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短文两篇》优秀导学案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70323437 上传时间:2023-01-2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8.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下册《短文两篇》优秀导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七年级下册《短文两篇》优秀导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七年级下册《短文两篇》优秀导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七年级下册《短文两篇》优秀导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七年级下册《短文两篇》优秀导学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下册《短文两篇》优秀导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下册《短文两篇》优秀导学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七年级下册短文两篇优秀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掌握字词,背诵默写全文。 2.学习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3.赏析写作特色,体会对偶、拟人等修辞手法对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作用。 学习过程 一、基础积累 1.读加点字的字音 德馨()苔痕() 鸿儒()案牍() 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 惟吾德馨() 鸿儒() 无丝竹之乱耳()() 无案牍之劳形() 调素琴() 3.从原文中选出相关的语句填空 文中描写陋室环境清幽的句子是: 表示主人在陋室的活动的句子是: 表现陋室主人交往之雅的语句是: 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是: 文中表现中心的语句是: 二、整体感知,初识陋室

2、 你认为文中能够概括主旨的语句是什么?围绕这一主旨可将这篇短文分为几个层次? 三、解读探究,走进陋室 1.文中说“斯是陋室”,而结尾却说“何陋之有”,到底这屋子“陋”还是“不陋”呢? 2.选出你喜欢的一句来欣赏,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3.文中有两处运用了类比的手法,你能找出来是哪两处吗? 四、推荐阅读 我的空中楼阁 李乐薇 山如眉黛,小屋恰似眉梢的痣一点。 十分清新,十分自然,我的小屋玲珑地立于山脊一个柔和的角度上。 世界上有很多已经很美的东西,还需要一些点缀,山也是。小屋的出现,点破了山的寂寞,增加了风景的内容。山上有了小屋,好比一望无际的水面飘过一片风帆,辽阔无边的天空掠过一只飞雁,是单纯的

3、底色上一点灵动的色彩,是山川美景中的一点生气,一点情调。 小屋点缀了山,什么来点缀小屋呢?那是树! 山上有一片纯绿色的无花树;花是美丽的,树的美丽也不逊于花。花好比人的面庞,树好比人的姿态。树的美在于姿势的轻健或挺拔,苗条或婀娜,在于活力,在于精神! 有了这许多树,小屋就有了许多特点。树总是轻轻摇动着。树的动,显出小屋的静;树的高大,显出小屋的小巧;而小屋别致出色,乃是由于满山皆树,为小屋布置了一个美妙的绿的背景。 小屋后面有一棵高过屋顶的大树,细而密的枝叶伸展在小屋的上面,美而浓的树荫把小屋笼罩起来。这棵树使小屋给予人另一种印象,使小屋显得含蓄而有风度。 换个角度,近看改为远观,小屋却又变换

4、位置,出现在另一些树的上面,这个角度是远远地站在山下看。首先看到的是小屋前面的树,那些树把小屋遮掩了,只在树与树之间露出一些建筑的线条,一角活泼翘起的屋檐,一排整齐的图案式的屋瓦。一片蓝,那是墙;一片白,那是窗。我的小屋在树与树之间若隐若现,凌空而起,姿态翩然。本质上,它是一幢房屋;形势上,却像鸟一样,蝶一样,憩于枝头,轻灵而自由! 小屋之小,是受了土地的限制。论“领土”,只有限的一点。在有限的土地上,房屋比土地小,花园比房屋小,花园中的路又比花园小,这条小路是我袖珍型的花园大道。和“领土”相对的是“领空”,论“领空”却又是无限的,足以举目千里,足以俯仰天地,左顾有山外青山,右盼有绿野阡陌。适

5、于心灵散步,眼睛旅行,也就是古人说的游目骋怀。这个无限的“领空”,是我开放性的院子。 有形的围墙围住一些花,有紫藤、月季、喇叭花、圣诞红之类。天地相连的那一道弧线,是另一重无形的围墙,也围住一些花,那些花有朵状、有片状,有红、有白,有绚烂,也有飘落。也许那是上帝玩赏的牡丹或芍药,我们叫它云或霞。 空气在山上特别清新,清新的空气使我觉得呼吸的是香! 光线以明亮为好,小屋的光线是明亮的,因为屋虽小,窗很多。例外的只有破晓或入暮,那时山上只有一片微光,一片柔静,一片宁谧。小屋在山的怀抱中,犹如在花蕊中一般,慢慢地花蕊绽开了一些,好像层山后退了一些。山是不动的,那是光线加强了,是早晨来到了山中。当花瓣

6、微微收拢,那就是夜晚来临了。小屋的光线既高于科学的时间性,也高于浪漫的文学性。 山上的环境是独立的,安静的。身在小屋享受着人间的清福,享受着充足的睡眠,以及一天一个美梦。 出入的环境要道,是一条类似苏花公路的山路,一边傍山,一边面临稻浪起伏的绿海和那高高的山坡。山路和山坡不便于行车,然而便于我行走。我出外,小屋是我快乐的起点;我归来,小屋是我幸福的终站。往返于快乐与幸福之间,哪儿还有不好走的路呢?我只觉得出外时身轻如飞,山路自动地后退;归来时带几分雀跃的心情,一跳一跳就跳过了那些山坡。我替山坡起了个名字,叫幸福的阶梯,山路被我唤做空中走廊! 我把一切应用的东西当作艺术,我在生活中的第一件艺术品

