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机制,确保国民双获益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70291833 上传时间:2022-09-23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5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完善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机制,确保国民双获益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完善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机制,确保国民双获益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完善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机制,确保国民双获益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完善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机制,确保国民双获益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完善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机制,确保国民双获益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完善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机制,确保国民双获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完善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机制,确保国民双获益(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完善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机制,确保国民双获益(主标宋体 小二 加黑)以新乡特色为例(副标宋体三号) 孙鹏飞 指导教师:田文强(宋体 四号)(新乡学院,河南 新乡450002)(正文 宋体 小四 二三四级标题加黑 单倍行距)摘 要:统筹和加快城乡发展的重要形式就是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在笔者社会实践中,通过新乡特色研究发现: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有着节约宅基地、有效保护耕地,有利于改善农民生活质量,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等显著特点;近年来随着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过程的进一步普及和发展,也表露出建设过程存在建设资金筹集困难、农民利益受到损害、社会保障不足等突出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新乡特色的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模式反

2、映出:今后的建设过程中应量力而行做好科学规划,建立多元化的资金筹措机制,尊重国家和农民利益,健全社会保障制度 。 关键词: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新乡特色;农民利益在举国上下致力于加快新农村建设进程中,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逐渐成为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构筑城乡一体化新格局的迫切需要。随着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广泛开展,农民居住条件得到显著改善,农村公共服务水平有了显著提升。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举措,对我国这种农业大国扩大内需、推动农村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笔者通过社会实践研究发现: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以国家战略目前正在全面普及,全国个别地区以其独特的地域优势,将新型农村社

3、区建设作为促进城乡一体化和加快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突破口。河南省新乡市经过积极进行探索和实践,逐渐走在了全国前列,逐渐形成了“新乡特色”。调研得知:新乡市市委市政府牵头,将全市3571个行政村规划为1050个新型农村住宅社区。目前,已启动建设418个新型社区,占规划建设社区的近40%,一批设施完善、功能齐全、服务配套的社区已基本建成。新乡的实践取得了较好成效,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和当地群众的普遍肯定。在2010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新乡市作为统筹城乡发展典范,前任市委书记吴天君作了关于把建设新型农村社区作为城乡一体化切入点的大会发言,是惟一一个专题介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发言者。今年风

4、靡全国“十八谈印象河南”节目中,现任市委书记李庆贵又将新乡特色的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作为亮点工程推向全国的观众。笔者在暑期社会实践过程中,经过在新乡市新乡县古固寨镇祥和新村和新乡市卫滨区平原乡八里营社区等几个新型农村社区实地调研,逐渐总结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成功做法和经验,同时也发现建设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分析得到相应对策,希望为其他地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提供借鉴和启示。一、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效果 据考察:自2006年起,新乡市市委市政府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县域经济发展 、新乡都市区建设“三位一体”的发展思路,通过合理规划,将部分行政村按“政府引导扶持,群众自愿选择,规划适度超前,建设稳步推进”的

5、原则组合成新型社区。如全国模范新型社区祥和新村就是由当地的王连屯等3个自然行政村合并建设而成的。当时规划用地27公顷,规划农户662户,总建筑面积17.6万平方米,户均用地.0.6亩。截止 2012年底,基本已全部建好。新社区内休闲广场、服务中心、中心小学、幼儿园、卫生室等公共服务设施相继开工建设,目前,相当一部分项目已经完工投入使用。小区内房屋整齐漂亮,广场与绿地错落有致,物业管理规范,社区内商业也较为繁荣。社区内许多村民就近在附近的工业园区、商贸服务区和高效农业园区参加工作。据统计,当地从事二、三产业的农民占总从业人员的67.6%。 (一)旧村问题通过走访和实际观察发现:新型社区建设前的行

