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树》说课稿1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70286818 上传时间:2023-03-2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那树》说课稿1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那树》说课稿1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那树》说课稿1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那树》说课稿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那树》说课稿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那树说课稿陈春艳 我说课的课题是那树,具体说课过程中我将说说自己对文本细读的理解,谈谈自己对有效课堂教学中如何进行文本细读的浅薄认识。一、说教材: 那树是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第二篇课文。这篇散文是台湾散文作家王鼎钧先生的作品,按照时间顺序描写一棵大树长年造福于人类又最终被人类伐倒的故事,表达作者对那树命运的痛惜。 很多人从不同角度对它有不同的解读,大致有以下三种:呼唤对生命价值的尊重;思考现代文明发展与传统文化坚守的辨证关系;讽刺人类对精神家园的漠视。这三种解读有着明显的层次区别。 我对这篇文章的理解是:那树象征着人类的古老文明与传统文化,随着那树消逝的,不仅仅是自然景物,更是一种古老文

2、明与传统文化生活方式的消亡。写那树的一生是作者对传统文化失落的深刻焦虑与忧思。二、说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教学本文,应引导学生感知那树的形象,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从而理解作者的深沉意图。所以我设置以下教学目标及重难点。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整体感知,理解树的形象与命运;、 能力目标:品读语言,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主题探讨,体会作者对传统文化失落的深刻焦虑与忧思。教学重点:品读语言,理解树的形象与命运,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教学难点:从那树的命运中思考作者对传统文化失落的深刻焦虑与忧思。三、说教法、学法 课堂教学采用朗读体验法、换词比较法等教学方法,指导学生通过品味文章中

3、的关键语句和细节,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感受作者在字里行间渗透的情感。学生采用以下学法: 1、朗读体验法。这是一篇优美的散文,美文就该美读,只有朗读,才能真正与文本对话,才能更好地完成预设的教学目标。 2、换词比较法。 本文的语言用词精确,尤其是描写那树被砍倒时的情景,通过换上意思相近的词语,并进行比较,学生能体会到作者用词的精确,从而培养推敲词语的阅读习惯。四、 说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2分钟): 情景导入,听读课文,激发感情。我选用了田震的好大一棵树作为音乐导入课文。引导学生听读课文的时候,用多媒体的办法展示了古人赞美树的诗配画,激发学生的视觉注意。如选用了: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碧玉妆

4、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等优美的古代诗句,让学生理会树美丽多姿的形象。今天,就让我们拜读散文那树,我们一起去感受那树的命运吧!(板书:那树)(二)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品读课文,感知树的形象):(12分钟) 1、速读课文第1-8段,思考:作者笔下的那树是一棵怎样的树? 请用“那是一棵的树,因为课文第段中这样说“”。(或用自己的语言简述理由。)句式回答。 2、我预设学生可能会回答: 茂盛的树(第2段);坚固稳定的树(第2段); 沉默的树(第5段);有奉献精神的树(第3、4、5段)。 我及时做小结:那是一颗古老、坚固、执著、坚韧、茂盛的树。 3、如果学生找到了例1:那棵树立在那条路边上已经很久很久了

5、。当那路还只是一条泥泞的小径时,它就立在那里;当路上驶过第一辆汽车之前,它就立在那里;当这一带只有稀稀落落几处老式平房时,它就立在那里。我准备指导学生带着舒缓的语气读这句话,重读四个“立”字,读出那树执著、坚韧的品质。 4、如果学生找到了例2:但树顶仍在雨后滴翠,有新的建筑物衬托,绿得更深沉。我准备让学生联系上下文,结合那树忍辱负重、默默奉献的品质,指导他们用缓慢的语气,重读“仍”“更”,读出那树的深沉。) 5、如果学生找到了例3:那沉默的树,暗中伸展它的根,加大它所能荫庇的土地,一厘米一厘米地向外。我准备指导学生读出沉重的语气,重读“暗中”“一厘米一厘米”,读出那树的沉默品质。 6、小结:在

