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电池正极材料未来发展趋势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70300845 上传时间:2022-09-07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3.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锂电池正极材料未来发展趋势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锂电池正极材料未来发展趋势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锂电池正极材料未来发展趋势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锂电池正极材料未来发展趋势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锂电池正极材料未来发展趋势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锂电池正极材料未来发展趋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锂电池正极材料未来发展趋势(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锂电池正极材料未来发展趋势一、 锂电池正极材料未来发展趋势(1)三元正极材料与磷酸铁锂材料差异化发展锂电池正极材料技术发展多年,目前动力电池领域磷酸铁锂及三元材料均为动力锂电池的主流正极材料,均占据较高的市场份额。由于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和三元正极材料理化特性差异明显,随着汽车应用端对锂电池性能要求的差异化发展,磷酸铁锂和三元材料将长期共存,二者不存在绝对替代关系。三元正极材料具有能量密度高的优点。从能量密度上来看,磷酸铁锂的理论比容量低于三元材料。根据工信部于2021年发布的第3批新能源车型目录,搭载磷酸铁锂电池的新能源乘用车,平均模组能量密度可达1513Wh/kg;搭载三元材料电池的新能源乘用

2、车,平均模组能量密度可达1647Wh/kg。能量密度提高,能够增加新能源汽车的续航里程,被广泛应用于长续航里程的乘用车;另外,由于三元正极材料的有价金属含量远高于磷酸铁锂,其具有更高的综合回收价值。但是,三元正极材料具有成本相对较高的劣势,且与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相比三元正极材料的安全及循环性能有待提高。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具备良好的结构稳定性,因此相较于三元正极材料具有更优的安全性;同时由于铁元素储量丰富,磷酸铁锂价格较为低廉,而三元材料的重要原材料钴盐、镍盐在我国的可开采储量较小,供应较为紧张,导致三元材料的生产成本较高。因此,磷酸铁锂得以在对安全性能要求高的商用车、价格敏感的乘用车及储能领域得到

3、应用。但磷酸铁锂也有其固有局限性,如能量密度偏低、低温性能较差,导致其在对能量密度要求较高的领域(如中高端长续航乘用车等)应用面临较大压力,同时因其回收价值较低,不利于后续循环利用。受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逐步退坡影响和厂家成本控制因素影响,磷酸铁锂电池短期内占比可能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回升,但是未来几年,对能量密度、功率特性要求较高的中、高端乘用车市场将继续由三元电池主导。而在对循环寿命、安全性要求更高的储能市场、公交车市场以及对价格较为敏感的低端乘用车市场,磷酸铁锂电池也将得到广泛应用。综上,磷酸铁锂、三元材料,其使用场景各有不同,不存在技术上的优劣替代关系。其中,磷酸铁锂电池凭借较高的安全性能和

4、出色的循环性能,早期主要应用于新能源商用车,在近几年,乘用车磷酸铁锂电池出货量亦快速增长;三元材料电池凭借能量密度高的优势,主要应用于新能源乘用车。长期来看,在动力电池市场中,磷酸铁锂、三元材料两种技术路线将并存发展,电池级硫酸锰下游需求预计仍高速持续发展。(2)新技术的应用对硫酸锰提出更大需求磷酸锰铁锂(LMFP)作为磷酸铁锂(LFP)电池技术升级的方向之一,拥有更高的电压平台,电压可以达到41V左右,预计可使电池能量密度提升15%以上,接近目前三元5系电池水平,而磷酸铁锂仅有34V-35V左右,且磷酸铁锰锂价格仅上升5%。二、 吸附材料:碳酸锂价格高位回升,吸附法盐湖提锂性价比凸显全球锂资

5、源种类丰富,盐湖占比超50%。根据美国地调局(USGS)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22年全球已探明的锂资源量增至8856万金属吨,但是分布极其不均匀,南美锂三角(玻利维亚、阿根廷和智利)总储量就达到504792金属吨,全球占比高达57%,紧随其后的是美国和澳大利亚,分别占比10%和8%。从全球锂资源的储备类型来看,全球锂资源种类丰富,包括封闭盆地卤水、伟晶岩、锂黏土等,其中封闭盆地卤水(盐湖)占比超50%。南美锂三角的锂资源储备多以盐湖为主,且该类型盐湖锂离子含量高,镁锂比较低,开发难度小。澳洲的锂资源储备则多以伟晶岩矿石(锂辉石)为主,同时澳洲也是全球锂辉石矿的主要提供商。我国锂资源储量位居全