7、就是小屋。白天它是清晰的,夜晚它是朦胧的。每个夜幕深重的晚上,山下亮起灿烂的万家灯火,山上闪出疏落的灯光。山下的灯把黑暗照亮了,山上的灯把黑暗照淡了,淡如烟,淡如雾,山也虚无,树也缥缈。小屋迷于雾失楼台的情景中,它不再是清晰的小屋,而是烟雾之中、星点之下、月影之侧的空中楼阁! 这座空中楼阁占了地利,可以省去许多室内设计和其他的装饰。 虽不养鸟,每天早晨有鸟语盈耳。 无须挂画,门外有幅巨画名叫自然。 参考答案 一、基础积累 1.xntird 2.灵验这只大表示缓舒语气使乱使劳累不加装饰的 3.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可以调素琴,阅金经。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斯是陋室,惟吾德

8、馨。 二、整体感知,初识陋室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山不在高惟吾德馨”;第二层:“苔痕上阶绿无案牍之劳形”;第三层:“南阳诸葛庐孔子云:何陋之有?” 三、解读探究,走进陋室 1.屋子外表简陋,因为主人的雅趣与“德馨”,使屋子不再显得简陋。 2.例如:我喜欢“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这句使用工整的对偶句式,“绿”“青”色调搭配和谐,突出了环境的清幽宁静。 3.第一处: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第二处: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爱莲说 学习目标 1.理解莲花的高洁品格。 2.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 学习过程 第一步:认读(要求:吐字清楚,速度适宜,做到准确无误

9、,声音饱满响亮。) 大声朗读课文,对于读不准的字词或你要提醒其他同学注意的字词在书上做好标记。 第二步:译读(要求:明白字句,把握文言基础。) 默读课文,借助文中注释或工具书疏通文意,并在有疑惑的地方做上标记。 第三步:品读 (一)理解莲花的高洁品格。 1.把文中具体描写莲的语句找出来。(朗读) 2.作者描写莲花的语句赋予莲花哪些品格?(依据示例讨论) 示例:“出淤泥而不染”一句中赋予了莲不同流合污的高尚品质。 (二)理解作者如何“以物喻人,抒情言志”。 1.作者喜爱莲花却先写菊花和牡丹,这有什么作用? 2.体会作者对这三种花的不同看法和不同情感,小组讨论完成表格。 花的种类喻义作者感情 菊

10、牡丹 莲 第四步:赏读 品味欣赏,并轻声跟读。(注意听描写莲的句子要读出的钦佩、赞扬的语气,文章结尾的“三叹”要读出的作者的惋惜、赞扬和鄙视的情感。) 第五步:诵读 【自主阅读】 (一) 采莲曲 (唐)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二) 一剪梅 (宋)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din)秋。轻解罗裳(chng),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三)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

11、nionu)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到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m)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

12、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英语violin小提琴的译音)上奏着的名曲。 荷塘的四面,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树,而杨柳最多。这些树将一片荷塘重重围住;只在小路一旁,漏着几段空隙,像是特为月光留下的。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但杨柳的丰姿,便在烟雾里也辨得出。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只有些大意罢了。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但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节选自朱自清荷塘月色) (四) 光长荷叶,当然是不

13、能满足的。荷花接踵而至,而且据了解荷花的行家说,这塘里的荷花同燕园其他池塘里的不一样。其他地方的荷花,颜色浅红;而我这里的荷花,不但红色浓,而且花瓣多,每一朵花能开出十六个莲瓣,看上去当然就与众不同了。这些红艳耀目的荷花,高高地凌驾于莲叶之上,迎风弄姿,似乎睥睨一切。幼时读旧诗:“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爱其诗句之美,深恨没有能亲自到杭州西湖去欣赏一番。现在是我把西湖从杭州搬到燕园里来了,岂不大快人意也哉!前几年才搬到朗润园来的周一良先生赐名为“季荷”。我觉得很有趣,又非常感激。难道我这个人将以荷而传吗? 前年和去年,每当夏月塘荷盛开时,我每天至少有几次徘徊在塘边,坐在石头上,静静地吸吮荷花和荷叶的清香。“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我确实觉得四周静得很。我在一片寂静中,默默地坐在那里,水面上看到的是荷花的绿肥、红肥。倒影映入水中,风乍起,一片莲瓣堕入水中,从上面向下落,水中的倒影却是从下边向上落,最后一接触到水面,二者合为一,像小船似地漂在那里。我曾在某一本诗话上读到两句诗:“池花对影落,沙鸟带声飞。”作者深惜第二句对仗不工。这也难怪,像“池花对影落”这样的境界究竟有几个人能参悟透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