,现在我给大家三分钟时间散读课文。要

3、求在正确清楚的基础上,做到抑扬顿挫,传情达意。(学生朗读,教师巡视,三分钟后教师拍手表示散读停。)教师:朗读时,最重要的是能够传情达意,现在我请一位同学来把这篇课文朗读一遍,请其他同学认真听,然后做点评。(一女生举手,老师点名她来读,其他同学认真听,之后学生点评,认为她读得过快过平,没有抓住人物的性格。)教师: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要做到字字不含糊,停顿、重读和语调的把握要有分寸,读起来才会抑扬顿挫分明。接下来再请一位同学朗读课文。(一男生站起来读,声音很好,而且声情并茂。同学们称好,老师也表扬。然后全班同学齐读课文。)教师:从题目看,我们知道本文主要描写“周亚夫”这个人物。那么,读了那么多遍后,

4、你认为周亚夫有什么个性特点,你有什么依据?请同学们再读课文,并进行思考讨论。(同学小组讨论两分钟左右,有同学举手发言)学生一:我认为周亚夫是个治军严明的将军,比如文中“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这句话,它写出了周亚夫军营中的军容特别的严整,而这正是他严明的表现。学生二:我同意周亚夫是个威仪的将军,在文中还可以找到一些事例,比如“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这句话,还有“上至,又不得入”,以及“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这些话都写出了周亚夫军营中,军纪特别的严明,连天子也不例外。教师:很好,刚刚两个同学说得不错,从这些句子中,我们可以看出周亚夫的性格特点。那么我们在朗读的时候也要

5、注意人物的感情,请同学读出这几句话的“严明”。(学生读)对周亚夫这个人物个性,还有不同的意见或有所补充的吗?学生三:我想补充,文中对周亚夫的军礼也做了描写,比如“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写出军礼的严谨,一丝不苟。学生一:我认为从旁人的言语反应也可以看出来。如“皇帝敬劳将军”“群臣皆惊”。教师:对,那么你们认为“惊”字包含了几个意思?(学生踊跃回答)教师:同学们一致认为周亚夫是个严明的人,并且也从文中找出很多依据,那么周亚夫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呢?而不是和其他将军一样?学生四:因为周亚夫忠于职守,坚守岗位。学生五:我觉得周亚夫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天子来视察,想在他面前表现自己,以博得他欢心。(学

6、生笑,教师欲笑又止,一学生举手站起发表意见)学生二:不对,从文中的句子看出,周亚夫的言行举止都是很自然的流露,是他善于用兵的表现。他既然连天子的面子也不给,要求天子也按照军中的规矩做,是他的严明所在,并不是奉承。(其他同学点头称赞,学生五也点头认可)教师:所以突出人物形象可以通过人物的对话和行动,以及旁人的看法和评价,从不同的角度来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周亚夫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他是个威仪,忠职的将军。那么作者司马迁对他是怎么评价的呢?他为什么要这样写?我们再来揣摩作者的协作意图。(同学们纷纷拿出课前查阅的资料,即史记中的绛候周勃世家)教师:在原文的末尾,司马迁又一段对周亚夫的评价,请同学们现在散

7、读这一段,然后讨论作者的态度。(学生讨论得出作者对周亚夫的用兵是持赞扬的态度)教师:司马迁是我国汉代时期成就最高的散文家,他的史记是历史的“实录”,也具有相当高的文学价值。除了周亚夫,他还描写了一系列的下层人物和一系列的爱国英雄,人物各具姿态,栩栩如生。而且,在文末总要加上:“太史公曰”,表明自己的看法。这里我给同学们印发了两篇,越王勾贱世家第十一和吕不韦列传第二十五,请同学们回去阅读,了解史记里的其他人物,进一步感受司马迁塑造的人物个性特点。(下课铃声响起)案例注释这节课紧紧围绕着课程标准对文言文的要求进行教学,教师充分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堂气氛活跃,并且有效地兼顾了各个层面的学生学

8、习动机的培养和学习效果的检验。学生把课堂当成展示自我价值的平台,争先恐后地举手发言,很好地训练了口语表达能力。小组讨论训练了学生合作学习能力。质疑、探究、有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并且使学生在发现中学习,在成功的体验中进取。在分析周亚夫形象时,教师适时点拨,进行人生观教育,完成了“文以载道”的德育任务。对课外阅读量的检验,可以督促学生自主拓展知识面,课内与课外结合,自觉提高语文素养。在中学教学文言文,就好像在孩子们面前打开了一扇窗户、铺开了一条通道,让他们能穿越时空,去阅读、去思考、去吸取,与两千年前的大师直接对话,了解并深刻地认识我们的祖先,懂得我们的历史,从而继承和发扬我们的文化。也

9、是许多中学生接触传统文化的起点,这将为他们以后进一步认识了解并热爱祖国文化打下基础,并对其一生的文化素养的形成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学生在课上是自主的、开放的、交流是多边的,教材仅仅是师生、生生对话的文本,学生有可能生发许多疑问,有的甚至会把老师“挂”在讲台上,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备课时不仅要备课标、备教材、备教法,还要备学生,只有在课前全方位准备,才能做到在课上游刃有余。这也是兵家所谓的不打无准备之仗,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可是,文言文虽然地位很重要,但在教学上总是缺乏“趣”,原因在于它没有活的语境。文言,是在古汉语口语的基础上经过加工提炼而形成的一种以简洁典雅为特征的书面语体,人们平时说话是不会用

10、它的,因而无从听到;既无从听到,也就谈不上有什么“活”的语境。所以学起来显得枯燥无味。本教例很想从这方面来改进,即增强学生对这篇古文的兴趣,让他们能想学现代文那样有生机,主动、积极。在预习中我强调的是朗读,而不是通译。语言作为文章思想感情的载体,声读出来总是带有语气的,词语的色彩、句子的构造、修辞手法的运用、行文节奏的起伏、感情气势的跌宕,都和文章的内容、语气的表达密切相关;而诵读正是对文章作品的思想感情“原汁原味”地声韵表达,是把“写在纸上的语言变成活的语气”另外,在语文课堂上,学生有了“趣”的话,应及时地利用。课堂上补充的绛候周勃世家的结尾部分是学生主动去阅读的,从语气和语意中去探寻文章内容的走向和作者行文的匠心,把握文章的脉络。接着向学生推荐了史记里的两篇文章,促进学生主动的进行拓展学习,真正做到积累一点,延伸一点。并调动学生把新信息与旧信息相联系,在文言文教学上,体现这点的便是做文言卡片。可惜这节课上,并没有实践。这节课只是个例子,存在许多的缺陷和遗憾,比如在点拨分析人物形象时,没有及时教会学生学法,从而没有做到知识的迁移。探索尚未成功,今后还需努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