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线导向经皮肺细针穿刺活检的临床应用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70296107 上传时间:2022-08-0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6.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X线导向经皮肺细针穿刺活检的临床应用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X线导向经皮肺细针穿刺活检的临床应用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X线导向经皮肺细针穿刺活检的临床应用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X线导向经皮肺细针穿刺活检的临床应用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X线导向经皮肺细针穿刺活检的临床应用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X线导向经皮肺细针穿刺活检的临床应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线导向经皮肺细针穿刺活检的临床应用(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X线导向经皮肺细针穿刺活检的临床应用 作者:郏格拉,张保红,刘晶,赵佳林,刘建中,崔臻 【关键词】 X线;穿刺;活检摘要 目的:对肺内疑难病灶行穿刺活检病理学诊断。方法:80例肺内疑难病灶患者在X线或CT片定位后经皮肺细针穿刺抽吸活检。结果:80例肺穿刺确诊率95.0%,并发症8.8%,其中气胸6.3%,少量咯血2.5%。结论:本法具有操作简便、迅速安全、适应证广,且穿刺过程中医师和患者一般不受X线辐射,除非对小而位置较深的病灶穿刺时需经透视确保穿刺成功等特点,是一种微创、快速的诊断技术,对肺内疑难病变可提供准确的病理学诊断。关键词 X线;穿刺;活检X线导向经皮肺细针穿刺活检是微创、快速的放射

2、诊断技术之一,可为肺内病变的准确诊断提供病理学依据,对选择治疗方案至关重要13。本文回顾性分析近年来资料完整的80例经手术病理、随访证实的疑难肺病变细针穿刺活检病例。现着重报道其临床应用价值及定位穿刺要点,并结合文献讨论如下。1材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80例中,男性62例,女性18例。年龄18岁78岁,平均52.4岁。病变位于右肺42例,左肺38例。伴发肺部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15例,肺结核8例。所有患者均行X线检查,48例行CT平扫、5例增强,均疑为肺癌,但临床又无法确诊。1.2检查方法穿刺针为7号或9号带针芯腰穿针(内径0.7 mm0.8 mm)。定位时先观察X线平片或/和C

3、T片选取穿刺部位并估计进针深度、角度,一般取病灶距体表最近,易达病变中心而又无重要解剖结构处为进针点并标记。患者取舒适体位,常规局部消毒、麻醉后,经穿刺点与体表垂直或适当角度进针,当穿刺至皮下时,令患者屏住呼吸,然后进针至预定深度时,电视透视核实穿刺针是否位于需取材部位,确认后拔出针芯,使针尖在病灶内轻轻上下抽插数次或适当变换针尖在病灶内针道位置后抽插数次使组织易吸出,持续抽吸至见针管内有适量液体或组织出现,在持续吸引下迅速拔出穿刺针。穿刺物送病检。穿刺后局部少许加压防止出血,一般不需要特殊处理。操作完毕,患者稍休息,再行胸部电视透视,了解有无气胸、出血等并发症发生,如有必要及时处理。2结果本

4、组80例中,穿刺成功率100%。2例因病变组织细胞坏死严重、2例细胞标本较少等无法确定病变性质,余76例均获得正确组织细胞学诊断,阳性率95.0%,无假阳性。其中包括肺癌60例,肺转移癌2例,恶性肺肿瘤未分类3例,肺结核9例,肺炎5例,肺隔离症1例。本组80例穿刺活检中,并发症发生率为8.8%,其中少量气胸5例,均自行吸收;2例出现少量咯血,未作特殊处理而自愈。无血胸及空气栓塞等其他严重并发症。对当初未能作出诊断的4例经随访证实其中2例肺癌,1例肺炎性假瘤,另1例为化脓性肺炎。3讨论3.1临床应用价值在对于肺内肿块性病变的确诊方法中,组织病理学检查仍然是唯一的“金标准”。CT和X线导向经皮肺穿

5、刺活检术是目前常用的获取组织细胞学诊断的方法。与CT定位相比较,X线定位同样具有定位准确,并可根据具体情况随时调整患者体位,以达到最短穿刺路径,同时又可随时、清晰地观察到进针深度和方向,从而达到理想的穿刺活检效果等优点。即使是对直径3 cm的周围病灶,也能获得满意的活检效果。本文方法穿刺成功率100%,诊断符合率95.0%。此外,本法具有实时观察是否出现气、血胸等并发症,以指导活检是否继续进行操作等优势。总之,本法具有设备简单,操作技术易于掌握,经济实用,创伤性小,适应证广等优点,因此,对肺部疑难病变诊断具有重要价值。3.2并发症本文80例中并发症发生率为8.8%,其中气胸5例,2例少量咯血,

6、均未作任何特殊处理而自愈;无一例发生空气栓塞,也未发现病灶扩散和肿瘤沿针道种植转移。发生并发症最多者为气胸,约为6.3%(5/80),与文献报道基本一致2,3。气胸的发生率与病灶大小、病灶距肺表面的深度、穿刺的次数以及患者是否合并肺气肿等因素有关3。病灶距胸壁越远,穿刺对肺损伤越大,气胸发生率越高。对结节性病灶,本组病例均选中外带且为较大者。发生气胸的5例中,其中1例为病灶距体表较深,穿刺术中及时发现,术后0.5 h发现2例,另外2例为24 h内发现,均为少量气胸,且在1周内自行吸收;另外2例并发症为少量痰中带血丝,未作任何特殊处理而自愈。本文认为,穿刺术前耐心地训练患者保持平静而浅的呼吸,控

7、制咳嗽,熟练的操作技术和准确的进针速度,可有效减少气胸的发生率。3.3定位穿刺要点及体会在选择病例时需排除血管类病变,除出血性病变外,一般不需查出凝血时间。定位要准确。术前需仔细阅读X线、CT片,以病灶中心为穿刺靶点,取病灶距肺表面最短距离为穿刺路径,并注意避开肋骨、大血管等重要解剖结构,当病灶距体表较深者,在行电视透视时宜加金属标记为佳,避免定位不准而导致穿刺失败。穿刺靶点瞄准病变实质部分,避免选择病灶坏死区为穿刺靶点。本文2例所取病变组织细胞退变坏死严重,另2例因细胞较少无法确定病变性质,可能与穿刺靶点选择不当和病变本身性质等因素有关。抽吸标本时以上下抽插数次或在持续负压吸引下适当改换针道

8、位置后再抽插数次(一般为2次3次)为佳,这样可以获得病灶不同位置的组织碎块,以利于提高诊断符合率。对病灶较小且距体表位置较深、穿刺靶点把握性不大者,可在电视透视下实时观察进针角度和深度,从而保证穿刺成功率。参考文献:1Anderson JM,Murchinson J,Patel.CT GuidedLung Biopsy:Factors Influencing Diagnostic Yieldand ComplicationRate.Clin Rad,2003,58(3):791797.2张雪梅.病灶因素对CT导引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放射学实践,2005,20(6):536538.3放庆生,董宗俊,薛祥禄.经皮细针肺穿刺细胞学检查的临床应用.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1998,14(1):6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