诱变剂的作用机理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70336229 上传时间:2023-03-30 格式:DOCX 页数:1 大小:8.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诱变剂的作用机理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诱变剂的作用机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诱变剂的作用机理(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31甲基磺酸乙酯( EMS)EMS分子式CH3SO2OC2H5,中文名为甲基磺酸乙酯,无色液体,分子量124,水中溶解度 为8%。pH7条件下在水中半衰期20C时是93 h, 30C时26 h。EMS是烷化剂的一种。烷化 剂通常带有 1 个或多个活性烷基,此基团能够转移到其它电子密度高的分子上去,使碱基许多 位置上增加了烷基,从而在多方面改变氢键的能力。EMS被证明是最为有效而且负面影响小 的诱变剂。与其他烷化诱变剂类似,是通过与核苷酸中的磷酸、嘌呤和嘧啶等分子直接反应 来诱发突变。EMS诱发的突变主要通过两个步骤来完成,首先鸟嘌吟的O6位置被烷基化,成 为一个带正电荷的季铵基团,从而发生两种

2、遗传效应:一是烷化的鸟嘌呤与胸腺嘧啶配对,代 替胞嘧啶,发生转换型的突变;二是由于鸟嘌吟的 N27 烷基活化,糖苷键断裂造成脱嘌而后在 DNA复制过程中,烷基化鸟嘌吟与胸腺嘧啶配对,导致碱基替换,即G : C变为A : T。当然, 化学诱变存在着染色体结构和数量方面的诱导变异,但这种单一碱基对改变而形成的点突变 仍是化学诱变的主要形式。这样的点突变将是品种改良和退化特性恢复的希望所在。诱变剂 也可与核苷结构的磷酸反应,形成酯类而将核苷酸从磷酸与糖分子之间切断,产生染色体的缺 失。这些 DNA 结构上的变化都可能促使不表达的基因或区段被激活,而表现出被掩盖的性 状。 EMS 化学诱变产生点突变的

3、频率较高,而染色体畸变相对较少,可以对作物的某一种特殊 性状进行改良。与其它诱变剂相比,EMS诱变后产生的突变频率高,且多为显性突变体,易于 突变体的筛选。EMS是目前运用最广泛也是公认最为有效的诱变剂。3.2 叠氮化钠( NaN3)NaN3等电点是pH=4. 18,在pH=3时NaN3溶液中主要产生呈中性的分子HN3,易透过 膜进入细胞内,以碱基替换方式影响 DNA 的正常合成,从而导致点突变的产生。由于 NaN3 只作用于复制中的DNA,所以处理种子时把种子预浸到种胚中,有利于提高处理效果。NaN3 具有高效、无毒、便宜及使用安全等优点。在酸性溶液中对大麦叶绿素缺失和形态突变诱发 非常有效。3.3平阳霉素(PYM)PYM 是一种抗生素,属于博莱霉素的一类,是博莱霉素的 A5 组分。目前主要作为抗肿 瘤药应用于临床,对多种癌症具有较好的疗效。抗生素具有高度选择性 ,能抑制细胞的生长, 其中的大多数对维持生命有重要意义。作为一种新的诱变剂,PYM在许多实验中均被证明具 有安全、高效、诱变频率高、范围大等特点。与EMS的诱变特点相近,在某些方面优于EMS, 很具有开发和应用前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制造/汽车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