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毒夏甘薯高产群体千质量指标与栽培技术要点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70330065 上传时间:2022-09-3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脱毒夏甘薯高产群体千质量指标与栽培技术要点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脱毒夏甘薯高产群体千质量指标与栽培技术要点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脱毒夏甘薯高产群体千质量指标与栽培技术要点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脱毒夏甘薯高产群体千质量指标与栽培技术要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脱毒夏甘薯高产群体千质量指标与栽培技术要点(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脱毒夏甘薯高产群体质量指标及栽培技术要点 摘要通过甘薯生长的高产群体指标的分析提出栽培要点。关健词 脱毒夏甘薯 高产群体指标 栽培技术甘薯脱除病毒后,恢复了品种的优良种性,表现出薯块萌芽好,产苗量多,栽后返苗快,分枝多,生长势强,茎叶产量显著增加,叶绿素含量提高,叶面积指数增大,吸收光能和利用光能的效率提高,干物质积累快,地下部分薯块膨大早,膨大快,薯块增多,产量的经济系数提高,增产效果显著,高产田块可增产30%50%。生产潜力的增大,须配套良好的栽培条件和方法,现通过有关试验数据针对本地区生产条件分析,提高阜阳市脱毒甘薯高产群体质量指标及栽培技术要点。一、 高产群体质量指标(一) 叶面积指数

2、(LAI)脱毒甘薯一生出叶数很多,在高产栽培中,茎叶盛长期单株绿叶数多至150-200片,每亩总绿叶数可达50万片叶,全生育期单株及群体出叶数更多。叶片是甘薯进行光合作用和制造养分的主要器官,甘薯植株叶片生长,叶面积指数,及其工作效能对干物质积累以及块根重量有着密切的关系,较高的叶面积指数是甘薯高产的基础。我们认为,高产薯田生育期适宜的叶面积指数发展动态应该是:前期叶面积指数上升快,封垄较早,中期达到茎叶生长高峰,并能较长时间平稳在4-5之间,生育后期叶面积指数下降缓慢,到收获保持在2.5-3。(二) 干物质积累甘薯植株积累的干物质,90%以上的是光合作用产物,高产薯田要求结薯早、积累快,在分

3、枝结薯期(20-35天)地下块根增重慢,是增重0.5-1kg/亩左右;在薯蔓并长期,地上茎叶达最高峰,此期日平均增量34-36/kg此期的块根产量占全生育期的40-45%;薯块盛长期日增量35-40 kg /亩;收获前平均日增量在30-35 kg/亩,按此积累速率,收获前块根亩产可望在2500 kg以上。(三) T/R值T代表茎叶鲜重,R代表块根鲜重,表示甘薯地上、地下部鲜重的比值,生育期T/R比值的变化,是植株生长过程中,地上、地下部养分的分配状况和茎叶生长与块根膨大的协调与否的反映指标,T/R值愈大,表明同化产物分配于茎叶愈多,反之,同化产物分配于块根愈多。高产薯田理想的T/R是:在分枝结

4、薯期T/R值7-8;薯蔓并长期T/R值在2左右;薯块盛长期T/R值1-1.5,收获前T/R值在0.7-0.8,甘薯生长前中期T/R比值较大,表明茎叶早发,以后下降早,下降速度快,则表示块根形成早,膨大快,增重迅速,但在生长后期T/R值下降过快,常表示茎叶早衰,下降很慢,则表示茎叶徒长。二、 栽培技术要点为使高产田块的甘薯生长达到高产群体指标,根据脱毒甘薯试验提出以下几个栽培要点:(一) 选择适宜的脱毒甘薯品种要求农户种植脱毒甘薯原种或早代生产种,其增产潜力大,较未脱毒甘薯平均增幅在30%以上,适于本地推广的脱毒品种有:徐薯18、皖薯1号、皖薯6号、皖薯8号、阜薯24、北京553等。(二) 壮苗

5、早栽、合理密植壮苗早栽,延长生育期,栽插密度,根据阜阳市农科所试验,夏薯亩栽3500株,亩产2015公斤;亩栽4000株,亩产2256公斤;亩栽4500株,亩产2185公斤,所以夏栽脱毒甘薯为亩栽3500-4500较理想,(春薯亩栽3000-3500株较合理)(三) 高垄栽培试验表明,高垄双行比小单垄可明显增产,一般垄距80-100厘米,垄面宽30-40厘米,垄高30-40厘米,达到垄直、顶平、疏松的作垄标准,要搞好田间沟渠配套,增强抗旱排涝能力。(四) 采用减N、补P、重K的施肥方式由于脱毒甘薯生长势强,对N肥敏感,施肥应稳施N肥。K肥可使光合作用增强,使同化产物有效地运往根部,提高产量,阜阳市农科所在测定土壤肥力的基础标准上,亩施钙镁磷肥50公斤,磷酸二氢钾2公斤,生物钾肥2公斤,增产效果显著。(五) 后期防早衰此期增重一般占甘薯全发育期的50%左右,要防早衰,保持叶片的同化功能,正常制造养分向桶部输送,具体措施是(1)根部追肥可用以钾为主的肥液灌根际土缝;(2)叶面喷肥防茎叶早衰;(3)提蔓散墒;(4)干旱地要浇水抗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