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统计(第三版)题集》答案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70329901 上传时间:2024-01-18 格式:DOC 页数:74 大小:1.2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础统计(第三版)题集》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4页
《基础统计(第三版)题集》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4页
《基础统计(第三版)题集》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4页
《基础统计(第三版)题集》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74页
《基础统计(第三版)题集》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7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基础统计(第三版)题集》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础统计(第三版)题集》答案(7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基础统计第三版习题集答案第一章 概 论一、解释概念1.总体和总体单位凡是客观存在的并至少具有某一相同性质而结合起来的许多个别事物构成的整体,当它作为统计的研究对象时,就称为统计总体,简称总体.构成总体的每一个事物,就称为总体单位.2.标志和标志表现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名称.标志表现是标志的属性或数量在总体各单位的具体体现.3.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品质标志是表明总体单位的质的特征的名称.数量标志是表明总体单位的量的特征的名称.4.不变标志和可变标志同一总体中各个总体单位上的表现都一样的标志就称为不变标志.同一总体中各个总体单位上的表现不完全相同的标志就称为可变标志.5.指标和指标体系指标是说明

2、总体数量特征的概念与其综合数值,故又称为综合指标.指标体系就是若干个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数量特征的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的统计指标所组成的整体.二、填充内容1.统计资料、统计学、统计学2.总体性、社会性、数量关系、数量界限3.数字、概率论、大量观察法4.总体、方法论5.信息、监督、信息6.统计数学模型、统计逻辑模型7.静态统计推断、动态统计推断8.同质、相对9.离散变量、连续变量10.定性规范、指标数值三、选择答案1. b2. b3. c4. c5. a6. c7. ab8. bd9. b10.a11. 12.13.14.15.16.17.18.19.20.四、判断改错1. 2. 但需要对个别事物进行

3、调查研究.3. 4. 这部分家庭的生活状况对全国的城市居民家庭总体具有代表性.5. 统计分组法是统计工作的基本方法.6. 我国所有的企业能够构成总体.7. 8. 9. 10. 定比尺度中的0,表示没有或该事物不存在、未发生;定距尺度中的0,表示一个有特定内涵的数值,不表示没有.五、回答要点1.答题要点统计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产物,并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发展;统计是认识社会的有力武器,为改造客观世界提供依据.2.答题要点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客观现象总体的数量表现和数量关系,研究这一对象的认识活动和认识过程,通过对数量的描述揭示现象的本质与其发展规律,以指导统计实践活动.统计是一门方法论性质的学

4、科.3.答题要点认识统计的基本方法有大量观察法、统计分组法、统计指标法、统计模型法和统计推断法.大量观察法是指运用大数定律、把握事物总体的方法.统计分组法是研究事物内部结构的方法.统计指标法是认识事物数量表现、数量关系和数量变化的方法.统计模型法是指对社会经济现象的原形进行模拟或仿真.统计推断法是以局部推断总体,以现在推断未来.4.答题要点统计工作有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四个阶段.统计设计是统计认识事物的开始,体现统计工作目的,决定统计工作的全过程;统计调查是按照统计设计的要求搜集资料,是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的基础;统计整理是对调查资料审核、分组、汇总和编制统计表的过程,反映总体

5、的综合特征;统计分析是将统计整理的资料深化以揭示总体的本质特征或发展变化的规律性.四个阶段密切联系、相互融合,构成定性认识、定量认识到定性认识与定量认识相融合的升华.5.答题要点为了研究某班学生的学习情况,该班的所有学生就是一个总体,其中每一个学生就是一个总体单位.如果要研究某一个学校的学生学习情况,假定以班为总体单位,在这种情况下,班显然就不再是总体了.由此可见,总体和总体单位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转化的,总体单位是针对具体的总体而言,构成总体必须有具体的总体单位.六、论述问题1.答题要点统计活动的特点是数量性、总体性、具体性和社会性.数量性的特点是在事物质的规定性的基础上,着重研究事物量的多少

6、、数量之间的关系和质量互变的数量界限.总体性的特点是进行大量观察,消除个别现象存在的偶然性和特殊性,防止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片面性.具体性的特点是指社会经济统计活动都是研究一定地点、一定时间、一定条件下事物发生的数量.社会性的特点是指社会经济统计认识的事物具有社会性,认识事物的立场、观点、方法具有社会性.2.答题要点标志表现是标志的属性或数量在总体各单位的具体体现.对标志表现的计量可以划分为四种尺度,即定类尺度、定序尺度、定距尺度和定比尺度.四种计量尺度的涵义,适用对象,尺度本身的层次,四种尺度的转化.假定我们研究某地商业企业情况,企业所有制性质只能用定类尺度观察,企业资质即企业等级可以用定序

7、尺度观察,企业利润可以用定距尺度观察,企业产值既可以用定距尺度也可以用定比尺度观察.3.答题要点区别:指标是说明总体数量特征的概念与其综合数值,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名称.指标针对总体而言,标志针对总体单位而言;指标必须能计量,标志并非都能计量._指标由标志汇总而来;指标与数量标志具有相对性,当总体转化为总体单位时,与此相对应的指标就转化为标志.例如,当我们研究某班学生学习情况时,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成绩就是一个标志,该班学生的平均成绩就是一个指标.当我们研究这个学校所有学生的学习情况时,如果以班为单位,那么这个班的平均成绩 就是一个标志;全校的平均成绩才是一个指标.在研究学生情况时,学生性别是

