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语文教学中的朗读训练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70337866 上传时间:2023-10-27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4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议语文教学中的朗读训练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浅议语文教学中的朗读训练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浅议语文教学中的朗读训练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浅议语文教学中的朗读训练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浅议语文教学中的朗读训练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议语文教学中的朗读训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议语文教学中的朗读训练(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服务,优质的文档,谢谢阅读/双击去除浅议语文教学中的朗读训练浅议语文教学中的朗读训练崤底学校许艳妮朗读,在语文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是理解课文内容的主要途经,也是学好普通话, 从小培养良好语言习惯的基本手段,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指出: “各年级都要重视朗读,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操的作用, ”那如何在语言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 把语文训练课上成真正的语言训练课呢?我在此方面曾走过不少歪路:1、一开始讲课时,自己讲得多,学生读得少,为了抓紧上课的 40 分钟,拼命提问、讲解,学生很少有读课文的时间,最多开始读一遍,中间读一遍,结束再读一遍,这

2、样读了三遍,使学生的朗读能力得不到训练与提高。 2、当我认识到朗读的重要性后,又片面追求 “多读 ”。课堂上让学生多次、反复朗读课文,却没有进行必要的指导,学生读书流于形式,看起看起来 “书声朗朗 ”实际上并没有真正参与教学,更没有得到语言文学的训练,反而挫伤了学生朗读课文的积极性,甚至养成了 “拖腔拉调 ”“一字一读”唱读、指读等不良的朗读习惯。为了改变这种状况, 我分析了以上两种错误的方法, 请教了一些老教师,再通过自己的实践,认识到要使朗读训练扎实有效,应当少讲解,多朗读, 还必须结合课文的讲读过程,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指导学生朗读。学生理解了课文,才能读得有感情;有感情地读,又能更好地理

3、解课文。我把阅读教学中的朗读训练分成三个阶段:初读、细读、品读,这和心理学中的心理发展过程正好相符, 从感知椑斫鈼品味, 最后学以致用,运用到阅读各作文中去,也就达到了教学目的。一、初读初读是朗读的初级阶段, 目的在于初步激发学生兴趣, 感知课文内容和重点,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例如钻石这一课,学生都有知道钻石的珍贵,通过读都会想:这是写钻石的什么呢?设置悬念,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接着把全文初看一遍,遇到不认识的字,不懂的词查一查字典,扫清了字词障碍。读完后,初步感知到课文内容,这篇课文讲的中 “人们仿佛同时看到了两颗钻石,两件无价之宝 ”这名话不大好懂,所以只能算是有了一个初步印象,然后弄清名段意

4、思,试着分段,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如果高年级,还要概括中心思想) 。初读除了抓课题外,还要抓统领全文的中心句、段。让学生着眼与对全文的理解和品味。二、细读细读就是让学生仔细阅读课文, 反复朗读咀嚼语言文字, 理清文章思路,抓住重点,体会其中的课层含义和思想感情。(一)结合讲读过程进行朗读训练如穆老师的眼睛的第一自然段, (1)指各读:这一节有几句话,主要讲了什么 ?(2)穆老师的眼睛是什么样子的?有何特点?( 3)这一段怎么读才能读得好呢? (指导停顿和重音,并练习朗读),这样指导,学生在理解句子内容和重点词语意思的过程中训练朗读,初步学习了长名子的朗读方法。(二)通过挖掘语言的深刻含义指导学

5、生细读, 使他们能深切感受到同作者当时一样的心情。如钻石一课,作者对献宝的魏姑娘是怀着十分敬佩、 赞美的心情来写的。 结尾描写姑娘献宝时的外貌的洁“ 在场的同志都仔细打量着这个姑娘:白里透红的脸蛋儿,柔和安详的眼睛,从容平静的神情,朴素大方的举止,眼睛里泛有煊耀的神采,嘴角边没有表白的话语。 ”表面上看来只是一名描写姑娘外貌的话,学生朗读时并没有产生什么特别的感情。 为了拔动学生的心弦,我便将这名话提出来让学生轻声读,并划出描写姑娘献宝时的外貌、神态的词语。接着提问:这是一个姑娘献宝时的珍贵镜头, 写得好吗?(学生当然会说 “好”,我便紧接着第二个问题)为什么?我让学生边读边思考,并在旁提示:

6、这最后一段是叙述姑娘进城献宝,为要描写她的外貌、神态, 作者这样写是为了说明什么?这样,学生通过仔细读这句话,理解了隐藏在语句中的深刻含义: 作者通过这六个排列整齐的句式: “白里透红 ”充分地表达了姑娘的坚定信念,高度赞扬了她拾金不味的高尚品德。 学生齐声朗读这句话时, 眼前仿佛出现了姑娘献宝时那动人的一幕,都被她拾金不味的高尚品德深深感动了,再次朗读时理解更透了,感情也更深了。三、品读品读是高层次的读, 它是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 再深一步探索文章主旨,品评、欣赏作者用词造句,深篇布局、精妙之处,不但了解作者说什么,而且与作者的心情相契合 .(一)品读欣赏,体会作者的写作特色如颐和园一课,在

7、理解课文的基础上, 要求学生边读边思考:作者游览颐和园的顺序,通过品读欣赏,学生理解了游览顺序,作者写颐和园的不同景点采用了不同的方法, 多层次、多角度写出了各自不同的特点, “写长廊抓住长而美的特点 ”;“写万寿山抓住主要景物按由远及近的顺序;写昆明湖,采取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的方法;写十七孔桥)作者为了把这几处景色紧密地联系起来, 文中多次用了过渡句。如“走完长廊就到万寿山脚下 ”,“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 ”等等。学生通过品读欣赏,体会到作者的写作特色; “点滴积字 ”可以运用到作文中去。(二)品读欣赏、与作者的心相契合如采蒲台的苇一课,讲的是采蒲台的劳动人民依靠生活,依靠苇打击敌人的故事,

8、表现了劳动人民的勤劳、机智、勇敢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我先让学生边看课文,边听配乐朗诵课文的录音,把学生带入课文的情景, 引起学生感情的共鸣。 然后抓住重点词句师生共同研究各段应该怎样读, 为什么要这样读。 例如第一、第二节描写 “苇的世界 ”、“苇的海 ”,景色美丽,读的时候就要指导学生用缓慢、带有赞美的语气读。 学生边读边想象苇塘那迷人的景色, 心中使会和作者一样充满对苇塘的爱, 课文第三段第二层讲一个普通男人为掩护干部而壮烈牺牲。 “不是 ”、“没有 ”充分表现了他宁可流血牺牲,也不向敌人屈服的大无畏精神,读的时候应简短有力、毫不含糊。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完全进入了角色, 与作者的心完全相契合, 深刻体会到那男孩宁死不屈,顽强斗争的崇高品质。总之,朗读是语文教学中最基本的活动, 在教学中切实指导学生读书,课堂上给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去读书是一条可取之路。 让我们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注重朗读训练,切实把语文课上成语言训练课。最后,小编希望文章对您有所帮助,如果有不周到的地方请多谅解,更多相关的文章正在创作中,希望您定期关注。谢谢支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