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除法学法指导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70288975 上传时间:2023-08-20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分数除法学法指导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分数除法学法指导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分数除法学法指导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分数除法学法指导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分数除法学法指导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分数除法学法指导》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分数除法学法指导(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同学们学“倒数的认识”这一节的内容时,应做到以下几点。一、明确倒数的意义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如“”,就可以说:是的倒数,是的倒数,和互为倒数。从倒数的意义中可以看出:互为倒数的两个数具有相互依存的关系,不能把一个数说成是倒数。如在上例中,不能说是倒数,也不能说是倒数。二、会求一个数的倒数求一个数的倒数(0除外),只要把这个数的分子、分母调换位置就可以了。因此,除了可以直接把真分数和假分数的分子、分母调换位置求得原数的倒数外,求其他数的倒数时,要先把这个数化成真分数或假分数,再把分子、分母调换位置。如求的倒数,要先把化成假分数,再把的分子、分母调换位置,得的倒数是。再如,求0.7的倒数,要

2、先把0.7化成分数,再把的分子、分母调换位置,得0.7的倒数是。三、知道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正确书写格式一个数与它的倒数之间不能用等号连接,只能用叙述的方式说明。如求的倒数,应该写成:的倒数是,而不能写成:。四、明白“1的倒数是1,0没有倒数”的道理根据倒数的意义可知:1只有与1相乘,积才是1,所以1的倒数是1;根据求一个数倒数的方法可知:因为,的分子、分母调换位置后仍是,所以1的倒数是1。因为0与任何数相乘,积都是0,所以0没有倒数。五、会应用倒数的知识解题填空:( )( )( )0.6( )。这道题的答案不是唯一的,用倒数的知识来解答可得出其中的一种答案,且解答较为简便。可以假设这个等式的得数

3、为1,根据倒数的意义可知:括号里要填的数分别是已知因数的倒数。所以括号里可填的数分别是。给学生一双隐形的翅膀分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学法指导 在教学中开展学法指导,使学生从“学会”到“会学”,最终实现“乐学”,这是老师努力的方向。下面以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分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一课的教学,谈谈如何在教学中重视学法指导,促进学生学能力的发展。一、分数除法意义的学法指导 分数除法意义的学要建立在整数除法意义的学之上,利用迁移和类比法让学生自己体会分数除法的意义。开课,我利用课本上的例一创设问题情境:我的一同事出国给我带回来3盒糖果,每盒糖果重300克,你能提个什么问题?并且让学生说出这道算

4、式的意义,还让学生根据这道除法算式写出两个乘法算式来,着重问:这两道算式是怎样写出来的,这其实是对整数除法意义的一个复。接着问,如果将100克改写用千克做单位,你还会解决这些问题吗?学生一般都会列出算式,即 3, 3, ,关键是从整数除法的意义到分数除法的意义的学,引导学生进行类比和迁移,说出每到算式的意义,因为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没有变,所以意义也不难说出:已知两个因数的积和其中一个因数,求一个因数的运算,就是分数除法。新知的学教师要善于激活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复铺垫对准了新知识的生长点和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努力实现以旧迎新促迁移,引导学生重新获得新的认知结构。二、分数计算法则的学法指导 在全面

5、实施新课程理念的今天,数学课堂的学法指导,不能停留在给学生介绍几种学方法上,而应站在构建学法指导模式的角度上,从整体上开展学法指导。在分数的意义和计算法则这节课的计算法则教学中,利用直观画图帮助理解,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应用分数乘法的意义来推导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法则。让学生自己画图理解,将一张纸的平均分成2份。就是把4个平均分成2份,每份就是2个 ,列式是 2= = 。还可以这样,将一张纸的 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 的 ,即 2= = = 。学生比较两个算式容易得出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数学知识有它严密的科学性和系统性,教师根据新知识与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的链接点进行教学,学生将新知内化,纳入已

6、有的知识结构,产生新的知识结构,学生在掌握新知识的过程中,学会归纳总结,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能力。三、练巩固应用学法促进知识的融会贯通,数学新知的理解掌握,必须经历应用所学知识和方法的阶段,这是数学学法形成的重要一环。知识的获得并形成自身的技能,必须通过练达到,我安排了一系列的练,层层递进,步步拓展,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在这节课的巩固练阶段,我让学生先独立完成将这张纸的平均分成3份,平均分成4份两组题,特别是平均分成3份,看学生的反应如何?与上面平均分成2份有什么不同,有什么规律?进一步总结分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这样设计不仅注意层次和坡度,同时也十分重视练题的思考性与趣味性,进一步调动了学生思

7、维的积极性。 总之,数学教学要以学法指导为宗旨,融学法指导于教学过程中,努力提高学生的学能力。学法一旦掌握,学生就拥有了一双隐形的翅膀,遨游大海如虎添翼。分数除法教学反思首先通过课前谈话解决了分数除法的意义。接下去重点来研究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我出示了这样一道例题:布艺兴趣小组的同学要用米的花布给小猴做衣服。如果做背心,可以做3件,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们一致的提出了“做一件背心需要花布多少米?”的问题。问题一出,学生马上就把算式列出来了,3,可是这个算式应该怎么计算呢?通过四人小组讨论合作,最终想出了好几种方法。法1:3 = 0.93 = 0.3(米)(把分数化作小数,然后再计算)法2:

8、3 =()(3)=(米)(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法3:3 = =(米)(因为把整块布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三份,其中的一份就占了整块的,所以直接乘以)法4:3 = = (米)(把分子平均分成3分,分母不变)把三种方法整理出来后,他们感觉不出来哪种方法简便。于是我接着把改为,让他们再用自己发现的方法进行计算。结果学生们发现用方法1时,化成小数时除不尽;用方法2太麻烦;用方法4时,11除以3,除不尽;还是用方法3最简便。随后,我让他们观察、讨论、交流 3=(米)与3=(米)这两道题的计算方法,学生们发现除以整数等于乘以整数的倒数。第二环节解决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我把例题改为:布艺兴趣小组的同学

