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发展理论发展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70324024 上传时间:2023-03-18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融发展理论发展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金融发展理论发展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金融发展理论发展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金融发展理论发展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金融发展理论发展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金融发展理论发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融发展理论发展(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金融开展理论开展【摘要】在研究金融开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长期进程中,金融开展理论已经逐渐开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说。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化,该理论利用现代金融理论和内生经济增长理论作为自己的理论根底,形成一个包括开展中国家和兴隆国家金融开展问题的一般理论。本文较详细的阐述了金融开展理论的产生、开展和最新进展,并对这一领域的主要文献进展了简要评述,最后介绍了有关金融开展理论的最新计量验证。【关键词】金融构造理论;金融深化论;金融抑制论;Harrod-Domar模型;金融约束论自银行产生以来,人们就一直在考虑金融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金融开展理论是随着开展经济学的产生而产生的,但在开展经济学的第一阶段20世纪

2、40年代末到60年代初期,西方开展经济学家并没有对金融问题进展专门研究,因为此阶段构造主义开展思路处于主导地位,在唯方案、唯资本和唯工业化思想的指导下,金融因成为工业化、方案化和资本积累的工具而处于附属和被支配地位,其开展受到了无视。60年代中期以后,开展经济学进入第二阶段,新古典主义开展思路取代构造主义思路而处于支配地位,市场作用受到重视,金融产业的开展才有了适宜的空间。金融开展理论,主要研究的是金融开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关系,即研究金融体系包括金融中介和金融市场在经济开展中所发挥的作用,研究如何建立有效的金融体系和金融政策组合以最大限度地促进经济增长及如何合理利用金融资源以实现金融的可持续开

3、展并最终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开展。一、金融开展理论的萌芽二战后,一批新独立的国家在追求本国经济开展的过程中,不同程度地都受到储蓄缺乏和资金短缺的制约,而金融开展滞后和金融体系运行的低效是抑制经济开展的深层次原因。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一些西方经济学家开始从事金融与经济开展关系方面的研究工作,以Goldsmith,Gurley和Shaw,Mckinnon等为代表的一批经济学家先后出版了以研究经济开展与金融开展为主要内容的专著,从而创立了金融开展理论。一金融开展理论的萌芽金融在经济中的作用。1955年和1956年Gurley和Shaw分别发表?经济开展中的金融方面?和?金融中介机构与储蓄投资

4、?两篇论文,从而揭开了金融开展理论研究的序幕。他们通过建立一种由初始向高级、从简单向复杂逐步演进的金融开展模型,以此证明经济开展阶段越高,金融的作用越强的命题。继而他们在1960年发表的?金融理论中的货币?一书中,试图建立一个以研究多种金融资产、多样化的金融机构和完好的金融政策为根本内容的广义货币金融理论。Gurley和Shaw1967在?金融构造与经济开展?一文中,对上述问题进展了更深化的研究,他们试图开展一种包含货币理论的金融理论和一种包含银行理论的金融机构理论,他们相信金融的开展是推动经济开展的动力和手段。二金融构造理论金融开展理论形成的根底。Goldsmith1969的出色奉献是奠定了

5、金融开展理论的根底,他在?金融构造与金融开展?一书中指出,金融理论的职责在于找出决定一国金融构造、金融工具存量和金融交易流量的主要经济因素。他创造性的提出金融开展就是金融构造的变化,他采用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以及国际横向比较和历史纵向比较相结合的方法,确立了衡量一国金融构造和金融开展程度的根本指标体系。通过对35个国家近100年的资料研究和统计分析,Goldsmith得出了金融相关率与经济开展程度正相关的根本结论,为此后的金融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方法论参考和分析根底,也成为70年代以后产生和开展起来的各种金融开展理论的重要渊源。二、金融深化论金融开展理论的建立1973年,Mckinnon的?经济开

