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德育论复习要点学校德育工作概论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70286454 上传时间:2023-09-2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德育论复习要点学校德育工作概论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现代德育论复习要点学校德育工作概论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现代德育论复习要点学校德育工作概论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现代德育论复习要点学校德育工作概论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现代德育论复习要点学校德育工作概论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现代德育论复习要点学校德育工作概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德育论复习要点学校德育工作概论(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现代德育论复习要点1、德育即育德,是有意识地实现社会思想道德的个体内化,或者说有目的地促进个体思想品德社会化。狭义的德育即道德教育,广义的德育包括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2、现代德育的本质规定是主体性和发展性。主体-发展性是现代德育的本质属性,其内涵有:主体发展性体现了现代德育以人为本的精神,突出了主体德性的发展,着眼于人的德性发展,以培养具有现代思想道德素质的主体人格为根本;主体发展性的德育活动是教育者、受教育者能动地自主建构思想道德的对象性活动,是教育者的价值导向与受教育者自主建构相统一的活动;主体发展性是现代德育的整体特征,它贯穿于德育活动的始终。3、人的发展、社会发展与德育发展的

2、关系:社会、人、德育并不是单一的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它们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共同发展。社会发展经历了原始时代、古代、近代资本主义和当代;人的发展经历了群主体性、分裂主体性、个体主体性、类主体性;德育发展经历了素朴的生活德育、灌输的德育、主知主义德育、主体发展德育。4、要建立贯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伦理精神的现代德育,需要解决两个问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伦理精神与学校德育传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伦理精神与德育的主旋律。5、德育过程是以促进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发展为目标,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共同参与双向互动的教育活动过程。6、德育过程与思想品德形成过程的区别:德育过程与思想品德形成的过程实质是教育活动与素质

3、发展的关系。前者是教育的组成部分,其实施属教育活动范畴;后者是人的精神素质的组成部分,其形成属人的素质发展范畴。前者是从外部对教育者施加影响的过程;后者是在外部影响作用下,道德主体内部自身运动的过程。前者是受教育者与外界教育影响相互作用的过程;后者是道德主体与外界各种影响相互作用的过程。(辨析题:德育过程是思想品德形成的过程)7、德育过程的本质是造就道德主体,包括个体道德社会化和社会道德个体化两个方面。8、德育过程应遵循的基本规律是激发受教育者主体的道德需要,构成德育过程中施教与受教之间积极的矛盾运动。9、现代德育过程的特点:促进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完整发展的过程;是师生德性共进的过程;是对环境开

4、放的过程。10、德育过程组织的原则:个体思想品德主动地完整地发展的原则(德性是个体的完整的人格特征,个体性、主动性、完整性在德性上是统一的);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热爱、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德育过程组织的多样化原则;以道德践行行为基础的原则;德育影响的一致性连贯性原则。11、思想品德是指个体按一定的政治、思想、道德等社会意识和行为规范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特征和倾向。12、知情行是品德结构的基本要素。人的完整心理结构包括认知、情感、态度、审美。13、众多品德结构研究所得到的共识:品德结构是个性心理结构整体中的一部分;突破了原有三要素的平面思维框架;品德结构是一个发展变

5、化的动态结构。14、个体道德认知发展理论: 代表人物皮亚杰和柯尔伯格,其观点:品德具有个体的主体的特征;个体的道德发展是分阶段的过程;皮亚杰道德认知发展理论是建立在大量临床研究的基础上的。皮亚杰依据精神分析学派的投射原理,采用对偶故事研究儿童的道德认知发展,发现儿童道德是由他律向自律发展的,这一过程分为自我中心阶段(2-5)、权威阶段(6-7、8)、可逆性阶段(8-10)、公正阶段(10-12),他律道德与自律道德间的差异相当于前运算思维阶段与具体运算思维阶段的差别,主要是从结果和动机来考虑个体道德认知发展。柯尔伯格的两难故事研究儿童的道德发展,并分为三个水平六个阶段:前习俗水平(服从与惩罚的

