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土方开挖施工方案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70302966 上传时间:2023-06-05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9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楼土方开挖施工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楼土方开挖施工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楼土方开挖施工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楼土方开挖施工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楼土方开挖施工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楼土方开挖施工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楼土方开挖施工方案(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土 方 开 挖 施 工 方 案第一节 基坑工程概况3楼为桩基阀板基础、基底标高为-6.05m,东侧同4楼平齐,位于富裕河西,102国道北侧。3#楼为33层高层建筑,南侧有商铺两层,地势较为平整。0.000相当于地形图标高207.350m,整个场地自然标高-1.11m、相当于地形图高程为206.24m。无地下室坑底标高-6.15m、相当于地形图高程为201.2m。 底板垫层底开挖深度5.04m;基础总长61.05m,阀板面积1117.9平方米。第二节 地貌、地质情况1、工程地质件: 长春市位于松辽凹陷的东北边缘,是中朝地台的一部分,古生代时期的沉积物较少,附近有奥陶纪灰岩,局部有二叠纪地层出露,

2、在中生代地台下降,在东部山区有侏罗纪的沉积层。长春基岩有厚白垩纪泥质砂页岩陆相沉积,第四纪中更新世有长白山岩浆活动。长春市的地貌态属于波状台地和一级阶地。白垩纪泥岩和泥质砂岩构成基底,台地的覆盖层230m左右厚的粘性土层,底部为厚度不等的砾砂层。东部为伊通河一级阶地,上部为舍少量有机质的粘性土,下部为中、粗砂,砾砂层。长春气候为夏季炎热多雨。2、地质资料情况:第层,杂填土, 杂色,黑色,褐色,由碎石、碎砖块、粘性土等回填,密度不均,局部地段下部为素填土及耕表土,含植物根系,受人为活动影响,该层厚度变化大,分布不均,层厚为0.503.80米。第层,粉质粘土,黄褐色,褐色,软塑-可塑状态,湿,中等

3、压缩性,局部高压缩性,层厚0.007.60米。第-1层,粉质粘土,黄褐色,褐色,可塑状态,湿,中等压缩性,局部高压缩性,层厚0.008.00米。第层,粉质粘土,褐色,黄褐色,可塑状态,饱和,中等压缩性,层厚1.808.30米。第层,粉质粘土,褐色,灰黄色,灰黑色,饱和,中等压缩性,本次勘察提示最大层厚为4.8米。第层,粉质粘土混砂,褐色,灰黄色,灰黑色,局部含有有机质,有腥味,局部混粉细砂,局部为中砂,饱和,中等压缩性,本次勘察揭示最大层厚为7.60米。第层,全风化泥岩,棕红色,紫红色,泥岩风化成硬塑粘土状,结构被破坏。标准贯入试验平均击数泥岩小于50,向下密实度增加,局部夹砂岩透镜体,厚度不

4、一。本次勘探提示层厚最为5.70米。第层,强风化泥岩,棕红色,泥岩风化成坚硬粘土状及碎块状,结构大部分被破坏,岩石坚硬程度分类为极软岩,岩体破碎,岩体质量等级分类可为V类,标准贯入试验平均击数大于50击。小于100击,向下密实度增加,局部夹砂岩透镜体,厚度不。本次勘探揭示层厚最大为5.10米。第层,由风化泥岩,棕红色,泥岩风化成整体块状,结构少部分被破坏,岩石坚硬程度分类为极软岩,岩体较破碎,岩体质量等级分类可为V类,标准贯入试验平均击数大于100击,局部夹砂岩透镜体,厚度不。该层未揭穿。地基土承载力:岩土层序号岩土名称承载力特征值fak(kPa)土工试验计算值原位测试计算值标贯测试计算值推荐

