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的婚姻观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70323338 上传时间:2023-04-25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8.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人的婚姻观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古人的婚姻观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古人的婚姻观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古人的婚姻观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古人的婚姻观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人的婚姻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人的婚姻观(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家庭,是国家和社会的基石。这个基石,要摆得正,那么,这个国家与社会,也就稳定,坚 固,繁荣,昌盛。而婚姻,又是家庭的基石。这个基石,如果摆得正,那么,家庭也就能够 和睦团结,欣欣向荣。而个人的情操和品德,又是夫妻关系的基石,夫妻二人,都应该有诚 信、善良、互敬、互爱的品性,这样才会有幸福美满的婚姻。说到底,提高人的心性,使大 家都变得善良,真诚,正直,宽忍,这才是至关重要的。 古人传统的婚姻观(一)古人婚姻观的一个重要方面-信北宋时期有一位儒生,他的名字叫刘庭式,字德之。他是齐州人,齐州也就是今天山东 一带。他考取了进士以后,被派往密州做通判官,当时的大文豪苏东坡正是这里的刺史。苏 东坡很赏识

2、、敬重刘庭式的人品。刘庭式在没有考取进士之前,曾经与本乡的一位民家女子确定了婚姻关系,只是还没有 下聘金。后来,刘庭式考上了进士,做了官,又得到名人的赏识,看来是前程远大,不可限量了。 可是那位女子,却在这个时候生了一场大病,结果导致两眼全失明了。女子的父母是种田人, 家境贫寒,也就不敢再向刘家提起这门亲事。朋友中,有人劝刘庭式:那位女人已经瞎了双眼,你为了自己的前程和未来的幸福, 就另行择亲吧。如果你一定要和那家结亲,就娶她的妹妹好了。刘庭式回答说:我当年同她订立婚约时,已经把心许给她了。她现在瞎了眼睛,但是 她的心还是好的。我若是违背了当初的心愿,我的心倒是变坏了。再说:人人都会变老的,

3、当妻子年老色衰时,我们也不能更换年轻美貌的女子吧?人得守诚信,自己不能变心。就这样,他们二人结了婚。婚后,刘庭式尽量照顾好这位双目失明的妻子,夫妻和睦度 日,很是恩爱,先后养育了几个孩子。苏东坡知道了这个情况后,对刘庭式的行为也深为感佩,说:刘庭式真是一位情操高 尚的人啊!刘庭式为什么能做到这一点呢?其实啊!古人的婚姻观跟现代人是有着很大的不同的。诗经里有一著名的诗句叫: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现代的很多年轻人很喜欢引用,特别 是在新婚燕尔的时候,都有着这样的美好愿望。但是人们往往只是领会了字面上的甜蜜浪漫 的意境,而没有去体悟这句话背后的深意:牵着你的手,与你一起慢慢老去。这可是一个漫 长的生命

4、过程啊,二十年、三十年、五十年、六十年,在这漫长的岁月里,两个人会一起经 历怎样的人生呢?荣华?富贵?贫病?战乱?离别?.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做到执子之手, 不离不弃吗?其实在这句诗的前面还有一句,叫:死生契阔,与子成说。契是契约的契,阔是阔别的 阔;成说,在这里当订立讲。我把这句诗的意思翻译成:与你订立一份契约,只有一人死 了一人还在生,才能把我们分开。这样的婚约是何等的份量啊。那是一生的托付,一生的承 诺和一生的责任。在西方社会里,人们同样对婚约看得很重,在教堂里的婚礼上,在上帝面前发誓:遵照 上帝的安排,无论在什么环境下,都要互相关爱,互相忠诚,不离不弃。把婚姻看得很神圣, 很庄严。所以自古

5、以来,无论是哪一个民族,婚姻的前提都是誓约,它保证了婚姻的合法性,也 具有了对彼此的约束力。在西方有上帝的见证,而东方则以天地神灵为见证。现在人们还沿用的形容婚姻的说法,如终身大事、从一而终等,大概都是出自于这样的 婚姻观。正是基于这样的婚姻观,前面故事里的刘庭式才能够信守婚约,不以客观环境状况的变化而改变初衷。也许现代的人很难理解刘庭式的做法,觉的他傻。因为现代人早已经不把一纸婚约当成 一回事儿了,有没有婚约都无所谓:没有婚约,两个人爱了,就在一起;有了婚约,两个人 不爱了,照样分开。谁也不欠谁的。根本不去考虑对方的感受,更别说孩子,老人的情感。是啊,环顾我们周围,今天这个人离了,明天那个人

