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系统论文:对改革中农信社提高经营效益的探讨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70317039 上传时间:2023-02-0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银行系统论文:对改革中农信社提高经营效益的探讨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银行系统论文:对改革中农信社提高经营效益的探讨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银行系统论文:对改革中农信社提高经营效益的探讨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银行系统论文:对改革中农信社提高经营效益的探讨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银行系统论文:对改革中农信社提高经营效益的探讨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银行系统论文:对改革中农信社提高经营效益的探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银行系统论文:对改革中农信社提高经营效益的探讨(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银行系统论文:对改革中农信社提高经营效益的探讨随着农村金融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农信社的改革已在全国全面拉开,全体农信人期盼已久的改革列车终于徐徐驶来。随着改革的渐进,农信社存在的问题一一浮出水面,如何提高农信社经济效益则成为讨论的焦点,其间的悲喜,预示着未来的荆棘,也预示着改革成功的希望局面:徘徊不前农村信用社是我国经营货币资金一特殊行业,存在着高负债、高风险的特点。据央行调查的数据,农信社的不良资产率多数在50%以上,在某些省份甚至高达90%以上,这一比例远远高于四大国有商业银行透露的25%的比例。“这种状况必需尽快解决,否则后果不堪设想,农信社不良资产就会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一位专

2、家满脸忧郁地说。据媒体报道,有些信用社一年仅招待费用开支就高达几十万元。试想,一个小小的信用社一年能盈利多少钱,而招待费用开支如此惊人,所创收益都让吃光喝光了,甚至还不够,怎么还能谈到效益上来。提高农信社的经济效益,一些专家与学者一直在不停地呼吁,并且试图寻找有力的解决方案,但效果不尽如人意,部分农村信用社还是存在着经营效益欠佳,有的甚至难以为继的现象。面对社会的发展,各种金融机构相互竞争以求生存,农信社当然也不能例外。然而信用社在追求发展速度的同时,却忽视质量和效益的管理,这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盲目扩大信贷规模,大量拆借资金,有的甚至结算压票,投资组合单一,不讲成本效益,使得筹资成本不断

3、上升。另一方面表现为信贷资产结构不合理,大额大户贷款比较集中,占比大;非正常贷款占用比例高,到期贷款本息难以收回,导致不良贷款连年上升。目前,随着农村信用社的改革,不少信用社开展了国债买卖、住房抵押贷款、担保等新兴业务,这些新业务与传统业务又有很大的不同,蕴藏了新的风险,给原有的内部控制制度带来挑战。“尽管农信社基本上都制定了一套内部控制制度,但由于相关理论和实践经验的不足,以及经济转型期的经济格局导致我国农村信用社内部控制制度存在诸多薄弱环节,这要求信用社进一步健全内控制度,提高管理人员素质。”关键:严控成本在农信社内部诸多问题中,经营成本控制无疑是影响信用社经营效益的关键,它渗透到农信社的

4、各个领域、各个环节之中,决定着农信社的竞争能力的强弱、盈利能力的大小,直接关系到农信社的生存与发展。据了解,目前农信社的经营成本控制还仅限与事后的财务分析和监督,成本核算和控制工作基本上还停留在记账、报表、财务分析、财务检查的记账型会计阶段。管理方法相对滞后,财务管理意识淡薄,专业检查监督乏力,经营成本费用过高,缺乏改革创新意识。为此,一些业界人士呼吁信用社经营成本管理工作由单纯的“记账型会计”向“管理型会计”过渡,逐步提高经营成本的控制能力,不断提升竞争力。然而在实际中,部分农村信用社形成了重信贷指标、轻内部管理,重数量增长、轻质量增长的经营特点,造成成本费用观念淡漠,忽视成本效益的恰当配比

5、,不仅经营人员忽视经营中的成本控制,即便是内部管理人员,也缺乏成本资料和必要的成本管理技术手段。对此,专家纷纷表示,农信社在改革的过程中要充分学习和借鉴国外银行业在经营管理上的先进理念,运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运用管理会计的原理,全面管理分析成本、收益状况,从而变粗放型增长为集约型增长,从分级式管理向集中式、扁平化管理转变,切实提高经营效益。在降低不良资产,提高经营效益过程中,黑龙江省取得了较好的成绩。黑龙江银监局局长臧景范曾向媒体表示,对于黑龙江省农村信用社内控制度薄弱、道德风险较大、发案率较高的现实,银监局对省内个市地个别基层农村信用社安全保卫和内控制度执行情况进行了抽查,对违规人员当场

6、进行了处罚。抓住影响大的典型案例召开了案件及相关责任人查处全辖通报大会,强化警示作用,以点带面,促进农村信用社严格执行内控制度。事实证明,这种办法对提高农信社的经济效益取得很大成功。他进一步补充说:“当前随着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农信社产权关系进一步明晰,农信社也可从实际出发,尝试引入管理会计的理念,从成本预算、核算、分析、考核、监督等多方面着手,加强经营成本的控制能力,从而带动和推动信用社的各项工作,提高信用社的经济效益。”突围:科学管理改革过程中人是最重要的因素,因为生产经营好坏与对人的管理有着相当密切的联系。在改革这转轨的过渡时期,据四川省乐山市沙湾区农村信用联社的调查显示,职工对农信社的

7、改革怀着种种复杂的心态:绝大多数职工对农信社改革的未来充满了美好的期待和憧憬,有的则对改革后自己的前途充满疑虑,有的则心灰意冷,无可奈何而空虚茫然。显然,忽视职工的作用,想提高农信社经营效益无异于缘木求鱼。一位研究人力资源的专家向记者坦承,人事部门要对信用社高级管理人员的任用实行严格的审定,建立日常经营行为跟踪档案。对信用社经营风险实行领导终身连带责任制,促使其一心扑在经营上。选用一批年富力强、训练有素、技术过硬者上岗,淘汰一批光吃饭不干活的累赘者,纯洁工作岗位和人员。提高经济效益是农信社改革的初衷,要想突破亏损的局面,一些专家纷纷发表观点,一致认为:信用社要建立科学的集约管理方式,强化内控机

8、制,建立健全审贷分离、贷款评估制度,对企业、贷户进行全面评估,并以此作为放贷依据,提高放贷决策的科学性;强化贷款监管,对贷款的政策、原则、制度的执行情况实行全方位的跟踪监督管理,尽可能的避免和减少信贷风险;建立贷款风险防范机制,改变信贷资产结构,降低不良资产占用,选择多种贷款项目,控制合理投放规模,从而加速资金周转,达到提高效益的目的。诚然,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没有地方金融的良性运作,就没有地方经济的良性发展,农信社改革的得失关系到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农信社改革也存在风险,但风险的大小又是可控的,控制风险关键在于制度。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副研究员冯兴元指出:“对于农信社而言,运转有效的信贷管理控制、授权批准控制、组织规划控制、文件记录控制、员工素质控制、内部报告控制、内部审核控制等,是农信社健康发展的保证。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健全及实施情况,是农信社经营成败的关键。所有农信社都应结合自身实际,研究并不断加强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最大限度地防范和规避金融风险。”农信社的改革犹如黑暗之中冲出的一匹骏马,它给急需贷款的农户带来了光亮,虽然一路崎岖,却挡不住它前进的脚步,相信农信社在未来的路上一定能见到灿烂的阳光。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