6、政村,大多村庄经济相当落后,农民多以种地、外出打工为主,交通闭塞,村民出行不便。存在着诸多突出的民生问题:1.宅基地浪费现象严重。诸如超标准批复宅基地、一户多宅、建新留旧、宅基地长期圈而不建等现象不同程度的存在。据该镇土地部门统计和估算,每个行政村中平均约有2.5的土地处于常年闲置状态。并且随着村民进城务工、外出求学并参加工作现象的增多,农村闲置宅基地呈增长的趋势。图1 新乡地区旧村庄2.基础设施薄弱,人居环境较差。新乡市农村在建设新社区之前的旧村庄中,普遍存在公共基础设施匮乏,道路崎岖不平,房舍散乱无序,房前屋后垃圾成堆,环境脏、乱、差的现象。(如图1)据新村村民反映,老村状况远不如新型社区

7、。3.农民收入有限,致富门路窄,文化生活单调。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到。过去青壮年劳动力多以外出务工为主,收入来源单一,加上旧村文化设施缺乏,造成农村文化生活单调精神文明建设滞后。 (二)新型农村社区的优势通过科学规划设计及有序的建设,新乡农村社区从根本上解决了以上问题。1.整合宅基地资源,节约集约了土地。按照传统居住方式户均占地约 1亩(包括道路、公共设施等),新型农村社区户均占地约 O.62亩,每户节约土地约0.38亩。同时新村建设彻底改变了过去农民在建房中盲目攀比,无序拆 房、建房造成巨大浪费的现象。2.配套建设公共基础设施。改善了人居环境。新村内水电齐全,道路通畅,绿化率高,体育文化等公共设

8、施基本完善,彻底解决了农村脏乱差现象(如图2)。极大地改善了农民居住环境,有助于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3.增加了农民收入,促进了社会和谐。新村采取多村合一、资源共享的方式,打破了过去村与村相对隔绝的居住习惯。呈现出了“广入住、大融合、谋发展、促和谐”的人际和谐景象。部分新村村民在附近的产业集聚区上班,有较为稳定图2 新乡地区新农村社区的工作,提高了收入水平。 (三)建设过程中的问题在社会实践中,经过对新乡市这些新型社区普遍走访,结合全国各地的形式,调研发现新型农村社区在建设过程中由于经验不足,也存在着以下问题:1.新村的规划存在某种程度上的“宽打宽用”现象。当地政府与村民并没有从根本上树立节约用

9、地的观念,虽然与旧村相比节约集约利用了土地,但新村的建设还具备节约土地的空间。2.后续建设资金匮乏。虽然政府建立了多元化的资金筹措机制,解决了前期的水、电、路、体育文化设施的建设问题,但由于后续建设资金匮乏,向群众承诺配套的排水、通讯、燃气、暖气、高低压变电系统等基础设施远远不到位,影响了农民搬入新村的积极性。3.农民就业问题难以有效解决。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主要解决了农民的生产生活环境问题,但产业的集聚与发展并没有与人口的集聚同步,农民的就业途径依然狭窄、农民收入增长乏力。 归纳以上方面,新乡市的众多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上取得“破茧化蝶”般的成效值得肯定与认可,其摸索出的推动城乡一体化的成功经验值得

10、推广与学习。虽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但这些问题大都是由于经济发展程度不够引起的。随着 农业产业化的推进、政府财政收入的增长。这些问题都可以在发展中得到解决。 二、新乡特色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成功做法和经验 (一)科学规划,合理设计调研后明确发现:按照城市社区的标准来规划设计新型农村社区,突出以人为本、生态文明的居住理念。1.体现在新村选址方面。按照交通不便的村庄向交通便利的村庄集中、经济落后的村庄向经济条件好的村庄集中、规模小的村庄向规模大的村 庄集中的原则。确定新型社区的新址,并根据当地人民生产和生活实际情况确定 了新村建设规模。2.体现在新村住宅方案设计方面。新型农村社区的住宅方案由政府负责规

11、划设计,村委负责实施监督,村民自主选择户型,自主兴建,有独栋、双拼、联排等多种户型,供群众选择。此外,为了让少数贫困户也能住进新村。如新乡市祥和新村还规划设计有2栋 7380平方米的经济适用房,凡自愿丢弃老宅基地 的贫困户,均可免费人住。3.体现在配套公共基础设施超前设计与建设方面。配套基础设施如自来水、排水、电力、有线电视、宽带通信、生态绿化、水泥道路、休闲广场、服务 中心、中心小学、标准卫生室、便民超市、文化大院等皆列入新村建设蓝图,部分已经建设完成。 (二)积极宣传,民主参与实际观察发现:新乡市已基本建成的几个新型农村社区在建设过程中,以尊重农民的意愿为根本出发点,全面落实民主决策和民主