6、道德定向阶段、相对的快乐主义的道德定向阶段)、习俗水平(好孩子的道德定向阶段、遵从权威与维护社会秩序的道德定向阶段)、后习俗水平(民主地承认法律的道德定向阶段、普遍原则的道德定向阶段)。道德认知只是品德结构中的一个要素,还必须考虑情感、态度、行为。15、当代中国青少年思想品德的主要特征是思想品德认识的主体性和认识结果的多样性。这些特征对现代德育的意义:使德育的一般规律与特定时代的青少年品德发展特征相结合;为具体规定德育的时代任务与方法提供现实依据。16、教育目的、德育目标和德育内容的关系:教育目的是一个国家或特定社会对于人才培养质量规格的总的规定。德育目标是教育目标的组成部分,教育目的和教育目

7、标是制定德育目标的依据,德育目标是实现教育目标的保证,德育内容是德育目标的体现,德育内容最直接地体现了德育目标,为实现德育目标服务。它们是内在一致的,有共同特征:具有历史性、阶段性;都具有超前性或理想性。17、德育目标在德育活动中的作用:德育目标责任制支配、调节、指导、控制着整个德育过程,其作用有对德育内容、方法的导向作用;对德育活动的激励作用;对德育实施的协调作用;对德育评价的参照作用。18、确立德育目标、内容的方法论原则:社会本位与个人本位的统一;适应性与超越性统一;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有机结合;民族性与全人类文化因素相融合。19、我国中小学德育目标的基本精神的理解:德育目标的组成部分更加完

8、整,在外延上扩展了,将心理、法制等内容纳入德育,在内涵上注重道德情感和能力的培养;具有层次性,德育目标反映了受教育者道德发展水平和个体差异,从社会实际和受教育者实际出发,体现了受教育者发展不平衡性;注重按中小学生道德心理发展水平提出要求,重视了受教育者自身发展规律,体现了基础教育的性质。20、德育课程是具有育德性质和功能因而对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发展有影响作用的教育因素,是整个教育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德育课程的根本特征在于育德性。21、德目主义又称直接教学,即开设专门的德育课程,如宗教课、公民课或德育课等,以直接教授道德价值。全面主义即实施间接教学,它不开设独立的道德课,主要是通过以社会实践为主的

9、所有课程和一切活动来进行道德教育。22、我国现代德育课程体系主要包括认识性德育课程、活动性德育课程和隐性德育课程三类。23、认识性德育课程是学校于正式课程之中,规定的思想品德教育课程,是系统传授和学习有关道德的、思想政治的知识、观念、理论,以促进受教育者思想道德认识、观念、理想乃至道德情感、意志、行为习惯的形成与发展的课程。24、传统认识性德育课程与现代认识性德育课程的区别:传统认识性德育课程的基本特征是灌输,道德教育注重受教育者的顺从性和德育活动的纪律性、惩罚性,强调德育内容的传统灌输,以权威管理和灌输行为规范为主要特征。现代认识性德育课程的基本特征是探究,道德教育的过程是鼓励儿童不断进行了

10、批判性探究的过程,是教会学生如何进行道德分析,促进思考的自主性、自我制约或精神自由的获得,培养学生的道德判断力和道德理解力,更加重视学生的独立思考。现代认识性德育课程彻底改变了传统认识性德育课程只注重道德知识传授,忽视学生道德判断、思考能力的做法,客观上实现了从灌输向促进认识能力发展的转变,确立了受教育者在道德教育中的主体地位。25、活动性是活动性德育课程的基本特征。活动性德育课程的组织和编排原则:活动的完整性,个性的成长具有完整性和多方面性,个体的一切特征和品质都是在相互依赖和相互联系中同时发展和形成的,不仅要增强道德意识,还要培养相应的道德行为。活动的积极性,活动课程对儿童道德发展的效果大

11、小取决于儿童主体性发挥的程度,取决于对待活动的积极性和态度,学生不仅是教育的客体,也是教育的主体。26、隐性德育课程的特征:影响的间接性和潜隐性、范围的广阔性、发生作用的无意识性。学校隐性德育课程主要有物质文化环境和精神文化环境,包括各学科中的德育渗透(各科教学和思想品德培养都是统一过程的两个方面,教室的环境、教学的组织形式、教学的方法、师生交往形式都是隐性教育因素,教师的个性、思想政治信念和道德信念都感染着学生,充分利用各科的教学进行道德教育,有助于提高道德教育水准)、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具有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要培养积极向上的校园精神、要优化学校的物质文化环境、开展多形式的校园文化活动)

