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小姑夫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70319342 上传时间:2023-10-0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怀念小姑夫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怀念小姑夫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怀念小姑夫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怀念小姑夫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怀念小姑夫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怀念小姑夫》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怀念小姑夫(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怀念小姑夫今天是小姑夫病故后的“头七”,也是亲人们感念最深、痛楚最深的时段。远行的她终将一去不复返,身影和容颜犹如掠过天际的一抹弧线,转瞬即逝,沉没在浩瀚无垠的苍穹。难抑无尽的思路和悲哀,只能潜藏于心底,但又时时萦绕心头。感慨上天的无情,纵然不去挽留她匆忙的脚步,惟有寻觅她定格在人间短暂而清晰的人生轨迹,作为一份怀念、一份追忆。小姑夫人生的片段很短暂,但她尽到了责任。从二十出头与小姑结为夫妻,至到她四十八岁英年早逝,短短二十近年里,经历了少小成家、以德立家、勤快持家的艰苦与曲折,作为爸爸,教子育女,倾注心血,用大山般的爱庇护她们成长;作为丈夫,尊妻爱妻,无怨无悔地践行着爱的诺言;作为男人,大事

2、难事敢担当,小事琐事不计较。始终用一颗热诚的心、火热的心对人对已,以顽强坚韧、无私无畏的品质立身治家。她短暂的人生很充实,用半辈子的时光履行了别人一辈子的使命。她短暂的人生很精彩,留下许多人们津津乐道的故事和可圈可点的事迹。小姑夫生前和我叔叔、大姑夫家同样,从事废品回收生意。这并不起眼的行当既是冀中一带人的老式支柱产业,也是她们发家致富的首选,可以说家家户户齐上阵。经营方式多有父子伙伴的,有兄弟合伙的,生意圈波及全国各地,祖祖辈辈,深耕不辍。小姑夫上道早、人缘好,硬是在这个行业里打拼了十近年,练就了精明,筑造了家业。先后盖房置地买车,娶媳嫁女送老,日子过得也算殷实。和吃苦耐劳的小姑一道把这个家

3、打理得井井有条、红红火火。本想几十年风风雨雨,不肯停歇,子女皆已成家立业,家里也有某些积蓄,到了苦尽甘来、含饴弄孙的时候,却已和病魔结怨。抑或是积劳成疾,或是突来横祸,不管何故,终将未能渡过这一关。她人走了,留下了英明,让人高山仰止。她生前走南闯北,阅人无数,对世上的是与非、冷与暧、恩与怨、真与假洞若观火。以深谙世情、通晓事理的精明穿梭在不同的交际场合,游刃有余;她仗义疏财、乐善好施,以酒交友,上至富贾、下至平民都能成为她的座上宾;她为人大气,与亲与邻见忠诚、见真心,对老对少讲孝道、讲慈祥。亲戚朋友、四邻五舍、十里八乡有口皆碑。再好的人、再能的人也有她的不容易、也有她的不如意。小姑夫在家外能伸

4、能缩,让人信服。但她在我爷爷眼里永远是个长不大的孩子。爷爷毕生经历坎坷,数度劫难岿然不动,家族威望甚高,是我们全家族的精神领袖。小姑夫能言善辩,善当演员,不屑观众,众人面前,她是当之无愧的“金话筒”。夺取了家内的“舆论阵地”,眼里不揉沙子的爷爷岂能容忍。小姑夫的特长在这位把形象地位看得比命更重要的老丈人面前纯属成了“不懂规距、班门弄斧”或者是“不知天高地厚、挑战权威”。脾气火爆的爷爷毫不吝惜对这们小婿的“关爱”,呵斥与痛骂成了教育最多的方式。固然在强势的岳父面前,知趣的小姑夫,不恼不羞,没有据理力求,只有洗耳恭听,没有一争高下,只有委曲求全。亦然时间久了,这也极容易引起外人的猜想和误读,但我始

5、终坚信,爷爷的内心里绝没有偏爱谁、对谁不满的意思,无非是情感的另一种体现方式而已。小姑夫由敬生畏、知止知退,但绝没有心生怨恨,由于她懂得“孝为天、上为大”的做人道理,这样的遵守礼节、遵守孝道陪爷爷走完人生的最后一程。而今时隔七年,不太受她待见的女婿也紧随而去。我想,但愿爷爷泉下有知,能否对这个女婿高看一眼,不要再对她百般挑剔了。由于至亲无法变化,态度可以转变。我们老刘家世代为农,受良好家风的熏陶和老一辈人传承,这个人们族以崇德实干、严谨治家为本。人人牢记祖训、严守家规。人人讲实干,人人讲道义。特别是到我们这一代有上辈人的言传身教,堂兄弟、表姐妹密切无间、甚至恨不得把心掏给你,哪怕是一句多余的话

6、或者无关痛恙的话都万般谨慎,都只怕伤害到彼此。人们都能保持这种距离和默契。小姑夫性情开朗、爱说爱笑、无拘无束,她的忽然拜别让我们这个人们庭顿时冷清起来,爽朗的笑声没了、调节氛围的话题少了,要适应这一变化,让人很不自在,很压抑、很煎熬。想想小姑夫,她快人快语,探讨事理一针见血,直来直去,体现观点从不拐弯抹角,是非分明、爱憎分明。有时候,习惯了听好话、听顺耳的话,她忽然来个“连环炮”,尽管让人一时无法理解,让人措手不及。但细想一下,作为长辈,她哪一点说错了?哪一点是为自己?哪一点是言不由衷?由于历史因素和地区限制,我随爸爸生在山西、长在山西,在亲人们的眼里实为“流落她乡”,再加之求学工作占据了我绝

7、大部分时间,平时和伯伯、叔叔、姑姑多以电话联系、亲情间接转达,但亲情毕竟是亲情,没有由于时间和空间的阻隔而有丝毫的暗淡。但相距千里,着实带来大大的不便,见一面难,走个亲戚更难。想想在去年春节,我时隔十九年回老家探亲,在有小姑夫的会餐宴上,不知是看到亲情的那份激动,还是互诉衷肠的宣泄,我痛苦一场,严重失态。如今忆及那些事,而今早已物是人非,内心布满了纠结和不安。想想我和小姑夫的在一起共处的时光不超过十天,在得知她身患重疾到撒手人寰的二十天时间里,我多次告知自己,无论多忙都要去送送她,但终不能遂愿,也正应了一句老话“子欲养而亲不待”,心中的负罪感那般强烈。痛定思痛,写下此文,深表怀念,愿逝去的亲人能安息,安在的我们能秉承遗志,砥励前行。 刘建兵 八月 于山西临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