6、展中的货币与资本?和Shaw的?经济开展中的金融深化?两本书的出版,标志着以开展中国家或地区为研究对象的金融开展理论的真正产生。Mckinnon和Shaw对金融和经济开展之间的互相关系及开展中国家或地区的金融开展提出了精辟的见解,他们提出的“金融抑制FinancialRepression和“金融深化FinancialDeepening理论在经济学界引起了强烈反响,被认为是开展经济学和货币金融理论的重大打破。许多开展中国家货币金融政策的制定及货币金融改革的理论都深受该理论的影响。一Mckinnon的金融抑制论。Mckinnon认为,由于开展中国家对金融活动有着种种限制,对利率和汇率进展严格管制,

7、致使利率和汇率发生扭曲,不能真实准确地反映资金供求关系和外汇供求。在利率被认为被压低或出现通货膨胀,亦或两者都有的情况下,一方面,利率管制导致了信贷配额,降低了信贷资金的配置效率;另一方面,货币持有者的实际收益往往很低甚至为负数,致使大量的微观经济主体不再通过持有现金、定活期存款、定期存款及储蓄存款等以货币形式进展内部积累,而转向以实物形式,其结果是银行储蓄资金进一步下降,媒介功能降低,投资减少,经济开展缓慢,该状况被Mckinnon称之为“金融抑制。这种金融抑制束缚了开展中国家的内部储蓄,加强了对国外资本的依赖。但是,在Mckinnon提出的金融抑制论中,他对货币的定义是混乱和矛盾的。他把货

8、币定义为广义的货币M2,即不仅包括流通中的现金和活期存款,而且还包括定期存款和储蓄存款。但他在模型中又强调所谓的外在货币,即由政府发行的不兑现纸币,这样就排除了银行体系的各种存款,因此在同一货币理论中存在着两种互相冲突的货币定义。二Shaw的金融深化论。Shaw认为,金融体制与经济开展之间存在互相推动和互相制约的关系。一方面,健全的金融体制可以将储蓄资金有效地发动起来并引导到消费性投资上,从而促进经济开展。另一方面,开展良好的经济同样也可通过国民收入的进步和经济活动主体对金融效劳需求的增长来刺激金融业的开展,由此形成金融与经济开展互相促进的良性循环。Shaw指出金融深化一般表现为三个层次的动态

9、开展,一是金融增长,即金融规模不断扩大,该层次可以用指标M2/GNP或FIR来衡量;二是金融工具、金融机构的不断优化;三是金融市场机制或市场秩序的逐步健全,金融资源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得到优化配置。这三个层次的金融深化互相影响、互为因果关系。根据Mckinnon和Shaw的研究分析,适当的金融改革能有效地促进经济的增长和开展,使金融深化与经济开展形成良性循环。为了更好的解释这种良性循环,Mckinnon提出了一种经过修正的Harrod-Domar模型。在修正后的模型中,Mckinnon抛弃了储蓄倾向为一常数的假设。他指出,在经济增长中,资产组合效应将对储蓄产生影响,因此储蓄倾向是可变的,它是经济

10、增长率的函数。同时,储蓄还受到持有货币的实际收益率等其他许多变量的影响。通过对Harrod-Domar模型的修正,Mckinnon分析对金融压制的解除,既可直接地通过储蓄倾向的进步来增加储蓄,从而增加投资,促进经济的增长,又可反过来通过经济的增长而进一步增加储蓄。因此,实行金融改革,解除金融压制,是实现金融深化与经济开展良性循环的关键。三、金融开展理论的开展自1973年以来,Mckinnon和Shaw的金融深化论在西方经济学界产生了极大影响,金融开展理论研究不断掀起研究的新高潮。许多经济学家纷纷提出他们对金融开展问题的新见解。一第一代麦金农、肖学派。第一代麦金农、肖学派盛行于70年代中期到80

11、年代中期,代表人物包括Kapur,Mathieson,Galbis和Fry等,他们主要的研究工作是对金融深化论的实证和扩大。1、Kapur1976的观点。Kapur研究了劳动力过剩且固定资本闲置的欠兴隆封闭经济中金融深化问题,他认为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之间总是保持着固定比例关系,在固定资本闲置的条件下,企业能获得多少流动资金便成为决定产出的关键因素。Kapur承受Mckinnon的观点,认为实际通货膨胀率除受其他因素影响之外,还受通货膨胀预期的影响。同时,Kapur又放弃了Mckinnon着重内源融资的观点,认为流动资本的净投资部分一般完全通过银行筹集,商业银行对实际经济的影响主要就是通过提供流