9、要用米的花布给小猴做衣服,每件衣服要用米,能给几只小猴子做衣服?有了第一题的基础,大部分学生马上就想到=3(只),我问他们,为什么其他方法不用了呢?学生们说马上异口同声的回答,如果你把改为的话,小数不行,除数转化为1麻烦,反正只要乘以它的倒数就行了。接着我又问如果老师把米换成1米,你认为又该怎么计算呢?学生们说还是乘以后面的数的倒数。最后总结:同学们,从这几题中你发现了什么?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学生们脱口而出。第三环节,做一些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是以学生学的组织者,帮助者,促进者出现在他们的面前。这样不仅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潜能,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而且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学生学的轻松,记得牢固

10、,教师教的快乐,教的放心。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教学反思首先,备课时要深入细致,对所学的内容要做到心中有数。既要充分发挥教材的引路作用,又不能照本宣科,只停留在教材上,要创造性地对教材进行充实,拓宽信息渠道给学生提供创新机会,诱导学生勇于钻研、积极思维。其次,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数学学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如果教师在课堂上总以长者自居,对学生在学中提出的见解因超出自己的“计划”而加以制止,甚至挖苦,这是与素质教育背道而驰的。作为新时期的教师,应以“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身份出现在学生的面前,认真倾听学生的意见,平等地与之商讨问题,努力营造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对勇

11、于大胆提出自己独特见解的同学,不管其见解是否有理,都应得到教师的鼓励和同学的尊重,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学兴趣,树立他们的自信心,从而达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目的。再次,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识,教师在教学中要努力让学生经过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数学学过程,鼓励学生发表“创见”。这样既能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之目的,又可弥补我们备课中的不足,从而得教学相长之益,这又何乐而不为呢?分数除法这一部分教学内容,教材的第一课时安排了分数除以整数,第二课时分数除以整数的练题,第三课时是一个数除以分数,第四课时是自主强化部分的分数除以分数,每一课时后面

12、的练相对单一,都是跟例题差不多,聪明的学生做的太轻松,基础差的学生也是不动脑的“照葫芦画瓢”,效果不佳。通过进一步研究教材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和考虑学生学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我调整了教学内容,重新安排了例题,把一、三、四的教学内容合并为一课时的教学内容,第二课时进行综合练。下面就谈一下自己的教学体会:首先通过课前谈话解决了分数除法的意义。接下去重点来研究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我出示了这样一道例题:布艺兴趣小组的同学要用米的花布给小猴做衣服。如果做背心,可以做3件,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们一致的提出了“做一件背心需要花布多少米?”的问题。问题一出,学生马上就把算式列出来了,可是这个算式应该怎么计算

13、呢?通过四人小组讨论合作,最终想出了好几种方法。把三种方法整理出来后,他们感觉不出来哪种方法简便。于是我接着把改为,让他们再用自己发现的方法进行计算。结果学生们发现用方法1时,化成小数时除不尽;用方法2太麻烦;用方法4时,11除以3,除不尽;还是用方法3最简便。随后,我让他们观察、讨论、交流 这两道题的计算方法,学生们发现除以整数等于乘以整数的倒数。第二环节解决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我把例题改为:布艺兴趣小组的同学要用米的花布给小猴做衣服,每件衣服要用米,能给几只小猴子做衣服?有了第一题的基础,我问他们,为什么其他方法不用了呢?学生们说马上异口同声的回答,如果你把改为的话,小数不行,除数转

14、化为1麻烦,反正只要乘以它的倒数就行了。接着我又问如果老师把米换成1米,你认为又该怎么计算呢?学生们说还是乘以后面的数的倒数。最后总结:同学们,从这几题中你发现了什么?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学生们脱口而出。第三环节,做一些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是以学生学的组织者,帮助者,促进者出现在他们的面前。这样不仅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潜能,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而且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学生学的轻松,记得牢固,教师教的快乐,教的放心数学也是一种文化,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在前言中明确指出:“数学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在课程实施过程中践行并彰显数学的文化本性,让文化成为数学课堂的一种

15、自然本色,我们着眼“过程”与“凝聚”进行了初步的探索。1数学发展到今天,人们对于她的认识已经历了巨大的变化。如今,与其说数学是一些结论的组合,毋宁说她更是一种过程,一种不断经历尝试、反思、解释、重构的再创造过程。因而对于圆的特征的认识,我并没有沿袭传统的小步子教学,即在亦步亦趋的“师生问答”中展开,而是将诸多细小的认知活动统整在一个综合性、探究性的数学研究活动中,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共同分享等,引领学生经历了一次“研究与发现”的完整过程。整堂课,“发现与分享”成为真正的主旋律,而知识、能力、方法、情感等恰恰在创造与分享的过程中得以自然建构与生成。2承认“数学是一种过程”的同时,我们也应清晰地意识到,作为人类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数学,在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后,“凝聚”并积淀下了一代代人创造和智慧的结晶,我们有理由向学生展现数学所凝聚的这一切,引领学生通过学感受数学的博大与精深,领略人类的智慧与文明。基于此,教学伊始,我们选择从最常见的自然现象引人,引发学生感受圆的神奇魅力;探究结束,我们介绍了中国古代关于圆的记载,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最后,我们更是借助“解释自然的圆”和“欣赏人文的圆”等活动,帮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数学学中不断积累感受、提升认识,努力使圆所具有的文化特性浸润于学生的心间,成为学生数学成长的不竭动力源泉。小学数学说课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