12、监督。1.县乡镇两级政府始终把引导农民、激发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作为首要任务,通过发放宣传、张贴宣传条幅、播放宣传片等形式,大力宣传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重要意义、主要内容及相关政策,召开一系列动员会进一步更新居住观念,充分征求广大群众意见,并通过邀请专家开展讲座的形式,将政策灌输到农民的心中。2.建立分包责任制。让每一个农民熟知相关优惠政策,将农民的问题与意见汇总并做出相关解答。组织村民代表到典型新型社区进行参观学习,实地感受新型农村社区带来的好处,营造农民建设新村的良好氛围,提高农民群众参与农村社区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坚定农民到新村建房的决心和信心。政策引导、典型引领的建设模式充分调

13、动了群众积极性,形成了群众自愿推进建设的格局。3.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在房屋及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广泛听取群众的意见,采取公开招标的方式确定施工方。由村民代表和村委一起对工程建设和验收进行监督,以确保工程质量。(三)全面落实惠民政策,维护村民利益通过翻阅新乡市相关文件得知:为激发农民群众到新型农村社区建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新乡市相关部门按照一户一宅的原则,镇党委、政府对放弃老宅基地到新村建房的农户,出台了九项优惠政策:1.为新村建房户每户补助10吨水泥;2.对因资金紧张建房困难户,政府负责为农户协调l3万元3年期贴息贷款,由政府贴息;3.凡到新村建房的农户,可将农业户口转为城镇户口,保留原

14、有责任田,并有权分配集体收益;4.政府负责缴纳农村医保个人应缴部分;5.享受城市低保;6.享受城市养老保险政策;7.子女免费接受职业培训;8.在镇区域内搞经营的个体户工商户免三年税收;9.免费办理房产证。以上惠民政策扎扎实实维护了村民当前的利益和解决它们未来社会保障的忧虑。一方面,新村农民在入住新型农村社区便可获得合作医疗、养老保险、新 乡市城市户口、房产证等,困难群众可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另一方面,农民入住新型社区仍拥有原土地承包经营权,节约的土地不改变集体所有性质,用于农村建设发展,可通过发展高效益的种养业,或通过参股、租赁、合作等方式发展二、三产业,或用于产业集聚区建设等方式,增加农民

15、财产性收入。(四)建立了多元化的资金筹措机制与集约使用机制据介绍,在资金筹集方面,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一般采取群众集资、村企联建、开发商 投资建设等方式,积极争取上级扶持资金,争取多项补助用于道路、学校、卫生室等基础设施建设。中国农业银行河南省分行与新乡市政府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为农民量身定做“新农村民居建设贷款”,到2015年年末,将向新乡市提供 72亿元额度的授信意向,用于支持新乡市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其中46亿元为农民自建房贷款和农户小额贷款,解决农民自建房和生产经营中的资金不足问题。农民建房或者购买新型农村社区的住房,将可获得最长期限8年。最高额度10万元的贷款,并且可以选择分期还款。新型社

16、区积极利用新乡市政府与中国农业银行河南省分行签订的新农村建设专项贷款项目。同时依据新乡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新型农村住宅社区建设优惠政策的意见,在土地、税费、金融、社区服务等方面采取优惠政策吸引企事业单位参与新型农村住宅社区建设。鼓励村民通过集资或贷款等方式,参与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形成了多元化投入格局。在资金整合方面。当地县政府有关部门按照“渠道不乱、主体不变、各负其责、各计其功”的原则,在发改委、财政局、审计局、监察局等部门的监督下,建立了县级资金使用平台,整合各类涉农资金,以新农村建设为平台,捆绑集中使用,避免撒胡椒面式的建设,优先投向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提高项目资金利用效益。实现资金使用效益最大化。 三、新乡特色对全国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启示 (一)科学规划是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前提建设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