12、和班集体建设(对学生明确地提出要求、培养学生积极分子、培养健康的集体舆论、积累集体的优良传统)(论述题:在教学中如何发挥隐性德育课程的作用)27、德育网络是整合校内外各种德育力量,由各种社会组织及其沟通渠道构成的组织体系。28、德育方法:是指道德主体人格建构过程中,受教育者与教育者采取的诸方式的总称。(辨析题:德育方法就是教育者的方法)29、现代德育方法论是与培养自主人格、独立思维能力、批判性意识联系在一起,以促进自律,发展理解能力,增强批判意识,尊重真理,热爱知识为特征,显示出对道德主体的高度关注。这种关注从根本上乃是对人的能动性、创造性、自由、自觉特征的重视。30、指导教育的方法有说理法、

13、榜样示范法、陶冶教育法、实际锻炼法。说理教育法是教育者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以影响受教育者的思想意识,以提高其道德认识的教育方法,包括讲解、报告、谈话、讨论、读报,说理教育重在以情感人。陶冶教育法是自觉地创设良好的教育情境,使受教育者在道德和思想情操方面受到感染、陶冶、熏陶。其特点表现为非强制性、愉悦性、隐蔽性和无意识性。方式有人格感化、环境陶冶、艺术熏陶。榜样示范法是以他人高尚思想、模范行为、优异的成就教育影响受教育者的一种方法。实际锻炼法是通过各种实践活动训练和培养受教育者优良思想品德的方法,包括日常实践和专门组织的行为训练。品德评价法是根据一定的要求和标准,对学生的思想言行做出判断,是品德

14、发展的强化手段。生活指导法是结合受教育者的实际给予引导和帮助,使其获得尽可能充分和全面的发展,并通过生活实践的磨练帮助受教育者形成 自我选择、自我决定能力的方法,包括学习指导、品德指导、身心健康指导、个人生活指导等。心理咨询法是运用语言、文字等媒介,通过询问、会谈、商讨、劝告等方式在心理方面给受教育者以辅导、帮助和教育的方法。32、西方主要的德育模式:价值辨析模式、认知发展模式、体谅关心模式、社会行动模式、完善人格模式。价值辨析模式:德育的目的就是帮助学生分析、辨别和认清自己的价值,从而作出正确的选择。代表人物拉思斯、哈明,辨析过程三阶段七步骤:选择(自由选择、尽可能自由地选择、在考虑后果后进

15、行选择);赞赏(珍视自己的选择、公开自己的选择);行为(按选择行事、重复行动)。体谅关心模式:以英国道德教育家麦克菲尔为代表,致力于培养能胜任工作情境,体谅关心他人,具有社会责任感受的一代新人的过程中所使用的一种道德教育模式。更多关注学生情感的获得。完善人格模式:以美国学者里考纳为代表,以追求儿童完善人格为宗旨,学校向青少年传报普通的道德价值观,以“尊重”与“责任”为首要内容,以此带动学生人格的健康全面发展,更多地关注认知、情感、行为的完整发展。33、现代德育管理是现代学校组织系统中的管理者根据地现代社会需要,在现代管理思想的指导下,运用现代管理科学方法,对德育工作进行决策、计划、组织、控制和

16、评价,充分利用各种德育资源,不断增强学校德育系统功能,以最佳达成德育和德育管理目标的活动过程。34、现代德育评价的特征:民主性(主体性德育管理是以人为中心的德育管理,充分发挥德育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开放性(管理者和被管理者都处在开放的信息时代,任何一个组织的有效管理都是一个封闭与开放相结合的系统)、科学性(现代德育管理的科学性要求现代学校德育按照教育管理规律办事,以及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发展规律进行管理)。35、德育评价是评价者依据一定的评价标准,对德育工作及其效果作出价值判断的过程。(辨析题:德育评价就是对德育价值的判断;德育工作等于道德品质的评价)36、现代德育评价的特征:现代德育评价主体具有多样性;现代德育评价具有更大程度的客观性;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具有促进个体发展的目的性;重视形成性和终结性评价的结合。37、现代德育研究的趋势:多学科综合研究、重视量化研究与定性研究结合、理论性研究与应用性研究并重。38、人文主义方法论与科学主义方法论在德育研究中的价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