6、球第六,以盐湖为主,以锂辉石和锂云母为辅。整体而言,我国盐湖资源较为丰富,未来我国也将加大对盐湖卤水资源的开发力度,盐湖提锂行业将进入快速发展期。电池级碳酸锂价格已经达到493万元/吨。根据安泰科披露的数据,截止至20220906,电池级碳酸锂价格已经达到493万元/吨,相比于去年同期上涨41736%,体现了目前碳酸锂供不应求的市场格局。而且随着新能源车渗透率不断提升,锂电池装车量持续增长,碳酸锂价格预计将维持高位。吸附法盐湖提锂工艺制备碳酸锂具备成本优势。目前,制备碳酸锂主流工艺一共有三种,分别是锂辉石煅烧、云母提锂和盐湖提锂,三种制备工艺的成本差距极大。锂辉石煅烧法提锂,其成本主要来自锂辉

7、石矿。按照澳洲主力锂矿公司Pilbara在BMX电子平台进行2022年最新的锂辉石精矿拍卖的最终价格6350USD/t,按比例调整锂含量和运费后,按SC60CIF中国价格计算,此次锂精矿拍卖价格约7017美元/吨,再加上锂盐加工企业的折旧和其他制造费用,则单吨碳酸锂成本达到45万元,创下历史新高。云母提锂的成本,如果企业自有锂云母矿石,以永兴材料为例,其单吨碳酸锂完全成本约4-5万元;如需外购锂云母矿石,则单吨成本将更高。而目前吸附法盐湖提锂单吨碳酸锂成本能控制在3万元及以下,相对于锂辉石和云母提锂,吸附法盐湖提锂工艺成本优势显著。未来吸附法盐湖提锂渗透率有望快速提升,将带动吸附分离材料需求快

8、速增长。三、 锂电材料:新能源汽车销量环比持续回升,电解液溶质需求旺盛新能源汽车销量高增长,锂电池需求旺盛。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国家大力倡导使用绿色能源,相比传统燃油汽车,新能源汽车由于绿色环保等特性受到国家政策上大力支持。同时,随着国内充电桩等公共充电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充电快捷性提升,以及油价持续上涨等因素,新能源汽车性价比逐渐凸显。在国家政策和市场热度的双重推动下,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销售量快速上升。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售总量达3507万辆,同比上涨1655%。同时,根据中汽协发布的新能源汽车最新月度销量数据,2022年7月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达593万辆,同比上涨1189%,环比

9、基本持平。预计随着我国疫情防控不断向好,新能源汽车需求将维持高增长态势,根据乘联会预计,2022年我国全年新能源车销量有望超过600万辆。新能源汽车行业强劲增长也带动锂离子电池的需求高增,根据中国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披露的数据,2022年7月,我国动力电池装机量达到242GWh,同比增长13434%,环比减少10%。电解液作为动力电池四大关键材料之一,行业依旧维持高景气。根据百川盈孚的数据,2018年-2021年我国电解液出货量持续上涨,4年GAGR高达2861%。2022年,在动力电池需求依旧维持高增长,国内储能政策频繁出台推动储能电池进入快速放量阶段的背景下,电解液出货量保持较高增长,前七

10、月出货总量达375万吨,占2021年度出货总量的78%。电解液的关键在于六氟磷酸锂,需求持续高增长。电解液主要由溶质、溶剂和各项添加剂组成,其中溶质是电解液最为关键的部分,直接决定了电解液的性能。六氟磷酸锂是目前应用最广的电解液溶质锂盐,电解液的需求直接带动六氟磷酸锂的需求。在电解液需求高位下,六氟磷酸锂需求量保持高速增长。2021年我国六氟磷酸锂全年消费量达412万吨,同比增长10336%,2022年上半年六氟磷酸锂月消费量保持持续增长,7月份消费量达到699275吨,预计未来需求量还将持续高增长态势。电解液溶质企业2021年盈利大幅增长,2022H1维持高增长。电解液溶质板块代表性企业为多

11、氟多。2021年电解液溶质行业板块营业收入为25611亿元,同比增长10454%,归母净利润为4493亿元,同比大幅增长55054%,销售毛利率为3557%,同比增长1110个百分点;2022H1板块营业收入为21333亿元,同比增长12861%,归母净利润为5305亿元,同比增长28143%,销售毛利率为4017%,同比增长768个百分点。四、 氟化工:三代制冷剂配额争夺接近尾声,看好景气反转带来行业增长制冷剂已经历四代更替,零ODP和低GWP是制冷剂发展方向。目前曾在或已在全球范围内广泛使用的制冷剂包括CFCs、HCFCs、HFCs、HFOs和HCs四代制冷剂,历代制冷剂的差别主要体现在O

