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泊船瓜洲》说课稿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70326549 上传时间:2023-08-08 格式:DOCX 页数:41 大小:3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泊船瓜洲》说课稿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泊船瓜洲》说课稿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泊船瓜洲》说课稿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泊船瓜洲》说课稿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泊船瓜洲》说课稿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泊船瓜洲》说课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泊船瓜洲》说课稿(4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泊船瓜洲说课稿泊船瓜洲说课稿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总归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顺当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说课稿应当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泊船瓜洲说课稿,欢迎阅读与保藏。泊船瓜洲说课稿1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泊船瓜洲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其次组第一篇课文古诗词三首中的第一首,泊船瓜洲是喜闻乐见、情意绵绵的思乡诗,表达了作者对家乡深深的思恋和酷爱。泊船瓜洲的作者是北宋时期的闻名诗人王安石,该首诗是诗人王安石应召自江宁赴京任翰林学士途中感慨仕途多险,前途未测,对仕途没有足够信念。全诗的大意是:从京口到瓜洲仅是一江之隔,而京口到南京也只隔着几座山,春风又吹绿了

2、长江两岸,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家乡。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停船在瓜州之后,望着仅仅一江之隔的京口,想到离京口并不很远的南京,不禁勾起了浓浓的思乡之情。 (二)学情分析 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已经能借助注释、工具书、想象画面等多种方法来读懂古诗的大意,大部分学生对学习古诗已怀有肯定的热忱,并驾驭了肯定的学习古诗的方法与技能。 (三)教学目标 依据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和单元训练重点,我从“学问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看法与价值观”这三个维度,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 、学问与技能: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并默写古诗。 、过程与方法:一是通过看注释、阅读诗歌初步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讲解并描述诗词的意思

3、;二是通过小组合作、情镜设置法、模拟身份探究法、品析重点词语和诗句,体会诗人用词的精妙、品尝诗歌的美丽;三是结合简笔画画面、想象作者的家乡美景,揣摩作者用“绿”的精妙,反衬作者的思乡之情;四是拓展资料的展示,开扩学生视野。 3、情感看法与价值观:通过景物描写体会诗人的思乡情怀,感受诗人真挚感情,培育学生酷爱家乡的情感。 (四)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我将本诗的重点定为:通过创设情境、模拟身份、小组合作学习、自主探究、体会诗词意思、体会作者的心声、背景的资料拓展来体会作者深深地思乡情怀。 、教学难点 小组合作学习品词析句体会诗人的思乡情怀,释破“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的深层含义。 (五)

4、教学打算1、针对课文内容有侧重地查阅王安石的资料,对他的基本状况、籍贯家乡、人生履历有所了解,并做简要地记录。2、收集描写思乡的诗词李白静夜思。3、打算相关的图片、视频资料,制作教学课件。 二、设计理念及教学教法 依据五年级学生的基础特点,参照新课标、新大纲要求,以培育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实力为主。突出学问与技能、过程与与方法、情感看法与价值观的目标要求。主要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组织、引导者,采纳情境设置法、模拟身份探究法进入课文的理解,以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沟通、探讨为主。泊船瓜洲说课稿2 一、说教材首先谈一谈我对教材的理解。 泊船瓜洲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其次组第一篇课文古诗词三首

5、中的第一首。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停船在瓜洲之后,望着仅仅一江之隔的京口,想到离京口并不是很遥远的南京,不禁勾起了浓浓的思乡之情,大有急欲飞舟渡江回家和亲人团聚的愿望,其实在字里行间也寓着他重返政治舞台、推行新政的剧烈欲望。这是一首喜闻乐见、情意绵绵的思想诗,学习这首诗有助于培育学生酷爱家乡的情感。 二、说学情老师不仅要对教材进行分析,还要对学生的状况有清楚明白的驾驭,这样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我所面对的是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已经能借助注释、工具书、想象画面等多种方法来读懂古诗的大意,大部分学生对学习古诗已怀有肯定的热忱,但对于学习古诗的方法驾驭不够,对诗歌深层内涵理解不透,这就要求老师引导学生

