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职业选择中,兴趣与适合哪个更重要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70324042 上传时间:2024-02-1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在职业选择中,兴趣与适合哪个更重要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在职业选择中,兴趣与适合哪个更重要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在职业选择中,兴趣与适合哪个更重要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在职业选择中,兴趣与适合哪个更重要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在职业选择中,兴趣与适合哪个更重要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在职业选择中,兴趣与适合哪个更重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在职业选择中,兴趣与适合哪个更重要(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在职业选择中,兴趣与适合哪个更重要2013 年中国高校毕业生已经达到 699 万,被称为 “史 上最难就业季” 。2014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 727 万人,相 比 2013 年增长 28 万人次,再创历史新高,被冠以“更难就 业季”称号。据悉, 2015 年高校毕业生人数还将增加,国内 外经济增速趋缓, 提供的新岗位极为有限 ;国内市场预期差和 企业转型升级,企业对劳动力需求下降 ;劳动力总量供大于 求,结构失衡。以上三方面因素将使 2015 届毕业生面临的 就业形势更加严峻。面对如此“骨感” 的现实,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职业选择, 实现成功就业,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毕业生选择职业应该考虑的因

2、素很多,包括社会需求、 竞争程度、个人适合度、职业(行业)发展潜力、个人兴趣 等。本文仅探讨个人兴趣与个人适合度两个因素,哪个在职 业选择中更重要。观点一:根据兴趣择业才能发挥所长 兴趣是注意与研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积极态 度与倾向,是在一定需要的基础上,在社会实践中发生和形 成的。它在人的职业选择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是进行职业 选择的重要依据。当外界环境限制较少时,人们更倾向于选 择自己感兴趣的职业。有研究表明,如果一个人从事自己感兴趣的工作,就能发挥其全部才能的80%90%,长时间保持高效率并且不会感到疲劳。案例一:曾经有一年,笔者所带班级里有 10 个男生就 业于车管所。每天和汽车

3、打交道,是每个男孩都喜欢的。但 是 3 年下来, 10 人中仅有 3 个人留在了车管所, 其余的都选 择了其他的职业。对比一下,笔者发现,留下来的学生有以 下共同特点:性格温和,善于和人打交道,做事严谨,但有 些循规蹈矩 ;离开的学生虽各有不同的原因, 但他们也有一个 共同的性格特点:不甘于按部就班,喜欢冒险创新。笔者曾 经问过他们关于工作的感受。留下的学生都觉得在车管所工 作起来如鱼得水,并且与周围同事形成了良好的工作关系 ; 而辞职的学生则感觉工作枯燥乏味,每天重复相同的内容令 其无法忍受。案例二 :有一个女孩子,性格外向,开朗活泼,勤奋, 吃苦耐劳。笔者遂推荐她到国家机关工作。一段时间后

4、,其 领导对她的工作给予了肯定性的评价,并表示在实习期过后 可以正式录用她。 然而, 实习期过后, 女孩并没有留下签约。 在大多数人的眼里这可是难得的好机会,而女孩却选择了放 弃。当笔者问她原因时, 她表示周围的人都一直埋在头工作, 彼此间没有交流,感觉太压抑。后来,笔者又推荐她去了其 他国家机关的接待窗口工作。她在那里充分展示了自己的性 格优势,吃苦耐劳、善于沟通、乐于助人。由于出色的工作表现,她很快被提拔为部门主管。案例三:有一个男生,毕业分配被推荐到央企的安全保 卫部门工作。与同龄人相比,其工资、福利待遇应该说都是 较优越的。但是,一年后他却辞职了。当被问起原因时,他 解释道,在那里一天

5、到晚无事可做,什么都学不到,感觉是 在浪费青春。辞职后他自己找了一家影楼当小工,每月的工 资仅够吃饭,还要低三下四地受人白眼,同学都为他惋惜。 然而, 3 年之后,他成为行内小有名气的摄影师,专门为一 些大型跨国公司的产品拍摄照片。他说: “我就是喜欢尝试 新东西,而摄影能够满足我创新的需要,每张照片都有我的 灵感,都能表达我的新想法。 ”观点二:完全按照兴趣择业不现实 首先,兴趣具有不稳定性,而稳定就业是择业的目标。 个体在生命早期所形成的兴趣是不稳定的,只有到了一定的 年龄阶段,才能形成稳定的、现实的职业兴趣。职业环境的 变化和社会生活的日益丰富、科学技术的发展、新行业和新 职业的不断出现