12、DP值(大气臭氧消耗潜能值)与GWP值(全球变暖潜能值)。ODP值越小,对臭氧层的破坏性越小,制冷剂的环境特性越好;GWP值越低,该温室气体的CO2当量越小,温室效应越低。三、四代制冷剂对臭氧层已经不具备破坏作用,同时,四代制冷剂的温室效应极低,但安全性存在隐患。二代制冷剂正在加速削减,三代制冷剂即将进入冻结期。蒙特利尔议定书及其基加利修正案对制冷剂供给端进行了限制。根据协议内容,发达国家于1996年开始冻结二代制冷剂的生产,目前已完全淘汰使用,第5条款国(含中国)对HCFCs的生产和消费已经削减了35%,到2030年实现全面淘汰。发达国家在2019年便开始了对三代制冷剂的削减,目前已经削减了

13、10%的生产配额,计划到2036年削减85%配额;包括中国在内的第一组发展中国家计划以2020年-2022年为基准线年于2024年开始对三代制冷剂生产配额进行冻结,到2045年累计削减配额80%。预测2025年制冷剂行业将出现46万吨的供需缺口。制冷剂需求主要来自下游空调、车用空调和冰箱的新增需求和维修需求,以及满足海外国家制冷剂使用的出口需求。假设单台空调、车用空调和冰箱的的注氟量分别为09kg、05kg和01kg,据测算,2025年国内制冷剂需求为417万吨。考虑到随着海外发达国家制冷剂配额的削减,出口量会逐步减少,预测2025年出口需求为246万吨,2025年制冷剂总需求将达到662万吨

14、。供给方面,将内用配额记作二代制冷剂的最大供给量,三代制冷剂在配额冻结之前供给量使用产量来代替,进入冻结期之后则使用配额来计算。经测算,到达2025年,制冷剂市场供给约616万吨,将出现45万吨的供需缺口。三代制冷剂价格触底回升在即。三代制冷剂行业接下来会经历短期价格回暖和长期价格趋势上涨两个阶段。短期来看,由于制冷剂仍供过于求,不会出现价格突飞猛涨的局面,但按照2022年市场平均价(截至2022年8月31日)计算,R32价格与成本差额为-645846元/吨(含其他加工制造费用),R134A价格与成本差额为-407535元/吨(含其他加工制造费用)。市场存在负利润抢占三代制冷剂配额的情况。配额

15、争夺结束后,短期内制冷剂厂商会缩减产量直至市场恢复正常利润水平,假设市场正常毛利率为1274%(根据2018年R32市场行情计算,该计算值假设原材料全部外购,不考虑一体化优势),那么R32存在922643元/吨的涨价空间,R134A存在828390元/吨的涨价空间。短期内三代制冷剂行业迎来业绩修复。长期来看,随着三代制冷剂配额落地,二代制冷剂配额进一步缩减,制冷剂行业将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届时价格将进一步上涨,制冷剂价格迎来景气上涨行情。以下事实能够支撑这一观点:(1)三代制冷剂配额基准线相对较低。新冠疫情贯穿整个三代制冷剂配额基线年,对制冷剂产销量产生一定的影响。(2)四代制冷剂的替代作用不

16、明显。由于第四代制冷剂的原材料成本高昂,加上在专利保护下第四代制冷剂的供给有限,导致四代制冷剂价格高昂,目前售价在60-100万元人民币/吨之间。且四代制冷剂对于三代制冷剂的替代目前主要集中在车用空调,市场空间较小。因此四代制冷剂对三代制冷剂的替代作用较小,三代制冷剂市场将长期维持供不应求局面。2021年氟制冷剂行业高景气发展,2022上半年景气度延续。2021年氟制冷剂板块实现营业收入24933亿元,同比增长2030%,实现归母净利润1923亿元,同比35900%,实现毛利率1670%,同比增长557个百分点;2022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4839亿元,同比增长3234%,实现归母净利润1434亿元,同比增长30546%,实现毛利率1887%,同比增长513个百分点。五、 化学原料制造行业竞争情况化学原料是利用化学方法生产的原材料。包括除了化肥、无机农药、无机颜料等以外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