6、反复朗诵,提前预习,专心品读,感悟诗歌所写之景之情。 三、说教学目标 从课程标准中“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基本理念和学生的实际状况动身,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 1、学问与实力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背诵并默写古诗。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品词析句,体会诗人炼字的精妙,品尝诗歌的美丽。3、情感看法与价值观目标:体会诗人的思乡情怀,感受诗人真挚感情,培育学生酷爱家乡的情感。四、说教学重难点 基于三维教学目标的设计,我确定本课的重点为:通过创设情境、小组合作探究,体会诗词意思,体会作者的心声;本课难点为:体会诗人思乡情怀,释破“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绿”字的深层含义。 五、说教法学法

7、 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将结合教材特点和年级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乐于表达的学习特点,我采纳的教法有多媒体协助教学法、通读感悟法、情境教学法、小组探讨法、合作探究法等,同时我采纳的学法有课前预习法、课中圈点批注法、朗读法、自主合作探究法。六、说教学过程 下面我主要谈谈教学过程的设计,分为以下五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好的导入未成曲调先有情,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不但要使学生了解这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还要形成阅读期盼,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产生探究的欲望。 因此上课伊始,我将通过多媒体课件上展示出关于月亮的图片,引导学生思索月亮除代表月饼、嫦娥之外,还和思乡有关,

8、接着我讲激励学生回顾小学所学过的关于思乡的诗歌,并引导学生进行背诵,如李白的静夜思、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杜甫月夜忆舍地等,从而引出今日要学习的关于思乡新诗,即王安石的思乡名作泊船瓜洲。此时我将顺势板书课题。 之所以采纳这样的方式导入,能干脆切入课题,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诗词的爱好,让学生产生进一步了解王安石的求知欲望。(二)初读诗句,整体感知 对于学生而言,语文教学应培育他们喜爱阅读、敢于阅读、乐于阅读的习惯,整体感知的教学环节可以实现这一目的,因此在此环节,我先检查学生的预习状况,支配学生大声自由朗读诗句,并将学生读不准和不理解的诗词句勾画记录下来; 其次我将依据学生的预习状况,用课件出示

9、生字词,尤其是诗中出现的多音字,如“泊、间、重、还”,接着引导学生精确理解和读准字音,着重讲解课题“泊船瓜洲”的含义,并用课件出示全诗,并播放示范录音朗读,要求学生跟读,指导学生在读诗歌时注意用“”划出节奏,留意停顿,读出节拍,读出情感,从而感知全诗内容,走进诗歌所表描写的情境。并在此环节我将进行示范读,全班进行朗诵竞赛等形式,评出本节课“最佳朗读之星”。 (三)品读感悟,体会情感 研读是深化地和文本对话,和作者对话,所以我在研读部分我将引导学生依据课文注释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诗歌大意,我预设学生能够依据工具书及注释能够说出:从京口到瓜洲仅是一江之隔,而京口到南京也只隔着几座山,春风又吹绿了长江两

10、岸,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家乡。 紧接着我将接着追问“究竟是什么勾起了作者的思乡之情?”从而引导学生品读这首诗,弄清晰京口、瓜洲、钟山这三者之间的位置关系,并用笔简洁画出来,此时我将顺势板书,通过自己的简笔画示范划出三者的方位,并追问学生“作者此刻站在什么位置,他看到了什么又想到什么?”通过这一系列的问题以及黑板我的简笔画,引导学生品读全诗,首联和颔联中,“一水”“只隔”的含义,我预设学生通过了解古代交通工具是车马、船只,了解到从瓜洲到京口再到钟山实际距离很远,而心理距离却很近,正说明诗人在途中却心系家乡。 “那家乡肯定是很美的地方,从哪句诗可以看出”,通过这个问题顺势引导学生品读颈联,重