6、,都会对人的兴趣产生影响。有的人兴趣一 经形成就稳定不变,尽管以后兴趣面不断拓宽,但却始终保 持原来的职业兴趣。然而,这种人毕竟是少数。大多数人的 职业兴趣都处于频繁变化之中,缺乏稳定性和持久性。后者 很容易对某一职业产生兴趣,但很快又会被另一种职业所吸 引。这种态度很难适应职业生涯的要求,对于个人职业发展和稳定就业也是极为有害的其次,兴趣是培养出来的,是从性格中生长出来的。性 格是个性心理特征中的核心部分,是一个人稳定的态度系统 和相应习惯了的行为风格的心理特征,它具有相对的稳定 性。兴趣是可以慢慢被培养的,而人格特质却很难改变的。 这种稳定性,与职业发展的稳定性要求相吻合,能帮助个人 获得

7、稳定的职业发展需要。以案例三中的男生为例,在去影 楼打工之前,他从没接触过摄影,更别说爱好摄影了。但是, 摄影能够很好地满足他性格中创新的需要。每一张照片都可 以表达他的新想法,这使他乐在其中。当然他还有其他的兴 趣,都和创新相关,比如滑雪、户外生存,甚至是成人积木 比赛。这也说明在择业中,毕业生应该去思考自己到底适合 什么工作,而不只是单纯地考虑是否喜欢。很多人找工作都 会从自己的兴趣着手,然而,能不能在一个工作中长期发展, 往往都跟自己的性格适合度有关。至于什么样的工作适合自 己,首先应该考虑的是自身的性格特点,其次应考虑自己的 能力是否能够达到职业要求。由此可见,毕业生根据性格选择自己的

8、职业,能使行为 方式与职业工作相吻合,更好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一技 之长,从而得心应手地驾驭本职工作。因此,教师应该根据 学生的性格特点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择业。例如:理智型性 格、喜欢周密思考的学生,善于权衡利弊得失,故适合管理 性、研究性和教育性的职业 ;情绪型性格的学生, 通常表现为 情感反应比较强烈和丰富,行为方式带有浓厚的情绪色彩, 故适宜于艺术性、 服务性的职业 ;意志型性格的学生通常表现 为行为目标明确,行为方式积极主动,坚决果断,故多适应 经营性或决策性的职业。理清自己的性格适合哪种职业后,接下来就要考虑个人 能力问题了。中等职业院校毕业生应该具备以下个人能力:组织能 力、沟通

9、能力、领导能力、创新能力、学习能力、号召能力, 适应能力等。在知识经济时代,学习能力是最重要的,因为 知识总是在更新,只有不断学习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个人能力的计算公式为:P=E x A x SP:个人能力;E:该员工从事该工作的天赋能力 ;A :该员 工工作努力程度;S:该员工获得的支持。由此可以看出, 能力是个动态指标。 它随着个人的年龄、 工作年限、勤奋度等的增加或减少而变化。能力可以在实践 和学习中增长。毋庸置疑,教师在指导学生择业时要引导他 们选择与现有能力相匹配的岗位。但是,教师不应该以静态 的角度去看待这一问题,而应该把岗位和职业联系起来,用 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所以,在指导学生选择岗位时,教师要 考虑的关键因素还包括岗位的可发展性以及学生的能力能 否随着岗位的提升而得到进一步提升。有的学生的提升空间 大,教师应该向其推荐空间发展大的岗位。例如在案例二和 案例三中,两个学生就找到了适宜提升自己职业发展的岗 位。有的学生提升空间较小,适合平稳发展,教师就不要推 荐他们去竞争激烈的岗位,而是让他们随着社会或行业的整 体发展而发展。例如案例一中的情况。综上所述,教师在指导学生选择职业时应该把性格是否 适合,能力是否可持续发展作为主要考虑因素。(作者单位:北京市实美职业学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