8、一个标志,但它不能成其为指标,因为性别是不能计量的.七、案例讨论问题1.答题要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计监测指标体系的构建,运用了总体、指标和指标体系等统计学基本概念来反映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在指标中,有数量指标,也有质量指标;有总量指标,也有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在指标体系中,运用框架式联系的指标体系、从宏观层面来说明社会、经济方面的内容.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计监测指标体系构建的资料来源而言,涉与到大量观察法、统计分组法、统计指标法和统计推断法等统计基本方法.其中,反映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资料,都来源于统计推断法.问题2.答题要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计监测指标体系的构建,借用了国内生产总值经济学、

9、高中阶段毕业生教育学、公民自身#权利政治学、社会安全社会学、预期寿命人口学、综合能耗工业经济学、环境质量环境学等基本概念;用其指标体系认识社会经济现象有数量性、总体性、具体性、社会性的特点.问题3.答题要点无论是从设计原则、设计内容,还是指标体系设计的可行性等方面来评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计监测指标体系的构建,均符合统计指标体系的设计要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计监测指标体系与全国人民小康生活水平指标体系相比有一个相当大的进步,但从科学研究的角度观察,仍然应有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就总体而言,这一指标体系基本符合其设计要求,比较客观地反映了人们当时对小康生活水平的期望,但从局部来看还需要完善.全面建

10、设小康社会统计监测指标体系首先需要完善的是指标的内涵与外延,如城镇人口比重、城乡居民收入比中的城与乡的概念;其次是指标的综合性,如何用较少的指标反映较多的内容;第三是指标的代表性,如何在众多的指标中选择较少的指标组成体系来说明总体的问题.八、能力训练训练目标掌握统计指标与其体系的设计方法和操作过程.训练资料解答注:此为学生生活消费指标体系参考大学生生活消费指标体系一、饮食开支 一主食1、校内开支2、校外开支 二副食1、糖果糕点2、饮料3、烟4、酒5、茶二、学习开支 一校内学习开支1、学费 2、书本费3、其他学习费用 二校外学习开支1、专项培训费2、考级考证费3、其他学习费用三、娱乐旅游开支一娱

11、乐二旅游1、集体旅游2、个人旅游四、日用品开支一洗涤用品二化妆用品五、穿戴开支一服装二鞋袜三饰品六、通讯交往开支一 费二交往费七、住行开支一住宿费1、校内住宿2、校外租房二交通费八、其他开支第二章 统计调查一、解释概念1. 统计调查是根据统计研究的预定目的、要求和任务,运用各种科学的调查方法,有计划、有组织地搜集、登记总体各单位事实资料的工作过程.2. 直接观察法是调查人员亲自到现场对调查单位的调查项目进行清点、测定、计量,以取得第一手资料的一种调查方法.3. 普查是根据统计的特定目的而专门组织的一次全面调查.4. 重点调查是在调查对象范围内,只选择一部分重点单位进行调查的一种非全面调查方法.

12、5. 典型调查是根据调查的目的和要求,在对被研究总体进行全面分析以后,有意识地从中选择少数具有代表性的单位进行深入调查研究的一种非全面调查方法.6. 统计报表是依据国家有关法规,自上而下地统一布置,再以一定的原始记录为依据,按照统一的表式、统一的指标、统一的项目、统一的报送时间和报送程序,自下而上逐级地提供基本统计资料的一种调查方式.7. 自填式问卷是通过邮寄或分发的方法,由被调查者自己填写的问卷.8. 访问式问卷是由调查人员通过现场询问,根据被调查者口头回答的结果代为填写的问卷.二、填充内容1. 统计设计;统计整理;统计分析.2. 准确性.3. 全部单位.4. 非全面调查.5. 报告法.6.

13、 调查对象.7. 调查单位.8. 报告单位;填报单位.9. 调查项目.10. 单一表;一览表.11. 调查期限12. 自填式问卷;访问式问卷.13. 重点单位.14. 一次性.15. 随机原则;数量方面.三、选择答案1.abc2.abd3.ac4.cd5.ab6.bc7.bcd8.abc9.d10.b11.ac12.ab13.ab14.abd15.abc四、判断改错1. 感性.2.3.4. 经常性.5.6. 是报告单位,不是调查单位.7.8. 时点现象.9.10. 普查.11.12. 重点调查不能,抽样调查能.13.14. 不能进行全面调查.15. 随机地改为有意识地.五、回答要点1. 答题要点统计调查是是根据统计研究的预定目的、要求和任务,运用各种科学的调查方法,有计划、有组织地搜集、登记总体各单位事实资料的工作过程.它有如下分类:按调查对象包括的范围不同分为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按调查登记时间是否连续分为经常性调查和一次性调查;按调查组织方式不同分为统计报表和专门调查.2. 答题要点制定统计调查方案的关键是确定调查目的.统计调查方案的核心内容主要有确定调查目的、确定调查对象和调查单位、拟定调查提纲和调查表、确定调查时间和方法、制定调查工作的组织实施计划.3. 答题要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