5、值粉质粘土130120120-1粉质粘土165150160粉质粘土180170170粉质粘土240270260粉质粘土混砂210200200全风化泥岩300280280强风化泥岩350350中风化泥岩500500桩基础承载力估算参数:岩土层序号岩土名称预应力混凝土管桩侧阻力特征值qsia kPa端阻力特征值qpa kPa粉质粘土18-1粉质粘土21粉质粘土28粉质粘土混砂34全风化泥岩28强风化泥岩603000中风化泥岩6000第三节 基坑边坡变形监控1、本工程邻近无建筑物,开挖深度小于7米,基坑边坡安全等级为二级、位移监控值为5CM,边坡土体最大位移监控为5CM,地面最大沉降监控值为5CM。

6、土壤的深层水平位移观测预警值为:最大水平位移为50mm,连续三天位移速率不大于35mm/天.2、放坡开挖时采取明排水或盲沟降水,明排水人工分段抽槽开挖。这样施工速度缓慢,减缓释放变形能量,稳定边坡。并做好地面、坡面的防护,以防止地表水淋滤和土体流变现象的出现。3、相对加快施工过程进度,减少时间效应。4、基坑变形值进行监控,应小于规范允许值。第四节 施工流程 第五节 土方量估算土方量估算一、机械开挖土方量(开挖自然地位下5.04m)1、1117.9m25.04m=5634.22m32、多边形基础: 4.350.433112=22.6m3 1.83.4110=61.2m33、放坡:(25.0415

7、.04)m2171.36m=2590.96 m3=5634.22+22.6+61.2+2590.96=8308.97m3第六节 机械开挖土方(一)、机械类型、数量、配合人员1、挖掘机型号、数量机械开挖深度地表下5.04m以内,为此,选用液压挖掘机WY100型斗容量1m32台,配备2台小型挖机开挖桩间土方,以免对基桩的影响。因为土方堆场场地较小,需配备2台WY100型挖机将土方堆高及场地平整。选用二台WY-100A型液压挖掘机,每天工作1.5台班,每台班生产率400600m3,二台挖掘机每天挖土量:1200m3,(以400m3/台班计),一台挖机堆土。2、配备12个工人,自然铲坡,局部挖堆土,利

8、于挖掘机工作。3、配备自卸翻斗车,为载重量8T,容量:P=4.4m3土,运输车数量:a、每天挖土量:1200m3,外运松散土方:1.21200=1440m3,运距:L=0.5公里内。b、汽车1.5台班(12小时)产量计算:T1=12小时, t=0.3小时(装卸时间)V=24公里/小时 K1=0.9 K2=1c、每天汽车辆数:m=1440/139=10(辆) 需配备8T自动翻斗汽车10辆。总土方量=8308.97m312007天土方开挖7天完成。(二)、开挖方法:反铲挖掘机的挖土特点是:“后退向下,强制切土”。分别从两端轴线起,两台挖掘机,分别后退开挖,向地下室中部靠拢。方法采用沟端开挖法。见下

9、图:沟端开挖法(三)、开挖顺序及运土路线挖土按顺序从55轴开始,分别由东往西退挖。短箭头表示挖土机后退方向,点划线表示自动翻车斗车出土外运方向。卸土地点在建筑区外,业主指定区域内。详见附图1、3楼土方开挖出土平面图2、人工与机械配合运土3、3楼基坑挖土放坡剖面图(四)、机械挖土工期1、机械开挖土方量:8300m3。2、分为两大部分(从1A轴至1V轴,从55轴至1轴),各由一台WY100型挖掘机从量端同时退挖土。 3、工期: WY100:生产率为400600m3,每天工作1.5台班,两台挖掘机,每天挖土量为1200m3(以400m3/台班计)。工期为T1=8300/1200=7天考虑外来因素影响

10、,机械开挖工期为T1=7天 第七节 人工配合机械开挖土方为使基坑稳定,减少地基土扰动,从底标高起,基坑整平承台地梁等土方采用人工开挖:(一)、开挖方法和过程: 1、按测量放线定位及标高,及施工要求等进行人工开挖。挖土应自上而下、分层进行,每层3050cm。2、人工放坡:自然铲坡,严禁人工填平找坡。瓦工(砼工)及时做好护坡,按放、护坡排水施工。3、基坑开挖应尽量防止对地基土的扰动,当人工开挖至离坑底15cm时,应进行基坑底标高测定,去除遗留土方应标注木桩。对各个桩承台、地基梁位置进行测量放线。4、及时先做好底板垫层,这对边坡稳定是有利的,尤其是对边坡起到水平抗力作用,减少变位。5、人工开挖桩承台