6、又再婚了。大家都在婚姻的殿堂里 忙忙碌碌,甚至有些人根本不劳神结婚,离婚,两个人一好了就住一起了,不好了就分开了, 换男朋友,换女朋友就象换衣服一样。还美其名曰寻找自己真正的幸福。那么问一句:你找 到了吗?当你对别人不信守诺言的时候,别人也同样不会对你信守诺言;当你不尊重别人的时候, 你也同样得不到别人的尊重;当你把自己的喜好感受需要利益放在首位的时候,别人同样不 会把你的喜好感受需要利益放在他的首位。一颗变坏了的心又怎能找到一颗好的心来陪伴呢? 这样追求来的所谓自由的结合又何来长久可言呢?所以说起来啊,真正傻的是现代人。刘庭式娶了瞎了眼睛的妻子,信守了婚姻的承诺,保住了两颗好的心,这两颗好的

7、心在 日后漫长的岁月里只能越来越融合,越来越心心相印。真正能够做到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他们的幸福也就是不言而喻的了。那么他们不是最精的人吗?(二)古人婚姻观的另一个重要方面-缘成语月下老人,千里姻缘一线牵的典故,讲述的就是婚姻大事早已天定的故事。唐朝时一个名叫韦固的人,自小失去了双亲,想早点结婚却不能如愿。贞观二年,他到 清河游玩,途中住在宋城南面的旅店。有个人为他提亲,女方是以前清河司马潘昉的女儿, 并让韦固第二天清早去龙兴寺门前同潘家的人见面。韦固高兴了一晚上,第二天早早的就赶到庙门前,一看,月亮还在天上高高地挂着呢。 这时他看见一个老头坐在台阶上,旁边放一个口袋,正借著月光看书呢。韦固

8、凑上去看,却 看不懂书上的字,就问老头说:老先生读的是什么书啊?我从小苦学,没有不认识的字, 怎么这书上的字却从没见过啊?老头笑著说:这不是人间的书,你怎么会见过。韦固又 问:那是哪里的书啊?老头说:幽冥之书。韦固问:幽冥之人,怎么到了这里?老头 说:是你来的太早,不是我不应该来。凡是阴间的官员都管阳间的事,管理人间的事怎么 能不在人间行走呢?韦固问:那您管什么事儿啊?老头说:天下人的婚姻大事。韦固高兴了,说:我从 小失去父母,想早点娶妻生子,可十几年来,我多方求亲都不成。今天有人给我提潘司马的 女儿,你说这件婚事能成功吗?老头回答:不成,你的媳妇刚刚三岁,等到她十七岁才能 进你家的门。韦固问

9、:你口袋里装的什么东西?老头回答:红绳啊!用来系夫妻两人的脚。等到 他们定下了,我就偷偷地把红绳系在他们脚上。不管这两家是仇敌,还是贫富悬殊,或者 是相隔千山万水,只要红绳一系,再也逃不掉了。你的脚已经和她的脚系在一起了,你再找 别人又有什么用呢?韦固问:那我的媳妇是谁?家在哪里?老头回答:旅店北面卖菜家的女孩。韦固问: 能去看一看吗?老头说:老太太经常抱著她卖菜,一会儿你跟我走,我指给你看。天亮 了,韦固等的人没有来。老头卷起书,背着口袋,韦固跟着老头来到菜市场,看见一个瞎了一只眼的老太婆,抱 着一个三岁的女孩,看起来非常肮脏丑陋。老头指着女孩对韦固说:那就是你的妻子。 韦固生气地问:我杀了

10、她行不行?老头说:这女孩命中注定有大富贵,还要跟着你享福 呢,怎么杀得了呢?说完老头就隐去了。韦固回家磨了一把刀,交给仆人说:你如果为我杀了那个女孩,我赐你一万块钱。 仆人答应了,将刀藏到袖子里来到菜市场,趁着人多混乱的时候,刺了那女孩一刀就跑,市 场大乱,仆人得以逃脱。回来后,韦固问仆人:刺没刺中?仆人说:我本想刺她的心脏,可是没刺准,刺到 了眉间。此后韦固再求婚,也一直没成功。又过了十四年,韦固到相州参军刺史王泰手下任职,王泰因他能干,将女儿许配给他。 韦固的新媳妇十六七岁,容貌美丽,韦固称心如意,但是他发现妻子的眉间总是贴着一个小 纸花,即使沐浴也不拿下。后来他问起妻子,妻子潸然泪下,说

11、:我是郡守大人的侄女,不是他的亲生女儿。我 的父亲生前是宋城县令,死在任职上。当时我还在襁褓之中,母亲和哥哥也相继死了。家 里剩下的唯一宅院在宋城南,与乳母陈氏一同居住,每天靠卖菜度日。陈氏可怜我年龄太小, 总把我带在身边。三岁的时候陈氏抱着我在菜市场里,被一个狂徒用刀刺中眉心,留下了伤 疤,所以用纸花盖上。七八年以后,叔叔来到卢龙任职,我便跟着叔叔了,并以他女儿的名 义嫁给你。韦固问:陈氏是不是瞎了一只眼?妻子说:对呀,你怎么知道的?韦固说:刺你的 人是我派去的,这真是一件奇事!便将事情的来龙去脉一一告知妻子。夫妻俩从此更加相敬如宾,后来生了个男孩叫韦鲲,作了雁门太守。母亲被封为太原郡 太夫

