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辅导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70342411 上传时间:2023-09-23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辅导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辅导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辅导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辅导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辅导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辅导》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辅导(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学生常用心理问题辅导第一节:学习心理辅导 第二节:人际交往心理辅导 第三节:情绪心理辅导第四节:性心理辅导 第五节:应激状态及其解决 第一节:学习心理辅导一、厌学 指学生在主观上对学校学习活动失去兴趣,产生厌倦情绪和冷漠态度,并在客观上明显体现出来的行为。 厌学产生的因素: 1家庭因素 .学校教育因素3.个人自身因素 辅导要点:1.变化家庭不良教养态度 2培养对学习的爱好3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二、考试焦急产生的因素: 1.对考试意义估价过高平时成绩不佳, 应试准备局限性 3.神经类型辅导要点:1.尝试成功经验 2认知矫正(AC理论与理性情绪疗法).行为疗法(放松训练、系统脱敏) 4.自我教导

2、训练自我教导训练: 通过解决内在对话,从而变化人的思考、认知构造和行为 方式的程序。环节: (一)自我观测。说出与写出与情境有关的负向内在对话。 (二)寻找积极的内在对话。 、面对这些问题不需要紧张。2、我懂得我能应付这个考试。 3、我觉得我有能力去解答这些问题。 4、做错了没有关系,可以从头再来。 5、不要紧,准时交卷就可以了。 、今天的精神真好,我一定可以考好。 三、学习困难学生(一)学习困难学生(排除弱智和低能小朋友) .学习障碍因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而在聆听、说话、阅 读、书写等能力方面,呈现明显困难。 2.学业不良成绩低下(绝对、相对、个人原则) 学习困难学生的鉴定和诊断 1.智力

3、原则辨别弱智、低能小朋友 学业不良原则 绝对学业不良和相对学业不良原则相结合 3临床观测原则 第二节:人际交往心理辅导一、常用的人际交往问题1自卑心理2自傲心理3自私心理 4.恐惊心理 5.封闭心理 6.害羞心理 7.嫉妒心理 .猜疑心理 .逆反心理 干涉心理 二、人际交往辅导的要点 (一)调节认知构造(二)改善个性品质 (三)学习交往技能(四)掌握调节措施 第三节:情绪心理辅导 一、情绪调节的途径 (一)情绪的控制 如认知疗法(ABC理论) (二)情绪的宣泄二、情绪辅导的要点(一)承认不良情绪存在的事实 (二)对情绪作建设性的宣泄 (三)采用建设性的实际行动 (四)把握目前 (五)改善人际关

4、系,增强自信心 第四节:性心理辅导 一、常用的性心理问题 1.异性交往2.自慰 3性侵犯 二、性心理辅导要点: 1.性教育内容的适切性 2.成年人的误区(敏感&避而不谈)3.增强学生自我调控能力 (1)道德规范 (2)情感升华 (3)行为自制 第五节:应激状态及其解决一、应激 至少有三种不同的含义:.环境中客观存在的威胁性刺激; 2.指一种身心反映; 3.是外界刺激与个体反 应的交互作用。 二、应激来源 劫难性事件2.生活变化 3.平常困扰 4心理冲突 三、应激的应对方式: 1.针对问题 .针对情绪 ( 1)自我防卫机制: 否认,退化,投射,压抑,合理化,幻想, 反向,转移等( 2)行为的(放

5、松、散心、倾诉等)( 3)认知的(理性情绪疗法等)心理危机及其干预* 由于忽然遭受严重劫难、重大生活事 件或精神压力,通过受害人的认知评价认 为对自己构成严重威胁,使生活状况发生 明显的变化,特别是浮现了用既有的生活条件和经验难以克服的困难,以致使受害 人陷于痛苦、不安状态,常伴有绝望、麻木不仁、焦急,以及植物神经症状和行为障碍。 心理危机的判断原则 事发忽然,并且有足够强度 受害人自我认知评价为对自己构成威胁 引起受害人既有生活状态浮现不良变化 常伴有心理、行为和植物神经功能的变化心理危机干预的重要目的 避免过激行为,如自伤、自杀或袭击行为等。 增进交流,鼓励当事者充足体现自己的思想 和情感

6、,鼓励其自信心和对的的自我评价, 提供合适建议,促使问题解决。 提供合适医疗协助,解决昏厥、情感休克或 激动状态。危机干预时应当注意: 不要做得的: 不要假设每个经历劫难的人都会受到精神创伤 不要使用疾病诊断。由于经历那样严重的事件后,任 何看起来异常的行为都是可以理解的 不要用救世主的态度跟来访者交谈,或专注于她们的 无助、虚弱、过错甚至残疾。尽量专注于在劫难中或灾后她们协助别人的举动。 不要假设每一种幸存者都乐意甚至需要与你交谈, 一般以安静辅助的态度陪伴在幸存者周边就能给她 们安全感,协助她们应对 不要询问劫伤心程的细节 不要猜想甚至提供不精确的信息,如果你无法回答幸存者的问题,至少应尽量理解幸存者的实际状况 不要试图打破心灵创伤者的内疚感(如果当时 就不会发生 )内疚感是为了建立安全感。 应当做的: 保护和提供安全场合 予以认同 激活支持系统(调动所有支持系统) 有关创伤的心理教育(知则不惑) 予以持续的关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