12、动资本而实现的。能提供的流动资本量取决于本质货币需求、货币扩张率与贷款占货币的比率。2、Mathieson1978的观点。Mathieson与观点与Kapur相似,也是从投资数量的角度讨论金融深化的影响。但他在设立假设时,有两点不同与Kapur的假设。首先,Mathieson假设所有的固定资本都被充分利用,即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存在Kapur所说的闲置的固定资本。第二,Mathieson假设企业通过向银行借款筹集的是所用的全部资本的固定比率,即不仅需要向银行借入部分流动资本,而且需要向银行借入部分固定资本。他还指出经济增长归根结底是受银行贷款供给的制约,而银行贷款的供给又在很大程度上要受到存款的实

13、际利率的影响。为使经济得以稳定增长,就必须使实际利率到达其平衡程度。因此,必须取消利率管制,实行金融自由化。3、Galbis1977的观点。与Mckinnon一样,Galbis也是基于开展中国家经济的分割性假定,认为开展中国家的经济具有某种特性,这种特性是因为低效部门占用的资源无法向高效部门转移,使不同部门投资收益率长期不一致,从而导致资源的低效配置。他提出,金融资产实际利率过低是金融压制的主要表现,是阻碍经济开展的重要因素。为了抑制金融压制,充分发挥金融中介在促进经济增长和开展中的积极作用,必须把金融资产的实际利率进步到其平衡程度,即进步到使可投资资源的实际供给与需求相平衡的程度。4、Fry

14、1982,1988的观点。Fry认为,投资的规模与投资的效率是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而在开展中国家,这两者又都在很大程度上受货币金融因素的影响。他认为,在静态平衡的条件下,实际增长率必等于正常增长率。但是在动态经济中,二者却未必相等。这是因为,实际增长率由两部分构成,即正常增长率和周期性增长率。Fry还把时滞因素引入其模型中,从而能更准确地反映储蓄与投资的变化对经济增长的实际影响。二第二代麦金农、肖学派。第二代麦金农、肖学派盛行于80年代末90年代中期,代表人物有中Bencivenga,Levine,Lucas,Smith,Greenwood等。这一时期的金融开展理论对金融机构与金融市场形成机制

15、的解释是从效用函数人手,建立了各种具有微观根底的模型、引人了诸如不确定性流动性冲击、偏好冲击、不对称信息逆向选择、道德风险和监视本钱之类的与完全竞争相悖的因素,在比较研究的根底上对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的形成做了标准性的解释。1、金融体系的形成。具有代表性的内生金融机构模型解释包括:在Bencivenga和Smith1991的模型中,当事人随机的或不可意料的流动性需要导致了金融机构的形成,金融机构的作用是提供流动性,而不是抑制信息摩擦;在Schreft和Smith1998模型中,空间别离和有限沟通导致了金融机构的形成。在该模型中,当事人面临着迁移的风险,因为在迁移发生时,当事人需要变现其资产,从而

16、面临迁移风险。为了躲避这一风险,当事人需要通过金融机构提供效劳;在Dutta和Kapur1998模型中,当事人的流动性偏好和流动性约束导致了金融机构的形成。金融机构的存在使当事人可以持有金融机构存款,作为流动资产的金融机构存款与其它公共债务和法定货币相比,在提供流动性效劳方面效率性高,可以缓解流动性约束对消费行为的不利影响。具有代表性的内生金融市场模型有:Boot和Thakor模型,Greenwood和Smith模型。这些模型在给出金融市场的形成机制的同时也给出了金融机构的形成机制。Boot和Thakor1997从经济的消费方面考察,认为组成金融市场的当事人把钱存入金融机构,金融机构再把所吸收的存款贷放出去,从而为消费者提供资金,在金融机构中,当事人进展合作并协调其针对消费者的行动。Greenwood和Smith1997在模型中指出,金融市场的固定运行本钱或参与本钱导致了金融市场的内生形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