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考物理二轮复习 第十五单元 单元滚动测卷(6)(含解析)(选修3-4)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70302701 上传时间:2023-07-1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2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届高考物理二轮复习 第十五单元 单元滚动测卷(6)(含解析)(选修3-4)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20届高考物理二轮复习 第十五单元 单元滚动测卷(6)(含解析)(选修3-4)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20届高考物理二轮复习 第十五单元 单元滚动测卷(6)(含解析)(选修3-4)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20届高考物理二轮复习 第十五单元 单元滚动测卷(6)(含解析)(选修3-4)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20届高考物理二轮复习 第十五单元 单元滚动测卷(6)(含解析)(选修3-4)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届高考物理二轮复习 第十五单元 单元滚动测卷(6)(含解析)(选修3-4)》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届高考物理二轮复习 第十五单元 单元滚动测卷(6)(含解析)(选修3-4)(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单元滚动测卷(6)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北斗导航系统是利用电磁波进行定位和导航的B.微波炉能快速加热食物是利用红外线具有显著的热效应C.常用的电视机遥控器通过发出紫外线脉冲信号来遥控电视机D.天文学家用射电望远镜接收天体辐射的无线电波进行天体物理研究E.遥感技术中利用了红外线探测器接收物体发出的红外线来探测被测物体的特征2、如图,空气中有两块材质不同、上下表面平行的透明玻璃板平行放置;一细光束从空气中以某一角度(090)入射到第一块玻璃板的上表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第一块玻璃板下表面一定有出射光B.在第二块玻璃板下表面一定没有出射光C.第二块玻璃板下表面的出射光方向一定与入射

2、光方向平行D.第二块玻璃板下表面的出射光一定在入射光延长线的左侧E.第一块玻璃板下表面的出射光线一定在入射光延长线的右侧3、关于波的干涉和衍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波遇到障碍物时,一定会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B.当孔的大小比波长小时,会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C.闻其声而不见其人,说明声波也能发生衍射D.频率不相同的两列波也能发生干涉E.声波、电磁波等一切波都能发生衍射和干涉现象4、下列关于光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雨后彩虹是由于太阳光入射到水滴中发生全反射形成的B泊松亮斑的发现支持了光的波动说C在双缝干涉实验中,用红光代替黄光作为入射光可减小干涉条纹的间距D在潜水员看来,岸上的所有景物都出现在一

3、个倒立的圆锥里E. 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发生折射是因为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5、如图甲所示,沿波的传播方向上有六个质点、,相邻两质点之间的距离均为2,各质点均静止在各自的平衡位置, 时刻振源开始做简谐运动,取竖直向上为振动位移的正方向,其振动图象如图乙所示,形成的简谐横波以2的速度水平向右传播,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波传播到质点时,质点开始振动的方向沿轴正方向B.04内质点运动的路程为12C.45内质点的加速度正在逐渐减小D.6时质点第一次处于平衡位置E.各质点都振动起来后, 与的振动方向始终相同6、如图所示的实线和虚线为时刻两列简谐横波沿x轴传播如图所的波形图,两列波叠加并

4、发生了干涉现象,下列说实线法正确的是( )A.处为振动减弱点B.相邻两个振动加强点的平衡位置相距0.2mC.若A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则B波也可能沿x轴正方向传播D.波遇到尺寸小于0.4m的障碍物会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E.时刻,若A波使处质点沿y轴正方向运动,则B波使处质点沿y轴负方向运动7、实验如图,是一个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的实验装置(1)(单选)实验中,要求摆线与悬点连接处要用铁夹夹住摆线,不能随意地将摆线绕在铁架上,其原因是: (A) 防止摆角大于5度(B) 防止测量摆长时无法得到较精确的数据(C) 防止摆球在摆动过程中摆长不断发生变化(D) 防止摆线固定点松动,造成摆长越来越长(2)以下是

5、某同学在一次实验中记录到的两组数据,请根据表格数据,把表格中需要计算的物理量填上,并求出当地重力加速度的测量值(保留两位小数=3.14)次数摆线长度(cm)摆球直径(cm)50次全振动时间 (s)摆长L(cm)重力加速度g(m/s2)197.02100279290结论:本次实验测得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 (3) 若两个摆长不等的单摆,摆球质量之比,在同一地方做小角度摆动时摆角相等,他们通过最低点时的速度之比,则他们的周期之比= 8、一列简谐横波正在沿x轴的正方向传播,波速为0.5m/s,t=0时刻的波形如图甲所示。1.求横波中质点振动的周期T;2.在图乙中画出t=1s时刻的波形图(至少画出一个波