11、点讲解“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绿”字用的妙处,并结合课后资料袋,通过将“绿”换成“满、过、入”哪一个用得好的对比讲解中,加深学生对“绿”字的理解,形容词用作动词,将春景写活了,使春风的形象更加显明,好像有阵阵春风铺面而来吹绿两岸的树木。 我将接着追问“通过这个绿字你们仿佛看到什么?又听到什么?”我将预设学生会说看到碧树,听到了荡漾的春水,还有学生会想到写春的古诗词,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等,从而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最终通过品读诗的尾联“明月何时照我还”设问句句式,并在PT课件上呈现陈述句“明月照我还”,在句式的剧烈对

12、比中体会诗人的思乡心切之情。总之通过这一系列的“读、悟、议、赏、再读”,让学生在按部就班的学习中加深理解和体验,从而达到突破重点、解决难点的目的。(四)再读诗句,延长思维为了熬炼学生的语言实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建力,在此环节,先请全体学生再次朗读诗歌,接着播放家乡的云这首歌曲,并这样引导学生发散思维、体会情感,“家乡,在游子的心里,恒久是最温馨、最难以割舍、最让人魂牵梦绕的地方,同学们,假如将来你们在将来的求学过程中离开家乡甚至出国,你会有怎样的心情?”我将采纳小组探讨方式指导学生畅所欲言,在沟通中感悟思乡之情。 这样的设计意图是从学生生活实际切入,以情延长课堂内容,引导学生在生活中体会情

13、感。 (五)小结作业,积累运用 一节课的结束并不意味着学习活动的完结,而应当以此为一个新的起点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热忱。此环节我将采纳师生共同总结的方式结束课堂,并在作业超市里布置两道作业,学生随意选做: 、背诵古诗,想象画面,并画一幅江南春景图; 2、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家乡的爱,写一首赞美家乡的诗或写一篇小短文介绍自己的家乡。 七、说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要突出重点、难点,使学生一目了然,并体现简笔画的艺术美,因此我的板书是这样设计的:我的说课到此结束,感谢各位评委老师!泊船瓜洲说课稿3 一、说教材分析 1、内容分析 泊船瓜洲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其次组第一篇课文古诗词三首中的第一首,泊船瓜

14、洲是喜闻乐见、情意绵绵的思乡诗,表达了作者对家乡深深的思恋和酷爱。泊船瓜洲一诗,据说是诗人王安石应召自江宁赴京任翰林学士,途经京口而作。末句感慨仕途多险,前途未测,表示的是再次赴京荣遇之际,对仕途没有足够信念之时,全部的乡情仕意。当然,对于小学生而言,这一点可以不必深究。假如从诗的字面上看,可以说,是一首喜闻乐见的思乡诗。全诗的大意是:从京口到瓜洲仅是一江之隔,而京口到南京也只隔着几座山。春风又吹绿了长江两岸,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家乡。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停船在瓜州之后,望着仅仅一江之隔的京口,想到离京口并不很远的南京,不禁勾起了浓浓的思乡之情。通篇立意亦含蓄悠远。 2、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

15、生已学过许多古诗,他们能借助注释、工具书、想象画面等多种方法来读懂古诗的大意,对学习古诗抱有肯定的热忱。他们已积累了许多古诗,有描写春天的诗句“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两个黄鹂鸣脆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等等;有写借明月而思乡的诗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家乡”“露从今夜白,月是家乡”等等;通过“小学生必背古诗词”,积累了王安石的梅花、元日、书湖阴先生壁等等,这为以诗读诗、以诗学诗、以诗悟诗、创设诗韵课堂奠定了基础。 、教学目标 a、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讲解并描述诗句的意思。 、结合画面、音乐、想象江南春的美景,揣摩作者用“绿”的精妙,反衬作者的思乡之情。、通过意境的创设、书写作者的心声、拓展资料的展示,来体会作者深深地思乡情怀,顺势指导感情朗读、背诵古诗。4、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通过想象江南春美景、书写作者的心声、背景的资料拓展来体会作者深深地思乡情怀;释破“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的用意是本课的难点。 5、教学打算 、老师:制作好课件;反复朗读并背诵诗词,深层次地体会情感,透彻地理解诗意。 b、学生:字典;搜集描写春天的诗句、明月的诗句;搜集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