11、、地基梁等土方时,按计算要求开挖。(二)、对基桩保护1、按打桩验收资料:对各个基桩桩顶标高进行核对,开挖前进一步对照打桩记录,凡未送到位的桩均先在地表面做标记(插标杆或标旗)。2、在开挖过程中发现桩冒顶时,现场人员会同监理、业主及时对照桩位图纸对基桩顶中心测量定位和标高,分别做好记录,以备检查。3、见桩后,在挖土过程中,先行均匀慢慢地除去桩周围的土厚不超过30cm,然后向外扩散,直径约2m,再挖其他部位的土厚30cm。4、不准任何人敲打、机械碰撞。若有这种情况发生,按罚款论处,损失严重的挖土队应承担经济损失。第八节 基坑雨水排放系统护坡做法:按规范要求:对于土质边坡,在开挖时应采取相应的排水和

12、坡脚、坡面保护措施。基坑周围地面硬化,50mm碎石垫层,C20砼厚60mm,并设置拦水沟或拦水堤。坡面、坡台、坡脚,用30厚1:3水泥砂浆,分仓缝6m并在坡脚设置排水沟和集水井。基坑内,随着人工开挖时,设置排水沟,集水井间距30m,集水井的地下水或雨水通过抽水泵排入场地内排水沟系统,经过沉淀池,进入市政设施允许管网中去。详见放、护坡、排水图。说明:1、护栏采用48钢管,立杆距离300mm,进入地面500800mm,高度1100mm, 横杆3道。2、集水坑、排水沟采用240厚红砖砌筑,水泥砂浆抹灰。第九节 基坑开挖安全防范措施一、基坑监测 该地下室基坑工程安全等级为二级,作为二级安全等级基坑需监

13、测如下项目序号现场临测项目基坑工程安全等级二级1自然环境(雨水、气温等)必测2边坡土体顶部的水平位移必测3基坑周围地地表裂缝宜测4周围重要设施(市政管线)变位与破损必测5基坑周围地面超载状况必测6基坑周围漏水状况必测 二、基坑开挖过程中的事故预防及处理(一)、事故预防措施 1、开挖中能存在的隐患或引发的事故。应预先制定方案;2、应在基坑工程施工过程中监测,实行信息化施工。掌握基坑施工边坡的变形和变形速率,及时查明坑周地面裂缝原因即变化情况等;3、调查相邻基坑施工情况并协调双方的施工;4、了解本地区类似场地已发生过的事故经验、教训,做好事故的防范;5、严格控制基坑周边地面不堆荷载,不准运输或停放

14、汽车。设计时不漏算荷载,施工时不乱加荷载;6、对基坑周边的地上建筑、地下工程以及道路工程等应进行监测,采取预防措施;7、基坑施工过程应随时密切注意气候、降雨、地震、降温等预报,以便做好相应的防灾措施。(二)、开挖中可能存在隐患或引发的事故,处理和预防措施的方案。1、坡顶超载或未降水,坡变面,地面出现裂缝。常用处理措施:卸载、人工降水、坡内坡前堆筑砂石袋。预防措施:严格控制地面荷载,不得堆放弃土、建筑材料、大型车辆及机具,不得反向挖土,不得在坑周搭建临时仓库及建筑,地面应进行防雨水渗入的处理等。2、情况:基坑发生整体或局部土体滑塌失稳原因:基坑未做整体稳定验算或可能失稳的诱因重视不足,措施不力,忽视信息化施工的监测及预报。处理措施:基坑周围降水位(有条件是),坡顶卸载,加强未滑塌段的监测和保护,防止事故扩大。预防措施:对欠固结土、淤泥、软粘土或易失稳的边坡土,应根据整体稳定验算,采用预先加固措施,防止土体失稳。(三)、事故处理后,应在事故发生部位及相邻部位增加监测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