6、长);3.在图丙中画出平衡位置为x=0.5m处的质点的振动图象(t=0时刻开始计时,在图中标出横轴的标度,至少画出一个周期)。 1答案及解析:答案:ADE解析:北斗导航系统是利用电磁波工作的,A正确;食物中的水分子在微波的作用下热运动加剧,温度升高,内能增加,B错误;常用的电视机遥控器通过发出红外线脉冲信号来遥控电视机,C错误;天文学家用射电望远镜接收天体辐射的无线电波进行天体物理研究,D正确;遥感技术中利用红外线探测器接收物体发出的红外线来探测被测物体的特征,E正确。 2答案及解析:答案:ACD解析:根据题意作出光路图,如图所示,显然光在玻璃板中的折射角一定小于入射角,因此光不可能在玻璃板中

7、发生全反射现象,即在第一块、第二块玻璃扳下表面一定有出射光,A正确,B错误;由光的折射定律可知出射光线一定平行于入射光线,C正确;由光路图可知第二块玻璃板下表面的出射光一定在入射光延长线的左倒,D正确;第一块玻璃扳下表面的出射光线一定在入射光延长线的左倒,E错误。 3答案及解析:答案:BCE解析:当障碍物的尺寸比波长相差不多或者更小时才能观察到明显的衍射现象,选项B正确。声波波长在1.7cm-17m之间,所以声波可以绕过一般的障碍物,C正确。波的频率相同是干涉的必要条件,D错误。干涉和衍射是波的特有现象E正确。 4答案及解析:答案:BDE解析:A、雨后彩虹是由于太阳光入射到水滴中发生的折射形成

8、的,故A错误;B、泊松亮斑是光照射的很小的圆形障碍物上形成的,影子的中间出现一个亮斑,是光的衍射想象,故B正确;C、在双缝干涉实验中,用红光代替黄光后,波长变长,则导致干涉条纹的间距增大,故C错误;D、水面上所有景物发出的光进入水中时经过折射,最大的折射角为全反射临界角。光从空气折射进入人眼,折射角小于入射角,人眼认为光是直线传播的,所以在潜水员看来,岸上的所有景物都出现在一个顶角为临界角2倍的倒立的圆锥里;故D正确.E、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发生折射是因为光在不同介质的折射率不同,根据c=nv,可知,传播速度也不同,故E正确.故选BDE. 5答案及解析:答案:ABE解析:由振动图形可知,振

9、动周期为2s, 波长为=vT=4m; 质点a开始起振的方向为y轴正方向, 故波传播到质点c时,质点c开始振动的方向也沿y轴正方向,选项A正确;振动传到b点需要的时间为1s,故在剩下的3s内,质点b通过的路程为6A=12cm,选项B正确;第4s时刻d点在平衡位置向下振动,故45s内质点d的加速度先增大后减小,选项C错误;振动传到e点需时间4s,故6s时质点正好振动一个周期第二次回到平衡位置,选项D错误;因ac之间正好相差一个波长的距离,故各质点都振动起来后,a与c的振动方向始终相同,选项E正确;故选ABE 6答案及解析:答案:ABD解析:处为波峰与波谷相遇点,为振动减弱点,A正确;若A波沿x轴正

10、方向传播,B波也沿x轴正方向传播,则两列波传播速度相同,叠加不会出现稳定的振动加强与振动减弱区域,因此两列波的传播方向一定相反,C错误;时刻,、为相邻的振动加强点,B正确;由图象知两列波的波长均为0.4m,故两列波遇到尺寸小于0.4m的障碍物会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D正确;时刻,若A波使处质点沿y轴正方向运动,则A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B波一定沿x轴负方向传播,根据波的振动与波传播的关系可以判断,B波也使处质点沿y轴正方向运动,E错误。 7答案及解析:答案:(1)C;(2)根据求解摆长,根据得到求解重力加速度,如下表:次数摆线长度(cm)摆球直径(cm)50次全振动时间 (s)周期(s)摆长L(cm)重力加速度g()197.02100298.09.662792901.880.09.73故重力加速度为:;(3)小球从最高点到最低点过程,根据动能定理,有:得:,他们通过最低点时的速度之比,则摆长之比为9:4,根据公式,故周期之比为3:2;解析: 8答案及解析:答案:1.4s; 2.图见解析; 3.图见解析解析:1.由于波速为0.5m/s,波长为2m,故质点振动的周期。2.当t=1s时刻,相当于经过了,由因为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故x=0处质点向下运动到负的最大位置处,然后依次画出即可,如图所示。3. x=0.5m处的质点在t=0时处于波峰的位置,故其振动图象如图所示。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