6、此基础上,我进行归结,从对那树的描写中,我们读出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联系课文标题,加叹词“啊”,朗读指导:“啊!那树!”读出赞美、赞叹之情。(三) 精讲点拨、讲授新课(了解树的命运)(18分钟):1、我先提问:那树的命运怎么样?学生很快就能回答:被砍了。我追问:那树到底犯了什么罪?为什么被砍了?引导学生细读第9段。 学生会回答:因为一场交通事故,一个喝醉了的驾驶员,以六十英里的速度,对准树干撞去。于是交通专家宣判那树要偿命。 继续追问:那课文是如何描写那树行刑时的情景? 2、学生可能会找到例1: A、于是这一天来了,电锯从树的踝骨咬下去,嚼碎,撒了一圈白森森的骨粉。那树仅仅在倒地时呻吟了一声。

7、B、于是这一天来了,电锯从树的根部锯下去,锯碎,撒了一圈白森森的锯末。 我准备用比较阅读的方法,问学生A句中加点的词语可否被B句中加点的词语替换?指导学生从中体会人类对那树的残忍,感受那树忍辱负重、胸怀豁达的品质。学生可能会找到例2:A、两星期后,根也被挖走了,为了割下这颗生满虬须的大头颅,刽子手贴近它做了个陷阱,切断所有的动脉静脉。B、两星期后,根也被挖走了,为了割下这个长满根须的大树根,人们贴近它做了个陷阱,断了所有的根须。我准备用比较阅读的方法,问学生B句的用词是否比A句更好?在肯定A句更能体现人类的残忍及作者的愤恨之情后,指导学生用沉重的语气,读出作者的悲愤与痛惜之情。 3、在此基础上

8、,我再次进行归结,联系课文标题,加叹词“唉”,朗读指导:“唉!那树!”读出痛惜、悲愤之情。的妙趣中,找到解读文学作品的金钥匙。(四) 教师寄语,归纳小结,升华情感:(12分钟) 1、出示提问:那树被砍倒了,挖根了,闷死了,从此在人们的视线与生命中消逝了。消逝的仅仅只是一棵树吗?结合课文,思考:随着那树一起消逝的还有什么?学生能从文中找到:鸟语、孩子的歌唱、乘凉的人们、驻足的情人。 追问:发挥你的想象,消逝的还有什么? 学生可能会回答:潺潺的流水、青青的远山、人们劳作的身影、归乡的游子 2、我顺着学生的回答,继续说:随着他们逝去的还有那“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的江南景致,还有那“两个黄

9、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的明朗画面,还有那“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的幽静情韵,还有那“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的浪漫,还有那“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的游子之思。 我们明白了,随着那树消逝的,不仅仅是这些物、景、人,还有我们的古典情思和文化的根!3、在此基础上,我出示一段话:荫庇人类、护卫大地,可其后却被人类基于私利考量,落得砍伐殆尽的下场,表面看来固然是老树一生实际的写照,在作者看来写作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同时引发学生的思考:通过学习你有了那些收获?4、教师寄语:太阳把希望寄托在花朵身上,绿叶把希望寄托在果实身上,而地球却把希望寄托在人类身上。让我们还青山翠绿,还江河清澈,让空气更加清新,让花艳树影婆娑,让草绿鸟儿欢歌,让家园美丽生机勃勃。(五)拓展延伸(1分钟): 面对频繁的自然灾害,面对人类文明的发展进步,我们该何去何从?(此问引导学生在充分解读文本的基础上,认识社会、思考社会,并寻求人类发展和自然环境之间的矛盾的解决方法) 资料链接:人类以他最杰出的才智,最艰辛的奋斗, 最漫长的过程,冲出洪荒,握紧文明,难道现在后悔了吗?不,我们决不后悔对付文明造成的灾害,是进一步的文明,不是否定文明! 请选你感受深刻的一个点,写一篇随感。五、说板书: 那树 王鼎钧 那树 根人类的文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