12、人。从此人们便把替男女双方牵线搭桥的人称为月下老人,也简称月老。而千里姻缘一 线牵的说法也是从这儿来的。看来啊,缘分天定还真是那么回事儿,而且命中注定的事,也不会因人力而改变。这个 观点在西方的文化中也被普遍接受,所谓的姻缘天注定。如果说缘分原本就是天注定的,那么在人世间将两人拉到一起的形式是否就不主要了呢? 因为既然是天定的,就一定会让有缘分的人通过某种形式走到一起。那么古代的父母之命, 媒妁之言会不会就是天为人选择的婚配的一种方式呢?既然是命中注定的事情,结婚之前 见不见面?对对方了解多少?是不是自己喜欢的人等等问题也就不需要挂心了,反正结果是 不会变的。由于古代的人信天认命,欣然接受上天

13、的安排,用现在的话可以说是坦然的面对现实, 更看重的是日后彼此的以礼相待,各守本分,真诚包容,这些又不单单是一纸婚约可以约束 的,而是自自然然就该那样做的。所以古人的婚姻绝大多数都是从一而终,心甘情愿去了却 一段上天注定的夫妻姻缘,其中好也好,坏也罢,因为相信都是自己的命,也就无所苛求, 顺其自然,随遇而安了。现代的人不信神,不信命,相信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自己的幸福自己把握。在茫茫人 海里盲目的四处寻找,而前提条件往往又都是考虑自我的需要。结果常常屡屡碰壁,身心疲 惫,而最终找到的那个人恐怕还是被月老系了红线的有缘人,那么这苦苦求索的过程也就变 成了 天安排给现代人婚配的一种方式了。对比起来

14、,哪一种择偶的方式更可取呢?古人对婚姻的态度当代的许多人,都把婚姻作为一种合法的满足个人色欲之心的方式,对待婚姻的态度非 常随便,有的甚至乱性胡来。可古人对婚姻的认识却截然不同。昨天,我看到礼记?昏义中有一句话婚姻合两姓之好,上以事宗庙,下以继后世。 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到在古人的眼中结婚的目地在于种族的延续,以及对祖先的祭奠, 并不是为了自己肉体的享乐。从这一点上看古人的观念真的与现代一些人有极大的不同。而所以成男女之别,而立夫妇之义也。男女有别而后夫妇有义,夫妇有义而后父子有亲, 父子有亲而后君臣有正。故曰:婚礼者,礼之本也。”从中可知中国古人认为:男女有别,绝不可乱来,更不可乱性;婚姻

15、关系是血缘关系、 姻亲关系、君臣关系等各种人伦关系、道德礼仪的基础,婚姻是神圣的,不可随意破坏;夫 妇之间有义,一定要善待、体贴,并忠实于对方。其实在西方文化中,也有类似的观念。记的我过去曾看过一些关于古代西方世界的资料, 那里面说:在西方,古代基督教非常强盛的时候,许多西方古人的理想就是虔诚、善良的度 过自己的一生,他们认为婚姻是神圣的,不可以违背结婚时在教堂里所发的誓言,不可随意 离婚。然而,随着历史的变迁,人类越来越背离古老的文化传统,逐步迷失在物欲、色欲之中, 很多人真的完全迷失了自己的本性。衷心的希望尽可能多的中国人能回归到中华古老的神传 文化的正统观念上来。终身相托的夫妇中国古人对

16、夫妻关系极为重视,夫妻好合不仅是家庭万事兴的基础,也是社会稳定、天 下太平的重要基石。因此自古就不乏夫妻关系稳固、终身相托的感人事迹,这些事迹广受后 人称扬,更是我们现代人传颂效仿的榜样。在此我们选取晏婴、宋弘两位贤者,不畏惧权贵,不贪图财色,与妻子共甘苦,夫妻恩 爱天长地久的故事。终身托付春秋战国时期的齐国,有一位著名的贤相,他就是大名鼎鼎的晏婴。齐景公有一位女儿, 景公很喜爱她。看到晏婴有才能,想把女儿嫁给他。为此齐景公特地跑到晏婴家里面来拜访, 君臣开怀畅饮。席间,晏婴的妻子也不时地忙碌地招待客人,景公看到了她,就问晏婴那 位就是你的妻子吗?晏婴不知底里,就如实回答说:是的,她就是我的妻子。景公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